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血

  • 小儿胃炎的症状有哪些(视频)

    小儿胃炎的症状有哪些
    小儿胃炎临床上分为急性胃炎和慢性胃炎。急性胃炎一般是由多种因素诱发的胃黏膜急性损伤,如服用对胃黏膜有损害的药物,像水杨酸类的,或者吃了不当的食物,如过硬、过冷或者刺激性食物造成的,有一部分患者可能是细菌或者细菌毒素污染的食物被吃进去以后引起的。吃入异物或其它因素,也可以造成急性胃炎。急性胃炎发病比较急,症状轻重也不一,轻的患儿可能仅仅表现为食欲不振、嗳气、反酸、恶心、呕吐;重的患儿可能会出现呕血或者便血,甚至可以出现脱水、酸中毒、电解质紊乱等。如果是细菌感染引起的急性胃炎,部分患儿可能还会伴有发烧或全身感染中毒症状。 慢性胃炎是有害因素长期反复刺激胃黏膜引起的慢性炎症,小儿最常见的是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在儿童中比较少见,病因多为感染,如幽门螺杆菌感染,或者胆汁反流,胆汁、肠液、胰液反流到胃中,刺激胃黏膜。部分患儿还可以因为慢性感染造成精神因素或者压力过大,有时候也可以引起慢性胃炎。慢性胃炎的临床表现多是不规律的反反复复的腹痛,表现在上腹,有些患儿可能还表现为脐周腹痛,可以伴有恶心、呕吐;严重的患儿如果黏膜损伤比较严重,可能还会出现呕血、便血。
    2023-08-02
  • 小儿坏死性结肠炎怎么办(视频)

    小儿坏死性结肠炎怎么办
    小儿坏死性结肠炎的主要表现就是发热、呕吐、腹泻、腹痛及便血,发现之后坏死性结肠炎进展很快,能够引起肠出血、肠穿孔、败血症、腹膜炎,甚至危及生命。所以小儿坏死性结肠炎一经发现之后,应该立即禁食,卧床休息。呕吐严重的要胃肠减压,然后就是有电解质紊乱的,要纠正电解质紊乱。发现休克要抗休克治疗。小儿坏死性结肠炎要选用有效的抗生素治疗。坏死性结肠炎在小儿中也属于比较严重的疾病,所以一经发现,一定要住院治疗,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家长如果发现小孩子腹痛、腹泻、便血,一定要马上到医院找正规医生就诊,要避免误诊为痢疾,还有其它感染引起的肠炎,避免不良后果的发生。
    2023-08-02
  • 小孩肠绞痛怎样缓解(视频)

    小孩肠绞痛怎样缓解
    肠绞痛的一般常见症状是突发尖叫,有时候会出现声嘶力竭的大哭,或者出现头部摇晃、全身拱直的现象,腹部会有些鼓胀,两个手会握拳,两个脚会伸直,四肢末端呈现冰凉的情况,可以表现数十分钟或者数小时之久。无论家长如何安慰、哄、摇、抱都不能缓解。当宝宝出现肠绞痛的时候,家长可以用温热的毛巾轻轻地覆盖在宝宝的肚子上。同时,可以顺时针的帮助宝宝按摩小肚子,帮助宝宝排气或者排便。肠绞痛往往在排气和排便以后能得到缓解。但是如果宝宝出现持续哭闹、腹部疼痛,或者伴有发烧等感染表现、脸色苍白、反复呕吐、便血等,则需要家长及时带宝宝到医院就诊,除外器质性或者感染性疾病引起的腹痛。
    2023-08-02
  • 宝宝大便有黏液带血丝怎么回事(视频)

    宝宝大便有黏液带血丝怎么回事
    宝宝大便有黏液带血丝,最常见的是消化系统疾病,具体原因如下: 1、食物蛋白过敏:最常见牛奶蛋白过敏,可出现腹泻、黏液血丝便的症状; 2、细菌性肠炎:会有腹泻、黏液血便,大便腥臭,同时伴腹痛、里急后重感,发烧等症状; 3、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结肠炎症溃疡病变所致; 4、出血性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可出现腹胀、黏液血便及中毒症状; 5、肠套叠:典型的症状是阵发性腹痛、便血,果酱样黏液、血便以及腹部包块。 出血性坏死性结肠炎、肠套叠所致; 6、肠息肉、便秘引起的痔疮、肛裂所致; 7、全身性疾病:全身性严重感染,如败血症、伤寒,可使宝宝出现大便黏液、血丝甚至血液病,如新生儿出血症、血友病、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以及过敏性紫癜。 宝宝大便有黏液带血丝,1小时可以送检大便,查便常规加潜血。如果宝宝精神差或者腹痛等不适,建议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2023-08-02
  • 幼儿肠炎的症状以及治疗(视频)

    幼儿肠炎的症状以及治疗
    幼儿肠炎的病因众多,不同病原体感染症状不同。其临床多表现为腹痛、腹泻、便血,部分患儿急性期出现呕吐、发烧等症状。黏液便、脓血便多由细菌感染引起,患儿在急性腹泻病程中需要注意其尿量与皮肤情况,防止脱水,出现腹胀、疲乏时应检测体内钾离子含量。 此病的治疗包括液体治疗与营养支持,通过患儿症状、体征及其化验结果进行对应抗感染治疗,或者使用中医的方法进行辨证治疗。
    2023-08-02
  • 产后便血是怎么回事(视频)

