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明丽

  • 凝血功能障碍如何治疗(音频)

    凝血功能障碍如何治疗
    讲解医师:孙明丽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血液科
    凝血功能障碍是指凝血因子缺乏或者功能异常所致的出血性疾病,包括以下的几类疾病:第一、是血友病。血友病是最常见的一组遗传性凝血因子缺乏症,治疗主要是补充凝血因子。对于血友病的出血原则,是补充所缺乏的凝血因子,使其血浆因子浓度提高到止血水平。抗纤溶剂能保护已形成的血凝块不溶解,可用于口腔伤口及拔牙时止血,往往与补充疗法并用,还可以采取局部止血,深部的组织血肿和关节出血应该避免活动、卧床休息、局部止血。第二、维生素K缺乏症治疗,首先是解除引起维生素K缺乏的各种原因,或者是治疗原发疾病,积极补充维生素K对于严重肝病所致的凝血异常,治疗时应以治疗肝病为基础,出血明显、PT延长时可以输新鲜的血浆、全血或新鲜的冰冻血浆及凝血酶原复合物制剂,以补充凝血因子。类肝素物质增多时,可用鱼精蛋白硫酸盐综合治疗。第三、当肝病合并DIC时,需按DIC处理。所以关于凝血功能障碍的治疗,需要根据不同的疾病有不同的治疗方法。
  • rh血型是什么(音频)

    rh血型是什么
    讲解医师:孙明丽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血液科
    RH血型系统是人类的一种血型系统,有阴性与阳性之分。当一个人的红细胞上存在一种D血型物质,称之为抗原时,则称为RH阳性。当缺乏D抗原时,即为RH阴性,大部分人都为阳性。RH系统可能是红细胞血型中最复杂的一个系统,其重要性仅次于A、B、O血型系统。RH阴性者不能接受RH阳性者的血液,因为RH阳性血液中的抗原将刺激RH阴性人体,产生RH抗体。如果再次输入RH阳性血液,即可导致溶血性的输血反应。
  • 凝血功能差怎么办(音频)

    凝血功能差怎么办
    讲解医师:孙明丽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血液科
    凝血功能,是指血液由流动状态变成不流动的凝胶状态的过程,实质就是血浆中的可溶性纤维蛋白原,转变为不溶性的纤维蛋白原的过程。凝血功能检查,可以在术前了解患者有没有凝血功能的异常,有效防止在术中及术后出现出血不止等意外情况,从而获得最佳的手术效果。主要包括血浆凝血酶原时间,及由PT计算得到的PT活动度。国际标准化比值,纤维蛋白原,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和血浆凝血酶原时间等。凝血功能差可以见于多种疾病,主要是先天因子缺乏、纤维蛋白原缺乏、原发性纤溶亢进、阻塞性黄疸、维生素K缺乏、DSC早期、血栓性疾病、口服避孕药等。所以,如果出现了凝血功能差,要结合其他的检查结果来确定是哪一种疾病。早期诊断,有效治疗,以避免出现更严重的情况发生
  • 血小板低是怎么回事(音频)

    血小板低是怎么回事
    讲解医师:孙明丽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血液科
    血小板低是指血小板的计数低于正常范围10-30×10^9/L。血小板减低的原因可能源于血小板产生不足,脾脏对血小板的阻流,血小板破坏或略有增加以及被稀释。无论是哪种原因所致的血小板低,都可以引起典型的出血。多发性的瘀斑最常见于小腿,或在受轻微外伤的部位出现小的散在性的瘀斑。黏膜出血比较常见,手术后可以出现大量的出血,胃肠道也可以出现大量的出血。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枢神经系统出血比较少见,但是可以危及生命。所以如果出现了血小板低,建议到医院进行系统的检查,查清血小板减少的原因,以便有针对性的治疗。
  • 血液循环不好怎么调理(音频)

    血液循环不好怎么调理
    讲解医师:孙明丽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血液科
    血液循环不好,主要是血液黏稠所致。人们都知道多饮水能稀释血液,但是并非所有的饮用水都能降低血黏稠度。最理想的水,应该是凉开水或者淡茶。凉开水,其张力和密度等理化特性与生物细胞内的水化学特性极相似,所以极易被机体所吸收,且可以渗透到皮肤及皮下组织,使皮下脂肪呈半液态,皮肤具有弹性。烟中的尼古丁,会造成皮肤的血液循环不良,所以,血液循环不好的患者应该戒烟。定期做面部按摩,有条件的可以做面膜倒膜,这样可促进皮肤的血液循环,调节皮脂分泌。冷水浴,可以促进皮肤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改善皮肤的营养状态。维生素E具有抗氧化,促进新陈代谢,改善皮肤血液循环的功能,可以防止皮肤老化和衰老。同时保持乐观,心情愉快,思想开朗,可以使副交感神经处于兴奋状态,血管扩张,皮肤血流量增加,使皮肤的代谢旺盛,肤色红润,可以有效地调节血液循环。
  • rh阳性是什么意思(音频)

    rh阳性是什么意思
    讲解医师:孙明丽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血液科
    RH是恒河猴外文名称的头两个字母,1940年,科学家在做实验的时候,发现在豚鼠和家兔身上有一种免疫血清,这种血清不但能凝集恒河猴的红细胞,也可以与部分人的红细胞产生凝集反应。也就是说人的红细胞跟恒河猴的红细胞有一个共同的抗原点,故而以恒河猴的名字缩写命名。RH血型系统中含有五种抗原,即大C、小C、大D、大E和小E,凡是人体血液红细胞含有D抗原,又称RH抗原者,我们称之为RH阳性,否则为阴性。RH阳性血型在我国汉族及大多数民族人中占99.7%,个别的少数民族约为90%,而RH阴性血型只占3%,属于稀有血型。所以,RH阳性只是代表是RH血型系统当中大多数人具有的一种抗体类型。
  • 献血对身体有害吗(音频)

