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世昌

  • 熬夜伤什么(音频)

    熬夜伤什么
    讲解医师:黄世昌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
    熬夜开夜车,晚上思虑过重,学习过度疲劳,晚上还要加班加点等,这些所谓的熬夜现象对身体都是很不利的。夜间应该睡眠,正常人应当保证有8小时左右的睡眠,儿童略微多一点,老年人可能要略微短一点,而且要有深睡眠。 睡眠不是单纯的休息,要在睡眠当中进行信息的整理整合,记忆力深化,免疫力增加等等,这一系列的正常的有深刻意义的生理活动等等,都是在睡眠中进行的。 所以熬夜不睡觉,睡眠不足,睡眠质量差,产生睡眠障碍,熬夜的人身体消瘦,饮食不香,精神差,工作效率低下,而且还会罹患重大疾病,比如感染、恶性肿瘤等等这些重大疾病。所以熬夜是要不得的,一定要保证很好的正常睡眠。
  • 嗜睡是什么原因(音频)

    嗜睡是什么原因
    讲解医师:黄世昌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
    嗜睡是什么原因?嗜睡是意识障碍的一种,有浅嗜睡、中度嗜睡、深度嗜睡等,是意识障碍中比昏迷轻的症状。嗜睡是不正常的意识障碍,是各种各样的原因造成神经系统损害而引起不必要的睡眠,在应该清醒时会犯困、睡眠过多,与浅昏迷非常接近。比如动脉硬化、高血压、脑血管病、炎症、肿瘤等诸多疾病会造成神智障碍,开始时表现为浅嗜睡,患者稍微迷糊,受轻刺激时可醒,不承认自己睡眠。中度嗜睡时进入睡眠状态,受强刺激可醒,患者只承认迷糊了一下,不承认睡眠。患者深度嗜睡时受强刺激可醒,但是醒后表情淡漠、沟通很差,几乎和浅昏迷非常接近。以上是意识障碍的表现,有的人表现轻、有的人表现重,常会被忽略。实际上是意识障碍,值得患者很好的重视,尤其是脑部发生病变的患者,出现嗜睡后应该采取措施来积极治疗原发病,不要让患者进入昏迷状态,否则对大脑的损害很严重。
  • 电解质是什么(音频)

    电解质是什么
    讲解医师:黄世昌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
    常说的水电平衡,水电平衡当中的电,指的就是电解质。所谓的电解质,就是血液当中含有的元素,比方说常用的有钾、钠、氯等,这就是所谓的电解质。在病人进行治疗的过程中需要给病人输液,输液的过程中,就有电解质平衡的问题。吃进去的这些能量食物,里边就包含着电解质。给病人输液的过程中,液体里边有盐水、葡萄糖。盐水里面有钠和氯,有时候需要人为加入氯化钾等,这其中不但有钾,有的还需要别的元素。人体所需要的常规的元素和微量元素,这些东西加在一起就叫电解质。一个人在正常情况下的水和电解质,要达到入量和出量平衡的状态,才能完成正常的生理过程,才能很好的工作和生活。一个人患了疾病以后,患者的入量和出量都出现了问题,尤其是在饮食障碍方面出现了问题,需要人为的给患者补充能量液体,同时还要注意补充电解质。缺少了电解质,对于心脏等脏器、内分泌、神经系统、神智等,都会出现问题。比方说缺钾就可以引起心慌,缺钙就引起肌肉抽动,缺少钠就引起神智的障碍等。所以要维持电解质的平衡,就要经过临床的分子水平的检验以后,给予病人必要的补充,才能收到临床治疗的效果。
  • 偏头痛中医治疗的方法有哪些(音频)

    偏头痛中医治疗的方法有哪些
    讲解医师:黄世昌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
    偏头痛是血管神经性的头疼,血管舒张收缩功能的障碍造成的局部的瘀血、二氧化碳的蓄积等原因,刺激了头部的敏感结构,造成的疼痛。有颞部的血管波动感觉,除了疼痛以外,还可以有植物神经的紊乱的表现,中医治疗的时候往往是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进行辨证论治,比如说在急性期发作,往往采用中西结合的办法,先用西药止痛剂控制患者的症状,病人稍有缓解,有了耐受性以后再采用中药的治疗。中药的治疗往往是辨证施治,把偏头疼分成了好几型,比如说肝阳上亢型,就应该养阴止痛、疏通经络等,可以采用这样的药物治疗。\n另外,还有的是气血不足的,也就补气行血给患者止痛,还有的是痰湿瘀阻、化痰祛湿、疏通经络等这些方法,辨证给患者开具处方进行治疗,往往是一人一方,有针对性的开方,当然有些中成药也可以参考应用,比如说养血清脑颗粒、正天丸等这些中成药也是常常要采用的,但是一定要根据患者的症状进行辨证施治,由医师开具处方治疗才好。所以说中医治疗核心就是辨证施治,患者以及患者的家属不要轻易的自行买药,购药治疗效果不好,容易浪费资源,还容易延误了病情。
  • 中医治疗脑供血不足的方法(音频)

