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博

  • 肝癌的介入治疗是什么(视频)

    肝癌的介入治疗是什么
    因为饮食习惯,中国肝炎的发病率相对高,所以肝炎后肝硬化,肝硬化后肝癌的发生几率也比较高。在肝癌的前提下治疗也有三种选择方案,有手术和药物治疗,但对于发现时已经属于中期的患者更推崇介入治疗。 肝脏是人类的化工厂,肠道吸收的营养首先通过肠道静脉回到肝脏,所以肝脏有能力能够化解血里的脂肪,但无法化解肝癌细胞。且因为肝癌细胞没有清除脂肪的能力,而脂肪会在肝癌细胞表面,使其缺氧发生脂肪性坏死。这样的前提下,日本医生发现在肝癌当中打入脂肪,正常细胞不会受到损伤,癌细胞会发生坏死,也可对肝癌进行非常精准治疗。脂肪在医学上称之为油,或叫做带有射线下定位的油,叫做碘化油。
    2023-08-02
  • 脾脏介入栓塞术后后遗症(视频)

    脾脏介入栓塞术后后遗症
    脾脏介入多发生在两种情况: 1、外伤后脾破裂。外伤后根据出血量多少有三种选择,即内科保守,用止血药物,或选择开刀。这两者之间比较折中,或者比较优势的治疗手段是脾脏动脉栓塞,其具有药物治疗的优势即几乎接近于无创。其是将栓塞药打到脾动脉,阻塞脾脏供血动脉,有止血作用。同时可以达到手术样的疗效,治疗以后脾脏的功能和脾脏出血都会同步停止; 2、肝硬化脾肿大,脾脏血回到肝脏,但是肝硬化的患者由于肝脏组织已经硬化,所以血流无法进入,导致压力非常高,所以导致脾脏的血受到阻碍,脾脏体积增大。增大的脾脏会使体内血细胞在脾脏内长时间停留,长时间停留的血细胞导致于死亡加快。比如白细胞生存的时间缩短,会引起体内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这时需要缩小脾脏的体积,缩小脾脏的体积方案也是包括手术切除和脾动脉栓塞。脾动脉栓塞的优势可以在没有麻醉的情况下起到药物治疗同样的疗效。 脾脏栓塞可能会有后遗症,比如说脾动脉栓塞时,如果栓塞靠近脾脏表面的部分的血管,会引起炎性刺激,这时疼痛感特别明显。如果是经验丰富的医生可以避开后遗症和不适。若脾脏栓塞的范围过多,会有一定风险,会发生肠道细菌炎症,会在术后应用抗生素,也会减少后遗症发生。
    2023-08-03
  • 化疗间隔多久做一次(音频)

    化疗间隔多久做一次
    讲解医师:李博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北京天坛医院放疗科
    化疗的间隔与化疗方案相关,不同的化疗方案,化疗间隔是不同的。实体瘤绝大部分化疗方案的化疗间隔是21天,而血液病的方案绝大多数是28天1周期,还有的化疗方案间隔时间更长,可能是6周或者8周。化疗间隔的计算主要是这样进行的,如果本次化疗的第1天用药是本周一,对于21天1个间隔的化疗方案,下次的用药时间就是第4周的星期一。虽然化疗方案的间隔是21天,但并不是这21天当中每天都有化疗药物应用,绝大部分方案的化疗应用的天数只是其中的开头几天。也有一些化疗方案,药物是持续应用的,比方说一些小分子的靶向药物,一个疗程也是21天,但是这21天当中,每天都是用药的。因此具体的化疗疗程还要根据疾病以及制定的方案来最后确定。
  • 放疗一个疗程是多少天(音频)

    放疗一个疗程是多少天
    讲解医师:李博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北京天坛医院放疗科
    放射治疗疗程的长短与疾病的病种是密切相关的,不同的疾病照射剂量不同,疗程长短也不一样。比方说乳腺癌患者,在术后辅助放疗当中一般常用的照射剂量是50Gy,如果单次照射是2Gy,需要25天才能完成。如果是脑部的胶质瘤,一般照射剂量到55Gy-60Gy,因此需要的时间接近30天。如果是食管癌,有的患者要照到70Gy,那么它的时间是35天。但是作为放疗的实施,它一般是在一星期当中的周一到周五进行放射治疗,而周六周日进行休息。因此,在天数的基础上,还要再加上周六周日的时间,因此一般疾病都需要一个月到一个半月,甚至更长一点的时间来完成整个治疗。而淋巴瘤的照射剂量相对比较小,因此时间是相对比较短暂的。
  • 化疗后骨髓抑制怎么办(音频)

