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妮

  • 动脉粥样硬化有哪些病因(音频)

    动脉粥样硬化有哪些病因
    讲解医师:张妮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北京医院心血管内科
    动脉粥样硬化是慢性发展的病理过程,形成的原因很多,可以单独影响也可以共同的影响,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性别因素,在男性患者中更容易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男女的比例2:1。2、年龄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会逐渐的出现动脉粥样硬化。3、遗传因素,患者的一级亲属患有动脉硬化,患者本人发生动脉硬化的概率会明显的提高,如果患有肥胖、血压升高、血脂升高、糖尿病,危险因素合并存在或者是单独存在,没有得到很好的控制,也容易发生动脉粥样硬化。4、性格,A型性格的人更容易患有动脉粥样硬化,长期紧张的状态和过度的压力、缺乏运动,也是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原因。另外,临床上的疾病状态也可以加重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比如甲状腺功能减退、库欣综合征、肾病综合征等。
  • 动脉粥样硬化用药(音频)

    动脉粥样硬化用药
    讲解医师:张妮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北京医院心血管内科
    动脉粥样硬化的用药主要包括两大方面,一个是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聚集的药物,另外一个是他汀类调脂药。阿司匹林长期应用可以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有一部分患者服用阿司匹林有明显的胃肠道症状,也可以更换为氯吡格雷,氯吡格雷对胃肠道的刺激相对少一些,另外出血风险少一些。\n第二大类就是他汀类的调脂药物,它具有降低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的水平,可以减少动脉内膜斑块的形成,或者使已经形成的斑块相对稳定下来,延缓它的进展。如果没有应用的禁忌症,这两类药物都应该长期应用。\n当然,如果患者同时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吸烟等危险因素,也要同时控制。吸烟的患者要戒烟,高血压的患者要积极进行降压治疗,应用降压药物。糖尿病的患者要控制血糖,将血压、血糖都控制在目标范围之内,这样才能阻止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
  • 如何正确治疗肺动脉高压(音频)

    如何正确治疗肺动脉高压
    讲解医师:张妮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北京医院心血管内科
    肺动脉高压形成的病因很多,临床上治疗方案的原则通常是先去除病因,随后再对症治疗。病因方面常见的有来源于肺脏的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病,可以给予氧疗后积极的用支气管扩张的药物。来源于心脏左心室、左心房的病变要积极治疗原发的心脏病,改善心衰的症状,来源于肺动脉栓塞的疾病要积极给予抗凝治疗进行化栓。还有些新型肺动脉扩张药,临床上常用的血管扩张药包括钙离子阻滞剂、前列环素以及结构的类似物,如内皮素受体拮抗药以及磷酸二酯酶抑制剂。也有些手术的方法,比如房间隔造瘘术或者肺动脉血栓内膜剥脱术,到晚期也可以考虑行肺移植手术。
  • 肺动脉高压有哪些病因(音频)

    肺动脉高压有哪些病因
    讲解医师:张妮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北京医院心血管内科
    肺动脉高压的临床病因非常多,目前按照国际标准,根据发病原因的不同分为以下几大类:第一、特发性肺动脉高压,包括家族性肺动脉高压以及相关因素所致,如胶原血管病、HIV感染、门静脉高压、先天性心脏病。第二、主要累累及左心房或者左心室等心脏方面的疾病,主要病因在心脏,因为严重的心脏病变导致肺动脉高压,比如临床上常见的心肌病、严重的长期高血压、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缩窄性心包炎、风湿性心脏病导致二尖瓣关闭不全等。第三、与肺疾病或者缺氧相关的肺动脉高压,说明病变的原发部位在肺脏,因为肺脏疾病导致肺动脉高压,临床上常见的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也就是COPD,还有间质性疾病、睡眠呼吸障碍、肺泡毛血管发育不良等。第四、慢性血栓或者栓塞性肺动脉高压,指肺动脉内形成血栓,栓塞了肺动脉,长期的结果导致肺动脉高压。第五、混合性肺动脉高压。
  • 肺动脉高压有哪些症状(音频)

    肺动脉高压有哪些症状
    讲解医师:张妮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北京医院心血管内科
    肺动脉高压本身没有特异性临床表现,最常见的首发症状是活动后气短、晕厥或眩晕、胸痛、咯血等。以气短最为常见,标志右心功能不全的出现,而晕厥和眩晕的出现,标志患者心搏量已经明显下降。肺动脉高压的病因不同,相关的症状也不同。因此,除了以上的症状,还表现为原发病的相关症状,比如肺动脉高压是来源于左心系统的疾病,比如心肌病、严重冠心病、高血压会有相应的胸闷、胸疼、血压升高等表现。来源于肺脏疾病,比如最常见的慢性阻塞性肺病会有反复的咳嗽、咳痰、喘息,包括间质性肺病会有气短、咳嗽等症状。如果是来源于肺动脉栓塞导致的肺动脉高压,病人表现为活动耐量下降,相应的脏器缺氧的症状。
  • 心脏室间隔缺损形成的原因有哪些(音频)

