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泌性中耳炎

  • 有效治疗中耳炎的方法(视频)

    有效治疗中耳炎的方法
    有效治疗中耳炎的方法,根据不同类型中耳炎分析,具体如下:1、急性中耳炎:分为急性单纯性中耳炎、急性分泌性中耳炎、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均伴有病毒或者细菌感染。急性分泌性中耳炎以及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同时伴有中耳渗出,所以在治疗时候,患者要抗病毒,用抗生素治疗,同时用黏膜促排剂,比如标准桃金娘油、桉柠蒎肠溶胶囊、沐舒坦糖浆等黏膜排剂治疗。同时注意清淡饮食和休息,且如果伴有鼻窦炎,患者需要同时治疗;2、慢性中耳炎:尤其为慢性静止性中耳炎,只伴有鼓膜穿孔,一般建议患者进行鼓膜修补。如果慢性中耳炎反复流脓,在治疗脓性分泌物同时,建议做颞骨CT,检查有无溶骨性改变。如果伴有溶骨性的改变,一般高度怀疑为中耳胆脂瘤,建议患者尽快实施手术治疗。
    2023-08-03
  • 什么是中耳炎症状(视频)

    什么是中耳炎症状
    中耳炎,即中耳发生的急性炎症和慢性炎症,有时是有菌性炎症或无菌性炎症。若是分泌性中耳炎,可能症状为耳朵闷,听力稍有下降,讲话时有回音。严重的合并细菌感染的中耳炎会出现耳朵痛、听力下降,甚至会出现头痛、发热、耳朵流脓症状。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则以鼓膜穿孔、听力下降,反复的耳朵流脓为主要症状。中耳炎具有不同的类型,分泌性中耳炎主要病因是由于咽鼓管功能不良,有时会合并相对无菌的中耳炎症,造成中耳积液,会导致耳朵闷、耳鸣、听力下降的症状发生。急性化脓性中耳炎,要及时使用足量、有效的抗生素进行治疗。慢性的化脓性中耳炎迁延不愈,建议尽早进行手术治疗,把鼓膜修补起来。如果有听小骨破坏,需要做听小骨重建,避免炎症反复发作,保存和改善听力。
    2023-08-03
  • 中耳炎积液怎么排出(视频)

    中耳炎积液怎么排出
    中耳积液是分泌性中耳炎的典型临床特点。中耳积液治疗方法包括鼓膜穿刺和鼓室置管,一般首先采用鼓膜穿刺方法,在严格无菌条件下从鼓膜前下方应用穿刺针刺透鼓膜,这时针尖会进入鼓室,进行鼓室积液抽吸,即可达到治疗目的。 如果反复穿刺后中耳炎不能消退或中耳积液较黏稠,又或者是由于头部放疗以后引起咽鼓管功能暂时障碍,此时可以考虑进行鼓室置管。鼓室置管放置时间一般为4-6周,可以到医院由医生取出,部分患者鼓室置管会自行排出。
    2023-08-03
  • 什么是中耳炎症(视频)

    什么是中耳炎症
    中耳炎是临床中常见的疾病,主要是中耳黏膜炎症,常见原因是上呼吸道感染引起,多见于儿童。成人中耳炎通常是小时候中耳炎残留的鼓膜穿孔,耳朵里进水或其他东西进去以后导致炎症。中耳炎主要分为4类,有化脓性中耳炎、非化脓性中耳炎,主要是分泌性中耳炎,以及中耳胆脂瘤、特殊类型的中耳炎,如结核性中耳炎、特殊气压性中耳炎。对于中耳炎的治疗,急性中耳炎无论是化脓性,还是非化脓性,通常都采取药物保守性治疗。对于慢性中耳炎,是指急性病程迁延超过6周,通常需要手术治疗。
    2023-08-03
  • 分泌性中耳炎可以打新冠疫苗吗(视频)

    分泌性中耳炎可以打新冠疫苗吗
    分泌性中耳炎,可以注射新冠疫苗,即新型冠状病毒疫苗。分泌性中耳炎,通常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造成咽鼓管功能障碍后,使耳朵出现负压,导致出现耳朵积液,称为分泌性中耳炎,可能会继发细菌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疫苗与分泌性中耳炎无关,本身也不会使机体产生免疫缺陷,因此分泌性中耳炎患者注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新型冠状病毒疫苗可以比较有效地阻断新冠病毒的传播,每位居民也应该尽早去完成疫苗注射。分泌性中耳炎可以通过口服感冒药物进行治疗,如头孢类的抗菌素可以改善症状,同时尽量多做捏鼻鼓气动作,如深吸一口气后闭紧嘴巴、捏住鼻孔,用力往耳朵内鼓气,只要空气能够进入耳朵,分泌性中耳炎通常可自行好转。此外,如果症状严重,也可以进行鼓膜穿刺,将鼓室内的水抽出以治疗分泌性中耳炎。
    2023-08-03
  • 中耳炎打吊瓶多久见效(视频)

    中耳炎打吊瓶多久见效
    中耳炎是耳鼻喉科的常见病,中耳炎打吊瓶(静脉注射)多久见效,应根据中耳炎类型常见分析如下:1、分泌性中耳炎:如果需要进行静脉注射治疗,通常3天左右可以见效。分泌性中耳炎患者主要是耳朵闷、听力下降,有些患者会出现耳朵疼,尤其是儿童比较多见,如果静脉注射3天,患者症状会逐渐减轻,但对于疾病的治疗,并不是减轻就结束,这时可以改用口服药物进行治疗,需要1周左右,分泌性中耳炎能够基本上治愈;2、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静脉注射需要5-7天才能见效,这类患者是由于细菌或病毒侵入到中耳鼓室,引起中耳鼓室黏膜的急性感染性疾病,通常继发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因此这类患者应足量、足疗程给予抗生素进行治疗,如果治疗不及时,容易导致鼓膜穿孔。
    2023-08-03
  • 中耳炎影响听力了怎么治疗(视频)

