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爱芝

  • 出血性脑卒中他汀治疗的方法(音频)

    出血性脑卒中他汀治疗的方法
    讲解医师:董爱芝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
    他汀类药物,有一定的服用时间,还有服用的方法。提倡晚上的时候服用药物,因为晚间和晚餐时候服药有助于药物的疗效,原因是肝脏合成脂肪峰多是在晚上,使药物的血浆峰浓度与达峰时间和脂肪的合成峰时间同步。他汀类药物在体内会出现相应的昼夜节律,所以夜间服用效果好,药物的不良反应也小,不良反应也很轻,主要的就是头疼、失眠、恶心、消化不良等。所以有的时候可能单一用这个药物很难达到降血脂的疗效,最好是和其他的药物一起合用,比如他汀类的药物和依折麦布,可以提高25%的药效。
  • 出血性脑卒中能康复吗(音频)

    出血性脑卒中能康复吗
    讲解医师:董爱芝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
    出血性脑卒中在急性后常因留有后遗症,肢体功能和语言功能恢复慢,所以能够恢复,但是也要慢慢的,不能产生焦躁、抑郁情绪,会影响治疗,要消除不良的心理反应。一般神经系统症状稳定48-72小时后,应该开始早期的康复训练,包括肢体功能康复训练、语言功能康复训练等。稳定后尽早锻炼,越早疗效越好,只要坚持功能锻炼,许多症状、体征可在1-3年内逐渐改善,不要因为心理压力而影响脑功能的恢复,避免情绪激动和不良刺激,生活要规律。
  • 出血性脑卒中临床表现(音频)

    出血性脑卒中临床表现
    讲解医师:董爱芝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
    出血性脑卒中多见于50岁以上原有的高血压、脑动脉硬化的人,冬季发病较多,部分人在发病前数小时至数天,就有头痛、头晕、口齿不清、肢体麻木等前驱症状,常在白天活动中或情绪激动时突然发病,数小时内达高峰,脑出血多数发生在半球,少数在脑干和小脑。主要症状是突然的剧烈头痛、呕吐、意识障碍、肢体瘫痪、失语、大小便失禁、血压明显升高、呼吸有鼾声,临床表现根据出血部位不同也有差异。
  • 出血性脑卒中分型(音频)

    出血性脑卒中分型
    讲解医师:董爱芝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
    出血性脑卒中分型分为两大类,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出血又有基底节区的出血、脑叶出血、脑桥出血、小脑出血,还有原发性脑室出血,高血压性的脑出血占最多数,冬春季节最容易出现。出血前还没有预兆,少数可能会有头痛、头晕、肢体麻木、口齿不清这些前驱表现,多在活动或者情绪激动、劳累、用力排便的时候骤然起病,临床症状常在数分钟或数小时达到高峰,会出现头疼、呕吐、意识障碍、偏瘫、失语、大小便失禁。呼吸呈潮式呼吸、不规则呼吸,脉搏缓慢有力,颜面潮红,头部CT检查是临床疑诊脑出血的首选检查方式。
  • 出血性脑卒中名词解释(音频)

    出血性脑卒中名词解释
    讲解医师:董爱芝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
    出血性脑卒中是中风的一种,属于急性起病,迅速出现了局限性和弥漫性的脑功能缺失的脑血管疾病,包括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上有偏瘫、失语、肢体麻木、吞咽困难、耳聋、口眼歪斜,严重的时候会出现昏迷、抽搐、大小便失禁,甚至死亡。随着年龄的增长,它的危险因素是一个综合作用,主要是脑动脉血管的粥样硬化,病变较重者会出现脑血管明显狭窄,会形成小动脉瘤,当受到外界刺激时,动脉瘤破裂,就会出现脑出血、脑卒中。
  • 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治疗时间(音频)

    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治疗时间
    讲解医师:董爱芝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
    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治疗时间,最好在48个小时之内,要控制脑水肿。因为脑出血后48个小时脑水肿会达高峰,脑水肿可以使颅内压增高而导致脑疝。常用20%的甘露醇125-250ml快速的静脉滴注,30分钟内滴完,每6-8个小时用上一次;也可以用10%的复方甘油和速尿,维持生命功能,防止并发症,维持水、电解质和营养的平衡,对感染、中枢性高热做相应的处理。降压不宜过快、过低,以免影响脑血量,导致脑梗死。
  • 缺血性脑卒中与出血性脑卒中区别(音频)

    缺血性脑卒中与出血性脑卒中区别
    讲解医师:董爱芝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
    二者区别在于整个病理形成不一样,缺血性卒中是脑血液供应障碍引起来的缺血、缺氧,导致局限性脑组织缺血性坏死或者脑软化,约占全部脑卒中的70%,临床上常见类型就是脑血栓和脑栓塞。脑血栓形成最常见的原因就是脑动脉硬化,常伴高血压病,与动脉粥样硬化互为因果,糖尿病和高脂血症也可以加速动脉硬化的过程。出血性脑卒中是因为原发性非外伤性脑实质出血或者脑底部动脉瘤、动静脉畸形破裂,使血液蛛网膜下腔所导致,包括蛛网膜下腔出血还有脑出血,最常见的原因就是高血压、粟粒样动脉瘤。
  • 出血性脑卒中康复分期(音频)

    出血性脑卒中康复分期
    讲解医师:董爱芝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
    康复分期可以分为早期、中期、后期、后遗症期。发病后的一个月内都称为早期康复,通过联合反应,共同运动来促进肩胛部位、骨盆部位的功能部分得到恢复。中期的康复是在发病后的2-3个月的时间,抑制痉挛与共同的运动模式,促进正常的运动模式形成。第4-6个月左右的时间就进入后期康复,改善精细与技巧运动来提高正常的运动模式。如果有后遗症,一般是半年以后神经功能恢复到最高水平,语言表达能力在生病后的1-2年内,也会有不同程度的恢复。
  • 出血性脑卒中的护理(音频)

    出血性脑卒中的护理
    讲解医师:董爱芝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
    出血性脑卒中的护理主要包括心理护理、康复护理。通过物理疗法,要反复的强调运动训练,能够改善活动能力。比如有瘫痪的病人能够独立翻身,坐起、站立,还有行走,侧重于从日常生活活动、手工操作或者是文体活动中选一些针对性强,对复原提高的运动。通过指定的要求来进行训练,逐步恢复生活自理;通过心理护理进行精神上的支持和暗示疗法,通过康复的专业人士的共同协作,能够预防并发症,进行必要的康复和必要的功能锻炼;也可以采用中药的按摩、针灸。
  • 出血性脑卒中并发症(音频)

    出血性脑卒中并发症
    讲解医师:董爱芝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
    出血性脑卒中并发症有脑疝、消化道出血、坠积性肺炎、泌尿系的感染。脑疝是脑出血的主要死亡之一,所以要严密观察神志、瞳孔和生命体征的变化,如果发现烦躁不安,频繁呕吐,意识障碍进行性的加重,两侧瞳孔大小不一样,血压也会进行性的升高,脉搏加快,呼吸不规则,这都是脑疝的前驱症状,应该迅速降低颅内压,建立静脉通道,用20%的甘露醇250ml静脉滴注。迅速清除呕吐物和口鼻的分泌物,保持呼吸通畅,避免引起颅内压增高,不能剧咳或打喷嚏、用力排便、大量输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