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脑

  • 流行性乙型脑炎如何预防(视频)

    流行性乙型脑炎如何预防
    乙脑是一种非常严重的病毒性脑炎,会给家庭和患儿带来严重后果,主要预防措施如下: 1、加强疫苗的广泛接种可大幅度减少乙脑病例,是预防和控制乙脑流行最有效的策略; 2、在乙脑流行季节大力开展灭蚊防蚊运动,如对猪、羊等进行圈养、对周围居住环境等场所进行灭蚊,减少蚊虫数量,可有效切断乙脑传播途径,减少人群感染; 3、在黎明前和黄昏后2小时尽量不要频繁外出活动,避免受到叮咬。必须外出时应使用驱蚊剂,穿浅色长袖衣服; 4、将驱蚊剂喷涂在头部、四肢等裸露皮肤处,特别是耳后、颈部等部位,室外环境每间隔2-4小时涂抹一次; 5、住所安装纱门、纱窗,避免蚊虫入内; 6、如果被蚊虫叮咬后出现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
    2023-07-31
  • 乙型脑炎病毒的传播途径(视频)

    乙型脑炎病毒的传播途径
    乙型脑炎病毒是一种人畜共患的自然疫源性病毒,约有60种动物可感染乙脑病毒,是本病在自然界中的动物宿主,而猪是导致人感染最重要的传染源。猪感染乙脑病毒3-5天可发生病毒血症,人被携带乙脑病毒的蚊子叮咬之后而导致感染。 蚊虫除了作为传播媒介外,也是病毒的主要宿主。现已证实库蚊、依蚊和按蚊的某些种类及三带喙库蚊是本病的主要传播媒介。所以要加强疫苗的广泛接种,大幅度减少乙脑病例,是预防和控制乙脑流行最有效的策略。同时在乙脑季节大力开展灭蚊行动,使用驱蚊剂或穿浅色长袖衣服,住所安装纱门和纱窗,避免蚊虫入内,均可减少乙脑的发生。
    2023-07-31
  • 脑炎疫苗是什么(视频)

    脑炎疫苗是什么
    目前国内使用的有乙脑减毒活疫苗和乙脑灭活疫苗两种。乙脑减毒活疫苗是为了防止乙脑病毒相关性脑炎,流行性乙型脑炎最早在日本发现并被分离出来,故又称日本脑炎,是经蚊虫传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乙脑多发生在夏秋季,在大部分东南亚国家都有流行,人群对乙脑病毒普遍易感。一旦发病,患儿可出现高热、频繁抽搐、呼吸衰竭等表现,死亡率大约为30%,存活者易遗留智力运动障碍、认知行为障碍、癫痫等。将乙脑疫苗列为计划免疫后,我国乙型脑炎发病率由20/10万降低到小于1/10万。 A群流脑疫苗是为了预防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是由脑膜炎奈瑟菌引起的化脓性脑膜炎,是一种冬春季常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可呈散发、流行及大流行。流脑临床表现为突起高热、头痛、呕吐、皮肤黏膜瘀点瘀斑、颈强直、败血症以及脑膜刺激症状,病死率高,经正规治疗后仍有10%-20%存活者将留有长期、较为严重的后遗症,包括耳聋、失明、动眼神经麻痹、癫痫、智力或性情改变、精神异常等。我国自1982年开始应用A群脑膜炎球菌疫苗后,流脑发病率得到有效控制,近20年来未出现全国范围内流行,近5年我国流脑平均发病率仅为0.0078/10万。以上两种脑炎一旦患病,将会给患儿或家庭带来灾难性影响,因此建议无接种禁忌证的适龄儿童在健康状态下按时接种。
    2023-07-31
  • 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于什么季节(视频)

    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于什么季节
    流行性乙型脑炎在热带地区全年均可发生,在亚热带和温带地区有严格季节性,80%-90%病例集中在7、8、9三个月。东南亚和西太平洋地区是乙脑的主要流行区,我国除东北、青海、新疆及西藏外,均有本病流行,农村发病率高于城市。流行性乙型脑炎是人畜共患的自然疫源性疾病,感染乙脑的人和动物是传染源,猪是乙脑的主要传染源和中间宿主,蚊虫是乙脑的主要传播媒介。 流行性乙型脑炎患者主要集中在10岁以下的儿童,以2-6岁组发病率最高,大多数成人因隐性感染而获得免疫力,婴儿可从母体获得抗体而具有保护作用。近年由于儿童和青少年广泛接种疫苗,成人和老年人发病率相对增加。总体而言,随着疫苗的广泛接种,我国乙脑发病率已逐年下降。
    2023-08-01
  • 乙脑减毒活疫苗是预防什么的(视频)

