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芸

  • 中度贫血会有什么后果(视频)

    中度贫血会有什么后果
    中度贫血指血红蛋白在60-90g/L,中度贫血对于患者造成的影响常见如下:一、对身体主要脏器的影响:1、心血管系统:出现胸闷、心慌、心悸,尤其在运动、活动量加大时,患者心率明显升高;2、神经系统:出现头晕、眼前发黑、注意力不集中、影响睡眠,甚至对情绪也有影响;3、呼吸系统:贫血会导致免疫力下降,容易出现感染症状;4、消化系统:胃肠道吸收功能减弱,表现在临床上为食欲不振、消化不良。二、对于不同类群的患者的影响:1、年老患者:在运动后会出现类似心绞痛的表现;2、青少年患者:注意力不能集中、无法专心上课、情绪容易暴躁;3、女性患者:影响月经量,导致月经量减少,甚至闭经。
    2023-08-01
  •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症状表现(视频)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症状表现
    现在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也称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主要是因为自身抗体对血小板进行破坏,造成骨髓巨核细胞生成障碍,引起血小板减少。血小板减少会出现一系列出血情况。血小板减少后,在皮肤上可以有很多出血点,特别是承受重力的双下肢症状更明显,双下肢的皮肤可以看到小很多小红点,也称为出血点;部分患者血小板降低的比较明显时候,还会出现牙龈出血,在刷牙或早上起来的时候,漱口的时候可能会出现牙龈出血;同时还有部分患者会出现鼻子出血;严重血小板减少,可以在小便中或大便中看到出血情况,如出现尿血;血小板计数低于20×10^9/L,这种比较严重的出血小板减少的情况下,患者还会出现口腔血疱、口腔黏膜出血;更严重患者还会出现重要脏器特别是脑子出血,这种出血和高血压引起来的灶状出血不一样,会出现弥散性点状渗血,会危及患者生命。
    2023-08-01
  • 多发性骨髓瘤的护理方法(视频)

    多发性骨髓瘤的护理方法
    多发性骨髓瘤主要由于浆细胞恶性克隆性增生,产生大量单克隆免疫球蛋白,造成肾脏损伤、骨质破坏以及其他脏器损伤。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处于免疫缺陷状态,较易发生细菌与病毒感染,患者护理内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防止感染:注意居住环境通风,尽量避免到人群聚集处以免发生感染。因患者一旦发生感染,特别为细菌感染,机体会产生大量细胞因子、炎症因子如白介素-6等,可能会刺激骨髓瘤细胞生长,反而会加重疾病进展;2、药物支持:多发性骨髓瘤会刺激破骨细胞活性,造成骨质破坏,患者经常会出现骨折现象。对于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骨病方面护理,需要进行药物支持治疗,如双膦酸盐药物输注;3、骨折护理:对于腰椎压缩骨折患者,为防止截瘫发生,需在活动时避免进行弯腰动作。若有条件可进行椎骨骨水泥成形术,且活动时佩戴护腰;4、其他护理:对于出现肾脏损伤患者,注意避免摄入对肾脏增加负担的药物与食物,如尽量选用动物优质蛋白、多饮水。患者还应避免出现贫血情况,因贫血时会降低机体免疫力,也会增加感染发生几率,若出现贫血可采用EPO治疗及输血支持治疗。
    2023-08-01
  • 多发性骨髓瘤的骨X线表现(视频)

    多发性骨髓瘤的骨X线表现
    多发性骨髓瘤属于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仅次于淋巴瘤。患者进行颅骨平片时,可观察到颅骨存在多发虫噬样黑影,此为骨质破坏表现。腰椎可观察到压缩骨折、骨质破坏,骨盆平片也可观察到骨盆扁骨受到破坏,如虫噬样改变。在多发性骨髓瘤检测中,应用较多检查为全身低剂量CT、核磁以及PET-CT等,以帮助明确患者骨病发生程度。多发性骨髓瘤主要由于浆细胞恶性克隆性增生造成,产生大量没有功能的免疫球蛋白,可对不同脏器造成损伤,其中最主要为骨质破坏。多发性骨髓瘤可刺激破骨细胞异常活化,造成骨质破坏,骨质破坏部位常位于扁骨、颅骨、肋骨、脊柱、骨盆以及下肢骨松质骨近端,最常见于扁骨骨质破坏。
    2023-08-01
  • 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特点(视频)

    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特点
    根据再生障碍性贫血这个名称,我们就知道是由于骨髓造血出现问题,主要原因是因为T细胞活化造成T细胞功能亢进,引起骨髓造血的异常。外周血可以看到患者有白细胞减少,白细胞中淋巴细胞比例呈升高趋势,血色素血红蛋白呈下降趋势,血小板降低。根据白细胞减少,这个患者有可能会出现感染,血红蛋白降低,患者会出现乏力、活动后心慌,老年患者红细胞减少,血红蛋白降低,还会引起心脏供血的减少,出现心前区类似冠心病表现。血小板减少可以造成患者出血倾向增加,可以出现牙龈出血、鼻子出血及严重的患者可以出现便血、尿血。在皮肤上可以看到出血点和出血瘀斑,这些都是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表现。另外,可以看到这类患者的骨髓增生低下,他的红系统及各个系统的增生都受到抑制,巨核细胞计数会减少,甚至缺如可以看到一些非造血细胞出现。在骨髓活检时候可以看到骨髓小粒内比较空乏,造血组织减少,脂肪组织增生。所以再生障碍性贫血可以通过临床表现,如出现贫血、感染、乏力、出血倾向,骨髓增生低下。另外,还要对这类患者进行染色体和基因检测,需要与其他继发引起骨髓造血减低的疾病进行鉴别。
    2023-08-01
  • 溶血性贫血该如何治疗(视频)

