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妮

  • 心绞痛怎么治疗(音频)

    心绞痛怎么治疗
    讲解医师:张妮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北京医院心血管内科
    心绞痛的治疗包括几个方面:控制危险因素,比如应该低盐、低脂饮食,戒烟、保持规律的生活习惯、加强运动,控制血糖、血脂、血压。针对于心绞痛:一、进行抗心肌缺血的治疗,常用的药物包括硝酸酯类药物,如硝酸甘油、单硝酸异山梨酯片;β受体阻滞剂,常用的药物包括倍他乐克、比索洛尔等;钙通道阻滞剂,常用的药物包括氨氯地平、硝苯地平等;能量代谢类药物,如曲美他嗪都可以改善心肌缺血、心绞痛的症状。二、改善心绞痛预后的药物以及能预防血栓的药物,比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替格瑞洛等,通过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他汀类药物,除了能降低血脂,最主要的是稳定斑块、阻滞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再就是ACEI或ARB类药物,ACEI药物在心绞痛合并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心力衰竭,或者左心心功能不全等高危患者中是首选的,如果不能用ACEI类药物可以用ARB类药物替代。常用的ACEI类药物包括依那普利、培哚普利、雷米普利、贝那普利等,药的后面都带有普利两个字。ARB类药物就是沙坦类药物,后面带有沙坦两个字,比如氯沙坦、缬沙坦、厄贝沙坦等。三、血管重建,常见的包括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介入治疗是经皮的冠脉介入治疗,包括球囊扩张、斑块消磨术、支架植入术。如果患者不能进行介入治疗可以考虑冠脉搭桥手术,也叫做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 心绞痛有哪些症状(音频)

    心绞痛有哪些症状
    讲解医师:张妮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北京医院心血管内科
    心绞痛是逐渐发展的过程,早期心绞痛为劳力性心绞痛,大多有诱因,诱因表现为劳累、运动、情绪激动、寒冷、饱餐、发热等。疼痛的部位为胸骨体的上段或中段的后方,也可以在心前区,心前区在左胸、乳头附近,大小是手掌范围。典型心绞痛的持续时间比较短,大约为1-3min。部分患者会有伴随症状,比如咽喉部疼痛、发紧,牙痛、左肩背放射痛。缓解的方式,患者停止运动、休息或者含服硝酸甘油、速效救心丸可在1-3min之内缓解。心绞痛可以逐渐发生为不稳定型心绞痛,不稳定型心绞痛表现为疼痛频次较前频繁,甚至疼痛加重,缓解的时间逐渐延长,诱因会逐渐变为不明确的,后期发展为静息情况下也会出现心绞痛。部分患者有不典型的心绞痛症状,比如有胸闷、气短、乏力。还有部分患者会表现为腹部症状,表现为急性胃肠炎的相关症状,比如会有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
  • 冠心病的发病原因(音频)

    冠心病的发病原因
    讲解医师:张妮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北京医院心血管内科
    一般称诱因,或者说危险因素,它没有非常直接的原因,大部分是综合原因的一种个体上的体现。我们分为可以改变的和不可以改变的,比如可以改变的一些发病的诱因,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还有早发的心血管病的家族史。什么是早发的心血管病家族史,一般是女性小于55岁,男性小于45岁发病就称为早发的心血管病家族史。不可改变的一些危险因素,比如年龄,如果男性大于55岁,女性大于65岁,这本身是一个独立的危险因素,还有性别因素,男性比女性更容易患冠心病。另外还有遗传因素,比如家里有早发血管病家族史,本身就更容易获得后天得冠心病的机会。这就是我们的不可改变的因素和可以改变的因素。
  • 心梗后血压高是好事还是坏事(音频)

    心梗后血压高是好事还是坏事
    讲解医师:张妮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北京医院心血管内科
    心梗本身是坏事,但是心梗后血压高比血压低要好。心梗后血压升高而没有降低,说明心梗的范围或者部位并不是非常紧要,如果发生在前壁大面积的急性心梗,已经伴有急性心衰或者心源性休克,通常血压都是下降的,或者较以前下降的。不仅会有心搏量的明显下降,也会伴有外周主要脏器严重的供血不足,病人的状态会比较差。如果是心梗之后血压升高,说明心梗的部位和面积并不是很大,或者梗死不是在重要的位置,或者说明心梗之后处理是非常及时的,能够快速打通病犯的血管,解除心肌的缺血。
  • 心律失常有哪些临床表现(音频)

    心律失常有哪些临床表现
    讲解医师:张妮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北京医院心血管内科
    心律失常在临床上可以分为几个类型,包括缓慢性心律失常、快速性失常和节律不规则的心律失常。缓慢的心律失常,常见的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房室传导阻滞等,主要是脏器供血不足的表现。比如心脏供血不足会出现胸闷、胸疼,脑供血不足会出现头晕、记忆力差,严重的会出现黑蒙,白天容易困或晚上吃完饭就想睡觉,肢体供血不足会有乏力的症状。快速的心律失常主要表现为心悸、心慌、出汗,非常快的恶性心律失常可能也会有黑蒙、晕倒、晕厥的表现,包括猝死。不规则的心律失常,比如房性早搏和室性早搏时病人可能会感到脉搏不规则或者心跳有漏跳的感觉。当然,部分心律失常可能没有任何症状,比如经常见到的右束支传导阻滞。
  • 心律失常的预后效果如何(音频)

