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妮

  • 治疗室间隔缺损有哪些好的方法(音频)

    治疗室间隔缺损有哪些好的方法
    讲解医师:张妮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北京医院心血管内科
    目前室间隔缺损的治疗主要是手术治疗和介入治疗,室间隔缺损何时治疗以及采用怎样的治疗与缺损所在的部位、大小有很大关系。当出现以下情况时,无论病人年龄大小都应该尽早接受室间隔缺损修补手术:1、非限制性室缺,即室缺大小与病人的主动脉瓣开口面积接近或更大,血流无阻力通过缺损,原则上应该是在2岁以内完成手术。2、心衰严重。3、合并明显的二尖瓣和主动脉瓣反流。4、存在中度以上的肺动脉高压。拖延手术时间可能会导致病人丧失手术机会,目前的手术方案大部分都采用室间隔缺损修补术,还有一种方式是室间隔缺损的介入封堵术。介入手术是将封堵器通过病人的股动脉放入心脏,到达缺损处并释放封堵器,封堵器内会慢慢形成血栓,最后将缺损完全堵塞,其优点是不需要外科手术,损伤少。但是,此方法的主要问题是封堵器边缘有可能与心脏瓣膜的瓣叶发生接触,损坏瓣叶,导致瓣叶穿孔。另外,非常小的儿童的股动脉直径比较小,也会受到限制,封堵器无法送入。
  • 如何正确治疗风湿性心脏病(音频)

    如何正确治疗风湿性心脏病
    讲解医师:张妮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北京医院心血管内科
    风湿性心脏病的治疗,依据不同的瓣膜病变程度以及类型,治疗方案也是不一样的。针对于二尖瓣狭窄的治疗,内科治疗的原则是积极预防和治疗风湿活动,防治心律失常、肺部感染和心力衰竭。二尖瓣狭窄非常容易出现心房颤动的心律失常,一旦发作心房颤动应该积极转律或者积极控制心室率,可以用洋地黄,同时合并β受体阻断剂来控制心室率。另外需要预防栓塞,应该积极给予抗凝治疗,出现心衰时可以进行强心、利尿、扩血管等相关治疗。二尖瓣狭窄的外科治疗,目前应用比较多的是经皮穿刺导管球囊扩张成形术,属于介入治疗的范畴。由于不需要开胸、创伤少、恢复快,比较容易被病人接受。传统的外科手术包括瓣膜分离术、瓣膜置换术。二尖瓣关闭不全的治疗,内科治疗大多是预防性治疗,患者后期出现心衰、房颤,治疗方案跟二尖瓣狭窄相似,积极控制心衰和房颤的心室率。二尖瓣关闭不全的外科治疗包括二尖瓣环置换术、二尖瓣环成形术。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内科治疗,主要是适当限制体力活动,在有创的检查和治疗后应该注意预防感染性心内膜炎,可以给予预防性口服消炎药,后期出现心律失常、心绞痛应该进行积极的治疗,外科治疗的方法包括二尖瓣的主动脉瓣置换术。主动脉瓣狭窄的内科治疗,对于有症状的患者应该适当限制活动,防止晕厥、心绞痛和猝死。出现心衰时用利尿剂和血管扩张器时应该慎用,防止回心血量突然减少导致突发晕厥。主动脉瓣狭窄的非内科治疗,也就是外科治疗,可以考虑介入治疗的方法,也就是经皮穿刺导管球囊扩张成形术,也叫TAVI,目前效果非常不错。如果不能进行TAVI可以考虑外科手术的方法,比如瓣膜置换。
  • 房颤发作时需要躺着还是坐着(视频)