    心脏室间隔缺损形成的原因有哪些
    讲解医师:张妮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北京医院心血管内科
    室间隔缺损最常见于成年人的先天性心脏病,在儿童发育时期因为室间隔没有发育良好导致室间隔缺损。根据缺损部位可以分为室上嵴上型膜部缺损、隔瓣后型缺损和肌部缺损,主要表现为左心室的血液经缺损部位流入右心室。在临床上还可以见于急性的前壁大面积心梗,并发症大约在起病一周内出现,偶尔会导致室间隔破裂造成的创口。在查体时出现胸骨左缘第3、4肋间响亮的收缩期杂音,伴有震颤。严重的会引起急性心衰和休克,在数日之内有死亡的风险,还有少见的室间隔缺损是外伤导致的。
  • 室间隔缺损多大算严重(音频)

    室间隔缺损多大算严重
    讲解医师:张妮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北京医院心血管内科
    室间隔缺损是目前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中,缺损的程度主要是按照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估,如缺损直径、缺损面积、分流大小、有无症状,以及有无肺动脉高压,具体如下:1、缺损直径,其15mm。2、缺损的面积,小型缺损是1.0cm^2。3、分流的大小,在小型和中型中的分流分别是小到中等的,大型缺损的分流量是大的。4、室间隔缺损的症状,主要表现为右心的心搏量减少,主要脏器的供血不足,患者会有发育迟缓的情况,右心的表现主要是右心负荷增加、右心衰竭,反复出现呼吸道的感染以及充血性心衰的症状,后期会有严重的肺动脉高压。5、肺血管方面,就是有没有形成肺动脉高压,大型的缺损会有肺动脉高压,右心室的压力逐渐的升高之后会有短暂的右向左的分流,形成Eisenmenger综合征。大型的缺损缺损的直径>15mm,缺损面积>1.0cm^2,其分流量大,而且有明显的临床症状,会形成肺动脉高压,严重的会形成Eisenmenger综合征。
  • 室间隔缺损的危害有哪些(音频)

    室间隔缺损的危害有哪些
    讲解医师:张妮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北京医院心血管内科
    室间隔缺损主要表现为左心室的血流经过缺损部位流向右心室,长时间的缺损会导致右心室的压力逐渐增加,导致肺动脉充血,使肺循环压力负荷增加、肺静脉回流增加、左心房扩大、左心室扩大、右心室压力进一步增加,最终导致出现体循环缺血和肺循环淤血的症状。体循环缺血主要表现为外周重要脏器的供血不足,比如儿童生长发育迟缓、消瘦、乏力、出汗等。肺循环淤血表现为反复的呼吸道感染,长时间会导致下肢肿、肝大等全身性症状。疾病到晚期右心室压力过大会形成右向左分流,也就是艾森曼格综合征,患者会出现青紫。
  • 室间隔缺损的症状有哪些(音频)

    室间隔缺损的症状有哪些
    讲解医师:张妮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北京医院心血管内科
    室间隔缺损的症状,依据缺损的大小不同,临床表现不同。小型缺损,左向右的分流量比较少,患者没有明显的症状,仅在体检时发现胸骨旁有收缩期的血管杂音。大型缺损,患者会有肺循环充血和体循环缺血的表现。体循环供血不足,主要表现为儿童生长发育落后、消瘦、乏力、多汗。肺循环淤血,病人会表现为气短、喂养困难、反复出现肺部感染、容易出现心衰的症状。心衰的症状主要是胸闷、憋气、气促,逐渐发展为呼吸困难、夜间端坐呼吸等。后期,扩张的肺动脉压迫喉返神经会出现声音嘶哑。长时间的大型室间隔缺损会导致右房、右室的压力增加,到一定程度会有右向左的分流,临床上会出现艾森曼格综合征,病人会出现青紫逐渐加重。
  • 治疗室间隔缺损有哪些好的方法(音频)

    治疗室间隔缺损有哪些好的方法
    讲解医师:张妮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北京医院心血管内科
    目前室间隔缺损的治疗主要是手术治疗和介入治疗,室间隔缺损何时治疗以及采用怎样的治疗与缺损所在的部位、大小有很大关系。当出现以下情况时,无论病人年龄大小都应该尽早接受室间隔缺损修补手术:1、非限制性室缺,即室缺大小与病人的主动脉瓣开口面积接近或更大,血流无阻力通过缺损,原则上应该是在2岁以内完成手术。2、心衰严重。3、合并明显的二尖瓣和主动脉瓣反流。4、存在中度以上的肺动脉高压。拖延手术时间可能会导致病人丧失手术机会,目前的手术方案大部分都采用室间隔缺损修补术,还有一种方式是室间隔缺损的介入封堵术。介入手术是将封堵器通过病人的股动脉放入心脏,到达缺损处并释放封堵器,封堵器内会慢慢形成血栓,最后将缺损完全堵塞,其优点是不需要外科手术,损伤少。但是,此方法的主要问题是封堵器边缘有可能与心脏瓣膜的瓣叶发生接触,损坏瓣叶,导致瓣叶穿孔。另外,非常小的儿童的股动脉直径比较小,也会受到限制,封堵器无法送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