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血性脑卒中

  • 急性脑梗塞是脑卒中吗(视频)

    急性脑梗塞是脑卒中吗
    急性脑梗塞是脑卒中,卒中现在见的特别多,各个医院门口都有写卒中中心。目前泛指脑血管突然出问题的一类疾病,都叫脑卒中,一般把脑卒中分两大类,一大类是脑动脉闭塞,就是缺血性脑卒中,另一大类是脑动脉破裂,叫出血性脑卒中。 临床上可能听到最多的两个名词,即为脑出血或者蛛网膜下腔出血,所以整体谈到卒中大部分是这三大类疾病,即脑梗死、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卒中是非常严重的疾病,它的致死率、致残率整体排在所有疾病第一位,所以急性脑梗死是卒中中最重要的一型。
    2023-08-02
  • 急性出血性脑卒中的护理要点(视频)

    急性出血性脑卒中的护理要点
    急性出血性脑卒中护理要点具体如下: 1、绝对卧床休息,抬高床头15°-30°,保持环境安静,尤其是发病24-48小时内不能搬动,严格限制探视,避免各种刺激,避免咳嗽、用力排便,比如翻身、吸痰、导尿这些操作过程动作要轻柔,以免加重出血; 2、禁食24-48个小时,在发病三日后如果还不能进食,这时需要鼻饲以保证营养供给; 3、便秘可用缓泻剂,排便时候避免用力,以免颅内压增高; 4、如果出现尿潴留应该及时导尿,留置导尿管要注意避免感染,病情稳定后进行心理护理和康复护理; 5、通过物理疗法锻炼,反复强调患者运动训练能够改善活动能力,比如瘫痪患者能够独立翻身、坐起、站立还有行走,一般侧重于在日常生活活动、手工操作或者文体活动中选些针对性强、对复原功能有提高作用的运动,通过特定要求进行训练,逐步恢复生活自理; 6、进行心理护理,进行精神上的支持和暗示疗法。通过康复专业人士的共同协作,能够预防并发症,进行必要康复和必要功能锻炼,还可采用中药按摩、针灸等。
    2023-08-02
  • 出血性脑卒中怎么回事(视频)

    出血性脑卒中怎么回事
    脑卒中又称为中风,是急性起病,迅速出现弥漫性或者极限性脑功能障碍的脑血管疾病。脑卒中可分为出血性脑卒中和缺血性脑卒中,出血性脑卒中包括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是急性脑血管病中最严重的一种。一般是由于高血压或动脉瘤、血管畸形等原因导致脑血管破裂,血液聚集颅腔引起颅内压增高情况。 随着年龄增长,在脑卒中危险因素长期综合作用下会导致不同程度脑血管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较重会出现脑血管明显狭窄或形成小动脉瘤,当受到外界因素刺激时会出现脑动脉破裂,导致出现脑出血。出血性脑卒中发生突然,多伴有头痛,紧接着出现如无力、瘫痪、麻木、语言和视力丧失以及意识障碍等症状,常常于数分钟内出现恶心、呕吐、抽搐、意识丧失。
    2023-08-02
  • 出血性脑卒中怎么治疗(音频)

    出血性脑卒中怎么治疗
    讲解医师:孙雪美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沈阳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神经内科
    出血性脑卒中一般指脑出血。这个疾病的治疗和出血的位置、出血的量直接相关。如果出血量比较少同时出血位置位于较好,患者症状轻微不危及生命情况下,则可以保守治疗,降低颅内压及营养脑细胞治疗。患者需要绝对卧床,同时保持情绪平稳,并在出血第3天左右常规进行CT检查,判断脑水肿的情况。如果脑出血体积比较大,大于30ml或者在小脑等位置,患者出现昏迷、脑疝等改变,则提示致死风险较大,一般建议进行手术治疗。在手术之后,常规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并给予对症治疗。
  • 出血性脑卒中的预防(音频)

    出血性脑卒中的预防
    讲解医师:杜海平  (主治医师)
    就职单位:烟台山医院心血管内科
    出血性脑卒中的预防,需要做到以下几点:一、饮食控制,尤其是对于高血压的患者,需要每日食盐摄入总量少于6克,适当进食含钾离子丰富的食物,合理、均衡营养搭配,适当进食含粗纤维丰富的食物,避免摄入含有过多饱和脂肪酸的食物,注意糖量的摄入。二、戒烟、限酒,也要远离二手烟。三、运动锻炼,推荐有氧运动,每周三次以上,每次持续30分钟以上的有氧运动,如慢跑、骑自行车、游泳等,有助于减少心脑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四、保持情绪稳定,避免工作压力。五、药物治疗,主要适用于出现或者合并各种高危因素的情况,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冠心病等。总之,出血性脑卒中的预防重在平时的预防,以及一旦出现问题,及时的进行正规的治疗。
  • 出血性脑卒中的外科护理(音频)

