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颖

  • 脑出血的治疗方案是什么(音频)

    脑出血的治疗方案是什么
    讲解医师:李颖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神经内科
    脑出血一定是重在预防,比如最常见的出血原因是高血压,一定要定期监测血压,避免脑出血发生。因为脑出血之后,临床没有什么特别有效的方式,只能在量小的脑出血之后,等待出血吸收。由于出血压迫会增加颅内压,临床会使用甘露醇、甘油果糖等降颅压药物缓解头疼症状。同时要使用控制血压的药物降血压,控制在130/80mmHg左右。\n如果脑出血的原因是使用了特殊的抗凝药物,可以针对抗凝药物进行治疗。再就是脑出血的并发症治疗,比如容易引起应激性胃溃疡、胃出血,要使用保护胃黏膜的治疗。平时就有吸烟的患者,如果卧床之后很容易生痰,引起肺部感染,所以要用化痰药物。在使用以上脱水药物之后,可能会引起电解质紊乱,所以会给患者进行补液,维持电解质平衡。如果是非常大量的脑出血,甚至危及生命,也可以考虑手术治疗,把脑骨瓣去掉一块,去骨瓣减压的手术,脑血肿清除术。
  • 脑出血危险期几天(音频)

    脑出血危险期几天
    讲解医师:李颖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神经内科
    通常脑出血最危险的是前两个星期,在两周之后有一些高龄、合并症多的病人可能会出现卧床之后的并发症,比如肺部感染、急性胃溃疡、恶性心律失常等。\n脑出血是指供养脑子的血管破裂形成血肿,对脑组织进行压迫而导致的临床症状,通常脑出血前3天症状会有逐渐加重的过程,因为会形成脑水肿。如果前3天为再出血高发期。如有突然急剧的加重,提示有再出血的可能性。3-7天是脑水肿的高峰期,在7天左右达到脑水肿的高峰,也就是症状会有逐渐加重的过程,一般在两周左右症状就趋于平稳,出血会有非常少量的吸收。多数病人需要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出血才能完全吸收。但是如果是非常危重的脑出血,也就是特殊位置的脑出血,脑干或者是量非常大的脑出血,可能很快就会危及生命。\n脑出血危险期的患者要保持生命体征的稳定,维持血压、心率、脉氧在正常范围内。家属应做好疾病护理,及时清理大小便、清洁皮肤、定时翻身,防止皮肤长时间受压,预防褥疮和压疮。
  • 脑卒中最新治疗方法(音频)

    脑卒中最新治疗方法
    讲解医师:李颖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神经内科
    脑卒中包括脑梗死和脑出血,脑出血主要重在预防,没有特别的治疗方法的更新,所以这里主要介绍一下脑梗死比较新的治疗方法,最近进展比较快的主要是脑梗死早期的治疗,在发病4.5小时之内可以采取静脉溶栓的方式,但是血栓堵在非常大的血管,这些病人症状非常的严重,使用静脉的这些药物很难达成血管的塞通,这个时候就可以考虑取栓的治疗,这是通过介入的手术属于微创手术,深入血管之内把很大的血栓取出来,也有可能同时会置入支架,将血管达到再通的效果,可以有立竿见影的效果,所以一部分病人还是可以获益的,尤其是病人本来非常严重,经过取栓之后可以得到非常明显的症状的改善。\n当然,对于药物方面最近也有一些进展,比如我国的新药,可以改善线粒体代谢,可以改善侧支循环。脑卒中最新的治疗方法在不断地研发,但是最关键的治疗方法是持之以恒的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坚持用药,坚持监测自己的血管情况,选择最适合的个体化的治疗方法。
  • 脑卒中再灌注治疗的时间窗是多久(音频)

    脑卒中再灌注治疗的时间窗是多久
    讲解医师:李颖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神经内科
    脑卒中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再灌注治疗的时间窗可在4.5-24小时之内,但目前多数医院都控制在6小时之内。\n脑卒中即脑梗死是供养脑部的血管由于堵塞,造成了供养区域的脑组织缺血、缺氧、坏死的疾病。急性脑梗死,在4.5小时之内可以考虑静脉溶栓,通常使用阿替普酶进行早期的再灌注治疗。如果血栓非常大,静脉溶栓没有通开,考虑是大血管堵塞,在6个小时之内可以考虑介入的支架取栓治疗。对于详细评估的患者,如症状出现了,但是坏死的核心非常小,在经过详细的缺血灌注评估之后,时间窗甚至可以延长到24小时。但是目前多数医院掌握的时间窗都在6小时之内,静脉溶栓是4.5小时之内,介入取栓、调节治疗是在6小时之内。\n需要注意的是脑卒中可以突然再发,发作次数越多,每次的后遗症加起来预后就更差,死亡率也大大增加。为了防止再发,应注意血压平稳,食入量适宜,心脏、肺部有无合并症等。
  • 脑干出血病人一般几个月能恢复(音频)