    中耳炎影响听力了怎么治疗
    中耳炎是耳鼻喉科的常见病,中耳炎影响听力时,其治疗方法常根据中耳炎类型进行分析,常见内容如下:1、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可能会出现耳闷、听力下降、耳鸣等表现,此时首选药物治疗,比如鼻腔给予减充血剂或鼻喷激素进行治疗,减充血剂常用羟甲唑啉喷雾剂,鼻喷激素通常选用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再配合口服黏液促排剂和抗生素进行治疗,黏液促排剂常用氨溴索片、桉柠蒎肠溶胶囊,抗生素常用阿莫西林、罗红霉素,经过治疗后,多数患者的听力随着中耳鼓室负压,以及鼓室积液会逐渐改善。如果经过用药治疗以后改善不佳,可以给予鼓膜穿刺,反复发作的分泌性中耳炎可以给予鼓室置管;2、化脓性中耳炎:可以用3%的双氧水,以及氧氟沙星滴耳液,进行局部治疗,治疗以后如果患者听力没有改善,需要进一步检查患者中耳鼓室是否有病变、听小骨是否损伤,可以通过手术修补鼓膜、听小骨重建,清除中耳鼓室的病变,来达到改善听力的目的。
    2023-08-03
  • 中耳炎打消炎针一般打几天(视频)

    中耳炎打消炎针一般打几天
    中耳炎是耳鼻喉科的常见病、多发病,中耳炎患者需要静脉注射消炎针进行治疗,具体时间应根据中耳炎类型进行判断,常见分析如下:1、分泌性中耳炎:通常静脉注射3天消炎针能明显见效,患者耳朵闷、听力下降的症状会减轻,然后可以改用口服消炎药进行治疗;2、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静脉注射消炎针的时间较长,通常需要注射5-7天消炎针,急性化脓性中耳炎主要是由细菌或病毒感染,引起的中耳鼓室黏膜急性炎症性疾病,常见葡萄球菌、链球菌引起的感染。此类患者如果治疗不及时,可能会引起鼓膜穿孔,鼓膜穿孔后会加大治疗难度,在治疗炎症的同时,应对鼓膜穿孔进行治疗。如果鼓膜穿孔不能愈合,后期可能需进行手术修补,对于化脓性中耳炎患者,应足量、足疗程静脉注射消炎针进行抗感染治疗。
    2023-08-03
  • 游泳如何预防中耳炎(视频)

    游泳如何预防中耳炎
    游泳容易使患者得中耳炎,游泳时呛水,容易引起分泌性中耳炎、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如果患者有慢性化脓性中耳炎鼓膜穿孔,也可能导致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急性发作,因此游泳时应预防中耳炎的发生,常见预防措施如下:1、戴鼻夹、鼻塞:对于由于呛水引起的中耳炎,患者可以戴鼻夹、鼻塞,防止水呛入到鼻腔内,呛水通常是通过咽鼓管途径引起中耳炎,如果由于呛水引起咽鼓管咽口,以及咽鼓管部位的水肿、炎性病变时,会引起分泌性中耳炎。如果呛水以后,带有细菌病毒的污水,通过咽喉管途径进入到中耳鼓室,会引起中耳鼓室黏膜的急性感染性疾病,引起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如果处理不及时,容易导致鼓膜穿孔;2、戴耳塞:慢性中耳炎患者如果有鼓膜穿孔,游泳时脏水携带的细菌病毒会进入到外耳道,进而进入到鼓室,引起中耳鼓室黏膜炎性改变,对于这类患者可以戴耳塞,减少污水进入到外耳道的机会,但通过耳塞并不能完全避免游泳池里脏水进入外耳道,因此有穿孔的患者,建议少游泳,以免通过外耳道途径引起中耳炎。
    2023-08-03
  • 鼻炎和耳朵聋有关系吗(视频)

    鼻炎和耳朵聋有关系吗
    鼻炎和耳朵聋有关系,鼻炎影响到耳部主要是通过咽鼓管途径,导致耳聋,尤其是急性鼻炎。急性鼻炎炎症发展期常累及到鼻咽部的黏膜,继而累及咽鼓管的黏膜,造成咽鼓管充血、肿胀、引流不畅、功能丧失,出现耳内负压。早期患者表现为耳闷、听力下降,检查鼓膜内陷,此阶段称为急性卡他性中耳炎。随着病程进一步发展,咽鼓管的炎症如果得不到及时治疗,会进一步加重中耳腔的负压,出现鼓室积液,由液体代替原来的气腔,患者进一步会出现听力下降,此阶段称为分泌性中耳炎。假如积液得不到及时处理,咽鼓管的通气引流功能得不到恢复,会出现积液逐渐变得黏稠,变成胶冻样,或者是鼓膜与鼓室形成粘连,此阶段称为粘连性中耳炎。任何阶段的中耳炎病理基础都是咽鼓管病变,是由鼻炎所导致,而粘连性中耳炎出现的耳聋,更是难以治疗,因此临床上耳聋的患者要注意检查鼻咽部以及鼻腔,积极治疗原发病,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2023-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