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丽

  • 蛋白尿三个加号严重吗(音频)

    蛋白尿三个加号严重吗
    讲解医师:张丽芬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肾病科
    蛋白尿三个加号,这是临床上定性的诊断,一般查尿常规里边会出现蛋白尿几个加的,或者是蛋白尿阴性的,它是个定性的诊断。如果出现了蛋白尿三个加号: 第一、就说明患者里面肯定有蛋白尿。 第二、就说明患者的蛋白尿是属于大量的蛋白尿。一般要给患者进一步做定量的检查,如让患者做24小时的尿蛋白定量。除了蛋白尿,还是要结合患者其它的检查来看患者到底有多重,比如结合肾功能的检查,看看患者肾功能有没有受损。来整体评估患者的蛋白尿的三个加的严重程度,另外还是结合病因。 蛋白尿三个加号如果是比较容易治愈的病因造成的,像尿路感染本身也会由于组织溢出,造成溢出性蛋白尿,像这种病人三个加号是比较容易治愈的,如果随着感染的控制,蛋白尿一般在一周之内也就会消失。 但是如果病人是由于慢性肾病导致的蛋白尿,三个加号还是属于大量蛋白尿了,如果不加控制会发展为肾病综合征,也会逐渐引起肾损伤。 但如果病人尿蛋白三个加号已经合并了肾损伤,那就要根据血肌酐的程度,来看患者到底严重到哪种程度,如果蛋白尿三个加号血肌酐还没有受损,那么相对来说病人肾功能还是好的,还不算特别严重。 如果病人血肌酐也升高了在100-200μmol/L之间,也还可以接受,但是如果病人血肌酐已经升到500-600μmol/L了,那就比较严重了,很快就会进入到终末期肾病需透析治疗。 所以说蛋白尿三个加严重与否,第一个,要看引起蛋白尿的原因。第二个,还要结合其他的检查,像肾功能的检查,肾脏病理的检查,来整体判断和比较三个加到底严重不严重,严重到哪种程度。
  • 蛋白尿的原因(音频)

    蛋白尿的原因
    讲解医师:张丽芬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肾病科
    蛋白尿是肾脏病患者非常重要的临床表现,蛋白尿在临床上一般分为生理性蛋白尿和病理性蛋白尿。生理性蛋白尿的特点是一过性的,常常在发热,运动以后出现,肾脏没有器质性的病变,一般不需要做治。病理性的蛋白尿它的发病特点:第一个,是持续性的;第二个,是伴有肾脏器质性的病变,一般需要治疗。病理性蛋白尿,它出现的病因是非常多的,第一个,有肾脏本身的问题,如有原发性的肾小球肾病或者原发性的肾小管间质疾病。第二个,它的继发性因素,像常见的糖尿病,高血压,高尿酸血症,其他的结缔组织病,也都会引起蛋白尿。第三个,常见的感染,比如尿路感染和肾盂肾炎也可以引起蛋白尿。第四个,不常见的因素,比如不是肾脏本身的问题,多发性骨髓瘤也会引起尿里边出现大量的蛋白尿。
  • 新生儿拉肚子症状有哪些(音频)

    新生儿拉肚子症状有哪些
    讲解医师:张丽亚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宁波市妇女儿童医院儿科
    新生儿拉肚子的共同症状就是大便次数多、大便稀。 其中感染性腹泻的时候还可以伴有低热、吃奶差、呕吐、精神萎靡、轻度腹胀、烦躁不安,还可以出现脱水、酸中毒。重症的时候可以出现高热,腹泻一般1天有10次以上,全身症状比较重,可有明显的发烧、拒食、呕吐、腹胀、尿少、嗜睡、四肢发凉,还有皮肤的花斑纹,出现水电解质的紊乱。 还有非感染性的腹泻,抗生素相关性的腹泻是使用过抗生素,很长时间之后会出现抗生素相关性的腹泻。抗生素相关性的腹泻主要也是大便次数的增多、大便性状的改变,但是没有粘液血便,多为稀便、水样便,可以有发烧、腹痛等临床表现,一般情况下,没有感染性腹泻严重。 非感染性腹泻还包含胃肠不耐受的乳糖不耐受型的腹泻,这种小孩子的大便一般呈黄色,或者青绿色的稀糊便,或者呈蛋花汤样,有奶块、泡沫较多,也有腹胀和不同程度的不安,容易哭闹,排便之后会好转。重症的时候也会出现脱水酸中毒,但是没有发热症状。
  • 新生儿几个月可以竖着抱(音频)

    新生儿几个月可以竖着抱
    讲解医师:张丽亚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宁波市妇女儿童医院儿科
    一般三个月以后的宝宝才考虑竖抱。因为婴儿发育的特点是头大、头重,骨骼胶质多,肌肉不发达、力量较弱。因此一个月的婴儿只能稍稍抬头片刻;三个月的时候,头才能初步直立,由于颈部和背部的肌肉发育不完善,1-3个月的婴儿不能够较长时间支撑头的重量,应该平抱。1-3个月的婴儿姿势是很讲究的,关键是要托住宝宝的头部。1-2个月的婴儿主要是平抱,在平抱时让宝宝躺在大人的怀里面,斜抱的时候让小孩子斜躺在成人的怀里。无论是平抱或者斜抱,成人一只前臂必须要托住宝宝的头部,另一只手臂则托住宝宝的臀部和腰部。三个月以后的婴儿能够竖抱,让宝宝背朝成人坐在成人的一只手臂上,另一只手托住宝宝的胸部,让婴儿的头和背贴靠在成人的前胸。
  • 新生儿拉稀是什么原因(音频)