    产后便血是怎么回事
    产后便血有以下几种情况: 1、大便全部是黑色:消化道出血的表现,要及时诊治; 2、恶露污染的黑便:产后排出的恶露,顺产一般三周干净,剖宫产一个月干净。当恶露较多时,会随排便排出,造成大便表面有血的假象,不需要特别处理; 3、产后药物引起的偏黑色大便:如生化汤丸、补铁药物等,可为药物的不良反应,未必存在问题。
    2023-08-02
  • 产后便血的治疗方法(视频)

    产后便血的治疗方法
    产后便血的原因主要是孕妇在产后缺少运动、长期卧床,使得胃肠道蠕动变慢,时间久会引起便秘,导致大便困难而导致肛裂,甚至是痔疮出血,这种原因比较多见;另外就是肠道本身的疾病,如结直肠息肉也会引起出血出现产后便血,孕妇不用过于慌张,先进行平时饮食、生活的调理,多喝水来增加肠道的容积、软化大便;多进食富含粗纤维的食物,如燕麦、蔬菜、水果等,可以减少排便的困难,从而减少引起痔疮或肛裂出血的可能性。少吃煎炸辛辣的食物,避免增加胃肠道的负担;另外,可以适当增加一些户外的运动来改善全身的血液循环,也可以促进胃肠道的蠕动。
    2023-08-02
  • 先天性巨结肠的发病原因及症状(视频)

    先天性巨结肠的发病原因及症状
    先天性巨结肠的发病原因是肠道的神经节细胞发育不佳,多数在大肠,分为超短型、全结肠型、普通型。该病由于肠蠕动功能不良,引起大便不能按时排出体外。婴儿出生后一般2-3天开始排胎便,之后甚至4-5天不排便。检查可见腹部明显全腹胀,肠鸣音尚可。一般无便血、呕血表现。检查需拍腹平片、造影。治疗只能手术治疗,切除病变肠段。
    2023-08-02
  • 乳糖不耐受奶粉可以一直吃吗(视频)

    乳糖不耐受奶粉可以一直吃吗
    乳糖不耐受现在越来越被大家认识和接受,当发现存在乳糖不耐受时,换用免乳糖奶粉,因为可基本避免乳糖来源,对于相关症状缓解十分重要。换用免乳糖奶粉可迅速缓解孩子腹泻、肠鸣、胀气,甚至便血等表现。但一般不建议宝宝长期吃免乳糖奶粉,因为乳糖是孩子脑部发育过程中必需物质,也是生长发育重要营养物质之一,对于儿童发育十分重要,特别是新生婴儿。 如果孩子长期食用免乳糖奶粉,长期没有乳糖来源,不利于孩子发育,因此不推荐长期使用免乳糖奶粉。对于存在乳糖不耐受的宝宝,可短时间换用免乳糖奶粉,一般在2周内没有问题。当孩子症状恢复后,可逐渐过渡回普通或低乳糖奶粉。另外也可给宝宝喂养奶粉中或母乳中滴加乳糖酶补充乳糖酶,帮助分解乳糖,也可帮助刺激宝宝肠壁,分泌乳糖酶,纠正改善宝宝消化系统对乳糖适应能力。对于母乳喂养孩子,因为母乳中乳糖含量非常丰富,因此吃母乳孩子往往更易出现乳糖不耐受,需妈妈注意适当忌口,减少主食、避免甜食等食物摄入。同时每次吃母乳前给孩子添加乳糖酶,有助于乳糖不耐受孩子恢复。
    2023-08-02
  • 哮喘儿童饮食禁忌(视频)

    哮喘儿童饮食禁忌
    哮喘儿童饮食禁忌,每个患儿都不同,正确制定哮喘儿童食谱和饮食习惯,可起到减轻、延缓哮喘及预防过敏性哮喘发作的作用。但事实上引起儿童哮喘主要诱发因素是吸入过敏原,如呼吸道病毒,冷空气、尘螨,并非食入过敏原。食物过敏引起临床症状最常见的是皮肤过敏,如湿疹、荨麻疹和消化道不适,呕吐、腹泻、腹痛、便血。在临床实践中,有部分患儿摄入可疑敏感食物后,出现喘息发作,而且在不同儿童中,引起发作食物种类也不一样。 但食物过敏导致哮喘发作,不是最常见因素。如果遇到食物是较明确过敏原,正常饮食中予以规避是最简单做法,一般食物不需要脱敏治疗。其饮食禁忌如下: 1、避免过甜、过咸、过辣或生冷食物; 2、控制油脂摄入量,油腻食物可增加气道反应性。经常有哮喘患者进食油腻食物后会痰多、胸闷,因此应适当控制油脂摄取量。已有研究证实,脂质物质可影响哮喘患者气体交换; 3、不宜过量食用蛋白含量高物质,高蛋白食物是诱发过敏的常见过敏原,所以过敏性哮喘儿童进食大量高蛋白食物要谨慎,如海鲜、奶类、禽蛋类和肉类。在肠道未能分解蛋白吸入血后,容易导致过敏或哮喘发作; 4、过饱饮食的机械性压迫致使膈肌上升,使肺容量减少,也可增加哮喘呼吸困难,所以哮喘儿童应注重避免暴饮暴食。
    2023-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