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妮

  • 心律失常有哪些临床表现(音频)

    心律失常有哪些临床表现
    讲解医师:张妮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北京医院心血管内科
    心律失常在临床上可以分为几个类型,包括缓慢性心律失常、快速性失常和节律不规则的心律失常。缓慢的心律失常,常见的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房室传导阻滞等,主要是脏器供血不足的表现。比如心脏供血不足会出现胸闷、胸疼,脑供血不足会出现头晕、记忆力差,严重的会出现黑蒙,白天容易困或晚上吃完饭就想睡觉,肢体供血不足会有乏力的症状。快速的心律失常主要表现为心悸、心慌、出汗,非常快的恶性心律失常可能也会有黑蒙、晕倒、晕厥的表现,包括猝死。不规则的心律失常,比如房性早搏和室性早搏时病人可能会感到脉搏不规则或者心跳有漏跳的感觉。当然,部分心律失常可能没有任何症状,比如经常见到的右束支传导阻滞。
  • 心律失常的预后效果如何(音频)

    心律失常的预后效果如何
    讲解医师:张妮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北京医院心血管内科
    心律失常的预后和心律失常的类型具有明显相关性,心律失常分为几大类,缓慢性心律失常、快速性心律失常和节律不规则的心律失常。缓慢性心律失常对临床影响比较重的是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如果这两种心律失常能尽早诊断,植入永久性起搏器,预后都比较好。快速性心律失常中,比较常见的是室上性心动过速,尤其是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行射频消融术后可以达到95%的治愈,预后也非常好。另外,室上性心动过速,比如房颤、房扑等心律失常有引起全身血栓栓塞的风险。如果一旦发生房颤,尽早给予抗凝评分,如果血栓栓塞的风险比较高,尽早给予抗凝治疗。同时也可以结合药物或者射频消融的方法来治疗房颤、房扑,预后也非常不错。预后最不好的是器质性心脏病引起的室性心律失常,包括频繁的室早或多形性室早、室性心动过速、室颤,根据原发病病情程度不同,预后也不同,相对比较差,尤其是室速和室颤患者有发生猝死的风险。节律不规则的心律失常,比如常见的房性早搏、室性早搏或者2度Ⅰ型的房室传导阻滞、2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预后都是不错的。
  • 心律失常的预防方法(音频)

    心律失常的预防方法
    讲解医师:张妮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北京医院心血管内科
    临床上多数的心律失常大部分都是功能性的心律失常。这种心律失常很多时候防不胜防,没有明确的预防心律失常的方法,但是针对部分类型的心律失常,比如房颤,是目前我们最常见的,也是处理起来相对比较棘手的心律失常。这部分的心律失常有一定的预防方法,但不是非常的肯定,比如如果病人具有高血压、糖尿病,需要去很好地控制血压血糖的情况,尽可能的保持一个比较好的生活状态,饮食的控制,包括经常的锻炼身体。
  • 心律失常的危害(音频)

    心律失常的危害
    讲解医师:张妮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北京医院心血管内科
    心律失常有哪些危害?要从几个方面考虑,最简单的,我们临床上最常见的比如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速主要的危害是病人会感觉到心悸、乏力、活动耐量下降而影响生活质量,另外一种最常见的心律失常的临床是房颤,房颤的心率失常主要见于两个方面,第一个栓塞的风险,房颤的病人,发生这种体循环栓塞的风险是明显的高于无房颤的病人。第三个是心功能下降,房颤可以引起心功能的下降,毁损心功能将近四分之一,对于一些室性的心律失常,比如室速、室颤可以引起猝死,是非常严重的危害,是大部分针对快速性的心律失常。缓慢性心律失常主要表现为脑供血不足,会引起头晕、黑蒙、严重的时候会引起晕厥,体循环的供血不足,心动过缓,可以引起乏力、胸闷、胸疼,类似于心绞痛的发作,包括记忆力的下降、嗜睡。
  • 心律失常的治疗方法(音频)

    心律失常的治疗方法
    讲解医师:张妮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北京医院心血管内科
    心律失常的治疗方法,有几个方面:一个是药物治疗方法,还有非药物治疗方法。药物治疗方法一般包括四大类的用药:一类、二类、三类、四类,不具体说了。非药物治疗的方法包括电复律、电除颤,如果发生快速性室性的心律失常,比如室上速、室速、室颤,这些都可以进行电复律的治疗,电转复。还有一种非药物治疗方法,就是起搏器的治疗,主要是针对于缓慢性的心律失常,还有一种起搏器是针对快速的室性的心律失常,我们叫埋藏式的起搏器电复律治疗,就ICD。针对还有一种非药物治疗的方法,也就是射频消融,主要是针对于阵发性的室上性的心律失常、室性的心动过速,包括目前房颤的主流治疗。
  • 心律失常是怎么引起来的?(音频)

