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明丽

  • 血液黏稠吃什么好(音频)

    血液黏稠吃什么好
    讲解医师:孙明丽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血液科
    对于血液黏稠增高者,医生强调饮食宜清淡、戒烟、忌酒、适当参加体育运动是最根本的疗法,可以在早、午、晚各饮一杯淡盐水或者是凉白开水。特别是在血稠发生率较高的夏季,饮水能起到预防疗效。另外,饮茶有抗凝血的作用,黑木耳有溶血作用,长期饮用和使用可防止血栓形成。此外,玉米、大豆、黑豆、大蒜、姜、洋葱、山楂、牛奶等有不同程度的降血脂,抑制胆固醇合成,降低血液黏度的作用。临床观察发现,诸如维生素C、维生素E、阿司匹林、潘生丁、复方丹参等药物都具有改善血管功能,增加血液流速,抑制血液凝集和溶解血栓等作用,可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日常可多吃粗粮、绿叶蔬菜和瓜果。
  • 红细胞正常值(音频)

    红细胞正常值
    讲解医师:孙明丽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血液科
    红细胞是人体中最多的一类细胞,它的主要生理功能是通过细胞内所含有的血红蛋白,进行氧与二氧化碳的交换。红细胞的寿命约为120天,每天都有许多红细胞因为衰老而死亡,另外又有许多新生的红细胞取代衰老的红细胞,使红细胞数量保持动态平衡,以保持身体新陈代谢的正常需要。有多种原因可以造成红细胞生成和破坏的平衡失调,结果一方面使红细胞数量减少或者是增多,从而引起贫血或者是红细胞增多症;另一方面使红细胞在质量上发生改变。通过对红细胞数量和形态学及生化改变的检查,对鉴别和诊断某些疾病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红细胞的正常值男性为(4.5-5.5)×10^12/L,女性为(4-5)×10^12/L,婴儿为(6-7)×10^12/L,儿童为(4.2-5.2)×10^12/L。增高时可以见于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各种原因导致的脱水、先天性心脏病、肺心病等。减少可以见于各种贫血、白血病、产后和化疗等。
  • 献血的坏处(音频)

    献血的坏处
    讲解医师:孙明丽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血液科
    网上有很多疯传献血坏处的帖子,主要的论点是献血可以极大的伤害身体,其实献血极大伤害身体根本没有依据。成人血液总量为体重的7%-8%,也就是一个健康成年人,60公斤的人计算,血量约为4200-4800毫升。按照中国现行的献血规则,体重60公斤的成年人献血量不能超过400毫升,一般在200毫升。也就是将身体1/20不到的血液献出,失血量少在400毫升以下,可由组织液及脾出血所补偿,循环血量在1个小时内即可以得到改善,一般不会对身体产生任何影响。体弱、经期的女性、脾功能障碍、贫血等特殊人群可能会出现头晕、心慌、冷汗、乏力、口干等症状,一般也会在24小时内消除。所以献血对人体没有坏处。而且即使不献血,身体内的血液也在不停地更新。因为成年人红细胞的寿命只有不到四个月,同时骨髓等造血器官内的造血干细胞在不停的制造血液,形成所谓的血液新陈代谢。对于肥胖、缺乏运动、嗜酒、年迈等人群来说,血液新陈代谢速度相对比较慢,血液粘稠度比较高,极易引发心脑血管疾病。适当的献血可以降低血液的粘稠度,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同时可以提高造血功能,使骨髓保持旺盛的活力。所以献血不仅没有坏处,适当的献血对人体造血以及人体的健康是有好处的。
  • 血凝四项能查出什么病(音频)

