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血性脑卒中

  • 出血性脑卒中影响生活吗(视频)

    出血性脑卒中影响生活吗
    出血性脑卒中可对生活产生较大影响,因为脑出血以后患者常遗留后遗症,比如肢体功能障碍、语言功能障碍、饮食功能障碍,以及患者情绪障碍等。所以,对患者一定要有耐心。部分患者出血量不多,基本可以恢复正常生活。 若出现部分功能恢复不好,则需要加强锻炼,比如语言功能,可以和邻居或者朋友多聊天。若有吞咽障碍,可以进行针灸治疗。若有肢体功能障碍,要去康复科进行正规治疗。后遗症问题决定于患者对自己疾病了解,要做好心理状态调整,不要被疾病压垮。此外,要做到对疾病有正确认识,相信通过自身各种努力及配合医生,后遗症会减轻。特别重的患者需要卧床,脑血管病最可怕结果是留下残疾,但80%患者都可以恢复到生活自理。
    2023-08-01
  • 烟雾病是否需要手术(视频)

    烟雾病是否需要手术
    烟雾病能够导致患者发生缺血性和出血性脑卒中,所以一旦确诊要及时治疗。内科治疗一般没有特效药物,因为它是颈内动脉血管末端狭窄的进行性变化,所以药物治疗一般无效,需要手术治疗,手术治疗包括直接手术和间接手术。 直接手术为把颅外血管和脑内血管进行吻合搭桥,本来狭窄的颈内动脉末端不供血,从颅内动脉嫁接到颅外动脉产生供血。间接手术,可以做颞肌和脑贴敷术,或颞浅动脉、枕动脉贴敷手术,颅骨钻孔脑膜翻转术,是促进颅内外血管产生交通的手术。还可以两个手术混合进行,有直接吻合手术,也有贴敷手术,效果较好。
    2023-08-02
  • 出血性脑卒中的症状(视频)

    出血性脑卒中的症状
    脑卒中的症状分两大类,即一般的脑出血症状和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症状。脑出血好发于50岁以上的男性患者,常在冬季发病。脑出血一般突发于情绪激动或者是活动以后,病情进展速度较快,几个小时可以达到高峰,通常伴有高血压症状。脑出血以后颅内压升高,可以引起头痛、恶心、呕吐,还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 除一般临床表现以外,不同的部位出血有不同的神经功能障碍表现。比如最常见基底核壳核出血,其最常见症状是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和偏盲。如果是左侧脑出血还可以引起失语症。另外,丘脑出血除偏瘫、偏身感觉障碍以外,还会出现感觉障碍,尤其深感觉障碍特别明显。丘脑出血比较多见,大概占到10%-15%。另外脑桥出血可以迅速地引起昏迷、呼吸障碍,进展速度更快。蛛网膜下腔轻度出血没有症状,重度出血可以引起剧烈的头痛,也可以引起昏迷或者死亡。通常多见于年轻患者,多由动脉瘤破裂所致,其10-14天之内的复发率可以达到20%,应引起重视。
    2023-08-02
  • 出血性脑卒中的原因(视频)

    出血性脑卒中的原因
    出血性脑卒中最常见的分类是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两大类,脑出血最常见的病因是高血压引起的小动脉硬化,引起的脑出血占70%左右。其它的原因还包括动静脉血管的畸形、淀粉样血管病变;还有血液病,包括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友病等;另外,房颤病人抗凝或者溶栓以后,也可引起脑出血。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因是颅内动脉瘤,大概占到50%-80%,先天性粟粒样动脉瘤占到75%。另外血管畸形占比为10%,其中动静脉畸形占血管畸形的80%,大部分见于年轻患者。其它颅内肿瘤、血液系统疾病、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和抗凝治疗以后,也可以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
    2023-08-02
  • 脑卒中的分类(视频)

    脑卒中的分类
    脑卒中是脑部突然起病,目前泛指脑血管突然起病的一类疾病。目前把脑血管突然发生病变分为两大类,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缺血性脑卒中是脑血管突然被外来的血栓、脂肪球或者其它东西堵住,血管不通,导致脑组织缺血、坏死,最常见腔隙性脑梗死或脑栓塞。 另外一大类疾病是脑血管破裂,如果脑表面血管破裂,所有的出血可能都积聚在脑表面,在解剖上叫蛛网膜下腔,称为蛛网膜下腔出血,是出血性脑卒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主要的原因是脑血管本身破裂,或者血管鼓出来的囊样动脉瘤破裂导致,叫蛛网膜下腔出血。出血性脑卒中是脑组织里的血管破裂,即脑出血,该疾病与高血压、动脉硬化密切相关。总之,脑卒中临床上分两大类,缺血性脑卒中,如脑梗死,和出血性脑卒中,其中最具代表的是蛛网膜下腔出血和脑出血。
    2023-08-02
  • 急性出血性脑卒中的护理要点(视频)

