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晋荣

  • 小儿隐睾症怎么治(视频)

    小儿隐睾症怎么治
    小儿隐睾症的治疗原则为明确诊断后尽早进行治疗,使未处在正常位置的睾丸降到阴囊正常位置,具体治疗方法如下: 1、激素治疗:出生后6个月仍存在隐睾的患儿,隐睾自行下降机会较小,此时可以行HCG治疗,即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治疗,但存在副作用,如骨骺提前愈合,影响患儿身高,因此目前临床上较少采取此治疗方法; 2、手术治疗:睾丸下降固定术是治疗隐睾的最主要方法。 隐睾又称为睾丸未降或者睾丸下降不全,指婴儿出生后睾丸未按照正常发育过程,从腰部腹膜后下降到正常的阴囊位置。出生后体重<900g的超低体重儿发病率可达到100%,足月新生儿发病率为4%,1岁婴儿发病率为1%,成人发病率为0.7%,临床上右侧隐睾较多见,占70%,在所有病人中有1/3是双侧隐睾。婴儿出生后隐睾仍有可能继续下降,但是1岁后继续下降的可能性明显减少。
    2023-08-02
  • 儿童隐睾手术最佳时间(视频)

    儿童隐睾手术最佳时间
    婴儿出生后,睾丸仍有可能继续下降。一般来说,患儿1岁内可以先行观察,等待患儿睾丸进一步下降。如果1岁内睾丸可降到正常位置,则无需手术。如果1岁后仍存在隐睾症状,建议及时进行手术。隐睾手术建议在2岁内完成,因为隐睾的恶变几率比正常睾丸高20-35倍。如果2岁前进行手术治疗,睾丸发生恶变的几率会比2岁后手术治疗明显下降。 若患儿近1周内有发热、咳嗽等上呼吸道症状,则不宜手术治疗。一般身体状况良好时,再到医院就诊。隐睾患儿在2岁前进行手术治疗非常重要,若患儿就诊时年龄较大,会导致睾丸发育不良,甚至睾丸萎缩。
    2023-08-02
  • 宝宝轻度脐疝初期怎么办(音频)

    宝宝轻度脐疝初期怎么办
    讲解医师:贾晋荣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儿外科
    脐疝是宝宝非常多见的一种发育缺陷,常见处理办法如下:\n1、观察:具有很高的自愈性,绝大部分脐疝不需要特殊处置,因为脐疝一般不会造成嵌顿,也很少破裂。同时脐疝对消化和胃肠功能也没有很大影响,宝宝一般也不会有明显不适,故观察即可,大部分人在两岁之内即可自愈。\n2、手术:只有少部分脐疝发作时,其直径超过2cm,或者超过两岁脐疝还没有自愈才要考虑手术。\n脐疝主要是由于宝宝生后脐部的结构比较薄弱,腹部的肌肉还没有在正中对合长好,从而导致其在哭闹、咳嗽、便秘等腹压增高的情况下,腹腔内脏器通过还没有闭合的脐环向外突出形成了脐疝。
  • 8周岁女孩一侧乳房有硬块正常吗(音频)

    8周岁女孩一侧乳房有硬块正常吗
    讲解医师:贾晋荣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儿外科
    八周岁女孩一侧乳房有硬块,一般需要考虑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青春期前乳腺增生,另一种情况是青春期乳腺发育,具体如下:\n1、青春期前乳腺增生:一般表现为双侧乳房不对称、局限性的增生,往往表现出一侧的乳腺有局限性的增生,有一个小硬结、小硬块,孩子大部分没有明显的不适,少部分有轻度的疼痛,这种情况下,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让孩子放松心情,清淡饮食,尽量避免摄入可能含有激素类物质的食物,比如油炸类食物、肉类食物、快餐类食物等,通常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会逐渐缩小、消失。\n2、青春期乳腺发育:如果是乳腺发育的话,通常是双侧乳房对称、匀称的增生,问题中提到的这种情况,青春期乳房发育的可能性不是很大。
  • 怎么判断婴儿阴囊疝气(音频)