    献血对身体有害吗
    讲解医师:孙明丽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血液科
    对于健康的成年人而言,一次献血200mL后,人体的造血机制可代偿性的增生,很快就能恢复献血前的水平,所以对身体没有任何的坏处,反而具有很多的好处:第一、适量的献血可以降低血液的黏滞度。当血液黏滞处于较高水平时,适量的献血,特别是适量捐献血液中的有形成分,可以有效地降低血液的黏滞度,预防多种疾病;第二、男子定期献血可以防癌。这是最新的英国科学家发现的一项研究,因为血液中含有大量的铁元素,而含量水平持续过高会促进癌症。定期献血可以有效的降低血液中铁元素的含量,起到防癌的效果;第三、中年人献血可以益寿。人到中年大多事业有成,膳食也是味美质优,营养丰富,稍不留神会导致营养过剩,脂肪堆积和肥胖,容易出现血液黏滞度高、动脉粥样硬化等。献血可以减少血液中的有效成分,减少比例最大的是血铁和蛋白,还可以降低血液的黏滞度。所以,健康的中年人在医生指导下适量献血或血液中的某种成分,可以刺激骨髓等造血器官,保持旺盛的造血状态,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和抗病能力。
  • 化验血常规能查出什么(音频)

    化验血常规能查出什么
    讲解医师:孙明丽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血液科
    血常规是指通过观察血细胞的数量变化及形态分布,从而判断血液状况及疾病的检查。血常规检查包括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白细胞、白细胞分类计数及血小板等。通常可以分为三大系统:红细胞系统、白细胞系统和血小板系统。红细胞系统是红细胞计数增多时有生理性的变化,比如冲动、兴奋等。减少时见于妊娠、婴幼儿生长发育迅速等,病理性的增多见于频繁的呕吐、出汗,大面积烧伤、肿瘤及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等。病理性的减少见于白血病、急性大出血以及缺铁性贫血,巨无细胞性贫血,血红蛋白的临床意义与红细胞增减的意义基本相同。另一个主要的项目就是白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指的是单位体积血液中含的白细胞数目,它的增高可以见于急性化脓性感染、尿毒症、白血病、组织损伤等,减少可以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某些传染病、肝硬化、脾亢等。生理性的增高也可见于剧烈运动、进食、妊娠新生儿。此外,白细胞分类计数、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它们的增减各有其特殊的临床意义。第三大系统是血小板计数,它的增高主要见于急性大失血和溶血后的急性感染。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出血性血小板增多症,多发性骨髓瘤,某些恶性肿瘤的早期,减低的时候可以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白血病、脾功能亢进、DSC等。所以通过化验血常规,可以让我们对上述的疾病进行明确诊断或者提醒,结合其他检查,能够明确诊断疾病。
  • rhd血型阳性是什么意思(音频)

    rhd血型阳性是什么意思
    讲解医师:孙明丽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血液科
    RH阳性血型是1940年科学家在豚鼠和家兔身上获得的一种免疫血清。这种血清不但能凝集恒河猴的红细胞,也可以与部分人的红细胞产生凝集反应。也就是这些人的红细胞跟恒河猴的红细胞有共同的抗原点,故而以恒河猴的名字缩写命名,命名为RH血型系统。RH血型系统含有5种抗原,也就是大C、小C、大D、大E和小E。凡是人体血液红细胞含有D抗原,又称RH抗原为RH阳性,否则为阴性。中国人群RH阳性血型可以占到99.7%,而RH阴性为稀有血型,只占不到3%。随着对RH血型的不断研究,认为RH血型系统可能是红细胞血型中最为复杂的一个血型系统。RH血型无天然抗体,其抗体多由输血或者妊娠免疫生成,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一旦形成抗体,如果再输入RH阳性血液,即可以发生严重的输血反应。孕育RH阳性胎儿可以发生新生儿溶血症。
  • 献血前可以吃饭吗(音频)

    献血前可以吃饭吗
    讲解医师:孙明丽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血液科
    一般情况下献血前是可以吃饭的,献血前一定要正常饮食,献血前一天晚餐及献血当天的早餐一定要吃,以免献血的时候出现低血糖。但是要注意要禁食高脂肪、高蛋白、豆制品、油炸食品及酒类的饮料,以免造成脂肪血。献血前虽然可以吃东西,但是不宜吃得太饱。因为吃太饱会使人血液往消化机关聚集,也容易使人出现大脑缺氧的症状。正常是七、八分饱即可。同时献血前应该清淡饮食。为了确保血液质量,献血前饮食应该清淡。献血前几日应该以吃素食为主,最好少进油腻的食物,不要使用虾、蟹等蛋白质过高的食物,以免蛋白变质,致使血液中出现过敏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