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苏欣

  • 糖尿病的治疗方法(音频)

    糖尿病的治疗方法
    讲解医师:孙苏欣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内分泌科
    糖尿病分为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它们的治疗的方法是不同的。绝大多数的糖尿病是2型糖尿病,一般来说如果早期发现,我们会测定他的胰岛功能,发现他的胰岛功能虽然有缺陷,但是跟正常人比还不是太差,这个时候我们可能会给他一些口服的降糖药来刺激胰岛素分泌,满足生理性的对胰岛素的需要,从而控制血糖在正常的范围内。但也有一部分2型糖尿病病人,来就诊的时候胰岛功能已经非常差,或者血糖已经非常高,甚至有些急慢性并发症都已经发生了,以这种并发症来首次就诊。对于这一部分病人,我们可能首当其冲的给他胰岛素强化治疗,来控制血糖,另外这样的病人往往合并有心、脑、肾的并发症,我们还要进行心、脑、肾并发症的预防治疗。因此糖尿病的治疗并不是单一的控制血糖的治疗,它包括血糖治疗和预防并发症的治疗,我们控制血糖最终的目的也是预防并发症。对于1型糖尿病的治疗,就是一旦确诊以后,首当其冲的选用胰岛素治疗,因为1型糖尿病与2型糖尿病不同,它就是胰岛功能自身免疫缺陷导致胰岛功能衰竭。对于这种胰岛功能衰竭的患者唯一的最好的方法就是首选胰岛素的替代治疗来控制他的血糖,最终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 甲亢是什么病(音频)

    甲亢是什么病
    讲解医师:孙苏欣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内分泌科
    甲亢,是一种由于颈前部的甲状腺内分泌腺体,分泌过多的甲状腺激素,导致血当中的甲状腺的激素的浓度,或水平升高而引起的一系列的临床症状群,这样的疾病就叫甲亢。甲状腺分泌过多的甲状腺激素,常常由化验单检查出的甲状腺功能,表现出的甲状腺的T3、T4这样的激素水平过高,而T3、T4这样的高水平的激素,可以刺激心脏的传导系统,使心率增快,可以刺激交感神经系统,使交感神经兴奋病人发生心慌情况、情绪不稳、情绪波动,容易激动,还容易出汗等等,一系列临床的高代谢症状群。有部分患者还表现出眼球的突出,甲状腺的肿大,甚至还影响肝脏的功能,使肝功能异常,使造血系统发生破坏。这些都是甲状腺发生自身免疫性的疾病机制所造成的,所以甲亢这个疾病又是一个自身免疫性的疾病,因此把前面归纳起来,总的通俗的来说,甲亢就是各种原因,可以是由于自身免疫性的一些原因,导致甲状腺的滤泡细胞,分泌过多的甲状腺激素,释放到血液当中,所引起的上述一系列的临床表现。即称为临床症状群而引起的患者的不适,这样的一种疾病就是甲亢。
  • 甲亢会长痘痘吗(音频)

    甲亢会长痘痘吗
    讲解医师:孙苏欣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内分泌科
    甲亢非常容易长痘痘,因为甲亢是高代谢疾病,一旦患了甲亢,新陈代谢非常旺盛,表现出皮肤出汗多,皮肤汗毛孔的油脂分泌也比以往要旺盛,而且甲亢多半出现在年轻人,尤其是年轻的女性,这个年龄段本身的代谢就比一般的人要旺盛,而且激素、荷尔蒙等等的分泌都比较旺盛,再加上甲亢导致的高代谢症状群,引起出汗多、皮脂分泌旺盛和高代谢产生的代谢热,都会导致皮肤容易出现痘痘,甚至疮疖。\n甲亢患者要注意保持皮肤的清洁,适当休息,避免大汗淋漓,避免过多接触外界的粉尘环境,从而避免痘痘感染。同时还要积极到内分泌专科治疗甲亢,早日将甲亢的高代谢症状群控制,有利于痘痘的缓解。
  • 甲亢感冒可以吃感冒药吗(音频)

    甲亢感冒可以吃感冒药吗
    讲解医师:孙苏欣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内分泌科
    甲亢感冒的时候当然可以吃感冒的药,患甲亢的时候病情没有控制,营养物质消耗过多、低蛋白血症、消瘦、出汗等等,很容易使甲亢患者比一般的人都更容易患有感冒。甲亢患者的自身免疫功能也异常,所以对病毒的抵抗力差。因此甲亢没有治愈的时候又发生了感冒,这个时候可以吃感冒药。\n很多人在吃甲亢的药的过程当中,自己出现了感冒就吃感冒药,而停用了甲亢的药,这个方法错误。因为吃感冒药而停用甲亢的药,甲亢的治疗就终止了,而甲亢的病情可以进一步削弱身体的抵抗力,反而使感冒的痊愈时间延长。所以甲亢的时候吃感冒药并不冲突,不要擅自停药。当然甲亢感冒严重的时候发烧或者高烧,容易诱发甲状腺危象。所以在甲亢合并感冒时最好要找医院的医生,去正规的处理,给予相应正规的治疗。
  • 内分泌失调是怎么引起的(音频)

