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血

  • 直肠肿瘤的早期症状(视频)

    直肠肿瘤的早期症状
    直肠肿瘤早期症状往往不是特别典型,也不是很明确,可能引起误诊,耽误病情。但如果出现以下几种情况,一定要引起警惕: 1、便血,直肠肿瘤会引起局部黏膜破溃,患者会出现便血,这种便血和痔疮出血不一样,血颜色相对更深,往往和大便混在一起; 2、引起大便性状改变,比如黏血便或脓血便; 3、大便排便习惯变化,因为肠黏膜刺激可能会出现腹泻、便秘,甚至腹泻便秘交替,又可能出现经常上厕所的感觉,最后去上厕所又拉不出来,叫做里急后重; 4、随着肿瘤进一步发展,可能出现大便形状改变,比如大便变细等临床表现; 5、直肠肿瘤再进一步发展,侵犯周围器官,引起排尿困难、肛门周围疼痛等症状; 6、肿瘤转移到别的地方引起相应临床症状。 对有便血或者排便习惯改变的患者,一定要及时到医院就诊,做肠镜检查早期发现直肠肿瘤,从而避免误诊。
    2023-08-02
  • 结肠息肉术后大便带血是怎么回事(视频)

    结肠息肉术后大便带血是怎么回事
    结肠息肉摘除术后存在并发症情况,常见肠出血及肠穿孔。其中多种情况可引起大便带血,不可简单理解为肠出血。术中出血,血液潴留于肠道内,术后肠管蠕动,可表现出陈旧性便血,血迹多为深咖啡色。肠道术后出血,量少可见大便带有血丝,量大可见鲜红色血样,且患者可明显感觉肠蠕动加快,伴里急后重感,此时应马上进行急救。此外少数患者因肛裂或痔疮,进行肠镜检查时因摩擦因素,引起直肠肛门黏膜破坏损伤,而见少量鲜血。
    2023-08-02
  • 结肠息肉的症状及危害(视频)

    结肠息肉的症状及危害
    结肠息肉为一大类疾病,结肠任何隆起性病变皆为息肉样改变,分肿瘤性息肉、炎性息肉、增生性息肉、错构瘤性息肉等。结肠息肉通常为散发,单个或多个。开始较小,随时间延长,息肉逐渐变大,具体症状如下: 1、便血:大便摩擦息肉,息肉表面黏膜破裂可出现出血。出血量与出血部位高低、排血便情况有关,少量出血肉眼可无法观测到,便潜血实验结果为阳性。出血量较大,可出现红色血便或黑色血便,通常高位息肉,血液经过消化液作用后,大便发黑; 2、腹泻或便秘:影响排便习惯,可出现腹泻、便秘、里急后重等表现; 3、肠梗阻:息肉长到2-4cm时,肠道易被息肉堵塞出现肠梗阻,表现为腹胀、腹痛、恶心、呕吐,停止排便、排气等; 4、肠套叠:息肉连带肠壁向远端肠道中移动,发生肠套叠。
    2023-08-02
  • 结肠息肉术后饮食禁忌(视频)

    结肠息肉术后饮食禁忌
    结肠息肉术后患者饮食禁忌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刚做完息肉肠镜下切除的患者根据切除息肉的大小、部位以及数量的多少,一般禁食6-24小时,此后如果没有出现腹痛、腹胀、便血等症状,逐渐由流质饮食向普通饮食过度,术后恢复期间禁食煎炸、熏烤类油腻食品,油腻食品会导致粪便在肠道中长时间停留,进而引起消化问题,增加肠道负担; 2、尽可能的避免辛辣、刺激食物,白酒、辣椒这类刺激性食物在肠道会造成局部创面,造成很大的刺激,导致局部充血甚至出血,尽量避免; 3、不要食用被污染的食物,所谓病从口入,不洁食物可以导致肠道感染、腹泻,进而引起创面出血,甚至肠道穿孔等严重的并发症; 4、结肠息肉的复发也与生活饮食习惯密切相关,如果切除治疗好了以后,仍然食用肥甘厚腻的食物会增加息肉的复发的几率,建议患者术后饮食以清淡为主,少吃高脂肪、高蛋白的食物,特别要控制动物性脂肪的摄入,少吃煎炒、油炸食物,忌饮酒,多吃一些新鲜水果、蔬菜,富含丰富碳水化合物和粗纤维的食物,同时适当的补充富含钙质、维生素B族、维生素D类食物,减少术后复发几率。
    2023-08-02
  • 腺瘤性息肉的症状(视频)

    腺瘤性息肉的症状
    结肠息肉是大肠息肉的一部分,大肠息肉包括直肠息肉和结肠息肉,从病理类型主要以增生性息肉、炎性息肉、幼年性息肉、腺瘤性息肉为主。其中腺瘤性息肉具有癌变倾向,早期多数没有明显症状,通过肠镜检类检查才发现。 随着息肉不断增大、增多,它可以出现便血,便血多表现为大便带血,通常是息肉患者的首发症状,但便血量一般较少,间歇性反复发作,血液可覆盖于大便的表面或便后滴血,通常会误诊为痔疮出血。腹泻相对较轻,一般大便时可伴有黏液,其它腹痛、消瘦、贫血等症状都是一般息肉发展的比较严重、数量较多、较大的情况下才会出现。息肉癌变后可出现相应症状,而一些位置较低的息肉如直肠息肉,可能会从肛门部脱出。息肉需要与结肠癌包括结肠脂肪瘤、结肠炎等疾病鉴别。通常肠镜检查是诊断这类疾病最直接有效的方法。
    2023-08-02
  • 多发性结肠息肉严重吗(视频)