    化疗后骨髓抑制怎么办
    讲解医师:李博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北京天坛医院放疗科
    化疗后的骨髓抑制,主要体现在外周血象的变化,主要包括白细胞减少,红细胞减少和血小板减少。对于白细胞减少而言,如果白细胞的数目在2000-4000/ UL,一般会建议患者口服升白细胞的药物,来促进白细胞的恢复。 如果白细胞水平低于2000/ UL,甚至中性粒细胞的绝对值低于1000/ UL,就会建议患者应用集落刺激因子,来促进白细胞的快速恢复,从而降低患者因为白细胞降低所带来的感染风险增高的情况。对于红细胞下降而言,由于红细胞的寿命本身比较长,因此,在一般化疗过程当中,很少有患者出现严重贫血的情况。 对于轻度贫血的患者,一般可以不需要做特殊处理。如果患者贫血比较严重,甚至伴有因为贫血所导致的活动后心慌、气促等情况,这时候就要进行红细胞的输注治疗。 血小板下降在治疗期间也比较常见,特别是在特殊的药物应用的时候。对于血小板轻度下降的患者,一般可以给予患者白介素11或者促血小板生成素的应用,来促进血小板的恢复。 但是相对白细胞而言,血小板恢复的时间要更长。如果患者血小板低于5万/ UL甚至低于3万/ UL,并且在这期间还伴有明显的出血倾向的时候,特别是皮肤黏膜的出血。这个时候就应该给予患者血小板的输注,让他恢复到正常的水平,来降低出血风险的发生。
  • 化疗后骨髓抑制期多久(音频)

    化疗后骨髓抑制期多久
    讲解医师:李博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北京天坛医院放疗科
    骨髓抑制是化疗后常见的副作用,表现为血常规中白细胞、血小板和红细胞任意一项或几项的下降。对于常规化疗而言,骨髓抑制会出现在,首次用药后的7-10天左右的时间,并在10-14天左右降至骨髓抑制的最低点,随后会逐步恢复。对于接受多疗程化疗的患者,很多患者会随着化疗周期数的增多,出现骨髓抑制程度加深,恢复延迟的现象此外。如果在骨髓抑制期并发了感染等情况,也会造成骨髓抑制恢复延迟。为了尽快促进骨髓恢复,保证化疗周期的按时进行,并减少因骨髓抑制所导致的感染,出血等并发症,对于化疗期间出现的骨髓抑制,应给予积极处理。骨髓抑制较轻的患者,可以考虑口服促造血药物。如果骨髓抑制明显,则应该给予皮下注射促造血药物应用,甚至配合血制品的输注。对于接受骨髓移植,和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骨髓抑制的时间更长。
  • 化疗后骨髓抑制的护理要点有哪些(音频)

    化疗后骨髓抑制的护理要点有哪些
    讲解医师:李博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北京天坛医院放疗科
    骨髓抑制,是化疗之后比较常见的一种副作用,主要表现为外周血常规的变化。血常规中,主要有三个指标来反映骨髓抑制:白细胞、红细胞,还有血小板。这三个指标的变化,在护理当中各有侧重。白细胞,主要与机体抵抗外界感染有关。因此,出现白细胞下降的患者,比正常人抵御感染的能力下降。在这段时间,要从饮食和平日活动当中注意,比方进食的时候,要保证食物的洁净。另外,出门要戴口罩,来减少感染的风险。还要进行药物的干预,来促进白细胞的恢复。红细胞,主要与机体的缺氧有关,因此,当出现红细胞下降,也就是平常所说的贫血的时候,患者经常有乏力和活动后气不够用的这种表现。因此,对于伴有贫血的患者,应该限制活动,来减少机体对氧的需求。这样的话,对于缓解患者的症状,是有一定帮助的。对于红细胞下降,一般人都不需要做特殊的处理,但如果特别低的情况下,可以采用EPO,也就是促红细胞生成素的治疗,来促进红细胞的恢复。但是由于红细胞的自然寿命比较长。因此,真正在化疗期间,接受EPO治疗的患者的比例还是比较少的。第三个就是血小板。血小板主要与机体的凝血机制有关。因此出现血小板下降的患者,可能出血风险会增高。最常见的是皮肤黏膜的出血,比方牙龈出血、鼻腔出血,甚至皮肤磕碰触之后出现青紫,都可能与血小板的功能下降有关。因此,对于这部分患者,平日要注意口腔黏膜的湿润,还要注意避免的磕碰。这样的话,对于减轻出血的情况,都是有所帮助的。如果血小板低到一定程度,特别是5万甚至3万以下的时候,患者出现脏器出血的风险,是明显增高的。这个时候,需要进行短期内的血小板的输注,甚至给予促血小板生成药物进行干预,让患者平稳度过这段时期。
  • 化疗呕吐如何缓解(音频)

