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海

  • 治疗功能性便秘最好的药(音频)

    治疗功能性便秘最好的药
    讲解医师:赵海英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消化内科
    便秘是常见的消化道症状,如发生排便次数少于每周两次,或者排便过程中出现便块干硬、排出困难,以及排便量少等症状时,即可诊断为便秘。便秘的患者在排除了神经源性原因、系统性疾病的原因、结直肠器质性病变后,即可诊断为功能性便秘,功能性便秘发生多与不良的生活习惯、饮食结构以及不良的排便习惯密切相关,治疗功能性便秘,除调整生活习惯、饮食结构以及建立良好的排便习惯外,可尝试口服通便药物进行治疗。治疗功能性便秘的常用药物包括以下几种:\n第一、促动力药物,如莫沙必利、马来酸、曲美布汀等。\n第二、刺激性通便药物,如含有大黄、芦荟、决明子、番泻叶的中药等,但是这类药物不宜长期大量服用。\n第三、渗透性通便药物,如乳果糖、聚乙二醇等,由于这类药物安全有效,因此是慢性便秘患者的首选用药。\n第四、容积性通便药,如欧车前等,这类药物由于安全有效,也可作为慢性便秘患者的长期用药选择。
  • 治疗便秘的草药(音频)

    治疗便秘的草药
    讲解医师:赵海英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消化内科
    便秘是消化科门诊的常见病、多发病,正常人一般每日排便1-2次,或者每1-2日排便一次,如出现排便次数少于每周两次,或者在排便过程中出现便块干硬、排出困难,以及排便量少等症状时即可诊断为便秘。便秘的发生,多与不良的生活习惯、饮食结构以及不良的排便习惯密切相关。如想长期的缓解便秘症状,应从调整生活习惯、饮食结构并建立良好的排便习惯入手。生活中注意多吃蔬菜、水果、粗粮等富含纤维素的食物,应注意多饮水,适量的运动。治疗便秘常用的中草药包括大黄、芦荟、决明子、番泻叶等。这些药物短期内服用可有效的刺激排便、缓解便秘症状,但是由于这类药物属于蒽醌类的通便药物,长期大量服用,可造成结肠黑变病,并可造成肠神经的损伤,因此应尽量避免长期大剂量的服用。
  • 便秘与腹泻交替最常见于什么疾病(音频)

    便秘与腹泻交替最常见于什么疾病
    讲解医师:赵海英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消化内科
    便秘与腹泻交替出现的情况,常见的原因包括以下几种:\n第一、肠易激综合征,如出现便秘、腹泻交替,同时合并有腹部疼痛、腹胀等不适症状,而上述腹部不适症状与排便具有明确的关系,于排便后明显缓解时,上述便秘与腹泻交替出现的情况,多是由于肠易激综合征等功能性肠病导致,此时患者应注意饮食,同时可以尝试口服马来酸曲美布丁、匹维溴铵片等肠道动力调节药物,以及酌情口服肠道益生菌等药物对症治疗。\n第二、肠结核,如便秘、腹泻交替出现,同时合并低热、乏力、盗汗、消瘦等结核毒血症相关症状时,应到医院就诊,必要时行肠镜以及腹部CT等检查,除外肠结核。
  • 急性胃肠炎属于哪个科(音频)

    急性胃肠炎属于哪个科
    讲解医师:赵海英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消化内科
    急性胃肠炎是消化科门诊的常见病、多发病,多于夏季及秋季发生,发病前患者常有进食不洁饮食、不当食物以及受凉等诱因。临床出现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发热等症状,造成急性胃肠炎的常见病因包括由致病细菌、病毒感染导致的急性感染性胃肠炎,以及一些物理化学刺激导致的急性非感染性胃肠炎。\n出现上述急性胃肠炎症状,伴有发热时多考虑由细菌、病毒感染导致,发生这些症状时,患者首先应注意饮食,尽量吃温热、稀软、容易消化的食物,避免生冷、刺激、辛辣、油腻的食物。如体温超过38.5℃,可不做特殊的退热处理,腹泻明显时可口服肠道益生菌、蒙脱石散等药物止泻对症治疗。恶心、呕吐明显时可口服吗丁啉等促动力药物对症治疗,如体温持续升高伴有剧烈腹痛、吐泻严重时患者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 肠胃炎不拉肚子就是疼死人怎么办(音频)

    肠胃炎不拉肚子就是疼死人怎么办
    讲解医师:赵海英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消化内科
    肠胃炎不拉肚子但是比较疼,需要明确引起肠胃炎的具体原因,针对病因进行药物治疗。\n急性肠胃炎是消化科门诊的常见病、多发病,多于夏季及秋季发生。发病前患者常有进食不洁食物、不当饮食以及受凉等诱因,临床出现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发热等症状。造成急性肠胃炎的常见病因包括:由致病的细菌、病毒感染导致的急性感染性肠胃炎,以及由物理、化学刺激导致的急性非感染性肠胃炎。出现上述急性肠胃炎症状时,患者首先应注意饮食的调整,尽量吃温热、稀软、易消化的食物,尽量避免进食生冷、刺激、油腻、坚硬不易消化的食物,以免加重腹泻及腹痛症状。如腹泻症状较轻,但是腹痛剧烈时或是合并高热,患者应及时到医院就诊,行血常规、大便常规等检查,进一步排除细菌感染导致的感染性肠胃炎。如发现明确细菌感染证据时,应给予针对革兰氏阴性杆菌的抗生素类药物抗感染治疗。腹痛明显时,可口服6542、匹维溴铵片等药物解痉对症治疗。\n急性肠胃炎患者应注意卧床休息,并应做好腹部的防寒、保暖,避免胃肠受刺激,导致腹痛、腹泻等加剧。如患者出现腹泻时,也要注意电解质紊乱的可能,进行检查后及时补充电解质。在平日应该加强体育锻炼,增强机体免疫力,利于身体健康。
  • 青少年胃肠炎用什么抗生素(音频)

