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梗死

  • 晚上睡觉心脏骤停症状(视频)

    晚上睡觉心脏骤停症状
    心脏骤停,即心脏突然停止跳动,多与心脏疾病或其他原因有关。突发心肌梗死时,在心脏骤停前会有明显胸闷、胸痛等不适感。但若在夜间睡眠时出现心脏骤停,会出现脑供血、供氧不足的表现,如意识丧失等,所以此时无临床症状与表现。心脏骤停一旦发生,需在短时间内进行心肺复苏,抓住黄金4分钟。因为一旦错过最佳心肺复苏与抢救的时间,就会引发脑缺血缺氧加重,甚至出现不可逆的脑死亡。而在进行心肺复苏的过程中,应严格按照一定频率、深度,在正确部位进行抢救,并随时注意患者生命体征,查看是否有好转的迹象。
    2023-08-03
  • 心源性休克是什么疾病(视频)

    心源性休克是什么疾病
    心源性休克是指心肌收缩功能下降,泵功能障碍导致休克,常见原因包括急性心肌梗死、严重心律失常、急性心肌炎甚至心包填塞。早期患者出现烦躁不安、面色苍白、出汗,早期神志可能清楚,逐渐出现神志淡漠、意识模糊、神志不清甚至昏迷。心源性休克属于危急重症,是目前引起猝死的原因之一,容易引起多项功能衰竭。 尽管现在治疗技术已有长足发展,使心源性休克患者存活率有所提高,但发病率和死亡率仍较高。因此,对心源性休克需要引起重视,预防慢性心脏疾病的急性发展,包括控制危险因素,如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控制体重,戒烟,避免过度劳累。
    2023-08-03
  • 心源性休克的临床表现(视频)

    心源性休克的临床表现
    心源性休克是由于心脏泵血功能严重下降,导致全身器官组织缺血、缺氧出现的休克症状。心源性休克临床上较为危重,患者死亡率可以达到90%以上,心源休克病因常见的是急性心肌梗死、心包填塞、严重心衰、心律失常、心肌炎、心肌病等。心源性休克病人主要的症状表现为全身皮肤缺血、缺氧、烦躁不安、血压下降、口腔黏膜苍白、唇黏膜苍白、皮肤黏膜苍白、湿冷,严重的会导致多脏器功能衰竭危及生命。心源性休克的抢救主要要严密监护病人生命体征,包括体温、脉搏、心率、血压、血压、血氧以及尿量等,要给予适当的液体复苏,将血压平均动脉压维持在60mmHg以上,液体可以采用晶体和胶体交替应用,还可以用血管活性药物升压,但要注意补液速度,避免造成心肌负担。对于心源性休克的病因要给予积极去除,如果存在急性心肌梗死,需要给予急诊的PCI放置支架解除心肌的缺血、缺氧,对于心包填塞要给予穿刺抽出心包的填塞积液,对于严重心律失常和心功能不全要给予积极控制。要注意维持病人的水、电解质、酸碱平衡,避免出现感染等严重并发症。
    2023-08-03
  • 休克时血压下降的主要原因(视频)

    休克时血压下降的主要原因
    休克时血压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心脏收缩力下降、循环血量不足、外周阻力低。休克情况有以下几种:1、失血性休克:如出现车祸、腿部骨折、大动脉破裂失血,心脏内回心血量较少血压就会降低导致休克,高压可能低于90mmHg、低压可能低于60mmHg,因为血液容量不足导致;2、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肌炎:因心脏收缩无力导致心脏射血不足,造成血压低、休克;3、严重败血症、重度感染:此时外周血管不收缩,心脏射血很快到全身血管,血压也会出现降低从而引起休克。
    2023-08-03
  • 休克的类型有哪些(视频)

    休克的类型有哪些
    根据病因和发生机制的不同,将休克分为低血容量休克、心源性休克、分布性休克和梗阻性休克,具体如下:1、低血容量休克:主要是由于失血所致,如表面创伤失血、内脏破裂出血或者消化道出血;2、心源性休克:主要是由于心脏受到各种原因的损伤,如心肌梗死造成心脏泵血功能丧失,引起血流在心脏不能泵出体外,由于心脏功能障碍导致血流不能满足周围循环的需要;3、分布性休克:如过敏性休克、感染性休克等;4、梗阻性休克:如肺栓塞、心包填塞等。
    2023-08-03
  • 休克的原因和临床表现(视频)

    休克的原因和临床表现
    休克的原因和临床表现具体如下:一、原因:休克按照病因其实可以分为四大类。1、低血容量性休克:包括失血性休克,也包括由肾脏、皮肤或胃肠道疾病导致的液体大量散失,而出现非失血性休克;2、分布性休克:主要有常见的脓毒症性休克、过敏性休克,以及严重疼痛导致的神经源性休克;3、心源性休克:常见于重症心肌炎、心律失常或急性心肌梗死等导致的休克;4、梗阻性休克:常见于肺栓塞、心包填塞等。二、临床表现:1、早期:患者由于体内代偿因素,可能仅表现为烦躁、呼吸增快、心跳增快,血压这时可能略有下降,也可以表现为骤降,还可以出现尿量减少等表现;2、中期:如果休克诱因没有得到纠正,就会进入休克中期,会出现意识模糊、淡漠、血压下降、脉搏细数、四肢湿冷,甚至皮肤花斑;3、晚期:如果还没有得到纠正,就会进入休克晚期,主要表现为弥漫性凝血功能障碍和多脏器功能衰竭,如急性呼吸功能衰竭、急性心力衰竭、急性肾衰竭。因此患者罹患上述疾病的情况下要警惕休克发生,一旦出现了休克早期表现的情况下要及时给患者补液和纠正诱因,避免休克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
    2023-08-03
  • 造成休克的原因有哪些(视频)

