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鹏

  •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阳性是什么意思(音频)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阳性是什么意思
    讲解医师:康鹏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感染病科
    乙肝表面抗原是乙肝病毒的外壳,对乙肝病毒DNA起到保护作用。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是体内存在乙肝病毒感染的标志之一,可有以下几种情况:\n一、乙肝潜伏期,人体感染乙肝病毒后,在感染者血清中最早出现的表面抗原阳性,一般在乙肝发病前2-3周阳性,发病时达到高峰,80%的感染者在发病后四周内消失。\n二、体检或验血偶然发现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可能是无症状的乙肝病毒携带者,也可能是感染后因症状轻微而未及时诊治,发现时肝功能已恢复正常,但表面抗原阳性,故称为健康的带毒者,需经常检查肝功能,如果血清转氨酶一直正常,无需特殊治疗。\n三、慢性乙肝,有症状和体征,不仅表面抗原阳性,同时有乙肝病毒E抗原阳性,且血清转氨酶有经常升高,此情况表示体内病毒在繁殖,对肝脏不断的损伤,最后可发展为肝硬化,少数可发生肝癌,应积极治疗。
  • 肝炎拉肚子是怎么回事(音频)

    肝炎拉肚子是怎么回事
    讲解医师:康鹏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感染病科
    肝炎患者腹泻的原因,总的来说有以下几种:\n一、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肝组织受损,导致肝功能下降,肝细胞分泌胆汁的量减少。因为胆汁对脂肪具有乳化作用,胆汁量减少会导致脂肪的消化不良,患者食入脂肪含量高的食物时就会出现腹泻。\n二、肝炎患者由于消化不良,肠内容物增加,导致肠蠕动加快,食糜就没有足够的时间被消化、吸收,过快的被排出,从而引起腹泻。\n三、部分肝炎患者思想负担过重,思虑过度会产生精神神经症状,如头晕、失眠、易激动等,同时也会出现胃肠功能紊乱、消化不良、吸收障碍等,也会导致腹泻。\n四、部分肝炎患者肠道内细菌大量繁殖,细菌分泌的毒素可影响消化酶的作用,妨碍脂肪的消化和吸收,从而引起脂肪泻。
  • 自身免疫性肝炎的护理(音频)

    自身免疫性肝炎的护理
    讲解医师:康鹏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感染病科
    自身免疫性肝炎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肝脏病变,其护理原则同其他肝脏炎症性病变基本一样,具体包括以下几点:\n一、饮食护理,给予营养丰富、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限制蛋白质的摄入。出现肝昏迷时严禁蛋白质饮食,不要食用含防腐剂的饮料和食物,如方便面、罐头等,以防加重肝功能损害。对于有水肿和腹水的患者,应注意饮食中的低钠、低盐饮食,应少吃咸菜、酱油、罐头等高钠食物,多食各种谷类、新鲜蔬菜和水果,避免食用粗糙、坚硬、油炸和辛辣的食物,以免损伤食管胃底曲张的静脉,而诱发出血。\n二、向患者讲解病情的相关情况,加强沟通,使患者的疑问能够有效解决。此外采取人性化的护理,耐心对待患者可能产生的情绪和意见,进行恰当的心理疏导工作,帮助患者树立起战胜疾病、重获健康的信心。\n三、生活相关指导,督导患者禁烟、禁酒和卧床休息,病情控制后可适当活动,指导患者定期复查,按时用药,随时监控病情。
  • 肝炎的传播途径是什么(音频)

    肝炎的传播途径是什么
    讲解医师:康鹏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感染病科
    肝炎是各种原因导致的肝脏炎症的统称,主要病因有细菌、病毒、寄生虫、酒精、药物、化学毒物、自身免疫等。绝大多数肝炎是不具有传染性的,只有各型肝炎病毒所导致的病毒性肝炎才具有一定的传染性,如甲型和戊型肝炎病毒传染性很强,主要经消化道,粪-口途径进行传播,水源或食物严重污染,可导致暴发性流行,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接触,多引起散发流行。乙型肝炎病毒传播途径包括血液传播、母婴传播、性接触传播和密切生活接触传播,丙型肝炎病毒,传播途径与乙肝病毒类似,但体液中丙肝病毒含量较低,所以传播比乙肝病毒局限,主要通过输血、性接触和母婴途径进行传播。丁肝病毒是一种缺陷病毒,常伴随乙肝病毒感染同时存在,所以其传播方式与乙肝病毒相同。
  • 急性肝炎一般恢复期多久(音频)

    急性肝炎一般恢复期多久
    讲解医师:康鹏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感染病科
    急性肝炎的恢复期一般在4-6个月左右,如果持续半年以上,有可能发展成慢性肝炎。\n急性肝炎是指多种病因导致的肝组织和功能受损,患者可出现一系列不适症状。急性肝炎一般都有自限性,多数患者可完全康复,主要治疗措施以一般治疗及对症支持治疗为主。对于急性期症状明显的患者应卧床休息,病毒性肝炎患者要注意隔离,恢复期可逐渐增加活动量,但注意时间不能太长,1-2个小时左右即可,运动量以不感到疲乏为主。随着病情的逐步减轻,可慢慢增加运动量,在恢复期要注意饮食,应清淡、易消化,适当补充维生素和蛋白质,减少脂肪的摄入。另外,在恢复期不要抽烟、喝酒,不能熬夜,要保持规律生活,避免过度劳累。\n建议急性肝炎患者禁食辛辣、生冷食物,调节饮食结构。而且药食结合可促进食欲,因此可以与每个病人的具体情况结合起来,因人、因地、因时制订出切实可行的饮食方案。
  • 乙型病毒性肝炎传染吗(音频)