    血凝四项能查出什么病
    讲解医师:孙明丽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血液科
    血凝四项,属于检验科临检检查项目之一,归属于血栓性疾病检查,为手术前必查项目,血栓前检查项目及监控临床口服抗凝药物患者。患者住院手术前,医生总会要求患者取血,做凝血四项检查。包括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和纤维蛋白原。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主要反映内源性凝血系统,常用于监测肝素的用量,增高见于血浆因子Ⅷ、因子Ⅸ和因子Ⅺ水平减低,如血友病A、血友病B及因子Ⅺ缺乏症,降低的时候见于高凝状态。而凝血酶原时间主要反映外源性凝血系统,可以监测维生素K缺乏、严重的肝脏疾病、纤溶亢进、DIC、口服抗凝剂等。纤维蛋白原主要反映纤维蛋白质的含量,可以鉴别急性心肌梗死,DIC消耗性低凝溶解期、原发性纤溶症、重症的肝炎、肝硬化等。凝血酶时间主要反映纤维蛋白原转为纤维蛋白的时间,可以鉴别DIC的纤溶亢进期、异常血红蛋白血症、血中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增高等。
  • 骨髓增生怎么办(音频)

    骨髓增生怎么办
    讲解医师:孙明丽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血液科
    骨髓是人体最重要的造血器官,通过抽取骨髓进行骨髓像检查,可以诊断造血系统疾病和判断预后,协助诊断某些疾病,也可以提高某些疾病的诊断率。骨髓细胞增生程度是在显微镜下观察骨髓液涂片中有细胞核的细胞与无细胞核的成熟红细胞的比例,以判断骨髓细胞的生成情况和指导诊断原发于造血系统的疾病。有核细胞越多,说明骨髓细胞的增生程度越高。临床上把骨髓增生程度分为五级:增生极度活跃、增生明显活跃、增生活跃、增生降低以及增生极度降低。根据骨髓增生的程度,可以对某些疾病的诊断提供意义。比如增生极度降低,见于典型的再生障碍性贫血。增生降低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及极少数的低增生性白血病、肿瘤、白血病等化疗中骨髓被抑制时。增生活跃见于健康人、非原发于造血系统的疾病及早期的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尚未出现造血系统紊乱的血液病,以及少数不典型的白血病、贫血、细菌感染。增生明显活跃,见于各类型增生性贫血,如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急性失血等,以及不典型的急慢性白血病,骨髓增生性疾病,脾功能亢进等。增生极度活跃,鉴于各种典型的急慢性白血病和各种骨髓增生性疾病,所以骨髓增生活跃和明显活跃是正常人可以见到的正常的骨髓象,没有必要过分担心。
  • 白细胞偏低怎么办(音频)

    白细胞偏低怎么办
    讲解医师:孙明丽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血液科
    白细胞是一类有核的血细胞,正常人的血细胞数目为4000-10000/L,每日不同的时间和机体不同的功能状态下,在血液中的数目是有较大范围变化。如果<4000/L时,称之为白细胞减低。白细胞减低可有遗传性、家族性、获得性等,其中获得性占多数,药物、放射线、感染毒素等都可以使粒细胞减少,其中药物引起者最为常见。治疗可以采用中医治疗,也可以有针灸治疗。可以益气养血、滋阴助阳。同时西医治疗以升白药物为主,现在的升白药物种类非常多,但是疗效难以确定。如维生素B6、利血生、维生素B4、鲨肝醇、康力龙等。在病因治疗的同时,对上述药物可选择其中1-2种,服用4-6周,观察是否有白细胞回升效果。另外,肾上腺皮质激素可以促使骨髓释放细胞进入外周血循环,当粒细胞减少是因为免疫因素引起时,可以有较好而持久的疗效。同时白细胞减少应该注意饮食上的搭配,可以提高白细胞的饮食有瘦肉、蘑菇、牛蹄筋、灵芝、黄精、鸡血藤、黄芪等。
  • 什么情况下吃利巴韦林(音频)