    化疗呕吐如何缓解
    讲解医师:李博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北京天坛医院放疗科
    胃肠道反应是化疗后最常见的一种副作用。对于患者而言,主要表现为恶心和呕吐、食欲下降等。目前临床上对胃肠道反应有比较好的治疗方法。一般在化疗前给予患者镇吐药物的应用。早期主要应用的是胃复安,也叫甲氧氯普胺,它可以通过促进胃肠道的排空来减轻胃肠道反应,但是相对而言其作用比较弱。近几年来,5-羟色胺受体的抑制剂是临床上最常用的一种镇吐药物,相对于甲氧氯普胺而言,它的镇吐效果更好。临床上主要应用的包括格拉司琼、昂丹司琼、帕洛诺司琼等,这些药物都是比较常用的药物。近几年来,还有更新型的药物叫做阿瑞匹坦,它的镇吐效果比5-羟色胺抑制剂更好,主要是口服的剂型。这些都可以有效的控制、延缓或者减轻化疗后的胃肠道反应。除了药物治疗以外,一般建议患者在化疗期间注意饮食,主要是清淡饮食,减少油腻,减少食物对胃肠道反应的刺激。这样的话,对胃肠道反应的控制也会有一定的帮助。另外,还有一部分患者,胃肠道反应比较明显,特别是进食后出现恶心、呕吐或者诱发恶心、呕吐的情况比较多见或者比较严重。这时一般建议患者进行短暂的禁食,给予补液治疗,给胃肠道系统的修复,待症状有缓解之后,再逐渐的从清淡饮食恢复到或者过渡到正常饮食。这样的话,对症状也会有很大的帮助。
  • 肺癌化疗后能活多久(音频)

    肺癌化疗后能活多久
    讲解医师:李博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北京天坛医院放疗科
    肺癌主要分为小细胞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两大类,对于小细胞肺癌而言,全身化疗是主要的治疗手段。如果患者在诊断小细胞肺癌时,临床分期为局限期,治疗后的5年生存率在20%左右,而对于诊断时,分期为广泛期的患者,治疗后的5年生存率小于5%。非小细胞肺癌包含了多种病理类型,主要有鳞癌、腺癌、大细胞癌等。对于非小细胞肺癌而言,临床分期为Ⅰ期-ⅢA期的患者,首选手术治疗。而对于诊断时为ⅢB期和Ⅳ期的患者,则以全身化疗为主。\n目前还有一些靶向药物也属于全身治疗的范畴,但是是有别于常规的化疗的。ⅢB期和Ⅳ期的患者属于临床上所说的晚期患者,这部分患者的5年生存率不到5%。近些年来得益于一些新的药物进入临床,一些特定人群的预后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例如在靶向药物问世之前,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仅有10个月左右。目前应用靶向药物治疗之后,伴有EGFR敏感突变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位生存期已经突破3年。因此,要判断一个肺癌患者治疗后的存活时间还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评估。
  • 化疗后骨髓抑制是什么意思(音频)

    化疗后骨髓抑制是什么意思
    讲解医师:李博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北京天坛医院放疗科
    骨髓是人体重要的造血器官,包括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在内的多种血细胞,其发育成熟都是在骨髓内完成的。而这些细胞对化疗药物是非常敏感的,经常在化疗之后出现细胞成分的损伤,从而表现为外周血象当中,白细胞、红细胞以及血小板成分或多种成分的减少。 对于这种临床情况,我们称之为骨髓抑制。如果在这个时期进行骨髓穿刺,可以看到骨髓增生的减低,同时外周血象也可以看到各种血细胞成分的减少。此时患者由于不同血细胞成分的减少,会伴有相应的症状。 比如白细胞减少,会导致患者感染的风险增高,贫血会导致患者对活动的耐力下降,而血小板的减少使患者出血的倾向增加,因此在这一时期医生需要密切监测外周血象的变化,根据不同的指标给予相应的处理,使患者能够平稳度过骨髓抑制期,为下一周期的治疗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