    乙型病毒性肝炎传染吗
    讲解医师:康鹏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感染病科
    乙型病毒性肝炎是具有传染性的,乙型病毒性肝炎是由乙肝病毒感染人体引起的肝脏炎症性病变,乙肝的传染源主要是急性、慢性乙肝患者以及乙肝病毒携带者,乙肝的传播途径主要包括以下几点:\n一、母婴传播,是指乙肝病毒阳性的母亲在妊娠、分娩和哺乳期间将病毒传播给胎儿或新生儿。\n二、血液、体液传播,感染者血液中乙肝病毒含量很高,微量血液进入易感者体内就可造成感染,如输血及血制品、注射和手术被针刺伤、与病毒感染者共用剃刀、牙刷以及血液透析、器官移植等都可导致传播。近年来随着一次性注射用品的普及,以及血液制品的严格检疫,通过这种途径感染乙肝病毒的人群也逐渐减少。\n三、性接触传播,是指与乙肝病毒阳性的感染者发生无保护性接触,导致病毒的传播。
  • 什么是黄疸型肝炎(音频)

    什么是黄疸型肝炎
    讲解医师:康鹏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感染病科
    黄疸型肝炎是一种临床症状的诊断,而非病因诊断,是指多种原因导致肝脏出现炎症损伤,伴有皮肤及黏膜黄染,血清总胆红素超过17.1μmol/L。\n各种类型肝炎均可因出现黄疸而被诊断为黄疸型肝炎,常见的病因包括以下几种,肝炎病毒感染,如甲、乙、丙、丁、戊型肝炎病毒。还有其他非嗜肝病毒感染,如病毒巨细胞病毒等。化学毒物的损伤,如四氯化碳、酒精损伤,药物损伤,如异烟肼、利福平部分中药等。自身免疫性损伤,遗传代谢性疾病影响,血脂代谢异常,如脂肪肝等。\n这些原因都可导致肝细胞发生弥漫损害,继而发生肝炎。如同时出现黄疸表现,在临床上即被诊断为黄疸型肝炎。急性黄疸型肝炎患者大部分可在三个月内恢复,部分黄疸型肝炎,如自身免疫性肝炎,经治疗可得到有效控制,但无法根治。并有部分肝炎迁延不愈,或肝脏损伤较重者可进展为肝硬化、肝癌等,无法治愈,预后不佳。
  •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阳性是什么意思(音频)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阳性是什么意思
    讲解医师:康鹏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感染病科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阳性是一种好的现象,乙肝表面抗体是一种保护性抗体,是乙肝表面抗原刺激人体免疫系统产生的特异性抗体。当血液中出现乙肝病毒时,表面抗体能够与其中和并激活补体,杀灭病毒,并避免机体被感染。乙肝表面抗原是乙肝病毒颗粒的包膜蛋白,本身不具有传染性,可由自己机体免疫系统产生乙肝表面抗体。如果乙肝表面抗体阳性,有可能患者既往感染过乙肝病毒但已经痊愈,或者接种过乙肝疫苗产生了保护性抗体,正常来说表面抗体滴度越高保护效果越好。当人体内表面抗体滴度高于10mIU/mL时,就可为机体提供足够的保护作用,避免被病毒感染。如果抗体滴度低于10mIU/mL,保护效果就基本消失了,最好重新接种乙肝疫苗,以提高抗体滴度。
  • 什么是甲型肝炎(音频)

    什么是甲型肝炎
    讲解医师:康鹏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感染病科
    甲型肝炎是甲型病毒性肝炎的简称,是由甲型肝炎病毒感染人体引起的一种,以肝脏炎症病变为主的传染病,本病主要临床表现为疲乏、食欲减退、肝肿大、肝功能异常等。甲肝的传染源主要是急性甲肝患者和隐性感染者,甲肝病毒主要经粪-口途径进行传播,肝炎者粪便污染了饮水源、食物、蔬菜、水果、玩具等可引起流行,尤其是水源和食物被污染可导致暴发流行。日常生活的接触可导致散发流行,人群对甲肝病毒普遍易感,感染后可产生持久免疫,目前也可接种甲肝疫苗以预防病毒感染。甲肝病毒感染人体后只出现急性肝炎的表现,无慢性化,病程具有自限性,持续约2-4个月左右。
  • 乙型脑炎的病原体是什么(音频)

    乙型脑炎的病原体是什么
    讲解医师:康鹏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感染病科
    乙型脑炎的病原体是乙型脑炎病毒,乙型脑炎全程是流行性乙型脑炎,是以脑实质炎症为主要病变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常流行于夏秋季。主要分布于亚洲,临床上以高热、意识障碍、抽搐、病理反射及脑膜刺激征为特征,病死率高,部分病例可留有严重后遗症。本病具有传染性,属于乙类传染病,猪是主要的传染源。乙型病毒主要通过蚊叮咬而传播,库蚊、伊蚊和按蚊的某些种都能够传播本病,而三带喙库蚊是主要传播媒介,目前尚无特效的治疗药物,早期可使用利巴韦林干扰素等。应采取积极的对症和支持治疗,保持体内水和电解质的平衡,密切观察病情,重点处理好高热、抽搐,控制脑水肿和呼吸衰竭等危重症状,降低病死率和减少后遗症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