    怎么判断婴儿阴囊疝气
    讲解医师:贾晋荣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儿外科
    对于判断婴儿阴囊疝气的方法,是在孩子便秘、剧烈活动、玩耍时腹压增高的情况下,在腹股沟区或者阴囊处可以摸到一个肿块,肿块质地比较柔软,没有明显的触痛,边界比较清楚,但是上端往往不清楚,因为上端通到腹腔内。如果用手电贴着皮肤照射,可以看到透光试验阴性,也就是在手电的光透过皮肤后,可以看到有阴影,提示肿块内有腹腔内脏器的存在,做彩超能明确诊断,在肿块内能看到肠管影,突出的疝块在平卧、入睡后,大多可自行还纳或消失。\n阴囊疝气是小儿常见的一种疾病,是先天性的腹膜鞘状突未闭合,导致腹腔内脏器在腹压增高的情况下,通过未闭合的鞘状突形成凸出而出现疝囊,从而导致发病。
  • 怎么预防婴儿肠套叠(音频)

    怎么预防婴儿肠套叠
    讲解医师:贾晋荣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儿外科
    肠套叠是婴儿期最常见的急腹症之一,是指某段肠管及其相应的肠系膜套入邻近肠腔,而引起的肠梗阻。对于预防肠套叠的方法,可以从肠套叠的病因来入手,肠套叠的病因主要有以下五点:\n第一、饮食改变:生后4-10个月是添加辅食、增加乳量的时期,这也是肠套叠发病的高峰期。由于婴儿肠道不能立即适应所改变食物的刺激,导致肠道功能紊乱,引起肠套叠。\n第二、回盲部解剖因素:因为婴儿期的回盲部游动性比较大,回盲瓣过度肥厚,小肠系膜比较长,再加上其它因素的刺激,导致肠套叠。\n第三、病毒感染:可能与肠道内的腺病毒、轮状病毒的感染有关。\n第四、肠痉挛及自主功能失调:由于各种食物、炎症、腹泻、寄生虫毒素的刺激,导致肠道蠕动节律紊乱,而引发肠套叠。\n第五、遗传因素:可能有家族发病史。\n针对上述的肠套叠的发病因素,可以通过注意辅食的添加,比如不要一次性添加过多的辅食或者乳量,注意预防可能病毒感染,同时要注意食物的清洁,防止炎症、细菌感染以及寄生虫的刺激,这样就能尽量预防肠套叠的发生。
  • 宝宝肛门裂了怎么办(音频)

    宝宝肛门裂了怎么办
    讲解医师:贾晋荣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儿外科
    宝宝肛门裂开了,实质是肛裂。肛裂多是由于慢性便秘,存在粪块干硬,排便时肛门口过度扩张、撕裂导致,宝宝肛裂的治疗方法常考虑以下几种:\n1、调整饮食结构:多摄入蔬菜、水果等,以软化粪便,必要时可以服液体石蜡或者灌肠,要养成规律排便的习惯。\n2、保守治疗:肛裂的局部可以采取热敷、温水坐浴或者高锰酸钾溶液坐浴,减轻局部痉挛,并缓解疼痛。清洁肛裂创面可以用碘伏消毒,3-4次/天,并且外敷抗生素软膏,如百多邦软膏或红霉素软膏等,促进创面愈合。如果反复发生肛裂,必要时可以用酒精或者普鲁卡因封闭注射。\n3、手术治疗:保守治疗效果差,则要考虑手术疗法。手术疗法主要适用于慢性肛裂,或者急性肛裂保守疗法无效者,可以在局麻下扩张肛管、解除括约肌痉挛,也可以将肛裂切除,必要时可将创面缝合。
  • 婴儿胆总管扩张的原因(音频)