    造成休克的原因有哪些
    造成休克的病因具体如下:1、心源性休克:一般是心脏出现异常,较常见的是急性心肌梗死导致血管病变而休克。此外还比较常见的是心律失常,主要是快速性心律失常或缓慢性心律失常,心率特别慢或特别快时可以导致休克;2、梗阻性休克:临床上相对少见,主要是包括心包填塞,此时会导致突然发生休克。此外临床上下肢血栓多发的病人可能引起肺栓塞,大面积肺栓塞也可以引起梗阻性的休克;3、分布性休克:在临床上比较常见,比如严重过敏的病人出现过敏性休克,或者发生重度的感染时出现感染性休克,属于分布性休克;4、低血容量性休克:比较多见的是出血性疾病,比如大量的消化道出血可以引起失血性休克,属于低血容量性休克之一。还有重度脱水,比如存在严重腹泻的病人,重度脱水也可以导致低血容量性休克。
    2023-08-03
  • 触电后会有什么后遗症(视频)

    触电后会有什么后遗症
    触电后的后遗症,有以下几个方面:1、心血管系统:患者会出现心前区疼痛,心肌梗死后综合征,以及心律失常的发生;2、神经系统:患者会出现偏瘫、瘫痪或出现继发性癫痫。如果触电损伤患者视网膜或耳膜,还会留有视觉以及听力障碍;3、肢体损伤:皮肤灼伤会在皮肤遗留瘢痕,瘢痕挛缩引起肌腱功能,导致残疾或触电后截肢导致肢体残缺;4、心理损伤:触电后的患者,多伴有失眠、多梦、惊恐发作等心理问题。触电后首要抢救措施是立刻关闭电源,同时掰开电闸,派专人守候电闸,避免忙乱中将电闸二次合上。如果电源不在附近或在郊外,以及高压电导致触电时,可以用干燥绝缘工具,如木棍、木棒等,将电源线挑开或将触电者拉出触电区域。抢救触电者时注意自身防护,绝不可接触触电者。一般在20米外进行救治较为安全,如果一定要进入危险区,注意跨步电压问题,需单脚跳跃进入触电区,绝对不允许双脚着地,以免发生跨步电压触电。
    2023-08-03
  • 休克一次对身体的影响(视频)

    休克一次对身体的影响
    休克指人接受强烈致病因素侵袭后循环血量锐减,导致组织灌注不良,引起器官缺血、缺氧所造成的危害。休克对人的危害取决于病情的急缓、休克原因、患者的代偿能力以及救治措施是否及时,具体如下: 1、失血性休克:短时间无法及时补充液体进行纠正,患者即可能死亡; 2、心源性休克:心肌梗死造成的心源性休克也可能导致心脏灌注减低、心肌缺血、缺氧,导致心脏骤停,导致患者死亡; 3、感染性休克:经过积极抗感染治疗、补液,可能挽救患者生命; 4、过敏性休克:如果及时抗过敏治疗,患者也可能恢复,延误治疗则可能危及生命。 如果出现休克,应及时将患者送到医院急诊科,通知医生争分夺秒地抢救生命,不可延误救治。
    2023-08-03
  • 颅颌面创伤急诊4级什么意思(视频)

    颅颌面创伤急诊4级什么意思
    急诊分级为4级,即1级濒危、2级危重、3级急症和4级非急症。分级管理遵循从重到轻、从病情迅速变化到相对稳定的原则,以合理安排患者就诊顺序,优先处理较重患者。3级、4级患者在候诊区等候时,会有专门医务人员定期进行巡视,对候诊患者病情及潜在危险动态进行评估。可根据最新评估情况再次分期,保证患者生命安全。 1级为病危患者,需即刻进入复苏室或者抢救室进行抢救。如心跳和呼吸骤停、休克、心肌梗死、癫痫持续状态、体温>41℃、收缩压<70mmHg、血糖<3.33mmol/L等患者。2级患者病情危重或迅速恶化,存在生命危险,应在十分钟内进入抢救室进行救治。如严重呼吸困难、昏睡、急性脑卒中、心电图提示急性心梗、活动性或严重失血等患者。3级患者病情即存在潜在生命危险,先于4级非急症患者优先诊治。如急性哮喘、吸入异物、吞咽困难、持续呕吐、胸腹痛、轻中度外伤、轻中度出血等患者。4级患者为非急症,病情程度一般,根据指引顺序就诊,等候时间较长,如无危险特征的轻微疼痛、不需要缝合的小擦伤、稳定恢复期复诊,及需要开具医疗证明的患者。
    2023-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