心肌炎

  • 多源性室性早搏危险吗(视频)

    多源性室性早搏危险吗
    多源性室性早搏有一定的危险性,多源性室性早搏也称为恶性室性早搏。多源性室性早搏表现为心室里有多个冲动起搏点,心电图表现为在同一导联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形态的异位波动,容易触发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颤动,导致患者猝死,多源性室性早搏常见于以下疾病:1、急性心肌缺血:心跳骤停复苏后可能有严重心功能不全或严重低钾、低镁血症;2、心脏疾病:如冠心病心绞痛、扩张型心肌病、病毒性心肌炎等,这类患者除有原发疾病表现外,还会出现心悸、心跳停顿、胸闷、头晕、甚至晕厥等症状。上述疾病都要优先治疗原发病,改善心肌供血和心功能,纠正电解质紊乱,尤其是纠正低血钾和低镁血症,同时给予患者抗心律失常药物,但禁用ⅠA类抗心律失常药物。
    2023-07-31
  • 早搏是什么原因引起的(视频)

    早搏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早搏指心脏早搏,常见引起早搏的原因有四种,具体如下: 1、功能性因素:早搏可发生于正常人,通常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大脑神经过度兴奋和抑制,是功能性早搏最常见原因。如情绪激动、神经紧张、疲劳、消化不良、大量吸烟、饮酒或喝浓茶、喝咖啡等,都可引起早搏发生,又或者没有明确诱因; 2、药物或手术:洋地黄、奎尼丁、环丙烷麻醉剂等药物副作用,或者心脏手术、心导管检查中,可引起早搏; 3、心脏本身病变:如冠心病、心肌炎、心脏瓣膜病变等; 4、全身性疾病:如感冒、化脓性扁桃体炎、内分泌疾病、肾上腺疾病、电解质紊乱、碱中毒等。
    2023-07-31
  • 室性早搏是怎么造成的(视频)

    室性早搏是怎么造成的
    室性早搏的形成原因在临床上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功能性早搏:多数是功能性早搏,即经过临床排查发现患者心脏结构与功能正常,早搏的出现呈现阵发性,有近期疲劳、紧张、焦虑、饮酒等诱因。此外,部分特殊的心脏异位起搏点,比如长期频发的室性早搏,但都呈单行性特点,这部分患者年龄通常比较轻;2、器质性早搏:源于心脏的器质性疾病,心脏大部分器质性疾病均可引起早搏,比如冠心病、陈旧性或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严重瓣膜病、高血压引起的心肌肥厚、心肌炎、扩张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等以及做外科手术时的应激状态,包括心脏的外科手术;3、电解质紊乱:比如严重的低钾血症、低镁血症,也可以引起室性早搏。
    2023-07-31
  • 室性心动过速最常见的病因(视频)

    室性心动过速最常见的病因
    室性心动过速的常见病因如下: 1、心脏器质性病变:室性心动过速的主要病因,常见于冠心病伴发心功能不全、扩张型心肌病或严重的心肌炎等; 2、心脏非器质性病变:如Q-T间期延长综合征等; 3、药物因素:如洋地黄类药物中毒、抗抑郁的三环类药物、抗心律失常药物等; 4、电解质紊乱:如低血钾、低血镁等; 5、心脏手术或心脏介入治疗:如冠心病或心梗患者,进行心脏支架手术后,可能出现室性心动过速。
    2023-07-31
  • 室性心动过速的病因是什么(视频)

    室性心动过速的病因是什么
    室性心动过速的原因较多,可为特发性无任何原因,也可以是由于心肌炎、心肌病引起,还可能是低血钾、冠心病、心肌缺血引起。所以当心肌梗死发生后,最严重的后果是引起室性心动过速。 因为心肌梗塞发生后导致室性心动过速,可使大概1/5的患者未到医院即出现死亡。所以发生心肌梗死时需嘱患者不可着急,越着急发生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可能性更大,保持镇定,然后用救护车或者其它运输方式将患者送到医院去急救。
    2023-07-31
  • 室性心动过速有哪些危害(视频)