    婴儿胆总管扩张的原因
    讲解医师:贾晋荣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儿外科
    如果小儿的胆总管扩张,称为先天性胆总管扩张症,是以胆总管囊状、梭状扩张,伴或不伴有肝内胆管扩张为特点的一种胆道畸形。这是一种先天性的胆道发育畸形,确切病因尚不十分清楚,病因的学说很多,目前的主流观点常见以下几种:\n1、胰胆管合流异常:也就是在胚胎期胆,胆总管、胰管未能正常分离,胆总管接近或者超过直角汇入胰管,从而导致两者的共同管较正常延长,而胰管内的压力较胆总管内的压力增高,胰液可以反流入胆总管,破坏胆总管壁的弹性纤维,使其管壁失去张力而发生扩张。\n2、胆管发育不良:是原始胆管在上皮细胞增殖,转变为实体性时,发育不平衡,导致下部胆管过度增生,在空泡化再贯通时,远端出现狭窄,近端扩张而发病。\n3、胆总管远端神经肌肉发育不良:胆总管运动减弱,远端出现功能性的梗阻,胆汁排出受阻,胆总管内压力增高,而逐渐扩张。\n4、病毒性感染:巨细胞病毒的感染可能引起胆道发育畸形,比如胆道闭锁、胆管扩张等。\n5、其他原因:比如胆总管远端的狭窄、闭锁、屈曲、瓣膜等。
  • 幼儿疝气传统手术怎么做(音频)

    幼儿疝气传统手术怎么做
    讲解医师:贾晋荣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儿外科
    幼儿疝气传统手术,即相对于腹腔镜辅助的所谓微创手术而言,传统的开刀手术的手术步骤主要分析如下:\n一、在腹股沟韧带的上方,下腹横纹处做一顺皮纹的小切口,长约2cm左右,也可以采用耻骨联合旁顺皮纹小切口,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分离下方的脂肪组织后,在脂肪组织下方可以看到腹外斜肌腱膜,用拉钩向下牵拉,即可显露腹股沟外环,顺精索剪开提睾肌,在精索的前内侧可以找到白色膜状物,此白色膜状物即为疝囊。\n二、剪开疝囊的前壁,用蚊式钳提起疝囊后壁,对位结合分离疝囊后壁的精索输精管,并注意尽量不要损伤这些组织,将疝囊充分游离,游离至内环的高位,行贯穿缝合及单纯结扎的双重结扎,之后剪除多余的疝囊,残留的疝囊结扎段自动回缩到内环深处,之后术区充分止血,清点纱布和器械无误,则可关闭缝合切口皮肤,手术完毕。
  • 3岁宝宝每天尿十几次正常吗(音频)

    3岁宝宝每天尿十几次正常吗
    讲解医师:贾晋荣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儿外科
    三岁宝宝每天尿十几次是否正常,主要情况分析如下:\n一、正常的情况:\n如果宝宝活动量比较大,天气比较炎热,每天饮水量比较多,此时出现排尿频繁完全正常。\n二、异常的情况:如果宝宝每天的摄水量及活动量与正常差异不大,但是排尿次数明显增加则异常,这种情况通常可以从以下两方面来考虑:\n1、泌尿系感染:即细菌侵入宝宝的泌尿道所引起的炎症感染,致病菌多为胃肠道来源的革兰氏阴性杆菌,一岁以内的宝宝是以男宝宝多见,学龄期的宝宝则以女宝宝多见。泌尿系感染的患儿主要表现为尿道口发红、排尿不适、尿频、尿急、尿痛等,尿常规检查常提示有感染存在。确诊泌尿系感染的患儿,一般建议口服敏感抗生素7-10天,口服药物期间观察疗效,如疗效不佳及时更换抗生素。如果有细菌培养加药敏试验,则根据检验结果调整用药,调整用药后继续口服药物7-10天以巩固疗效。如果宝宝口服药物效果欠佳,同时出现发热等全身感染症状,则需要静脉输液抗感染对症治疗。\n2、神经性尿频:又称为心因性多尿症,其本质是心理紧张、焦虑导致频繁排尿的一种强迫行为。虽然每天排尿频繁,但每天的尿总量及尿常规检查正常,此时大多不需要特殊治疗,给宝宝创造轻松自如的环境,多可自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