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俊

  • 流鼻血和肝有关系吗(视频)

    流鼻血和肝有关系吗
    流鼻血与肝有一定关系,但不一定为必然关系。当肝脏功能不好时,如肝衰竭病人由于合成肝脏凝血因子的能力较差,通常会出现皮肤黏膜出血,说明其合成凝血因子少,可以出现流鼻血的表现。肝硬化的病人伴有脾脏增大,当脾功能亢进时血小板降低,血小板降到较低时可出现流鼻血的表现。因为早期凝血功能难以激活,鼻子轻微破损即可出现流鼻血的症状。其他与肝脏相关的流鼻血的情况较少,鼻部局部的病变,如鼻黏膜损伤,甚至鼻中隔缺损或弯曲,还有其他的局部病变也可出现流鼻血。但进展到流鼻血的肝脏病变通常提示凝血系统发生改变,血小板或凝血因子减少,病情可能较重,为晚期的表现。
    2023-08-03
  • 乙型肝炎小三阳是什么意思(视频)

    乙型肝炎小三阳是什么意思
    乙肝表面抗原阳性、e抗体阳性、核心抗体阳性就是代表着小三阳。小三阳患者的DNA载量偏低,甚至是阴性的。主要看e抗原的意义,e抗原消失,e抗体出现,仅代表病毒复制程度低,传染性的血清学的标志物,传染性小,并不一定代表乙型肝炎的患者没有传染性或病情比较轻。大三阳e抗原如果是阳性,加上表面抗原的阳性、核心抗体的阳性就是大三阳,患者DNA载量高。
    2023-08-03
  • 活动性肝炎诊断标准(视频)

    活动性肝炎诊断标准
    慢性肝炎可以分慢性迁延性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诊断标准主要如下:1、慢性活动性肝炎:有慢性病史,有肝脏病变活动,表现有多次肝功能受损,如转氨酶、胆红素多次升高。再加上肝组织学表现,做肝穿刺肝组织会有桥接样坏死,即从小叶中央静脉到汇管区可以有大片坏死。此时可诊断为慢性活动性肝炎,患者肝脏功能在间断受损,肝脏组织学病变一直在进展,有进展期纤维化甚至有明显炎症存在;2、慢性迁延性肝炎:通常是肝脏损伤多年,但肝功能一直较稳定,即慢性迁延性肝炎病变相对较稳定,而肝脏损伤的进展通常较慢。
    2023-08-03
  • 甲肝丙肝戊肝怎么检查(视频)

    甲肝丙肝戊肝怎么检查
    甲肝、丙肝、戊肝如何检查,需通过以下分类说明:1、甲肝和戊肝可以检查其抗体。虽然也是RNA病毒,但甲肝和戊肝无需抗病毒治疗,检查其核酸对抗病毒治疗没有意义。因此,只检查其抗体,可以查IgM或IgG的分型,且可以用于其感染时机的判断,是近期感染还是远期感染,也较有帮助;2、丙肝检查时,也可以检查丙肝抗体。因为丙肝病毒到体内后,其抗原可以刺激机体出现丙肝抗体。但丙肝抗体如果在窗口期检查,可以是阴性。窗口期可以检查丙肝的核酸,其结果便可以是阳性。如果只是检查丙肝抗体,可能出现丙肝漏诊的情况,如果联合丙肝的核酸检查,漏诊的几率便明显降低。
    2023-08-03
  • 乙肝第三针疫苗什么时候打(视频)

    乙肝第三针疫苗什么时候打
    乙肝疫苗的全程注射,通常是按照016的方法进行,即0个月、1个月、6个月,因此第三针的注射时间,需要从第一针接种往后推6个月去接种。但如果期间出现发烧、感冒,或其他不适,可以适当往后延长。通常对于处在疾病急性期的患者,不建议做疫苗注射,但需要注意尽量避免提前,以及往后延长太久。因此乙肝疫苗的第三针注射,应该是与第一针大概间隔6个月的时间。第三针乙肝疫苗完成后,即患者全程的乙肝疫苗完成接种后,到第7个月的时候,便可以查乙肝5项,观察是否出现有效免疫,即观察表面抗体滴度是否达到范围。如果在100mIU/ml以上,甚至更高水平,例如>1000mIU/ml,便属于成功的疫苗接种。
    2023-07-30
  • 乙肝抗体80需要加强吗(视频)