    乙脑减毒活疫苗是预防什么的
    乙脑减毒活疫苗主要预防的是乙型脑炎,乙型脑炎也称为流行性乙型脑炎,主要是在夏、秋季通过蚊虫传播,导致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孩子在早期表现为发热、精神状态差,出现抽搐、意识障碍等,是对孩子身体损伤非常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乙脑减毒活疫苗接种以后,可以预防乙脑发生,所以要根据孩子的年龄进行预防接种,对于孩子的乙脑预防非常必要。乙脑疫苗接种之后要注意观察,孩子可能会有低热反应,属于正常的免疫反应,一般不需要药物治疗,1-2天之后会缓解。有些孩子接种乙脑疫苗,局部会有红肿,建议接种之后24小时之内不要洗澡,减少红肿发生,即使出现,通常几天之后也会逐渐消退。乙型脑炎对身体的损伤很严重,而接种疫苗可能产生的副作用相对较小,所以要及时给孩子进行乙脑疫苗的接种,预防乙型脑炎发生。
    2023-08-01
  • 预防乙脑的关键方法(视频)

    预防乙脑的关键方法
    预防乙脑的关键方法有以下几个方面:1、防止蚊虫叮咬:蚊子的叮咬是乙脑病毒在动物和人之间传播的关键,如果能够彻底预防被蚊子叮咬,就能防治乙脑病毒;2、注射乙脑疫苗:可以让人体产生针对乙脑的特异性免疫力,当免疫力产生以后,即便是蚊子叮咬把病毒传到人体,免疫力也可以把病毒及时捕获;3、管理好乙脑传染源:与人类乙脑关系密切的是猪,所以也要管理好猪,及时让猪接种乙脑疫苗,避免猪携带乙脑病毒传染人类。
    2023-08-01
  • 预防乙脑的关键措施(视频)

    预防乙脑的关键措施
    预防乙脑的关键措施具体方法如下:1、接种乙脑疫苗:家长应及时带儿童接种疫苗,儿童在满1周岁和2周岁时,各接种一剂乙脑减毒活疫苗;2、防蚊、灭蚊:预防传播,应该做好家禽、禽舍的清洁卫生工作,另外清除积水、消除蚊虫滋生地,使用蚊香、蚊帐以及涂抹驱蚊剂、衣物遮盖等措施,防止蚊虫叮咬;3、控制动物宿主:主要指猪的措施,控制方法是对猪进行免疫接种,或者屠宰和使用防蚊的养猪技术等,如果有条件,养猪的场地应该与人类居住的区域间隔到4-5公里之外;4、其他:流行季节,出现持续高热、头痛、抽搐等类似症状时,应该及时就医,尽早诊断,以免贻误病情。
    2023-08-01
  • 病毒性脑炎会不会传染(视频)

    病毒性脑炎会不会传染
    病毒性脑炎一般不会传染,但是有一种脑炎叫做流行性乙型脑炎,这种脑炎具有传染性。它是由乙型脑炎病毒引起,主要通过蚊虫叮咬传播,常常在夏秋季流行,感染后可获得比较持久的免疫力,患病者多为10岁以下儿童。近些年由于广泛接种乙脑疫苗,这种病毒性脑炎已经很少见。 现在常见的是散发型病毒性脑炎,这种脑炎多由脊髓灰质炎病毒、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腮腺炎病毒、疱疹病毒、腺病毒感染引起。这种散发型脑炎不会传染,也不会引起爆发流行,一般都是散在偶尔见到。病毒性脑炎的发生与机体免疫力有很大关系,正常成人由于大脑有血脑屏障的保护作用,不容易患病,但是当遇到劳累、熬夜、受凉等机体抵抗力下降时可能发病。因此,预防病毒性脑炎需要保证营养、合理膳食、规律饮食、规律作息,不要经常熬夜,避免接触传染源、积极锻炼身体、增加抵抗力,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2023-08-01
  • 病毒性脑膜炎并发症(视频)

    病毒性脑膜炎并发症
    病毒性脑膜炎并发症多种多样,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 1、病毒性脑膜炎属于一种炎症性反应,如果侵犯运动功能核团,可能会引起偏瘫; 2、影响到脑实质额叶,会引起癫痫,有些患者还会引起情绪障碍; 3、影响到丘脑,可引起体温调节中枢问题,出现高热; 4、影响到听觉和视觉中枢,可出现听力和视力障碍; 5、如果在蚊虫叮咬后感染乙脑,有些患者会引起智力低下。
    2023-08-01
  • 乙脑传播的主要途径(音频)

    乙脑传播的主要途径
    讲解医师:于建武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感染病科
    乙脑主要通过蚊虫叮咬传播,包括库蚊、伊蚊和按蚊的某些种类都能传播本病,而三代库蚊是主要的传播媒介。三代库蚊在我国分布广泛,是最重要的蚊种之一,对人畜危害大。近年来,我国北方及云南先后从三代库蚊中分离到数十株乙脑病毒,是带病毒率最高的蚊种。在家禽的圈里这种蚊最多,当其叮咬感染乙脑病毒的动物,尤其是猪,病毒进入蚊体内并迅速生长、繁殖,然后移行至唾液腺,并在唾液腺中保持较高浓度,经叮咬将乙脑病毒传染给人和动物。\n由于蚊可以携带病毒越冬,并可经卵传代,所以蚊不仅成为传播媒介,也是长期的储存宿主。此外,被感染的候鸟、蝙蝠也是乙脑病毒的越冬宿主。人对乙脑病毒普遍易感,感染后多数呈隐性感染,显性与隐性感染的比率为1:300,感染后可以获得持久的免疫力。病例主要集中在十岁以下的儿童,以2-6岁发病率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