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存刚

  • 脑膜瘤有恶性的吗?(音频)

    脑膜瘤有恶性的吗?
    讲解医师:范存刚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神经外科
    脑膜瘤按世界卫生组织的中枢神经系统分类可以分为15种病理类型,其中大多数属于一级脑膜瘤,也就是良性的脑膜瘤,还有三种类型属于中等程度恶性的脑膜瘤,包括脊索瘤样型、透明细胞型和非典型性脑膜瘤,属于二级脑膜瘤,也就是介于良性和恶性程度之间的脑膜瘤。除此之外,还有三种病理类型,主要是乳头瘤状型、横纹肌亚型和间变性脑膜瘤,属于三级脑膜瘤,也就是临床上所说的恶性脑膜瘤。所以脑膜瘤是有恶性的。
  • 脑膜瘤术后反复发烧的原因(音频)

    脑膜瘤术后反复发烧的原因
    讲解医师:范存刚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神经外科
    脑膜瘤术后患者发热的原因有多种多样,临床上比较常见的是患者发生肺部或者泌尿系的感染,患者可能会有发烧的表现。另外,是手术区的感染,出现脑膜炎的表现,这种情况患者也会有发热的表现。除此之外,脑膜瘤术区,特别是脑髓内的脑膜瘤,一旦有发生出血,随着脑脊液的刺激,患者也会有一定程度的发热。手术区骨干所在部位的皮下积液也会让患者出现一定程度的发热,具体情况需要根据患者的临床情况进行合理的分析和针对性的治疗。
  • 脑膜瘤何种情况下不手术?(音频)

    脑膜瘤何种情况下不手术?
    讲解医师:范存刚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神经外科
    脑膜瘤不进行手术治疗,多见于以下几种情况: 第一、是在进行CT和磁共振检查时,意外发现的无症状的脑膜瘤; 第二、脑膜瘤体积不大,患者虽然有轻微的症状,但是和脑膜瘤所在的部位不具有明确的相关性; 第三、脑膜瘤体积较小,或者到中等体积的脑膜瘤,在动态随访过程中,发现肿瘤体积并没有明显增大; 第四、对于一些部位比较深的脑膜瘤,预期手术风险较高,而脑膜瘤体积都在3cm以内的,这种情况下,可以考虑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来控制肿瘤的生长,以免手术对患者造成不利影响。
  • 脑膜瘤常规护理有哪些?(音频)

    脑膜瘤常规护理有哪些?
    讲解医师:范存刚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神经外科
    脑膜瘤常规护理包括术前护理和术后护理,术前护理主要是协助医生完成术前常规检查,发现有异常者及时向医生汇报,完成手术间的配血、抗生素的批示,以及准备术中所用的药物,手术前需要给患者进行备皮和其他的相关准备,对于手术之后,重点是要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保持呼吸道的通畅,注意观察患者的神经系统体征变化,还有就是对癫痫的观察和预防。
  • 脑膜瘤手术后的眼睛水肿(音频)

    脑膜瘤手术后的眼睛水肿
    讲解医师:范存刚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神经外科
    脑膜瘤手术后眼睛水肿是在手术之后常见的一种表现,这种表现主要和脑膜瘤所在的部位,以及手术所采用的皮瓣有关。一些额叶、前颅窝底的脑膜瘤,在接触过程中,缺口往往需要向前方和下方分开皮瓣,这样会影响皮瓣的静脉回流,患者术后往往会出现眼睛水肿。另一方面,在术后可能会给患者需要进行头部的包扎,特别是弹力绷带的加压包扎,也会造成患者术后的眼睛水肿,但是一般在1周之内水肿都能消退,患者并不需要特别担心。
  • 脑膜瘤良性要做手术吗?(音频)

    脑膜瘤良性要做手术吗?
    讲解医师:范存刚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神经外科
    对于良性的脑膜瘤,如果体积比较小,没有引起症状或者症状轻微,或者症状与脑膜瘤所在部位不具有明确相关性的,这些情况可以考虑动态观察。还有就是有些脑膜瘤属于良性,而且在定期复查的过程中,发现脑膜瘤保持稳定,体积没有明显增加,而脑瘤本身体积又不十分巨大,症状不明显,也可以定期观察,未必需要手术。但是如果患者年龄比较年轻,在随访过程中,脑膜瘤增长速度比较快或者引起明显的症状,一般建议患者要及早进行手术治疗。
  • 脊髓空洞症中晚期症状(音频)

    脊髓空洞症中晚期症状
    讲解医师:范存刚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神经外科
    脊髓空洞症患者,多表现为进行性加重的神经功能障碍。在初期肩背部及上肢麻木、疼痛、痛温觉消失,没有引起足够重视或诊断不清的情况下,患者可以出现进行性加重。主要表现为一侧或两侧手臂的肌肉萎缩、面部痛觉、温度觉丧失、上肢夏科氏关节炎、下肢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严重的患者还可能会出现双下肢截瘫、大小便失禁、下肢皮肤营养障碍、经久不愈的溃疡,以及局部出汗过多或过少等神经功能紊乱的表现。
  • 骶管囊肿概述(音频)

    骶管囊肿概述
    讲解医师:范存刚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神经外科
    骶管囊肿也叫做骶部硬脊膜囊肿,是椎管内常见的一种良性占位性病变。囊肿一般起源于硬脊膜和蛛网膜组织,发生率相对较低,特别是引起症状的骶管囊肿所占的比例并不是很高。 近年来研究显示,骶管硬脊膜外囊肿是引起骶尾部、腰腿部疼痛的常见原因之一,最主要是因为以往常把骶管囊肿作为无症状的病变,在临床上进行随访观察。实际上,骶管内的硬脊膜囊肿可以逐步增大,甚至压迫骶骨而造成骨质吸收,引起比较明显的骶尾部症状,需要神经外科手术进行治疗。
  • 硬脊膜膨出和脊柱裂的区别(音频)

    硬脊膜膨出和脊柱裂的区别
    讲解医师:范存刚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神经外科
    硬脊膜膨出和脊柱裂是临床上常常同时发生的两种疾病,但两种疾病的诊断又存在差别。脊柱裂通常是指脊柱的骨质发育不全,一般表现为脊柱椎板、棘突等部分缺如,也就是脊柱的骨质缺损。硬脊膜膨出是指硬脊膜囊,在脊柱骨质缺损的部位向外膨出,形成突出于体表的囊性肿物,其囊内可以含有脑脊液。如果囊内还含有脊髓和神经根,叫做硬脊膜的脊髓脊膜膨出。
  • 脑脊膜膨出是什么原因(音频)

    脑脊膜膨出是什么原因
    讲解医师:范存刚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神经外科
    脑脊膜膨出是一种先天性神经管闭合不全。就其具体病因而言,目前多认为脑脊膜膨出与孕妇在围孕期叶酸和维生素摄入不足以及锌等某些微量元素的缺乏有一定关系。近年来,随着围孕期保健的加强,叶酸、维生素和锌等微量元素的合理补充,已使孕期以及产后脑脊膜膨出的发生率明显下降。然而,目前包括脑脊膜膨出在内的神经管闭合不全畸形,仍占新生儿先天发育缺陷的1/4左右,提示可能还有其他尚未发现的病因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