    多发性结肠息肉严重吗
    多发性结肠息肉的病理诊断如果是良性,并不严重,但是由于结肠息肉有一定的恶变倾向,还是应积极地进行镜下或手术切除,以减少其出血、恶变的可能。结肠息肉在临床上比较多见,其主要的症状是不明原因的便血,由于息肉本身相对较小,对肠道功能一般不会造成直接的影响,但是由于息肉表面容易被大便划伤,而产生局部的出血,如果距离肛门较近,会产生便血的表现。当出现结肠息肉的时候,可以通过肠镜对息肉的部位、多少及大致的性质进行判断,如果位置相对表浅或有较长的蒂,大多数情况可以通过肠镜将息肉切除,如果息肉基底较宽或侵犯较深,需要积极地进行手术切除,才能减少因息肉引起的出血、癌变等情况。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患者在45岁以上,尤其是家族中有肠道肿瘤的患者,也应积极进行定期肠镜检查,一旦出现息肉,更应提高警惕,防止其恶变的可能。
    2023-08-02
  • 肠息肉术后如何保养(视频)

    肠息肉术后如何保养
    在住院过程中根据医嘱进行饮食管理,饮食方面需要有一个逐步恢复的过程,刚开始需要禁食几天,之后逐步到无渣饮食,逐步恢复到正常饮食。肠道息肉切除后,一般情况下患者需要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因为结直肠是有菌环境,所以需要用抗生素给肠道愈合提供良好的环境。 另外,患者需要休息,不要做剧烈运动、不要做负重劳动,平时要保持大便通畅,术后一周需要观察大便有无发黑、有无便血。结直肠息肉患者要戒烟、戒酒,多吃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此种管理对结直肠息肉术后患者的恢复有帮助。
    2023-08-02
  • 结肠息肉切除的护理(视频)

    结肠息肉切除的护理
    内镜治疗后应卧床3天,因为肠管的厚度仅为几mm,卧床有利于黏膜创面修复,并防止出血,避免穿孔等并发症的发生。息肉治疗后患者需要注意劳逸结合,并在1个月内避免进行剧烈活动、提举重物、长途外出等,以防息肉创面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小的息肉通常在内镜下切除,而带蒂的息肉、基底部比较小的息肉切除以后的风险比较小,通常不会导致出血等情况。 如果息肉的基底部比较宽或息肉比较大,则可能需行ESD切除,手术后创面可能会存在渗血以及穿孔的情况发生。因此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病情,观察是否出现低血压、心率加快、便血以及是否出现腹部疼痛的情况。如果存在出血,则需要采取积极的止血措施,必要时需再次通过肠镜进行止血或手术。如果患者出现肠穿孔,腹腔内存在游离气体,则需要进行补救性手术治疗。
    2023-08-02
  • 结肠息肉手术后的饮食注意事项(视频)

    结肠息肉手术后的饮食注意事项
    结肠息肉手术后常见的注意事项,具体如下:1、术后3天:建议患者禁食,可通过静脉输液,保证患者的热量,帮助肠道的创口尽快愈合;2、术后3-7天:若患者没有腹痛、便血、发烧等情况,可让患者进流食大概1周,如米粥、鸡蛋羹、面片、面条、牛奶等食物。尽量少摄入富含膳食纤维的水果和蔬菜,如芹菜、韭菜、菠菜、海带等,否则会让患者大量形成比较硬且成型的大便,会对创口摩擦,从而影响愈合。因此在切除肠道息肉之前,有便秘病史的患者,需要给予患者乳果糖、肠道益生菌等药物软化大便;3、术后1-2周:患者应禁止饮酒。
    2023-08-02
  • 结肠息肉如何判断是否癌变(视频)

    结肠息肉如何判断是否癌变
    结肠息肉是肠道比较多见的新生肿物,肠道息肉主要的症状是便血,小息肉由于出血量较少,而且不会出现腹痛、腹泻等症状,因此较难在临床表现中发现。由于息肉有一定的恶变倾向,进行肠镜检查时如果发现肠道息肉,会通过切除取病理的方式明确息肉的具体性质。如果有恶性倾向,应及时在镜下或开腹手术情况下将肠管或息肉切除,能减少息肉恶变的可能。对于肠道的息肉或肠道疾病的诊断,主要依赖于肠镜检查,这是发现早期肠癌的重要手段。经研究发现,早期肠癌在手术治疗以后,5年生存率能达到90%以上,晚期胃癌或肠癌,其5年生存率仅为50%,甚至更低。因此,对于肠癌,肠镜检查是重要的检查手段,不能单纯依靠是否出现症状,决定是否做肠镜检查。
    2023-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