    出血性脑卒中的外科护理
    讲解医师:董爱芝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
    急性期出血的应该绝对卧床休息,术后取半卧位,全麻没有清醒的需要取侧卧位,或者是仰卧头偏向一侧,当意识清醒了,要抬高床头15-30度,搬动病人时应该保持头颈呈一条直线。提供足够的营养支持,在做手术后的第一天可以吃流质食物,第三天吃半流质食物,逐渐到普食,病情严重或者恶心、呕吐的,应适当的延长进食时间。术后脑水肿反应,应该控制输液量,定期监测电解质、血气分析,准确记录24小时的出入量,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的平衡。观察生命体征、意识状况、瞳孔、肢体活动,保持切口的敷料清洁、干燥,注意有没有颅内出血、颅内压增高及脑疝症状。
  • 出血性脑卒中的原因(音频)

    出血性脑卒中的原因
    讲解医师:孙宏巍  (主治医师)
    就职单位: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
    出血性卒中又叫做脑出血,它可以分为两大类:第一大类是外伤性的脑出血,主要是指外力因素所造成的颅内出血,常常还伴有脑挫裂伤、硬膜下血肿,或者是硬膜外血肿以及颅骨的骨折。第二大类是非外伤性的脑实质内的血管破裂所引起的出血,这一类出血大约占全部卒中的20%-30%,死亡率和致残率都很高,它发病的原因和血管相关的病变有关,最常见的就是高血压、糖尿病等引起血管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颅内出血,尤其是高血压引起的颅内出血非常常见。其他原因包括颅内的动脉瘤、脑血管畸形、淀粉样血管病、颅内的静脉窦血栓、动脉炎、烟雾病等等,都可能导致颅内出血的发生。还有一些少见的原因,比如血液的因素,例如像抗凝药、抗血小板药或者是溶栓药物的使用,也可能发生出血性的转化,以及颅内的肿瘤或者是大面积脑梗死,也可以伴有出血的发生。综合来说,引起脑出血的原因很多,我们应该根据每个患者具体的病因、病症,因症而治疗。
  • 出血性脑卒中的神经元影响(音频)

    出血性脑卒中的神经元影响
    讲解医师:吴振东  (主治医师)
    就职单位:牡丹江心血管病医院心内科
    出血性脑卒中也就是常说的脑出血。脑出血的时候会对大脑神经元细胞产生影响,主要是由于脑出血的时候脑内压增高,脑血肿压迫神经元,从而出现脑神经功能缺失的表现,导致肢体活动障碍或者是言语障碍。如果脑出血量比较少而且位置不是特别主要的话,大多数都可以恢复到正常情况。但是如果脑出血量比较大、位置比较重要的话,那么对神经元的影响将会特别大,容易出现永久性的瘫痪或者是肢体不协调或者是言语功能丧失。
  • 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音频)

    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
    讲解医师:孙雪美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沈阳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神经内科
    出血性脑卒中主要是指非外伤性的颅内脑组织出血,主要发病原因是长期高血压导致小动脉发生病变从而破裂出血,临床表现为头痛、恶心、呕吐、肢体麻木无力、言语不清等表现,严重时可昏迷、死亡。治疗方面,急性期卧床休息2-4周,保持安静稳定情绪,避免情绪波动、血压波动,注意预防肺部感染、应激性溃疡,颅脑压力高时脱水降颅压治疗,积极控制血压,可以给予营养神经、脑保护的药物,比如依达拉奉、奥拉西坦等,病情稳定后尽早行康复训练促进神经功能恢复。若出血量大危及生命,需要外科手术治疗清除血肿。
  • 出血性脑卒中分类(音频)

    出血性脑卒中分类
    讲解医师:董爱芝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
    出血性脑卒中根据出血部位,首先可以分为基底结节出血,约占全部脑出血的70%。由于出血常累及内囊,并以内囊损害体征为突出表现,即对侧不同程度的中枢性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和偏盲。其次是脑叶出血,以顶叶最常见,患者常突然发病,可出现头痛、呕吐、失语,还有肢体抽搐、精神症状及智能障碍。还有脑桥出血,该病是非常凶险的疾病,其典型特征是同侧周围性面瘫及对侧偏瘫、交叉性瘫痪,双眼凝视瘫痪肢体侧,瞳孔呈针尖样大小和四肢瘫痪。重者会迅速昏迷,出现中枢性高热、呼吸障碍、血压不稳,病情迅速恶化,可能在48小时内就会因为呼衰而死亡。另外还有小脑出血,常表现为眩晕、呕吐、眼球震颤、一侧共济失调。脑室出血是继发性,原发性脑室出血很少见,若脑室出血量少,仅表现为头痛、呕吐,脑膜刺激征阳性,则预后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