    什么情况下吃利巴韦林
    讲解医师:孙明丽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血液科
    自从知道感冒绝大多数都是由病毒感染引起以后,滥用抗生素的现象好了很多,好多人会让自己好的更快一些,想用抗病毒药物来治疗感冒。利巴韦林就是其中常用的一种。但是利巴韦林到底对哪些感冒有用?首先,感冒是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总称,在医学上分为普通感冒和流行性感冒。普通感冒大部分由病毒引起,病原体多为具有多种血清型的病毒。目前尚没有特效的抗病毒药物,且病毒感冒为自限性的疾病,只要人体的抵抗力正常,足够休息,不需要使用抗病毒药物。流感病毒分为甲、乙、丙三型,对于大多数患者流感的治疗主要是对症和支持治疗。抗病毒药可用于治疗有症状的患者,且推荐早期使用。但是预防和治疗流感的主要药物为金刚烷胺,奥司他韦和扎那米韦等,利巴韦林不在其列。其实,利巴韦林只是用于呼吸道合胞病毒引起的病毒性肺炎与支气管炎等,也就是说利巴韦林可用于下呼吸道感染,而没有上呼吸道感染的适应症。所以,对于利巴韦林的使用一定要相当的慎重,因为它有很多的副作用,对于备孕的女性、孕妇、哺乳期妇女要禁用,而且不建议首选静脉给药剂型,可考虑雾化吸入。用药期间要注意复查血常规、生化等指标。
  • 捐骨髓对人有什么危害(音频)

    捐骨髓对人有什么危害
    讲解医师:孙明丽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血液科
    捐骨髓严格来说是叫捐献造血干细胞。亲属间的捐献会采用脊髓穿刺,志愿者的捐献全都采用外周血液循环,即注射惠尔血,刺激已经沉睡的红骨髓苏醒过来分裂干细胞。这时干细胞很多,会融进外周血液里,采集时和采集血小板、尿毒症血液透析一样。 两个胳膊各扎一针,使血液循环流经离心仪,分离出血液中的干细胞,血液还是回到自己体内的,只是把干细胞过滤出来。外周血液循环方式采集干细胞对捐献者本人理论上无伤害。采集后的几天会有疲惫感,休息一下就没事了。 根据个人体质差异,有些人会几天后恢复,有些人会有一段时间的体力不如从前,有些人免疫力有所下降,有些人会比平时掉头发多一点,一般半年内这些症状都会消失,捐献者会恢复到捐献前的身体素质。
  • 骨髓增生性疾病是什么(音频)

    骨髓增生性疾病是什么
    讲解医师:孙明丽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血液科
    骨髓增殖性疾病,简称MPD,是一组造血干细胞肿瘤增生性疾病。在骨髓细胞普遍增生的基础上,有一系列细胞尤其突出,呈持续不断的过度增殖。临床上根据增生为主的细胞系列的不同分为四种。一、以红细胞系增生为主者,称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二、以粒细胞系增生为主者称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也称为CML。三、以巨核细胞系增生为主者称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四、以原纤维细胞增生为主者,称原发性骨髓纤维化症。本组疾病原因未明,多见于中老年人。
  • 脾功能亢进症怎么治(音频)

    脾功能亢进症怎么治
    讲解医师:孙明丽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血液科
    脾功能亢进的治疗原则:一、治疗原发病。二、脾脏切除。三、对症及支持疗法。许多疾病可以引起继发性脾功能亢进,因此治疗脾功能亢进,首先治疗原发病有时可使脾脏缩小、脾功能亢进减轻甚至消失。脾功能亢进病情轻重程度不同,采用不同方案治疗。轻者,间断口服药物治疗,只有严重病例才考虑脾切除。脾切除要严格掌握切脾指征,权衡利弊。脾切除后需严密观察血象变化,防止血小板增高和血栓形成。切除脾脏及X线放射治疗并不能解除引起脾亢的原发病。所以一般应先治疗原发疾病。若不能收效,则在切脾后再积极治疗原发疾病。脾切除证的指征有以下几点:一、脾肿大,引起明显的压迫症状。二、贫血严重,尤其是有溶血性贫血时。三、有相当程度的血小板减少及出血症状。四、粒细胞缺乏症,有反复感染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