    青少年胃肠炎用什么抗生素
    讲解医师:赵海英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消化内科
    急性胃肠炎是消化科门诊的常见病,多于夏季及秋季发生,发病前患者常有不洁饮食以及不当食物等诱因,临床出现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发热等症状。造成急性胃肠炎的常见病因是由于致病的细菌、病毒感染导致的急性感染性胃肠炎,以及一些物理的、化学的刺激引起的急性非感染性胃肠炎。如发生上述急性胃肠炎症状时,临床可发现血白细胞升高、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升高,以及大便中可见多量白细胞等明确的细菌感染证据时,可考虑选用针对革兰氏阴性杆菌的抗生素类药物,抗感染治疗。由于喹诺酮类药物可影响青少年的骨骼发育,因此年龄<18岁的青少年患者禁用,可考虑使用氨基糖苷类以及三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抗感染治疗。
  • 肠胃炎会便血吗(音频)

    肠胃炎会便血吗
    讲解医师:赵海英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消化内科
    由志贺氏痢疾杆菌等细菌感染造成的急性肠胃炎,可导致患者出现直肠黏膜的糜烂,甚至溃疡性病变,导致患者在临床上出现排脓血便的情况。\n急性肠胃炎是消化科门诊的常见病、多发病,常见引起急性肠胃炎的病因包括,由致病的细菌、病毒感染导致的急性感染性肠胃炎,以及由一些物理、化学刺激导致的急性非感染性肠胃炎。发病前患者常有进食不洁食物或不当饮食、受凉等诱因。临床上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发热等症状。如患者在出现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症状的同时,伴有高热、便血等症状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必要时行血常规、大便常规、大便培养等检查,进一步协助明确诊断。\n急性肠胃炎患者如出现脱水现象时可喝些淡盐水、果汁、米粥等,以补充水、盐和维生素。若排气、肠鸣过强时应避免吃蔗糖及易产气发酵的食物。避免吃油炸、油煎、生冷、含油脂及纤维多的食物。食物应以易消化、质软、少渣、无刺激性为宜,可以减轻高纤维素和油脂成分可能给结肠黏膜带来的机械性损伤。急性肠胃炎病人更应注意饮食卫生,不喝酒,不吃辛辣、刺激性强的调味品,忌食牛奶及海鲜、蜂蜜及其制品。柿子、石榴、苹果含有鞣酸及果酸成分,有收敛止泻作用,慢性肠炎患者可经常食用。多吃有止泻作用的食物减轻腹泻,要加强锻炼、增强体质,加强饮食卫生和水源管理。
  • 十二指肠溃疡的症状表现(音频)

    十二指肠溃疡的症状表现
    讲解医师:赵海英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消化内科
    十二指肠溃疡属于消化性溃疡病的范畴,是消化科门诊的常见病,多见于青中年的男性患者。此病的发病机制主要是由于包括胃酸在内的刺激性因子作用增强,从而导致十二指肠黏膜出现缺损。患者临床常出现规律性、反复发作的上腹部疼痛,多于秋冬或冬春季节交替时发生。\n典型的十二指肠溃疡症状表现为剑突下疼痛,于饥饿或夜间加重,进餐后可缓解,胃镜检查可协助十二指肠溃疡的诊断。确诊为十二指肠溃疡的患者,首选以奥美拉唑为代表的质子泵抑制剂药物进行治疗,疗程4-6周。\n经过4-6周的治疗后,绝大多数十二指肠溃疡患者的黏膜可得到愈合。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建议同时进行根除幽门螺杆菌的治疗方案,首选含有铋制剂的四联方案,疗程两周,停药四周后进行复查。
  • 肠易综合征的症状是什么(音频)

    肠易综合征的症状是什么
    讲解医师:赵海英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消化内科
    肠易激综合征是消化科门诊的常见病、多发病,属于功能性肠病的范畴。其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清楚,可能发病与感染因素、患者的情绪变化,以及肠道菌群失调等因素相关。临床表现为腹痛、腹部不适等症状,同时出现排便习惯的改变,表现为腹泻,便秘,或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n上述腹部不适症状,与排便具有明确的关系,排便后上述腹部不适症状可明显缓解。进行肠镜、钡灌肠等辅助检查时,没有发现明确的器质性疾病的证据,即可诊断为肠易激综合征。出现腹痛明显的患者,口服匹维溴铵片等药物解痉对症治疗。腹泻者可口服肠道益生菌等药物对症治疗。便秘明显的,口服聚乙二醇、乳果糖等药物对症治疗。
  • 上消化道出血部位(音频)

    上消化道出血部位
    讲解医师:赵海英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消化内科
    消化道出血是消化科的急危重症,根据出血部位不同,以屈氏韧带为界,又分为上消化道出血及下消化道出血。由屈氏韧带以上部位病变导致的消化道出血,称为上消化道出血,常见原因主要是由于食管、胃、十二指肠以及胆道疾病导致。常见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的疾病包括消化性溃疡病、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食管贲门黏膜撕裂症、食管胃底静脉曲张以及上消化道肿瘤等。临床患者常出现呕血、黑便等症状,出血量较大时也可出现排暗红色甚至鲜红色血便,部分患者可伴有头晕、心慌、乏力、出汗等失血及贫血症状。当出血量达到1000mL左右时,患者还会出现黑朦、晕厥、意识丧失等失血性休克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