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红

  • 人格障碍的病因有哪些呢(视频)

    人格障碍的病因有哪些呢
    人格障碍的病因除少部分生物学方面的因素外,与家庭成长的环境及家庭养育的模式密切相关。家庭抚养孩子的过程中,过度的照顾或过度的忽略是导致人格障碍的重要原因,过分的照顾会让孩子缺乏建立能力的机会,过度的忽视会造成孩子的需要无法满足,均会导致孩子在心理成熟方面出现滞后,或是停滞。
    2023-07-30
  • 人格障碍可以治愈吗(视频)

    人格障碍可以治愈吗
    人格障碍可以治愈,治愈的情况与个体能否坚持完成治疗,能否持续努力的完成心理成长的过程有关。人格障碍的治疗过程是艰难和持续的,因为人格障碍与能力的缺乏有关,治疗需要建立能力,但无法快速建立,需要艰难的过程和足够的时间才可以建立起来并保留下来。
    2023-07-30
  • 人格障碍如何护理(视频)

    人格障碍如何护理
    人格障碍的护理难度较大,人格障碍的特点是患者内在感觉不稳定,与人相处时容易情绪不稳定。人格障碍的护理人在护理过程中能够承担患者不稳定非常重要,如在孩子非常不稳定的时候,若护理的父母表现出比较冷静、不惊慌的状态,则孩子会慢慢的安静下来。
    2023-07-30
  • 心律不齐有什么危害(视频)

    心律不齐有什么危害
    引起心律不齐的原因较多,危害程度也不同。如心房纤颤和频发房性早搏相比较,无论何种原因引起的心房纤颤的危害性较大,而窦性心律不齐对人的影响较小,若出现多发室早、过多房早、房颤、房速等这些比较严重的心律不齐,对患者的生命会产生一定风险。心律不齐的后果也受原发病影响,如室性早搏,如果为失眠或者情绪激动引起,一般无严重后果。但若为心肌炎、急性心肌梗死、扩张型心肌病等引起,后果可能较为严重。因此,出现心律不齐,建议患者一定要到医院检查就诊,进行全面评价,判断心律不齐对生命、生活带来的影响。 如果为窦性心律不齐,影响不严重,可以不需要治疗。如果为房速、房颤、室速等,影响严重,需要药物治疗,甚至需要射频消融等治疗。因此,一定要重视心律不齐,避免潜在风险,让患者能够有更好的生活质量和工作质量。
    2023-07-31
  • 心肌损害有什么症状(视频)

    心肌损害有什么症状
    心肌损害指心肌受到炎症,如心肌炎导致的损伤,常见表现为心肌缺血。冠心病、心绞痛或者心肌梗死,症状一般包括胸骨后或者心前区的闷痛、呼吸困难、气短、早搏、房颤、面色差,心肌病也是心肌缺血的表现。所以,无论何种心肌缺血损的损伤,都可能会出现心功能不全和心律失常两种并发症。心功能不全时会表现胸闷、气短,特别在活动后胸闷、气短较为严重,而且会出现水肿,且下肢水肿比较明显,面部水肿较轻,是心功能不全的特点。 心律失常表现主要为心慌,如果脉搏发生跳动不整齐,进行心电图检查可看到心律失常,如早搏、房颤、房扑、房速或者病窦,以及房室传导阻滞等。心肌损伤严重,如暴发性心肌炎或者急性大面积心梗,未及时进行血运重建,可能引起心源性死亡。
    2023-07-31
  • 心肌炎会成心肌病吗(视频)

    心肌炎会成心肌病吗
    心肌炎是很多心肌病,特别为扩张型心肌病的病因。心肌病与心肌炎较难区别,很多患者原有的心肌炎会慢慢变成心肌病,仅在急性期时,患者会有感冒、腹泻等感染症状,使心脏出现心肌酶增高、心脏扩大、心功能不全的表现。目前医学技术还不能够清楚地区别心肌病和心肌炎,两种病都可引起心力衰竭、心律失常。 心肌病和心肌炎有一定关系,特别为心肌病中的扩张型心肌病。扩张型心肌病的原因有很多学说,其中能广泛接受的一种说法是扩张型心肌病来源于病毒性心肌炎,即心肌炎长期反复的慢性活动性改变,造成心肌细胞慢性坏死、心肌细胞功能损伤,而引发扩张型心肌病。
    2023-07-31
  • 心肌缺血注意事项(视频)