    乙肝抗体80需要加强吗
    乙肝抗体80mIU/ml需要加强注射,乙肝抗体通常指的是乙肝表面抗体,对于接种过乙肝疫苗的患者,有效接种可以使自身产生表面抗体。有效表面抗体滴度,可以预防或防御乙肝病毒的感染,而对80mIU/ml的抗体滴度,临床认为并不是理想指标。通常要求抗体滴度>100mIU/ml,才可能抵御乙肝病毒的入侵,因此对于乙肝抗体80mIU/ml的患者,建议再次接种一次乙肝疫苗。加强注射乙肝疫苗后,由于机体有免疫记忆功能,即曾经有激活免疫细胞产生表面抗体,再次遇到表面抗原,会刺激并很快出现表面抗体的产生,让抗体滴度很快可以达到很高,或在100mIU/ml以上,才认为是比较安全的表面抗体滴度,才可能预防乙肝病毒的感染。但是对于大量乙肝病毒入侵的时候,这样的滴度可能达不到预防,因此建议尽量避免接触到乙肝患者的血液、体液,通常只有知道如何预防,再加上有效表面抗体存在,才可能预防乙肝病毒的感染。
    2023-07-30
  • 哪类肝炎可能通过输血和血制品传播(视频)

    哪类肝炎可能通过输血和血制品传播
    常见四大类病毒性肝炎中的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可通过输血和血制品传播。目前治疗丙型肝炎的病人,大部分是上世纪90年代末由输血传播所致,当时由于对丙肝的检测及认识不足,较多血制品中含有丙肝病毒,通过输血将病毒带给受血者。除肝炎外,还有其他可以通过输血或血制品传播的病毒,包括艾滋、EB病毒等。而对于通过输血和血制品传播的肝炎,目前主要是乙肝病毒和丙肝病毒。
    2023-07-30
  • 丙肝如何治疗才是更好的办法(视频)

    丙肝如何治疗才是更好的办法
    对于肝炎的患者而言病因治疗是关键,清除病因后才能有效恢复肝脏功能,同时还要联合保肝、护肝、抗纤维化的对症治疗。对丙肝的对因治疗,常见的效果比较好的是DNA药物治疗。在应用DNA药物治疗前,患者需要查丙肝的核酸,如果是阳性结果便应启动DNA药物的治疗方案,对于具体DNA药物的选择,取决于患者丙肝的分型以及否存在严重的肝纤维化、肝硬化,或其它共存的疾病,共用其它药物。目前的抗病毒药副作用都比较小,几乎患者都能耐受。在进行抗病毒治疗的同时要联合护肝、降酶、抗纤维化的药物,以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一般丙肝抗病毒治疗的疗程为3-6个月,有时需要联合利巴韦林缩短抗病毒治疗的疗程,但有时并不需要合并利巴韦林,也不需要应用干扰素,通过口服丙肝的抗病毒药,即可达到清除、根治丙肝病毒感染的效果。
    2023-08-01
  • 什么是丙肝(视频)

    什么是丙肝
    丙肝是丙型病毒性肝炎的简称,由于丙肝病毒感染机体导致肝脏损伤,也被称为丙型肝炎,简称为丙肝。丙肝病原体是丙肝病毒,属于RNA病毒,丙肝病毒进入机体以后,80%以上的患者可以转换为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而20%左右的患者,可以表现为急性病毒性肝炎的情况。慢性丙型肝炎的患者,在临床上一般没有症状,甚至肝功能检查时转氨酶较为正常,甚至肝功能可以完全正常。部分患者表现出轻度转氨酶升高容易被忽视,如果丙型肝炎进展到肝硬化,甚至肝癌时,检查发现患者属于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此种情况也较为常见。但丙肝患者丙肝核酸呈阳性,需要积极进行抗病毒治疗,目前临床治疗药物的疗效较好,可以达到临床治愈,也就是可以清除病毒。
    2023-08-01
  • 接触水痘患者如何预防(视频)

    接触水痘患者如何预防
    传染病的预防,应该通过阻断传播途径,水痘的传播途径包括呼吸道传播和接触传播,常见处理方法如下:1、预防呼吸道传播:近距离的呼吸道飞沫传播,是主要的水痘传播途径。预防呼吸道的传播,应该戴外科口罩进行防护;2、预防接触传播:水痘的接触传播主要是接触到水痘患者水疱的疱液,水疱破溃后,病毒随着疱液释放出,当其他人的手或躯体接触疱液以后,病毒就可以感染人体,导致接触者发生水痘或水痘带状疱疹。预防接触的传播可以带防护手套,如薄膜手套、乳胶手套,结束完毕后手套要一次性使用,将医疗废物做好相应处理;3、注射疫苗:如果孕妇或免疫力低下者接触到水痘患者,可以直接注射免疫球蛋白,即丙种球蛋白,可以预防水痘感染。如果无意当中接触到水痘病人,也不一定发病,因为以前可能打过疫苗或隐性感染过水痘病毒,体内会有一定的免疫力,可以抵抗感染发病。
    2023-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