    内分泌失调是怎么引起的
    讲解医师:孙苏欣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内分泌科
    内分泌失调主要是指内分泌激素超过正常或者是低于正常,这样的情况引起相应的临床表现,称为内分泌失调。内分泌失调可以分为病理性和生理性,病理性内分泌失调,女性可以由于女性的内分泌激素,比如雌二醇水平降低导致雄性激素的升高,女性可能会出现男性化的表现,比如声音变粗、喉结变得突出、唇周长胡须状等改变。同时月经稀少,甚至闭经、受孕困难、不能生、肥胖,这样的女性内分泌失调是由遗传因素或者是不良生活方式的因素,例如多吃、少动造成的肥胖、胰岛素抵抗所引起的。\n男性的内分泌失调可以表现出男性的激素水平降低,女性激素升高,多见于男性的肥胖、脂肪肝。由于雌激素要通过肝脏来转化为雄激素,肥胖所导致的脂肪肝,使雌激素转化成雄激素的量不足,也可以出现内分泌失调。这些引起内分泌失调的情况,多半跟遗传和不良生活方式引起有关,病理性的内分泌失调主要是以上的情况。\n生理性的内分泌失调主要是指女性更年期和男性更年期,女性更年期大概出现在45-55岁期间,女性的内分泌激素水平逐渐的下降,降低速度比较快的时候会引起心慌、失眠、出汗、烘热、情绪不稳,还有血脂清除能力下降的表现。男性内分泌失调见于年纪大的老年男性,一般在年龄60岁左右可以出现男性激素的水平逐渐下降,由于下降比女性更年期的内分泌激素水平下降的要慢,所以症状往往不是很突出。
  • 低血糖急救(音频)

    低血糖急救
    讲解医师:孙苏欣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内分泌科
    低血糖的发生如果症状严重,例如有神志方面的改变,这个时候往往需要急救,急救的时候应该马上给予吃含糖类的食物,尤其是吃含单糖类的食物,急救的效果比较快,例如甜饮料、糖果或者其它糕点类的食物,来缓解严重的低血糖情况。低血糖症状不是特别严重的时候,通过这样的急救方法,低血糖的症状可以逐渐缓解,病人的情绪稳定、神志清楚、语言对话清晰。\n如果患者吃了某些药物,例如阿卡波糖这类的药物,可能经过上述的急救依然不能很好的纠正低血糖,这个时候就要送患者到医院急诊科进行静脉补充葡萄糖来纠正或者急救低血糖的情况。还有些人吃了格列本脲这样的降糖药,这些降糖药的代谢产物有很长的降低血糖的作用,这个时候导致的低血糖也是需要送医院急救的,输葡萄糖来缓解患者低血糖的症状,不是吃含糖的食物所能够纠正的。
  • 低血糖症状有哪些?(音频)

    低血糖症状有哪些?
    讲解医师:孙苏欣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内分泌科
    低血糖一般来说有心慌、手抖、乏力、出汗、明显的饥饿感,重症的话可以视物模糊、记忆力变差、反应迟钝,进一步加重的话可以有昏厥,一般来说典型的低血糖就是这样的症状。所以说我们在现实的疾病的控制过程当中,尤其是糖尿病在吃降糖药的过程当中,一定要防止这样的低血糖的发生。如果一旦发生了这样的情况,如果患者不能识别的话,要及时到医院去监测一下血糖的数据到底是否达到了低血糖的标准,以后可以让自己警示,不要再发生这样的情况。
  • 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的尿液特征(音频)

    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的尿液特征
    讲解医师:孙苏欣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内分泌科
    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的尿液特征,一般尿液颜色偏深,再就是尿液的气味可能会略大,有部分患者会出现蛋白尿,尿液的特征是外观有泡沫,且泡沫不容易马上消失。因为妊娠期糖尿病时一般孕妇血糖比非糖尿病妊娠时要略高,由于妊娠本身的一些生理作用和糖尿病本身的作用,容易导致孕妇出现蛋白尿,而微量的蛋白尿仅表现出泡沫。另外,糖尿病患者妊娠时,新陈代谢比以往不妊娠时要快,这时尿液的颜色会略微偏深,体内新陈代谢快,废物在尿液中的浓度会比以往要高。\n妊娠期糖尿病的孕妇,只要血糖控制在达标的范围内,多饮水,以上特征也不是十分明显,也就是跟正常怀孕妇女差别不是特别大。如果血糖控制不好,加上妊娠的生理反应,就容易出现以上尿液的改变。所以妊娠期女性一定要多饮水,要把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努力将自己的身体状况控制的跟正常人差别不大。
  • 高血糖要吃什么(音频)

    高血糖要吃什么
    讲解医师:孙苏欣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内分泌科
    存在高血糖的问题或者糖尿病的患者,要选择吃粗粮或者是粗加工的食物,例如蔬菜、低糖的瓜果,还有豆类的食物,尽量避免吃含单糖和高碳水化合物的食物,例如含单糖类的糕点、糖果,蔗糖类的食物有蜂蜜、甜饮料。食物加工的时间越长,越有可能升高血糖,所以这些食物都要尽量避免吃。主要是养成吃饭的良好习惯,要先喝汤再吃蔬菜,再吃瘦肉这些蛋白质的食物,这些食物升糖的指数非常低,升糖的速度慢。另外最后吃主食的时候,尽量吃粗加工食物和精加工大米混合样的主食。
  • 为什么会得糖尿病(音频)

    为什么会得糖尿病
    讲解医师:孙苏欣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内分泌科
    糖尿病主要是有一定的遗传风险基础,更重要的是后天不良生活方式影响,多吃少动、肥胖,就会增加胰岛负担,使胰岛素的分泌量远远不能满足生理的需要,血糖就会升高,进而会得糖尿病。所以,糖尿病是一种不良生活方式造成的疾病。如果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吃动平衡,并避免肥胖,即便有糖尿病家族史,或者有一定的遗传基因携带,也可以通过将后天不良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合理的有氧运动,抵消遗传的风险,不一定会发生糖尿病。\n得糖尿病主要是体内唯一降低血糖的胰岛素分泌不足或作用不足,使唯一降糖的胰岛素不能满足生理需要而导致。肥胖、多吃少动,就会出现胰岛素的作用不足,容易导致糖尿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