    中医治疗脑供血不足的方法
    讲解医师:黄世昌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
    中医治疗脑供血不足,要根据中医的理论进行辨证施治。一般情况下,中医认为脑供血不足的患者往往是肝肾不足、气血亏虚所造成的,所以在辨证施治的时候往往采用的是平肾、平肝、活血、化瘀、补气、补血等这样的方法进行治疗。\n一人一方,辨证施治,有针对性的开具处方,可以用成药,可以用汤剂,也可以采用针灸、按摩等这些传统的方法,都是行之有效的。所以中医的治疗核心就是辨证施治,患者一定要在专业的中医师那里去诊治,根据具体病情辨证施治,开具处方,具有自己个性的特色,按医嘱进行治疗,效果才好。
  • 脑血栓能彻底治疗吗(音频)

    脑血栓能彻底治疗吗
    讲解医师:黄世昌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
    脑血栓能彻底治疗吗,脑血栓初期发现得早,病灶小,治疗得法,可以达到临床上治愈的目的,不留后遗症。比如腔隙性脑梗塞,发现的比较早,治疗的比较好,虽然留下腔隙的病灶,但临床上可以达到痊愈。病灶比较小,单个的病灶,临床体征不多,发现早进行溶栓治疗之后,也可以收到临床上非常好、非常理想的效果。血栓的病灶形成,病灶比较大,影响的面比较大,体征比较多,治疗的不太及时,治疗的不太得法,很可能会有后遗症。所以脑血栓:一、要预防,预防得好不得病最理想;二、要有预警,提前干预的措施,防病于未然,治病于未病时,才能收到好的、彻底治疗的效果。
  • 倍他司汀的作用与功效(音频)

    倍他司汀的作用与功效
    讲解医师:黄世昌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
    倍他司汀是临床上常用的药物,倍他司汀经常用于治疗美尼尔症、缺血性脑血管病、血管性头疼等等,用在这些疾病上,作用比较好,是一种常用的药物,对于眩晕、头晕和缺血性疾病,起到活血、改善循环、止晕等功效。一般来讲,只要不是特殊的情况,用这个药的效果还是不错的,也没有什么太多的副作用。但是如果一旦出现美尼尔症、缺血性脑血管病,不主张患者自己去买这样的药物治疗,因为虽患者有病,听着讲解倍他司汀药物的作用,但毕竟不是医生,吃药不一定完全对症,也不一定有非常好效果。应该由医生开具处方,需要用的时候用,可以起到很好的作用,还避免副作用,不会浪费资源。
  • 脑血栓后遗症右手右脚恢复需要多久(音频)

    脑血栓后遗症右手右脚恢复需要多久
    讲解医师:黄世昌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
    脑血栓后遗症的恢复几乎不可能,要控制好,防止复发。患者有了脑血栓,脑部左侧的半球有了血栓的病灶,就会引起右手、右脚的功能的丧失,力弱、偏瘫、感觉障碍等等。经过急性期的控制治疗,经过缓解期的缓解加康复,超过了半年还不能恢复的叫后遗症。半年以后的后遗症维持治疗,做康复、体疗等综合的措施,同时防止复发,做好二级的预防。脑血栓的患者往往中老年人居多,近年来有年轻化的倾向,往往有基础病,脑梗塞之前可能有动脉硬化、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等等,这些基础病控制不好就能罹患脑血栓。经过积极的治疗超过六个月,还留有右侧的偏瘫那就叫后遗症,所以恢复就很难。坚持治疗,坚持预防,防止复发,维持进行康复锻炼等等,这是一个要重视的问题。后遗症的恢复几乎不可能,但是控制的好,防止复发才是主要的。
  • 血栓的症状有哪些(音频)

    血栓的症状有哪些
    讲解医师:黄世昌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
    血栓的症状有哪些,这个问题太笼统,无法回答。血栓有动脉血管的血栓、静脉的血栓、静脉窦血栓,发生的部位有脑血栓、肢体血栓。笼统的说脑血栓,可以有三偏:偏盲、偏身感觉障碍、偏身运动障碍;肢体的血栓可能有血液循环的障碍、颜色的改变、温度的改变、肿胀、坏死等等。所以笼统的血栓有哪些症状就是没法说,没法讲,所以要根据哪一个部位的、是动脉的、是静脉的,产生的不同部位,有不同的症状。表现在动脉和静脉也有不同的症状。所以一旦怀疑有血栓,一定要请专业医师进行详细的检查,有了诊断和鉴别诊断才能采取相应的有针对性的措施,才能收到好的临床的效果。
  • 脑梗死可以吃羊肉吗(音频)

    脑梗死可以吃羊肉吗
    讲解医师:黄世昌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
    脑梗死的患者可以适当的吃些羊肉。羊肉营养丰富,它主要是一种优质蛋白,日常生活当中我们可以少量的吃一些羊肉,补充营养,补充蛋白质。脑梗死的患者,在积极配合医师进行治疗的同时,给予饮食的疗法,营养的平衡,吸收优质蛋白,羊肉就是优质蛋白的一种,可以适当的食用。只要没有禁忌征,没有过敏,没有消化道的症状,没有吞咽方面的困难,可以适当吃些羊肉,补充营养,补充优质蛋白。\n但吃的方法一定要讲究,烹调的时候要注意不能过咸,一定要煮烂,便于咀嚼、便于吞咽,便于胃肠道的消化、吸收,可以制成各种各样的食品、食物,吸收它的蛋白质,提高抵抗力,营养的平衡,有利于病情的很快的恢复。所以脑梗死患者可以适当吃一些羊肉,牛肉、鱼肉、鸡肉等等,以上都是优质蛋白质,但吃的方法一定要在医师和营养师的指导下进行,不要过多的补充,要有助于消化、吸收、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