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巍

  • 什么叫X射线(音频)

    什么叫X射线
    讲解医师:刘巍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哈尔滨市传染病医院医学影像科
    X射线是一种波长很短的电磁波,医用X射线波长范围大概在0.008-0.031nm之间。\nX射线主要是由高速运行的电子群撞击物质突然受阻时产生,人体不同结构密度及厚度都不相同,当X射线透过人体时被吸收的程度就不相同,达到荧光屏或胶片上的X射线量不同,最终在荧光屏和胶片上就会形成黑白对比度不同的影像,以上就是X射线的成像原理。临床上主要用X射线进行透视、拍片及CT等相关检查,应用范围相对比较广。
  • 核医学科能做什么检查(音频)

    核医学科能做什么检查
    讲解医师:刘巍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哈尔滨市传染病医院医学影像科
    核医学科属于一个比较大的学科,能够做很多种检查,比如中枢神经系统可以做脑灌注成像,以及PET脑葡萄糖代谢显像。在呼吸系统中,可以进行肺的灌注现象及肺通气显像,循环系统可以做门电路心血池显像、心肌灌注显像,也可以做下肢静脉显像和心肌代谢显像。\n消化系统可以做消化道出血显像和肝血流血池显像,泌尿系统可以做肾血流灌注显像和肾静态现象。在内分泌系统中,可以做甲状腺的静态显像、甲状腺碘代谢试验、甲状旁腺的显像和肾上腺的显像。血液、淋巴系统可以做骨髓显像和淋巴显像,而骨骼系统可以做骨显像,也可以针对全身肿瘤做PET肿瘤显像。
  • 核磁共振可以诊断哪些疾病(音频)

    核磁共振可以诊断哪些疾病
    讲解医师:刘巍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哈尔滨市传染病医院医学影像科
    核磁共振应用的范围比较广泛,可以诊断的疾病种类比较多,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头颈部、呼吸系统、乳腺等部位的疾病,具体如下:\n一、中枢神经系统:做中枢神经系统的核磁共振,可以诊断脑血管疾病、颅脑先天性发育异常、脑积水、脑萎缩、颅内感染性疾病、颅内肿瘤,以及脊髓的疾病。\n二、头颈部:做头颈部的核磁共振,可以诊断眼眶部的常见疾病、耳部的常见疾病、鼻与鼻窦的疾病、咽喉部的疾病。\n三、呼吸系统:做呼吸系统的核磁共振检查,可以诊断胸膜病变、纵隔病变,以及一部分的肺部疾病。\n四、乳腺:做乳腺的核磁共振检查,可以判断乳腺的占位性病变。\n五、腹部:做腹部的核磁共振检查,可以诊断腹部的炎症性疾病以及占位性疾病。\n六、妇科:做妇科的核磁共振检查,可以判断妇科的占位性病变。
  • 什么情况需要做磁共振(音频)

    什么情况需要做磁共振
    讲解医师:刘巍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哈尔滨市传染病医院医学影像科
    核磁共振应用的范围比较广泛,当患者出现肢体偏瘫、软组织病变、腹部病变、子宫疾病等情况时,需要做核磁共振检查,具体如下:\n1、肢体偏瘫:当患者出现肢体偏瘫的症状,怀疑有脑梗塞时,会首选做核磁共振检查,因为核磁共振检查能够判断超急性期的脑梗塞。\n2、软组织病变:当患者有软组织的病变时,一般会首选核磁共振检查,因为核磁共振对软组织的分辨率比较高。\n3、腹部病变:当患者有一些腹部病变,可以做核磁共振检查,比如肝脏、脾脏、胆囊、胰腺、肾脏。\n4、子宫疾病:当患者有子宫的疾病时,也可以选择做核磁共振检查。\n5、脊柱疾病:当患者有脊柱的疾病,比如怀疑患者有腰间盘突出压迫神经等,可以做核磁共振。
  • PET-CT检查适用于哪些疾病(音频)

    PET-CT检查适用于哪些疾病
    讲解医师:刘巍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哈尔滨市传染病医院医学影像科
    PET-CT检查是一种全身检查的方式,主要适用于以下几方面:\n1、全身检查:一些高端的体检,PET-CT可以做全身的检查,来判断各部位是否有一些肿瘤性的疾病。\n2、排查肿瘤转移:用于肿瘤患者,排查其他部位是否有转移的情况,比如乳腺癌的患者是否发生了其他部位的转移,就可以做PET-CT进行检查,也可以用于肿瘤治疗之后检查是否出现了复发。\n3、排查其他病灶:PET-CT可以用于检查一些其他的影像学检查方式并没有发现的病灶,比如患者出现了淋巴结转移,但是并没有发现原发病灶,其他的检查方式也没有发现,此时可以用PET-CT进行检查。
  • PET-CT检查的辐射量很大吗(音频)