    新生儿拉稀是什么原因
    讲解医师:张丽亚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宁波市妇女儿童医院儿科
    新生儿拉稀,首先是考虑感染性的原因,一般大肠埃希菌是引起新生儿拉稀最常见的细菌;病毒性,以轮状病毒最常见,常会继发糖酶的缺乏;真菌性的,多发生在长期的使用抗生素后,以白色念珠菌为主;寄生虫如滴虫、鞭毛虫都可以引起新生儿拉稀。非感染性的腹泻,也有喂养不当或者肠道外感染引起来;或者是吸收不良,如碳水化合物不耐受、乳糖不耐受等蛋白吸收障碍或者不耐受牛乳蛋白、过敏。其他的就是先天性失氯性的腹泻,或者先天性失钠性的腹泻;还有抗生素相关性的腹泻,是指由于长期使用抗生素,导致的肠道菌群失调而继发的肠道感染。
  • 新生儿嗜睡原因(音频)

    新生儿嗜睡原因
    讲解医师:张丽亚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宁波市妇女儿童医院儿科
    要搞清楚宝宝是不是嗜睡,因为新生儿大概有20个小时左右,都是在睡眠中度过。随着月份的增长,睡眠时间会逐渐减少。嗜睡原因有很多,由于孩子长时间贪玩,饮食起居不规律,对睡眠造成影响,生物钟紊乱可能会出现睡眠时间短或者质量差的情况,当宝宝安静的时候,就容易出现嗜睡的情况。另外宝宝吃了药,比如感冒药,导致宝宝嗜睡,或者是宝宝发烧,因为宝宝发烧的症状,各个小孩子是不一样,有的宝宝表现出来兴奋,有的宝宝嗜睡,大部分宝宝是嗜睡。其他的原因如低血糖、脑炎,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等,所以当宝宝出现嗜睡时候要及时的去查明原因,对症治疗。
  • 小儿几个月长牙(音频)

    小儿几个月长牙
    讲解医师:张丽亚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宁波市妇女儿童医院儿科
    一般宝宝6-8个月的时候,下齿槽长出两颗中间的门牙,跟着上齿槽长出两颗门牙,8-12个月上齿槽长出外面两颗门牙,然后下齿槽的两颗外侧门牙冒出牙龈。12-16个月先后在上下齿槽出现第一乳磨牙,16-20个月先后在上下齿槽长出犬牙,20-30个月长出下齿槽的两颗第二乳磨牙,上齿槽的两颗笫二乳磨牙,至此20颗乳牙就长齐了。宝宝是从6个月开始出牙,到2岁半左右,乳牙会基本上出齐的。一般而言,宝宝从6个月左右大的时候长出第1颗牙,不过有的早的在3个月大的时候就已经能够看到牙尖,有的要拖到12个月大的时候才见长牙,长牙的速度受遗传影响,所以和爸爸妈妈出牙早晚都有关系。
  • 新生儿体重增长标准是什么(音频)

    新生儿体重增长标准是什么
    讲解医师:张丽亚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宁波市妇女儿童医院儿科
    新生儿出生时,平均体重为3kg,正常范围为2.5-4kg。出生后2-3天由于胎粪的排出,胎脂的吸收及丧失水分较多,加上初生孩子吸吮能力弱,吃奶少,可以出现暂时性的体重下降,甚至比出生时的体重还低,临床上称为生理性体重下降。 到出生3-4天,体重减轻可达到出生体重的6%-9%,如出生体重3.7kg,到3-4天可以减轻222-333克,此后随着孩子吃奶量的增多,机体对外界环境的适应性逐步调整,体重会逐渐增加,恢复到出生时的体重。 如果下降超过出生体重的10%,或者是生后第10天仍未回到出生时的体重,那就是不正常了。如果奶水充足,宝宝的体重平均每周都要增长115-200克。
  • 新生儿几个月会翻身(音频)

    新生儿几个月会翻身
    讲解医师:张丽亚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宁波市妇女儿童医院儿科
    一般宝宝生长发育的规律有“二抬四翻六会坐,七滚八爬周会走”这样说的。宝宝会翻身,说明他已经开始有意识的去探索它的自由世界了。那么宝宝什么时候会翻身?其实宝宝翻身的时间各个人不同,翻身的状况也是有多方面因素决定的。4-7个月的宝宝已经开始会尝试着翻身动作了,但是具体到什么时候的翻身却是因人而异的,有的孩子在3个月之前翻过1次以后就再也不会翻了,有的孩子会跨越翻身或者省略掉翻身而直接的开始会坐或者会站,也有的孩子站立之后,才突然间学会翻身。还有的孩子因为被突然翻过去的状态吓到了之后以后就讨厌翻。或是宝宝长得太胖,翻身很困难。
  • 新生儿什么时候能看见东西(音频)

    新生儿什么时候能看见东西
    讲解医师:张丽亚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宁波市妇女儿童医院儿科
    刚出生的宝宝就可以看见东西,但是宝宝的视觉比较模糊,大概能感觉到15-20cm距离的事物,但是不清晰。宝宝还在肚子里面的时候就会对光线有反应,你可以拿一个光线不是太强的手电筒,可以隔两米左右照着肚皮慢慢移动,会发现胎儿会跟着光线动。 所以新生儿一出生就能看见东西,只不过是因为这个时候宝宝的眼睛对事物的敏感性较低,容易让人误认为不能看见东西。孩子生后就具备了视力,只是新生儿的视力很差。 刚出生的婴儿有光感,表现为在强光刺激下出现闭眼反应,对灯光的变化也有反应,亮光照到眼睛时会出现瞳孔变小,这就是所谓的对光反射。 新生儿刚从漆黑的世界来到明亮的世界,早期对视焦距调节能力较差,视物距离太远、太近、太小,或者移动速度过快,都不能被宝宝很好的捕捉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