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艳丽

  • 肝病眼睛黄是怎么回事(视频)

    肝病眼睛黄是怎么回事
    肝病患者眼睛黄是出现黄疸,胆红素在体内蓄积过多时,会沉积在巩膜上,从而导致眼睛黄染。胆红素的来源主要是红细胞,当凋亡坏死的红细胞被肝细胞代谢后,要经过胆道才能排出到十二指肠,因此在此过程中,任何一个部分或者路径出现问题,就会导致黄疸的出现,可以是肝细胞损伤导致,比如病毒性肝炎,也可以是胆汁排泄出现梗阻导致,即梗阻性黄疸。阻塞性黄疸主要是由于胆道疾病,比如胆道结石、胆道感染、胆道肿瘤。当有黄疸出现时,多数是由于肝病导致,另外一部分原因与胆道和胰腺疾病有关。少数黄疸并不是由于肝脏或胆道原因导致,而是血液系统疾病,比如出现溶血性黄疸,因此当有黄疸时,除考虑常见的肝胆系统疾病外,应排除血液系统疾病。
    2023-07-30
  • 成人体温36.9度是发烧吗(视频)

    成人体温36.9度是发烧吗
    36.9℃是正常体温,人体体温并不是固定不变,腋窝的温度平均是在36-37℃,可以随着性别、年龄、昼夜、运动和情绪的变化等因素,而有所波动,但是这类改变,常是在正常范围之内。通常女性的体温稍高于男性,女性在月经前期和妊娠早期时,体温轻度升高,排卵期时体温最低,这类波动主要是和孕激素的分泌周期有关。新生儿的体温容易受到外界温度的影响,因为新生儿的中枢神经系统和皮肤的汗腺发育不完全,从而体温调节功能比较差,容易出现波动。儿童代谢率高,体温可略高于成人,老年人由于代谢率低,故体温偏低。通常清晨2:00-5:00时体温最低,下午5:00-7:00时体温最高,波动范围约在0.5-1℃。情绪和运动也会对体温造成影响,情绪激动时,交感神经兴奋,运动时骨骼肌收缩,均可以使体温略有升高。此外,外界气温的变化和进食等都可以使体温产生一定的波动。
    2023-08-01
  • EB病毒感染的临床表现(视频)

    EB病毒感染的临床表现
    EB病毒属于疱疹病毒科嗜淋巴细胞病毒,95%以上的成人均会携带此类病毒。EB病毒可引起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慢性EB病毒感染,与鼻咽癌、儿童淋巴瘤发生有密切关系,目前被列为可能致癌的肿瘤病毒之一。根据发病类型不同,感染患者临床表现也有所不同,主要如下:1、病毒携带者:即感染EB病毒,可无明显症状,部分患者可表现出轻微类似于感冒的症状,如发烧、咽痛等,多数患者发病3-5天后可自行痊愈;2、单核细胞增多症:少数患者在感染EB病毒后,表现有外周血单核细胞增多,同时伴有发烧、咽痛,以及淋巴结、肝脏、脾脏肿大;3、慢性活动性EB病毒感染:部分患者感染EB病毒后,EB病毒反复或持续活动数月,表现为慢性活动性EB病毒感染,患者可出现间断性或持续性发热,以及肝、脾、淋巴结肿大,严重患者可能会出现多器官功能损害,通常预后较差。
    2023-08-01
  • 中度脂肪肝怎么办应该注意什么(视频)

    中度脂肪肝怎么办应该注意什么
    当脂肪变性在肝脏累积的范围超过10%-25%时,称为中度脂肪肝。当发现脂肪肝后需要去除病因,有利于治愈脂肪肝。如果患者长期大量饮酒,则应该戒酒,对于营养过剩导致肥胖者,应该严格控制饮食,使体重恢复到正常范围。合并糖尿病者,需要积极有效的控制血糖。营养不良性脂肪肝的患者,应该适当增加营养,特别是增加蛋白质与维生素摄入。中度脂肪肝常见注意事项如下: 1、调整饮食结构:提倡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肪饮食,不摄入或者少摄入动物性脂肪、甜食,多摄入青菜、水果与富含纤维素的食物。还有高质量的蛋白质,比如瘦肉、鱼、豆制品等,避免摄入零食以及睡前加餐;2、增加运动:是比较关键的措施,可以促进体内脂肪的消耗,可以选择有氧运动,如慢跑、快走、骑自行车、上下楼梯、打羽毛球、跳绳与游泳等。
    2023-07-31
  • 新冠肺炎无症状病例是什么意思(视频)