    脑干出血病人一般几个月能恢复
    讲解医师:李颖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神经内科
    脑干出血一般前3个月是康复黄金期,如果病因控制的非常好,血压控制的很好,脑干出血不复发,一般在2年之内还可以有进一步的功能恢复。\n脑干出血是所有的出血中最严重的一种,如果出血的位置刚好在脑干的下部,延髓会影响到呼吸心跳的中枢,可能病人很快就不行了。所有的出血都依据出血部位、出血量和年龄、并发症等。对于少量脑干出血的病人,多数在4周出血就可以吸收,它的功能康复建议在早期,一周脑水肿达到高峰后,血压控制良好,精神也还可以的情况下进行肢体功能康复或吞咽功能的康复,一般前3个月是康复黄金期。如果病因控制的非常好,血压控制的很好,脑干出血不复发,一般在2年之内还可以有进一步的功能恢复。\n对于脑干出血的患者,黄金恢复期一般在一年左右的时间,在这一年中,应该尽早对患者进行康复功能锻炼,比如当患者病情稳定时,可以对患者肢体进行主动和被动按摩,预防发生肌肉萎缩和关节强直。
  • 输液应该遵循什么原则(视频)

    输液应该遵循什么原则
    静脉输液必须要遵循以下原则: 1、严格掌握静脉用药适应症,尽量采用口服给药途径,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选择静脉注射; 2、在治疗的过程中尽量采用序贯疗法,在病情危急时采用静脉给药方法,病情缓解后,立即换用与注射剂的生物利用度相接近的口服药物; 3、医务工作者要加强无菌观念、操作规范,减少由于处置和操作不当引起的药物不良反应; 4、患者注意在输液时不要自行调节药物滴速,防止各种药物不良反应发生; 5、护士需加强输液监护,注意观察患者对输液治疗反应,做好发生输液反应应急准备。
    2023-07-30
  • 过度输液的现状是什么样子的(视频)

    过度输液的现状是什么样子的
    根据WHO统计2004年全球发生的160亿次输液中,中国占50亿次,成为世界上最大输液大国,我国住院患者平均输液率大概在73%左右,且在某些二级医院甚至达到95%以上。我国是全球最大输液国家,很多静脉用药都不必要或可通过口服给药途径代替,我国输液的用量大,主要与民众心态有关,多数人认为直接打针好的快,但患者对于输液产生不良反应却较少,另外我国医学教科书和治疗指南,关于输液危害方面内容又不多,在临床使用时也缺乏循证医学研究,医生就容易忽略输液长远危害。
    2023-07-30
  • 过度输液有哪些危害(视频)

    过度输液有哪些危害
    静脉输液是一种侵入性、有创性的给药方式,不良反应快,危害大,具体包括以下方面: 1、在注射输液过程中,经过各种途径污染的微小颗粒杂质直接阻塞血管引起局部组织缺血和水肿; 2、红细胞聚集在微粒上形成血栓或引起静脉炎,微粒碰撞血小板导致血小板减少,甚至造成出血; 3、某些微粒刺激组织而产生炎症性肿块,引起热源反应和过敏反应; 4、过度输液可导致静脉输液并发症:包括空气栓塞、静脉炎、发热反应及循环负荷过重引起的肺水肿和心力衰竭; 5、社会影响方面:过度不必要静脉输液,增加医疗资源支出,增加患者经济负担,也增加医务工作者护理强度,间接影响医患之间关系。
    2023-07-30
  • 静脉用药常见的不良反应有哪些(视频)

    静脉用药常见的不良反应有哪些
    静脉用药常见不良反应如下: 1、发热反应:指患者在静脉输液的过程中,突然畏寒、不自主颤抖,迅速地转为高热、面色苍白,严重者心率较快、虚脱,多数经处理后会迅速好转; 2、血栓性静脉炎:由长期输注高渗葡萄糖液体和血管内膜药物所引起病变静脉内膜发炎,一般不会有全身症状,仅有轻微不适感; 3、急性肺水肿:因输液量过量或过快,特别是输入含钠液体过多。容易发生急性肺水肿,患者会突然感到呼吸困难,气促,严重时口鼻会涌出大量粉红色泡沫样液体; 4、药物的过敏性反应:患者出现皮肤荨麻疹,有瘙痒感,甚至胸闷、发热,口唇发干,这时需注意发生休克; 5、空气栓塞:空气进入静脉导致血液不能进入肺内,引发重度缺氧。
    2023-07-30
  • 如何预防静脉用药的不良反应(视频)

    如何预防静脉用药的不良反应
    预防静脉用药的不良反应可通过以下方法: 1、选择合理给药途径:能够口服给药不要注射,能够肌肉注射不要静脉给药; 2、合理选择注射部位:如脱水剂、钙剂等刺激性强的药物及强收缩血管药,应选择粗直静脉且注意更换注射部位; 3、准确选用药品:准确选择静脉给药,配伍溶媒,要求医务工作者熟练掌握静脉给药配伍禁忌等相关知识; 4、按照说明书用药; 5、护理人员加强护理工作,保证安全用药; 6、微粒预防:微粒这异物注入人体可能会导致静脉炎、过敏反应甚至危及生命; 7、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2023-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