    房颤发作时需要躺着还是坐着
    心房颤动发作时是否需要躺着或坐着,临床上没有明确要求。如果有躺的条件,可以尽可能躺下,躺下本身较舒服,躺下之后人相对容易放松下来,对于心房颤动有一定好处。如果是心房颤动的快速发作,建议患者尽量到医院。第一次心房颤动快速发作时,多数患者没有经验一定是房颤,患者感受到的是心悸、心慌,如果心跳频率快,可能伴有出汗、胸闷等症状。到医院后做心电图判断是心房颤动,需要紧急药物转律。体位需要平卧,躺着进行输液,把心率从心房颤动尽量转成正常的窦性心律,可能发作时没有躺的条件,也可安静地坐着。心房颤动发作时有心慌,但没有转律的药物,有口服的减慢心率的β受体阻断剂也可以。倍他乐克或阿替洛尔,也对心房颤动发作时的心室率有下降的作用,至少可以缓解心慌的症状。
    2023-07-31
  • 年轻人心衰能活多久(视频)

    年轻人心衰能活多久
    心力衰竭(心衰)的年轻患者的寿命取决于心力衰竭的程度,部分患者经过积极、规范化治疗,长期监测,可能会长期存活。如果病情比较严重,心功能已经达到Ⅳ级,心脏明显扩大,且伴有室性心律失常,即使躺着,也有症状,患者远期预后不好,5年存活期可能不到50%。如果出现心力衰竭,原发病的治疗以及心衰的规范化治疗比较关键,尤其是对于左室收缩功能下降的心力衰竭。目前金三角治疗就是规范化的药物治疗,比如RAS(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阻滞剂、β受体阻断剂以及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如果没有明确禁忌证,应该使用。目前沙库巴曲缬沙坦可以替代RAS系统阻滞剂,改善心力衰竭症状,减少患者再住院,对远期预后有明显益处。心力衰竭的患者对自己不要丧失信心,要找专业医生进行充分评估,规范药物治疗,定期随诊,对于远期预后有帮助。
    2023-07-31
  • 80岁老人心衰晚期临终症状(视频)

    80岁老人心衰晚期临终症状
    80岁老人心衰晚期临终症状不单表现在心脏功能衰竭方面,还会出现其他重要脏器功能衰竭,比如消化系统、肾脏、大脑等。具体表现如下:1、心脏衰竭:心脏方面的衰竭表现为泵衰竭和右心功能障碍,泵衰竭即每分钟心搏量下降,右心功能障碍患者血压会持续偏低,导致外周主要脏器供血不足。肺淤血会出现比较严重的呼吸困难,患者后期完全无法平卧,需要抬高床头,借助吸氧或持续呼吸机辅助治疗。长期淤血会导致外周出现浮肿,不单纯是双下肢水肿,还包括腰骶部、大腿、阴囊、颜面部甚至全身的浮肿;2、消化系统衰竭:部分患者会出现胃肠道淤血,吸收消化功能比较低,且食欲比较差,长期会伴有营养不良的状态,比如低蛋白血症等;3、肾脏功能衰竭:由于血压下降且肾脏灌注相对不足,利尿剂的使用剂量不断增加,导致血肌酐水平升高,后期可能出现少尿或无尿状态;4、精神问题:患者由于长期低氧或其他供血问题,认知功能会下降,出现精神差、恍惚或者嗜睡状态。此外心衰后期可能会由于相关脏器功能衰竭,突然出现病情发展,比如生命体征快速下降,甚至存在猝死风险。
    2023-07-31
  • 低血压高的原因和治疗(视频)

    低血压高的原因和治疗
    低压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外因:大部分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关,比如饮食结构中盐多、油多,以及体重超重、肥胖、不爱运动、熬夜、精神紧张、压力大、上夜班等。治疗应改变内因方面,比如戒烟、限酒、增加运动、减重,以及少盐、少油饮食、丰富饮食结构,如果低压无法达标,需加用降压药物。虽然没有针对降低降压的药物,但某些药物具有倾向性,比如高血压患者心率偏快,可选择β受体阻断剂,包括美托洛尔、比索洛尔、卡维地洛、阿罗洛尔等药物,对于降低低压效果较好,同时具有降低心率的作用。如果心率不快,可以选择沙坦类降压药,可以较好的调整低压高状态;2、内因:遗传因素,无法改变。
    2023-07-31
  • 青春期的孩子心脏早搏能好吗(视频)