    新冠肺炎无症状病例是什么意思
    新冠肺炎,也就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无症状病例是指采集到的呼吸道等标本,进行病毒病原学检测,结果呈阳性,但是患者并没有相关临床表现,包括发热、干咳、咽痛等可以自我感知,或者可以被临床识别的症状与体征,同时CT影像学也没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影像学特征,无症状感染者可见于以下几种情况:1、病毒携带者:患者经过14天的隔离医学观察,并没有任何自我感知,或者可被临床识别的症状和体征,患者可能始终没有症状,称为病毒携带者;2、潜伏期感染者:患者处于潜伏期的无症状感染状态,可能随着时间推移出现相关临床症状,进而成为确诊病例。基于目前的流行病学调查与研究结果发现,新型冠状病毒在人体内的潜伏期为1-14天,多为3-7天,发病前1-2天与发病初期的传染性相对较强,因此无症状感染者也具有传染性,尤其是处于潜伏期的无症状感染者,在发病前的1-2天和发病初期,传染性相对比较强。部分无症状感染者在采样时可以见到核酸阳性,或者新型冠状病毒特异性的IgM抗体、IgG抗体阳性,但是始终都没有临床相关症状,也不会发病。
    2023-07-31
  • 狂犬病疫苗要打多少针(视频)

    狂犬病疫苗要打多少针
    根据咬伤的情况,狂犬疫苗分为接种5针或者3针。咬伤后的预防,一般要求在被咬伤的当天、第3天、第7天、第14天和第28天时,进行疫苗注射。无咬伤预防也称为暴露前预防,也需要在0天、7天、21天时进行注射。注射狂犬病疫苗越早越好,最迟不能晚于咬伤后的24小时。被咬伤后,应就地及时对伤口进行清洗、消毒,对预防狂犬病具有较重要的临床意义。处理局部伤口越早越好,即使延迟1-2天甚至3-4天,也不能忽视局部的处理。如果伤口已经结痂,也应将结痂去掉后,对伤口进行清洗、消毒处理。不建议将伤口进行包扎缝口,开放性伤口应该尽可能暴露。如果伤口必须进行包扎缝合,则应在保证伤口已经彻底清创,并且按照上述方法已经进行狂犬疫苗的接种后。接种狂骗疫苗后,人体血液中可以出现抗狂犬病毒的抗体,可以防止病毒在细胞间传播,减少病毒的增殖量。同时还能清除游离的狂犬病毒,阻止病毒的繁殖和扩散,从而达到预防狂犬病的目的。
    2023-08-01
  • 痢疾通过什么传播(视频)

    痢疾通过什么传播
    痢疾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常见肠道传染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夏、秋季更适合痢疾杆菌繁殖,属于高发季节。通常痢疾患者与带菌者均属于传染源,常见传播途径如下:1、接触传播:若与痢疾患者直接接触或接触过被患者污染的毛巾及生活用品等,均可能被传染。接触传播过程中主要通过手接触相应物品,将痢疾杆菌带入消化道而引起感染。因此,勤洗手、注意手卫生,在多数疾病传播中起重要阻断作用;2、水源传播:饮用被痢疾杆菌污染的水,可能会引起痢疾感染;3、苍蝇传播:主要是由于携带痢疾杆菌的苍蝇污染食物所致;4、食物传播:痢疾杆菌可在食物上大量繁殖,食物污染属于痢疾流行重要原因之一。夏天易被痢疾污染的食物包括凉拌菜、剩饭及冷饮等,应尽量避免食用冰箱内剩饭、剩菜,以防止出现传染性疾病。
    2023-07-31
  • 腋下温度37.1度算发烧吗(视频)