    PET-CT检查的辐射量很大吗
    讲解医师:刘巍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哈尔滨市传染病医院医学影像科
    PET-CT检查对人体会有一定的辐射,但是辐射剂量并不是很大。PET-CT对人体的辐射主要来源于两部分,一部分是PET,另一部分是CT。PET对人体的辐射主要是在检查的过程中,患者所服用的显像剂会对人体有一定的辐射作用,一般不会超过10mSv。\n而在检查的时候,CT对人体的辐射主要是指X射线对人体的辐射,一般在10-20mSv之间。如果患者采用的是低剂量的CT扫描,一般都在10mSv以下。所以,总的辐射剂量通常在20-30mSv左右,一般不会超过50mSv,而低于50mSv的辐射剂量对人体相对来说比较安全。
  • 做完增强CT要喝几天水(音频)

    做完增强CT要喝几天水
    讲解医师:刘巍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哈尔滨市传染病医院医学影像科
    做完增强CT检查之后,一般医生都要求患者24h之内尽量的多喝水,能够促进对比剂尽快的排出体外,但是当天多喝水就可以了,因为对比剂一般24h左右大部分就能够排出体外了,所以要求喝水的时间一般都是当天,之后患者也可以多喝一些水,对身体代谢也有好处。\n增强CT所使用的造影剂相对比较安全,发生副反应的患者一般都集中在检查完半个小时左右。如果患者有一些基础性肾病,发生肾脏功能损害的几率相对正常人要高一些,这部分人就可以多喝水。有一些患者病情比较特殊,也可以根据医生的指示做一些水化治疗。
  • 14岁做CT会不会有影响(音频)

    14岁做CT会不会有影响
    讲解医师:刘巍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哈尔滨市传染病医院医学影像科
    14岁做CT会不会有影响,要看患者做CT的过程中接受到辐射量的多少。一般医学正常检查所做的CT,并不会对人体产生明显的影响。因为单次单个部位的CT检查,对人体的辐射量比较低,大概在5mSv,远远低于国家规定的安全值。\n如果14岁的患者做普通的CT扫查,而且是医学检查的需要,并不会产生明显的危害。有些疾病还必须通过CT检查才能够判断,比如颅脑受到外伤或者怀疑患者有肺部以及骨骼系统的相关疾病时,CT就是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式,但是不建议患者没有检查的需要而擅自做CT检查。
  • MRI是一项什么检查(音频)

    MRI是一项什么检查
    讲解医师:刘巍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哈尔滨市传染病医院医学影像科
    MRI又称为核磁共振检查,是影像科常用的一种检查方式。MRI主要是利用人体内大量的氢原子核在外加的磁场下运动,而进行成像。MRI是一种相对比较安全的检查方式,而且核磁共振对软组织的分辨率比较高。做头部核磁共振检查可以判断一些超急性期的脑梗塞,对脑部的占位性病变或者是炎症性病变也有很高的诊断性价值。\n核磁共振对腹部疾病、妇科疾病,以及软组织相关疾病,都有着很好的诊断价值。核磁共振还有一些功能的成像,比如核磁共振的水成像、核磁共振的胰胆管成像等等,都可以帮助临床辅助进行诊断。
  • 低剂量螺旋CT和普通CT的区别(音频)

    低剂量螺旋CT和普通CT的区别
    讲解医师:刘巍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哈尔滨市传染病医院医学影像科
    低剂量的螺旋CT和普通CT的主要区别如下:\n1、对人体的辐射剂量不同:低剂量螺旋CT对人体的辐射量要比普通的螺旋CT低,对于一部分需要频繁做CT进行检查的患者来说,可以根据病情来选择低剂量CT,尽量减少人体接受放射线剂量,降低放射线对人体的影响。而且有一些有肺部疾病高危史的人群,也可以选择低剂量CT进行体检。大规模的人群体检,也可以选择低剂量的螺旋CT。\n2、图像的分辨率不同:低剂量螺旋CT的图像分辨率没有普通的CT分辨率那么高,如果患者已经有了肺部的病灶时,建议还是做普通的CT进行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