    急性出血性脑卒中的护理要点
    急性出血性脑卒中护理要点具体如下: 1、绝对卧床休息,抬高床头15°-30°,保持环境安静,尤其是发病24-48小时内不能搬动,严格限制探视,避免各种刺激,避免咳嗽、用力排便,比如翻身、吸痰、导尿这些操作过程动作要轻柔,以免加重出血; 2、禁食24-48个小时,在发病三日后如果还不能进食,这时需要鼻饲以保证营养供给; 3、便秘可用缓泻剂,排便时候避免用力,以免颅内压增高; 4、如果出现尿潴留应该及时导尿,留置导尿管要注意避免感染,病情稳定后进行心理护理和康复护理; 5、通过物理疗法锻炼,反复强调患者运动训练能够改善活动能力,比如瘫痪患者能够独立翻身、坐起、站立还有行走,一般侧重于在日常生活活动、手工操作或者文体活动中选些针对性强、对复原功能有提高作用的运动,通过特定要求进行训练,逐步恢复生活自理; 6、进行心理护理,进行精神上的支持和暗示疗法。通过康复专业人士的共同协作,能够预防并发症,进行必要康复和必要功能锻炼,还可采用中药按摩、针灸等。
    2023-08-02
  • 急性出血性脑卒中怎么治疗(视频)

    急性出血性脑卒中怎么治疗
    急性出血性脑卒中治疗分为以下几种: 1、内科治疗,包括卧床休息、避免搬动,保持安静、吸氧、监测生命体征。如果有颅内高压的表现,可用甘露醇和速尿脱水降颅内压,防止脑水肿,用药物调控血压,将血压控制在理想范围。亚低温治疗,避免高热,应用质子泵抑制剂预防消化道出血,给予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及酸碱平衡,必要时使用抗生素预防肺部感染; 2、外科治疗,包括微创手术引流,CT引导下定向血肿抽吸和血凝块溶解治疗,开颅手术还有介入治疗。比如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行介入手术,蛛网膜下腔出血常见病因是动脉瘤。介入治疗主要是在导管室内进行,经股动脉将导丝经血管送入颅内动脉瘤处,将弹簧圈送入颅内动脉瘤部位,从而使动脉瘤局部形成血栓,达到预防出血目的,介入治疗创伤小、效果好; 3、后期康复治疗。
    2023-08-02
  • 出血性脑卒中怎么回事(视频)

    出血性脑卒中怎么回事
    脑卒中又称为中风,是急性起病,迅速出现弥漫性或者极限性脑功能障碍的脑血管疾病。脑卒中可分为出血性脑卒中和缺血性脑卒中,出血性脑卒中包括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是急性脑血管病中最严重的一种。一般是由于高血压或动脉瘤、血管畸形等原因导致脑血管破裂,血液聚集颅腔引起颅内压增高情况。 随着年龄增长,在脑卒中危险因素长期综合作用下会导致不同程度脑血管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较重会出现脑血管明显狭窄或形成小动脉瘤,当受到外界因素刺激时会出现脑动脉破裂,导致出现脑出血。出血性脑卒中发生突然,多伴有头痛,紧接着出现如无力、瘫痪、麻木、语言和视力丧失以及意识障碍等症状,常常于数分钟内出现恶心、呕吐、抽搐、意识丧失。
    2023-08-02
  • 出血性脑卒中临床表现(视频)

    出血性脑卒中临床表现
    出血性卒中在医学上称之为脑出血,脑出血最常见原因是高血压、脑动脉硬化,主要临床表现与出血的血管有关系,一般最常见的是大脑中动脉的豆纹动脉破裂、出血。患者主要表现为三偏体征,即偏身感觉障碍、偏身运动障碍和偏盲,会伴有头痛、喷射性呕吐,严重时会有抽搐和昏迷等情况。枕叶部位出血,可以出现视力的问题,如视野缺损。如果是脑干出血,症状会相当严重,患者会出现深昏迷状态,出现中枢性高热、应激性溃疡,一般患者会在48小时之内死亡。所以脑出血患者临床表现与部位不同的关系,一旦发生出血必须要积极救治。如果有手术指征可以及时进行手术治疗,一般基底节区出血在30ml,丘脑出血在15ml以上,小脑出血在10ml以上,都有手术指征,可以进行血肿的抽吸术或者血肿的清除术等,目的是减轻颅内压,防止脑疝引发死亡。如果没有手术指征,可以进行脱水降颅压药物治疗包括清除自由基、维持水电平衡等综合治疗,病情平稳后可以进行针灸、理疗、按摩、康复,目的是减少并发症和后遗症的发生。
    2023-08-02
  • 脑卒中的治疗(视频)

    脑卒中的治疗
    脑卒中分为出血性和缺血性脑卒中,不同的脑卒中形式的治疗方案不同,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1、缺血性脑卒中:需要超早期进行溶栓治疗,如心源性、大动脉粥样硬化型的缺血性脑卒中,在超早期3小时内或4.5小时内,最迟不超过6个小时,在医院进行溶栓治疗,把阻塞的血栓或栓子进行溶通,患者的预后或临床症状会得到较好的改善。部分患者可能溶栓后没有任何临床表现,给后期治疗带来很大益处;2、出血性脑卒中:如蛛网膜下腔出血,早期若能找到动脉瘤,及时进行手术治疗,预后也较好。原发性脑出血,早期治疗需注意生命体征的平稳,注意血压、血糖,以及其他生命体征的平稳,也会有较好预后。脑卒中后的康复治疗比较重要,与后期的生活自理、预后等都有很大关系。后期的二级预防也比较重要,即避免出血或缺血的二次发生,如动脉粥样硬化型脑缺血,可应用阿司匹林、他汀类药物,以避免出现二次中风等。脑卒中治疗主要还是分为超早期、急性期、康复期以及二级预防等方面,不同时期采取不同治疗方案。
    2023-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