    心律失常是怎么引起来的?
    讲解医师:张妮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北京医院心血管内科
    针对心律失常,本身是一个独立的疾病,比如阵发性的室上性的心动过速,包括房室结折返性的或房室折返性心室上性动过速,这个是本身在传导通路上的异常。但是大部分情况下心律失常,并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往往是某些疾病、心脏病或者其他系统疾病的一种表现。所有的器质性的心脏病都可以引起心律失常。我们临床上最常见的比如冠心病、心肌病、心肌炎,单纯的自主神经调节障碍也可以导致心律失常:比如高度精神紧张可以引起早搏,迷走神经张力升高可以引起心动过缓,严重的时候也可以引起心脏停搏、晕厥。心外的疾病引起心律失常,我们最常见的还是内分泌性的疾病,比如甲亢或者甲减,全身性的疾病,也可以见于结缔组织病。
  • 心律失常遗传吗?(音频)

    心律失常遗传吗?
    讲解医师:张妮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北京医院心血管内科
    大部分的心律失常是没有遗传性的,临床上只有非常小的部分人有遗传性的心律失常,这是一种有潜在的恶性心律失常导致晕厥或猝死风险的遗传性的疾病。大部分由于参与调控心脏动作电位的离子通道基因突变引起来的,这部分的人群的心脏结构大多是正常的,但是具有猝死的高风险,临床上基本上表现为快速的室性的心律失常、室颤、室速或者猝死,它的分类包括长QT综合征和Brugada综合征或者儿茶酚胺敏感性的室性心动过速。短QT综合征,包括早期的复极。如果临床上有这种不明原因的心脏骤停、室颤、室速或者不明原因的猝死,这部分的人群我们会建议他的直系亲属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包括一些基因的筛查。
  • 房颤的病因有哪些(音频)

    房颤的病因有哪些
    讲解医师:张妮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北京医院心血管内科
    房颤的病因很多,大概可以分为两大类,即非器质性心脏病的房颤和器质性心脏病的房颤。非器质性心脏病的房颤,通常见到的病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中毒,比如药物或者酒精过量的饮酒。2、交感神经的活性增加,比如甲亢的患者、嗜铬细胞瘤的患者,或者过度的摄入酒精、咖啡,会引发房颤的发生。3、电解质紊乱,如低钾血症、高钙血症。4、年龄,临床发现随着年龄的增加,房颤发生的概率明显增加,尤其是80岁以上的老年人,房颤发生的概率不同的研究比例不一样,基本上波动在20%-30%以上。5、肥胖以及外科手术,很多病人尤其是进行胸科手术的患者,会发现术中或者术后容易出现房颤。还有就是器质性心脏病引发的房颤,在临床上最常见的就是风湿性的心脏瓣膜病,尤其是二尖瓣的狭窄、冠心病、各种类型的心肌病、高血压,也容易引发房颤。另外,还可以见到缩窄性心包炎、慢性的肺病、肺心病,尤其是在临床上经常会看到的慢性的COPD的患者,往往在COPD急性发作期的时候容易引发房颤的发生。
  • 房颤的症状有哪些(音频)

    房颤的症状有哪些
    讲解医师:张妮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北京医院心血管内科
    房颤的全称是心房颤动,是目前最常见的心律失常,表现为心跳快慢不等、节律绝对不规则。房颤最初的发作、早期的发作,大多表现为快速型心房颤动,心率在120次/分以上。病人的主要症状是乏力、心慌、心悸,早期可能会有血压升高。当持续时间比较长,没有及时转为窦性心律时血压会下降。如果是长期的快速心房颤动,持续一个月以上,部分患者会出现心衰的症状。房颤会有发展的过程,从早期的阵发房颤,逐渐发展为持续性房颤,后期会发展成永久性房颤。一旦病人是永久性房颤,心室率会有下降的过程,从100次/分以上可能逐渐会降到70-80次/分,不用药的情况下会感觉有明显的长间歇。当出现缓慢型心房颤动可能会有更长的长间歇。长间歇指两个心跳之间的间隔时间,当两个心跳之间的间隔>5s以上,病人可能会出现供血不足的表现,比如会有明显的眼前发黑、乏力、记忆力变差,这时可能需要起搏器的治疗。
  • 什么是心房纤颤(音频)

    什么是心房纤颤
    讲解医师:张妮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北京医院心血管内科
    心房纤颤叫心房颤动,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主要的特点是心房丧失规则有序的电活动,代之以快速无序的颤动波,因此心房也就失去了有效的收缩和舒张,表现为心房在颤动,导致心室的节律也极不规则。\n发生心房纤颤时主要的特点是心率快而不规则,心房颤动发作时心室率可以在120-150次/分或者是更快,患者会有明显的心悸、乏力的症状。房颤根据发作的特点可以分为首次发作的房颤、阵发性房颤、持续性房颤、永久性房颤、长程持续性房颤。\n房颤主要的危害有以下两个:\n第一、房颤长时间的持续,会导致心脏搏出量的减少,毁损心脏功能。\n第二、血栓栓塞的风险,在发生房颤时,心房内已经丧失有效的收缩和舒张,心房内的血流容易发生湍流,导致附壁血栓的存在,血栓的脱落会引起全身的血栓栓塞,最常见的是脑栓塞。\n因此,房颤的病人首先要控制节律,其次要考虑抗凝,减少血栓栓塞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