    溶血性贫血该如何治疗
    溶血性贫血由于发病原因的多样性,其治疗方法也不同,临床上主要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治疗: 1.病因治疗:依据患者病因不同,选择相应的方法,去除病因进行对症治疗; 2.糖皮质激素治疗:主要用于某些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糖皮质激素对温抗体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有较好的疗效; 3.饮食调理。
    2023-08-01
  • 白细胞减少症的危害有哪些(视频)

    白细胞减少症的危害有哪些
    血常规中检测白细胞计数减少,会使身体免疫功能等下降,详细如下:1、中性粒细胞减少:如果中性粒细胞减少,导致身体对细菌抵抗能力明显降低。当中性粒细胞计数<0.5×10^9/L时,人体处于粒细胞缺乏状态,会出现呼吸道、泌尿道、消化道感染,且上述感染不易受控,需要用广谱高级抗生素才能控制疾病发展,减少严重败血症的发生概率;2、淋巴细胞减少:淋巴细胞具有抗病毒、对衰老、异常、肿瘤细胞免疫监控的作用。淋巴细胞比例下降时患者出现病毒感染风险增加,比如EB病毒、巨细胞病毒感染。部分患者可患不易感染的疾病,比如真菌感染、真菌性肺炎,可导致肺吸氧能力下降,对肿瘤细胞监控作用明显减低,发生肿瘤的风险明显增高。当白细胞减少时需要了解减少细胞种类,如果中性粒细胞减少,细菌感染风险较大。如果淋巴细胞减少,对病毒和肿瘤细胞的监测能力会降低。
    2023-08-01
  • 良性淋巴瘤该怎么治疗(视频)

    良性淋巴瘤该怎么治疗
    淋巴瘤属于血液系统的恶性肿瘤,根据分型、分期不同,治疗疗效不同。常见的霍奇金淋巴瘤的患者,在早期及时、合理的联合应用化疗,加上放疗治疗,80%以上的患者可以得到疾病治愈。非霍奇金淋巴瘤分为B细胞来源和T细胞来源的淋巴瘤,B细胞来源的非霍奇金淋巴瘤,分为侵袭性与惰性淋巴瘤。侵袭性B细胞淋巴瘤最常见于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针对上述类型的淋巴瘤,需要进行细胞的不同来源分析。对于来源于生发中心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通过CD20的美罗华单克隆抗体的应用,联合化疗可以使大部分患者获得长期治愈的状态。预后相对较差的非生发中心来源的活化B细胞,或者双打击、双表达的高级别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弥漫大B细胞类型淋巴瘤,也要采用免疫和联合化疗,甚至免疫治疗,帮助改善患者生活质量。自体干细胞移植,也是治疗上述患者较好的治疗手段。
    2023-08-03
  • 早期的淋巴瘤可以治愈吗(视频)

    早期的淋巴瘤可以治愈吗
    早期淋巴瘤的治愈情况需要根据淋巴瘤不同类型,判定患者是否能够治愈,详细如下:1、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对于霍奇金淋巴瘤类患者,疾病早期观察到Ⅲ期、Ⅳ期时经过联合化疗治疗,足疗程定期监测,80%左右的患者可以得到治愈,获得疾病长期生存的状态;2、非霍奇金淋巴瘤:非霍奇金淋巴瘤主要分为侵袭性淋巴瘤和非侵袭性淋巴瘤,即惰性淋巴瘤,进展较慢。侵袭性淋巴瘤常见于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部分患者细胞来源是生发中心,患者经过靶向治疗、CD20单克隆抗体的治疗、免疫联合化疗等治疗过程,可以达到长期生存。部分患者细胞分化来源是活化B细胞,即生发中心外的细胞,相对生发中心来源于淋巴瘤的患者,生存期和预后较差。目前新药物应用,比如免疫调节剂和免疫治疗的加入,可以联合自体干细胞移植等一系列相关治疗,使上述患者能够得到较长的生存期。
    2023-08-03
  • 体检结果血液异常这是怎么回事(视频)

    体检结果血液异常这是怎么回事
    血常规检测可以了解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生化可以了解肝肾功能、血糖、血脂变化,体格检查出现血液检测异常时常见原因如下:一、白细胞异常:1、细菌感染,血常规检测出现异常,比如白细胞减少或者白细胞增多,最常见的疾病是细菌感染,导致白细胞升高。2、药物,比如促进细胞向外周血释放糖皮质激素,以及促进粒细胞生长的集落刺激因子,导致白细胞计数增高。3、自身免疫系统疾病,比如病毒感染或类风湿关节炎、干燥综合征、甲状腺疾病,会导致白细胞计数减少。4、恶性系统疾病,比如急性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导致白细胞计数减少;二、红细胞异常:发生贫血时明确是否造血原料缺乏,比如铁、叶酸、维生素B12。明确是否红细胞破坏增加,是否存在溶血问题,最后明确是否消耗增多,比如长期腹泻、胃病,除以上情况外恶性肿瘤也会导致贫血;三、血小板异常:常见的是病毒感染,还有类风湿关节炎、自身免疫系统疾病、甲状腺功能异常,会引起血小板计数减少。还有骨髓造血问题,比如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和白血病,可以引起血小板计数减少;四、血脂升高:需要进行饮食控制以及体重控制,甚至需要降脂药物干预治疗;五、肝功能异常:要进行相应的疾病检测,比如肝炎检查,判断是否有脂肪肝或者药物性肝脏损害;六、肾功能异常:肌酐升高要考虑是否有肾脏基础疾病,比如肾炎、肾小球肾病、隐匿性肾炎,导致肾功能受损或者高血压引起肾功能改变,导致高血压肾病的发生。
    2023-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