    腋下温度37.1度算发烧吗
    腋下温度37.1℃,排除运动、紧张等生理因素,且伴随不适感,比如头痛、乏力、肌肉酸痛,通常为发热。人体的体温并不是固定不变,腋窝的体温平均在36-37℃,可以随着性别、年龄、昼夜、运动和情绪的变化等因素,而有所波动,但是这类改变常在正常范围内。通常女性的体温稍高于男性,女性在月经前期和妊娠早期时,体温轻度升高,排卵期时体温较低,这类波动主要是和孕激素的分泌周期有关。新生儿的体温容易受到外界温度的影响,因为新生儿的中枢神经系统和皮肤汗腺发育不完全,从而体温调节功能也比较差,容易出现波动。儿童代谢率高,体温可略高于成人,老年人代谢率低,所以体温偏低。通常在清晨2:00-5:00时体温最低,下午5:00-7:00时体温最高,波动范围是在0.5-1℃。情绪激动时,交感神经兴奋,运动时骨骼肌收缩,均可以使体温略有升高。此外外界气温的变化及进食等,都可以使体温产生波动。
    2023-08-01
  • 疟疾的症状(视频)

    疟疾的症状
    疟疾感染患者临床表现主要是周期性规律发作的全身发冷、发热、多汗等,长期多次发作后可导致患者出现贫血和脾脏肿大等情况。患者临床表现与疾病时期有关,常见情况如下:1、潜伏期:通常是指患者自感染虐原虫到发病的时间段,不同疟疾潜伏期有所不同,间日疟和卵形疟潜伏期为14天,而恶性疟大致为12天。另外,患者感染方式不同可造成不同潜伏期,温带地区长潜伏期虫株感染后潜伏期可长达8-14个月,而输血感染潜伏期通常为7-10天,胎传疟疾潜伏期就较短。通常具有一定免疫力或服用过预防用药的人群,潜伏期可相对延长;2、发冷期:患者表现为畏寒,由四肢末端发凉迅速蔓延至背部和全身,皮肤出现鸡皮疙瘩,口唇、指甲发绀,颜面苍白及全身关节和肌肉酸痛,进而患者表现为全身发抖、牙齿打颤等症状。此时可能多盖数条棉被也无法控制畏寒症状,持续时间大致10分钟,部分患者可能长达1小时,当寒颤自然停止后患者体温逐渐回升;3、发热期:患者冷感消失后面色逐渐转红,此时体温可迅速上升。通常上一阶段发冷愈显著,此时患者体温上升幅度愈高,部分甚至可以达到40℃以上,高热患者感觉痛苦难当;4、出汗期:高热期后患者出现颜面部或手心出汗,随后表现为全身大汗淋漓直至衣服湿透。通常2-3小时后体温开始逐渐降低,少数患者大汗后体温可能低至35℃左右。
    2023-08-01
  • 疟疾传播途径(视频)

    疟疾传播途径
    疟疾是由疟原虫引起的传染病 ,主要通过蚊虫叮咬传播。寄生于人体的疟原虫,包括间日疟原虫、三日疟原虫、恶性疟原虫和卵形疟原虫。国内以间日疟和恶性疟多见,三日疟少见,卵形疟极罕见。疟疾多通过雌性按蚊的叮咬传播,传染源是患者和疟原虫携带者,因为没有症状的带虫者不易被发现,不能进行隔离及治疗,所以传染性较大。雌性按蚊是疟疾传播的主要媒介,按蚊主要有六十多种,其中有二十多种分布在我国,如中华按蚊、嗜人按蚊、微小按蚊以及大劣按蚊等。上述蚊子叮咬疟疾感染的患者或者携带疟原虫的患者之后,将疟原虫吸取到体内并发育。如果健康人被蚊子叮咬后,即可出现感染。另外,如果带疟原虫者作为献血原,会将疟原虫传染给他人。所以在疟疾防治过程中,灭蚊是较为重要的环节。
    2023-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