    青春期的孩子心脏早搏能好吗
    青春期孩子发现有早搏,一般情况下预后很好,多数早搏可自行消失,通常此年龄段人群发生的早搏多是功能性早搏。当孩子发现有早搏的情况下,可以先进行心脏超声,评估基本的心脏结构功能,如果没有问题,通常认为可能是功能性早搏,而如果早搏的数量比较少,则可无需治疗,可能经过休息、锻炼后自行好转。如果孩子早搏数量比较多,可以应用一段时间的药物,使早搏数量减少之后,逐渐地停用药物再进行观察。孩子可能是比较疲劳、没有休息好、精神压力比较大诱发的早搏,经过自身的调整早搏数量可能会减少,或者减少到一定程度的生理性数量的早搏,此时则可认为是治愈或者好转。因此,青春期孩子出现早搏无需紧张,可以通过动态心电图的监测评估早搏的数量,再做心脏的超声观察是否出现基础心脏结构、功能状态的问题,如果没有问题,再根据患者早搏数量、临床症状判断是否需要用药。
    2023-07-31
  • 动脉粥样硬化是可逆性的吗(视频)

    动脉粥样硬化是可逆性的吗
    动脉粥样硬化不可逆,治疗是为了阻止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或在现有的基础上稳定下来。动脉粥样硬化是在正常的动脉内膜,开始内膜的增厚,逐渐在增厚的部位形成斑块,斑块会导致管腔的狭窄,引起供血不足。一旦出现斑块,通常较难消除。通过危险因素的管理,尤其是长期服用他汀,低密度脂蛋白降幅比较大,斑块可能会变薄,但一般不会完全消掉。一旦发现了有动脉粥样硬化的证据,应评估存在的危险因素,如血压、血脂、血糖是否正常。其他危险因素,如尿酸、同型半胱氨酸,有吸烟的情况要戒烟,如果血压、血脂、血糖不正常,要尽量控制在目标范围之内,同时要长期服用他汀类的降脂药,才能更好保护血管。
    2023-07-31
  • 主动脉硬化吃什么食物有帮助(视频)

    主动脉硬化吃什么食物有帮助
    在饮食方面,没有特定某种食物长期服用后,对主动脉硬化有明显效果。预防主动脉硬化主要是需要多方面管理,饮食主要是营养、均衡。某些患者要注意食物量的摄入比例,比如高血压患者要低盐饮食,高血脂患者要低脂饮食,糖尿病患者要免糖饮食。总体来说提倡患者金字塔饮食,塔底是蔬菜、水果、膳食纤维,要适当多吃。中间这一层是蛋白质和奶制品,在中国的饮食结构当中主要缺钙、缺钾、缺镁,要着重补充,蛋白质和奶制品中含量相对较高。塔尖部位是脂类食品,需要控制摄入,如油炸食品、加工食品、炒菜的油,需要减少比例。主动脉硬化患者不能单靠饮食改善,还要加强活动,保持心情舒畅。患者要控制已知的危险因素,如血脂、血糖、血压。现在还有两个比较关注的代谢指标,一个是尿酸,另一个是同型半胱氨酸,如果逐渐升高,也应给予一定控制,比如药物、饮食调整。
    2023-08-01
  • 窦性心律过缓严重吗(视频)

    窦性心律过缓严重吗
    窦性心动过缓的判断标准以心率60次/分为限。临床标准是,在静息状态下,人体心率>50次/分较安全,如心率<40次/分,活动时心率不能相应增快,称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情况较危险,患者需进行24小时心电监护检查。如患者在静息状态下心率<50次/分,并出现头晕、一过性黑蒙、短暂意识丧失、胸闷、乏力等心脏供血不足的表现,此情况较危险,需进行临床干预。
    2023-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