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梗死

  • 全身麻醉是怎么实施的(视频)

    全身麻醉是怎么实施的
    全身麻醉分为诱导期、维持期、恢复期,具体操作过程如下: 1、诱导期:应用镇静、镇痛、肌松药物,患者从清醒状态转为麻醉状态,出现感觉消失、反射消失、骨骼肌松弛,患者通过呼吸机辅助呼吸,此期风险较大,可出现血压剧烈波动、心律失常、心肌缺血、心肌梗死、呼吸道梗阻、循环抑制、缺氧,甚至窒息; 2、维持期:依据监测指征、手术进程选择麻醉药物,维持麻醉深度、确保患者生命体征平稳; 3、恢复期:手术结束停止给药,随药物代谢分解,浓度降低,患者恢复意识和呼吸,待患者完全苏醒,呼吸功能完全恢复,拔管,观察患者情况。
    2023-08-03
  • 猝死前有什么预兆(视频)

    猝死前有什么预兆
    引起猝死原因常见的是心肌梗死,猝死前征兆有以下几种:1、发作持续时间:患者猝死前会有稳定的心绞痛发作,或者在疾病前期有先兆,如稳定心绞痛发展成不稳定状态,比如胸闷、胸痛呈持续进展状态,本来之前3-5分钟可以缓解,现在需要15-20分钟,甚至30分钟才能缓解;2、药物缓解程度:使用药物后不能够缓解缺血、缺氧状态,是症状加重的信号;3、劳动强度诱发:有时因为劳累、情绪激动诱发,现在即便没有诱发因素,休息,甚至平卧在床上时也频繁发作心绞痛。除心肌梗死出现猝死外,还有恶性心律失常,病人容易出现眼睛发黑、意识障碍,通常有家族史,亲戚朋友有类似猝死的发作,所以要警惕有无离子通道的疾病,比如长QT综合征、短QT综合征、Brugada综合征等。还有心肌病,比如肥厚性梗阻性心肌病容易出现猝死,容易心悸、胸闷、晕倒。心衰患者可以突然出现心脏破裂,或者引发严重的心包填塞,出现恶性后果。猝死前征兆多种多样,平常需要加以预防,可以较好进行干预。
    2023-08-03
  • 心肌梗死缺血多少时间(视频)

    心肌梗死缺血多少时间
    心肌细胞相对来说对缺血比较敏感,一旦持续缺血超过20-30分钟,可能出现心肌细胞坏死,称为急性心肌梗死。与心绞痛相比,缺血时间长,容易导致心肌细胞的破坏、坏死,在血中可以检测到心肌细胞坏死的标志物,比如心肌酶、肌钙蛋白等升高。心绞痛缺血时间比较短,通常是几分钟到十几分钟,缺血如果得到改善、恢复,心肌细胞不会发生坏死,这时抽血化验没有心肌酶、肌钙蛋白升高。心绞痛和心肌梗死的主要区别在于有无心肌细胞的破坏、坏死,有无心肌酶、肌钙蛋白释放入血。心肌梗死持续时间越长,坏死范围越大,或者坏死越充分。所以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来说,有明确的时间观念,要早期救治。要提高每个人对于胸痛的意识,一旦发生持续时间比较长的剧烈胸痛,尤其是有高血压、糖尿病的老年人,要及早就医,避免耽误治疗。
    2023-08-03
  • 心肌梗死治疗后的饮食(视频)

    心肌梗死治疗后的饮食
    心肌梗死患者经过治疗后的饮食,通常需要注意以下几点原则:1、低盐饮食:钠盐摄入与体内的钠水潴留相关,钠盐摄入过多容易导致血压升高,引起水钠潴留,增加心脏负担;2、低脂饮食:冠状动脉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形成斑块,随即斑块破裂导致血栓形成,堵塞血管,引发心肌出现急性坏死,发生心肌梗死。而胆固醇是动脉粥样硬化的诱因,所以患者要减少摄入脂肪、胆固醇;3、营养均衡:摄入优质的蛋白质,比如牛奶、鸡蛋、瘦肉,还有新鲜的蔬菜水果,促进患者的恢复;4、禁食刺激性食物:避免食用生冷、辛辣的刺激性较强的食物,以免引起患者自主神经发生变化,出现不良后果;5、避免用力:适当摄入膳食纤维,比如蔬菜、粗粮,促进大便排出,避免由于便秘而导致患者过度用力。
    2023-08-03
  • 心肌梗死严重吗(视频)