    心律失常的预后效果如何
    讲解医师:张妮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北京医院心血管内科
    心律失常的预后和心律失常的类型具有明显相关性,心律失常分为几大类,缓慢性心律失常、快速性心律失常和节律不规则的心律失常。缓慢性心律失常对临床影响比较重的是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如果这两种心律失常能尽早诊断,植入永久性起搏器,预后都比较好。快速性心律失常中,比较常见的是室上性心动过速,尤其是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行射频消融术后可以达到95%的治愈,预后也非常好。另外,室上性心动过速,比如房颤、房扑等心律失常有引起全身血栓栓塞的风险。如果一旦发生房颤,尽早给予抗凝评分,如果血栓栓塞的风险比较高,尽早给予抗凝治疗。同时也可以结合药物或者射频消融的方法来治疗房颤、房扑,预后也非常不错。预后最不好的是器质性心脏病引起的室性心律失常,包括频繁的室早或多形性室早、室性心动过速、室颤,根据原发病病情程度不同,预后也不同,相对比较差,尤其是室速和室颤患者有发生猝死的风险。节律不规则的心律失常,比如常见的房性早搏、室性早搏或者2度Ⅰ型的房室传导阻滞、2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预后都是不错的。
  • 心律失常的危害(音频)

    心律失常的危害
    讲解医师:张妮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北京医院心血管内科
    心律失常有哪些危害?要从几个方面考虑,最简单的,我们临床上最常见的比如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速主要的危害是病人会感觉到心悸、乏力、活动耐量下降而影响生活质量,另外一种最常见的心律失常的临床是房颤,房颤的心率失常主要见于两个方面,第一个栓塞的风险,房颤的病人,发生这种体循环栓塞的风险是明显的高于无房颤的病人。第三个是心功能下降,房颤可以引起心功能的下降,毁损心功能将近四分之一,对于一些室性的心律失常,比如室速、室颤可以引起猝死,是非常严重的危害,是大部分针对快速性的心律失常。缓慢性心律失常主要表现为脑供血不足,会引起头晕、黑蒙、严重的时候会引起晕厥,体循环的供血不足,心动过缓,可以引起乏力、胸闷、胸疼,类似于心绞痛的发作,包括记忆力的下降、嗜睡。
  • 心律失常遗传吗?(音频)

    心律失常遗传吗?
    讲解医师:张妮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北京医院心血管内科
    大部分的心律失常是没有遗传性的,临床上只有非常小的部分人有遗传性的心律失常,这是一种有潜在的恶性心律失常导致晕厥或猝死风险的遗传性的疾病。大部分由于参与调控心脏动作电位的离子通道基因突变引起来的,这部分的人群的心脏结构大多是正常的,但是具有猝死的高风险,临床上基本上表现为快速的室性的心律失常、室颤、室速或者猝死,它的分类包括长QT综合征和Brugada综合征或者儿茶酚胺敏感性的室性心动过速。短QT综合征,包括早期的复极。如果临床上有这种不明原因的心脏骤停、室颤、室速或者不明原因的猝死,这部分的人群我们会建议他的直系亲属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包括一些基因的筛查。
  • 房颤的病因有哪些(音频)

    房颤的病因有哪些
    讲解医师:张妮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北京医院心血管内科
    房颤的病因很多,大概可以分为两大类,即非器质性心脏病的房颤和器质性心脏病的房颤。非器质性心脏病的房颤,通常见到的病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中毒,比如药物或者酒精过量的饮酒。2、交感神经的活性增加,比如甲亢的患者、嗜铬细胞瘤的患者,或者过度的摄入酒精、咖啡,会引发房颤的发生。3、电解质紊乱,如低钾血症、高钙血症。4、年龄,临床发现随着年龄的增加,房颤发生的概率明显增加,尤其是80岁以上的老年人,房颤发生的概率不同的研究比例不一样,基本上波动在20%-30%以上。5、肥胖以及外科手术,很多病人尤其是进行胸科手术的患者,会发现术中或者术后容易出现房颤。还有就是器质性心脏病引发的房颤,在临床上最常见的就是风湿性的心脏瓣膜病,尤其是二尖瓣的狭窄、冠心病、各种类型的心肌病、高血压,也容易引发房颤。另外,还可以见到缩窄性心包炎、慢性的肺病、肺心病,尤其是在临床上经常会看到的慢性的COPD的患者,往往在COPD急性发作期的时候容易引发房颤的发生。
  • 什么是心房纤颤(音频)

    什么是心房纤颤
    讲解医师:张妮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北京医院心血管内科
    心房纤颤叫心房颤动,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主要的特点是心房丧失规则有序的电活动,代之以快速无序的颤动波,因此心房也就失去了有效的收缩和舒张,表现为心房在颤动,导致心室的节律也极不规则。\n发生心房纤颤时主要的特点是心率快而不规则,心房颤动发作时心室率可以在120-150次/分或者是更快,患者会有明显的心悸、乏力的症状。房颤根据发作的特点可以分为首次发作的房颤、阵发性房颤、持续性房颤、永久性房颤、长程持续性房颤。\n房颤主要的危害有以下两个:\n第一、房颤长时间的持续,会导致心脏搏出量的减少,毁损心脏功能。\n第二、血栓栓塞的风险,在发生房颤时,心房内已经丧失有效的收缩和舒张,心房内的血流容易发生湍流,导致附壁血栓的存在,血栓的脱落会引起全身的血栓栓塞,最常见的是脑栓塞。\n因此,房颤的病人首先要控制节律,其次要考虑抗凝,减少血栓栓塞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