    心肌缺血注意事项
    心肌缺血常见注意事项如下: 1、保持良好生活方式,进行体育锻炼、肥胖的患者控制体重、戒烟、戒酒、不熬夜、注意保暖、保持情绪的平稳; 2、饮食要保持足够蔬菜、水果的摄入,减少高糖、高脂、高盐饮食; 3、控制危险因素,一旦发生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疾病,需要积极进行治疗,预防心肌缺血的发生。高血压一旦明确诊断,需要终身服药,而且是一定要将血压控制在140/90mmHg以下,如果能控制在130/80mmHg以下,此为理想状态。一旦确诊糖尿病应该积极治疗,不仅关注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还要重视糖化血红蛋白,一定要控制在医生要求的范围之内。对于高脂血症,一旦明确诊断,需要立即在医生指导下改善生活方式,如果仍然控制不佳,需尽早药物治疗。
    2023-07-31
  • 心肌缺血鉴别诊断(视频)

    心肌缺血鉴别诊断
    心肌缺血会引起胸痛,而引起胸痛的原因比较多,所以要与以各种胸痛为主要症状的疾病进行鉴别,还要与不同原因引起的心肌缺血的疾病进行鉴别,具体如下: 1、主动脉夹层:患者会出现剧烈胸痛,而且持续不缓解,通常伴随血压增高;夹层累及冠状动脉开口时可以引起急性冠脉闭塞,出现心梗表现,以及心电图ST段的抬高; 2、肋间神经痛和肋软骨炎:疼痛性质表现为刺痛和灼痛,而且患者呈持续性咳嗽,呼吸等动作对病变的部位产生牵拉,可以使疼痛加剧; 3、心脏神经症:疼痛性质多是短暂的刺痛或者持续的隐痛,胸痛发作时间为疲劳后,在体力活动时胸痛通常不会加重,甚至可以减轻,有时深呼吸也可减轻疼痛; 4、各种不典型疼痛:包括反流性食管炎、膈疝、消化性溃疡、肠道疾病、颈椎病等疾病较易和心肌缺血进行鉴别。
    2023-07-31
  • 心肌缺血能痊愈吗(视频)

    心肌缺血能痊愈吗
    心肌缺血的预后取决于引起心肌缺血的疾病的种类和程度,而患者的生存期由于存在大量的未知因素,所以难以估计,具体情况如下: 1、轻度的心肌缺血没有明显临床症状,没有器质性改变,其由于短时间劳累、熬夜、吸烟、饮酒、肥胖等因素造成,一般解决诱发因素后即可痊愈; 2、贫血或者甲状腺机能亢进造成单纯心动过速,引起的心肌缺血,在原发病变进行纠正后可痊愈; 3、冠心病引起的心肌缺血,情况会更为复杂,如果冠状动脉病变较轻,经过规范治疗,狭窄或者斑块都能可逆,这种可以达到治愈;若狭窄长期存在,已经出现心肌梗死,或者由于长期的缺血产生的缺血性心肌病,则生存期会明显缩短,且心肌梗死本身死亡率较高,一般很难痊愈; 4、缺血性的心肌病和心梗严重引起慢性心功能不全,则预后不良;如果是其它非冠心病的冠状动脉病变引起的心肌缺血,一般预后良好,但也可能会突然加重,出现心肌梗死风险; 5、冠状动脉畸形,通过外科矫正畸形,心肌缺血也可以消失,冠状动脉痉挛患者需要使用缓解动脉痉挛的药物进行治疗。
    2023-07-31
  • 血压低压低是怎么回事(视频)

    血压低压低是怎么回事
    血压低压低临床上认为主要与大动脉硬化有关,同时也可能继发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需专业医疗机构进行检查、确诊,再进行治疗,血压低压低可引起多种危害,例如临床可出现脑供血不足现象,老年患者还可出现脑供血不足并发症,如出现突然性的晕厥,可诱发继发性损伤,同时出现跌倒、骨折严重的并发症,因此,老年出现血压低压低应该引起重视,关注血压的同时,关注高压和低压情况;降压同时,低压应不低于65mmHg,可使用改善循环药物配合中药治疗,例如丹参、银杏叶制品。另外饮食上应注意适当补充营养,合理营养搭配,例如食用瘦肉、白肉、鱼肉等,同时老年患者应适当锻炼,增强体质,以更好、更平稳达到血压理想的效果。
    2023-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