    心肌梗死严重吗
    心肌梗死属于心血管系统内严重疾病之一,患者一旦发生心肌梗死,需立即到医院进行诊治。心肌梗死发生的主要原因是供应心肌细胞血氧的冠状动脉血管,出现严重狭窄甚至完全闭塞,血流无法通过或仅可通过微小的狭窄路径,为心肌供血、供氧。通常心肌梗死患者会伴有剧烈胸闷、胸痛等情况,部分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可能会出现喉部缩紧感或胸骨正中后压迫感,服用常备药物如速效救心丸等无法缓解。若患者持续出现心前区不适时,需要到医院及时救治,明确是否发生急性心肌梗死。若是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则需立即开通血管,通过药物溶栓或心血管介入治疗缓解症状。
    2023-08-03
  •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特点(视频)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特点
    下壁心肌梗死由于右冠状动脉或者回旋支堵塞引起,与其他部位的心肌梗死表现没有较大差异,可有胸闷、胸痛症状,严重会伴有出汗,而且持续半小时不缓解。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部位如果靠近横膈即与腹部邻近,可能表现为明显的消化道症状,如出现胃痛、上腹不舒服等。心绞痛或者心肌梗死症状不一定局限于胸口,如果上腹部明显不适,伴有出汗,但是没有胃溃疡、胆囊炎等疾病或病史,要警惕心脏疾病。心肌梗死诊断较方便,心电图可以明确诊断,而现在的心肌酶谱大概15分钟可出报告。
    2023-08-03
  • 急性心肌梗死治疗方法有哪些(视频)

    急性心肌梗死治疗方法有哪些
    急性心肌梗死治疗方法如下: 1、介入或者药物溶栓:使堵塞血管通畅; 2、静养:疾病急性期需要静养,减少心脏负担; 3、预防:用阿司匹林或者氯吡格雷等抗血小板药物预防血管再次堵塞;预防再次发生心肌梗死需要用他汀类药物减缓动脉硬化进展。如果梗塞面积比较大或者前壁心梗治疗不及时,心脏收缩功能会受到明显影响,可能出现浮肿症状,要使用药物预防心功能不全。比如使用β受体阻滞剂或者沙库巴曲等药物预防心脏结构、功能改变,避免进展到心力衰竭阶段。 预防再次心肌梗死较重要,因为有过一次心梗的患者与没有心梗的患者相比,再次发生心梗的风险明显增加。此类患者需要使用阿司匹林、ACEI类药物;还要控制血压和使用β受体阻滞剂;控制胆固醇,使用他汀类药物,戒烟;也要控制饮食和糖尿病;同时进行宣教和运动,在专业心血管康复医生指导下进行科学运动,对远期有帮助。
    2023-08-03
  • 心梗怎么治疗最好(视频)

    心梗怎么治疗最好
    急性心肌梗死的原因是冠状动脉有血凝块堵塞,主要治疗方法是尽快通畅血管,方法如下: 1、微创处理:将导管送到心脏血管通过球囊扩张,或者通过导管抽吸,将血凝块打碎或者抽出,恢复血流挽救坏死的心肌,是目前为止效果最好的方法; 2、溶栓治疗:偏远地区没有导管室,转运到有导管室条件的医院路途超过2小时,可以用药物方法溶解血栓,即溶栓治疗,也可以打通血管获得较好效果。溶栓治疗与胸痛发作持续时间、血栓大小有关。一般发作3小时内的患者通过溶栓治疗效果与介入治疗相当。超过3小时以上的患者,开通血管的效果没有介入治疗效果好。 所以只要怀疑是心肌梗死,建议要尽早到医院,越早治疗效果越好,而且要通过120车辆转运,因为心肌梗死患者心脏不稳定,容易发生心脏骤停、室颤,自己开车没有抢救设备。
    2023-08-03
  • 心肌梗死是不是有遗传(视频)

    心肌梗死是不是有遗传
    心肌梗死不是直接遗传的疾病,因为遗传疾病有直接定义,是由基因突变引起。如果有早发冠心病家族史,比如父亲在45岁前得冠心病或者心肌梗死,母亲在55岁前得冠心病或者心肌梗死,第二代得冠心病的风险会明显增加。如果有胸闷、胸痛、不舒服,建议及时到医院就诊,进行科学诊断和治疗。 有些疾病会导致冠心病早发,比如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胆固醇高至20 mmol/dL以上,这种患者有明确的遗传可能。如果第二代胆固醇较高,没有进行较好的控制,早期会发生动脉硬化,得冠心病、心肌梗死概率会高得多。 心肌梗死不是一对一的遗传疾病,但是如果上一代发病较早,或者有些因素导致胆固醇较高,可能第二代得冠心病、心肌梗死的风险也会明显增加。如果怀疑这方面疾病有遗传可能,比如胆固醇异常,目前可以到遗传咨询门诊进行基因测序判断遗传风险。
    2023-08-03
  • 急性心肌梗死最常见的死亡原因有哪些(视频)

    急性心肌梗死最常见的死亡原因有哪些
    急性心肌梗死常见的死亡原因有以下几个:1、恶性心律失常:包括特殊的快速性心律失常,以及严重的缓慢性心律失常,心梗后由于心肌出现损伤和坏死,对心脏整体电活动造成一定干扰,可能出现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等危急恶性心律失常,导致患者猝死。此外如果窦房结或房室结等心脏传导通路中的重要部位出现缺血,可能会导致严重窦性停搏,或高度甚至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可能出现严重缓慢性心律失常,也会引起心脏骤停导致患者猝死;2、心脏破裂:心肌缺血后,坏死心肌会失去正常心肌韧性,变得软弱不堪,所以有时不能承受心腔内高压出现心脏破裂,导致患者迅速死亡;3、泵功能衰竭:由于大面积心梗导致心脏功能急剧下降,可能出现急性心力衰竭,甚至心源性休克,从而出现心脏泵功能衰竭导致患者死亡。
    2023-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