    室性心动过速有哪些危害
    室性心动过速较为严重,危害如下: 1、如病情较轻,患者可有胸闷、心悸、头晕等症状; 2、如病情较严重,患者可能会出现黑蒙、晕厥,甚至猝死。 室性心动过速多由于继发性因素,如心肌缺血、器质性心脏病,合并严重心肌炎等引起,也可能为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如患者已明确室速,通常建议做进一步诊治,如做电生理检查,甚至导管消融。对于有器质性心脏病的室性心动过速患者,可能还要考虑ICD植入。
    2023-07-31
  • 室性心动过速怎么办(视频)

    室性心动过速怎么办
    室性心动过速可能反复发作,治疗方法具体如下: 1、如患者无明显器质性心脏病,但具有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建议患者行心脏电生理检查和导管消融治疗; 2、患者伴有器质性心脏病,如心梗、肥厚型心疾病、扩张型心肌病、病毒性心肌炎等,多建议植入ICD治疗,必要时可采取射频消融配合基础药物治疗,降低猝死发生率。
    2023-07-31
  • 室间隔运动减弱怎么回事(视频)

    室间隔运动减弱怎么回事
    室间隔运动减弱往往提示心脏收缩功能下降,室间隔为心室收缩时的重要动力组成部分。一般观察心室收缩功能也会重点关注室间隔运动情况。室间隔运动减弱病因在成人而言,常见于急性心梗、高血压、心肌病、电解质紊乱等。在儿童可能多见于扩张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 、先天性心脏病、心肌炎,如川崎病、冠脉血栓狭窄等,以及一些严重心律失常、电解质紊乱等。部分正常人也存在室间隔运动稍微减弱的现象,但无临床症状。 一般通过检查心肌酶谱、心电图、电解质、基因检测辅以诊断。治疗方面一般以处理原发病为主,如心梗需控制血压、纠正心脏畸形、纠正电解质紊乱。另外,合理饮食、适当运动、改善心肌能量供应、后期随访等,均较为重要。
    2023-07-31
  • 室间隔厚度12mm正常吗(视频)

    室间隔厚度12mm正常吗
    室间隔厚度与年龄、性别有很大关系,但总体而言,12mm属于增厚。在成人,尤其男性12mm可能属于正常高线临界值,但对于儿童或者体格较小女性而言,12mm即属于异常现象。室间隔增厚常伴随左室前壁、后壁的增厚,通常提示左心室肥大,本身不属于疾病,但多数为心脏病的一种先兆。造成室间隔增厚的原因很多,成人可能以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心肌病、瓣膜病以及运动员多见。而在儿童,心肌病,尤其肥厚型心肌病,先天心脏病如梗阻型心脏病、主动脉瓣狭窄、主动脉弓缩窄、肺动脉瓣狭窄、二尖瓣病变,以及心肌炎等,均会造成心肌肥厚。 临床通常可通过心超、心电图、心脏磁共振、基因检测等辅助检查增强诊断准确性。目前室间隔增厚一般以处理原发病为主,如降血压、纠正心脏畸形,外加辅助性治疗,如改善心肌能量供应、低盐低脂饮食,适当控制运动,用一些降低心肌耗氧量的药物等。此外,对于患者而言,后期随访非常重要。
    2023-07-31
  • 心包积液是怎么形成的(视频)

    心包积液是怎么形成的
    心包积液分为感染性、非感染性,少量心包积液患者可能没有明显感觉,大多数可能是心脏B超检查而偶然间发现。如果是大量心包积液,患者可以出现症状,比如胸闷、气急、血压低、脉搏快、心跳快、端坐呼吸。如果是急性大量心包积液,患者症状可以非常迅速,或者可以出现心包压塞而引起死亡。心包积液形成的原因有感染性、非感染性。比如心肌炎或者严重肺炎也可以引起心包积液,这种心包积液形成的速度可快可慢。还有非感染性,比如结缔组织疾病红斑狼疮、肿瘤性疾病可以引起心包炎。 所以一旦出现心包积液,可能会出现两种情况心包大量积液,需要抽掉心包积液缓解心脏压塞,可将心包积液抽出之后做化验,检测其是感染性还是非感染性,明确包积液的形成原因,再给予相应的治疗。
    2023-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