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

  • 婴儿脑瘫的早期症状(视频)

    婴儿脑瘫的早期症状
    婴幼儿通常很少诊断脑瘫,除非特别重才诊断脑瘫,通常称为脑损伤。它的早期症状主要有:小孩头后背,家长抱的时候老是头后仰。另一方面晚上闹夜,异常哭闹,老百姓通常说闹100天都没事了,但是医学上没有一闹100天这一说法,通常感觉孩子异常哭闹,是一个不正常的行为。另一方面吐奶特别厉害,小孩呛奶,有的从鼻孔里面呛出来,还有容易惊,就是睡眠的时候或者躺的时候,突然间惊一下抖一下,这是早期四大症状。诊断一个小孩的脑瘫、小儿脑损伤,需要结合早期病史,比方有早产,还有体重出生的时候比较低,当时有缺氧,还有窒息或者黄疸比较重,另一方面结合头颅核磁检查或者肌张力评估,来综合判断是不是存在脑损伤。
    2023-08-02
  • 脑瘫儿多大能看出来(视频)

    脑瘫儿多大能看出来
    小儿脑瘫确诊的时候,通常是1岁以后,但是多大能看出来,需要一方面根据小孩临床表现,还有高危因素,辅助检查结果,来进行定期随访。比方说一个早产儿出生,或者低体重出生儿在当地医院,或者在医院住院之后,大夫会定期随访,出院之后满45天要进行NBA评分,或者去康复科定期复查,看看小孩有没有其他异常表现,看看近期是不是需要进行康复治疗。小儿存在高危因素,需要经常进行随访复查,如果有异常姿势或者有异常表现,可能需要进行及时干预,尽量不让他发展成脑瘫来进行治疗。
    2023-08-02
  • 什么是小儿脑瘫引导式教育疗法(视频)

    什么是小儿脑瘫引导式教育疗法
    小儿脑瘫引导教育疗法通常称为引导式教育疗法,实际上引导式教育疗法可以用于小儿脑瘫,也可以用于智力低下、精神发育迟缓患儿、孤独症患儿,也可以用于这些孩子的治疗。引导式教育通常是将一个障碍儿童作为一个全人对待,对他的语言、智力、情绪、性格,还有人际关系、意识和体能等结合进行教育训练,全面进行康复,引导诱发患儿的兴趣和主动积极参与意识,最大限度引导调动患儿的积极、自主运动潜力,将其教育训练和其他治疗相结合,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游戏相结合,刺激患儿的发育过程,培养孩子积极参与到社会,尽快融入社会,使其他功能尽量接近一个正常儿童。
    2023-08-02
  • 小孩脑炎后遗症康复训练怎么做(视频)

    小孩脑炎后遗症康复训练怎么做
    通常说的儿童脑炎恢复期,高峰期在6-12个月左右。实际上最关键时期,大夫治疗经验判断,一般就是病后3个月,是非常好的康复治疗时机。康复治疗包括很多种,通常孩子合并运动障碍,就要进行运动疗法,即作业疗法、按摩、等速肌力训练,蜡疗、磁疗这些综合康复。如果孩子合并癫痫,可能要请神经内科进行会诊,进行抗癫痫的正规治疗。合并认知语言倒退,要进行语言方面康复,语言引导,进行正规康复,促进语言、认知能力的恢复。
    2023-08-02
  • 溺水的死亡率(视频)

    溺水的死亡率
    研究显示被水淹没的时间和死亡的概率直接相关,淹没5分钟的死亡率为10%,10分钟死亡率达到56%,25分钟为88%,如果大于25分钟的死亡率接近100%,基本上可能抢救不过来。但是也有个别的报道,证明长时间的淹没于冰水或者温水中而被成功复苏的案例,这提示对于溺水的患者预后有利的因素: 1、水温低于10℃; 2、女性; 3、三岁以上的儿童; 4、开始有效的复苏的时间小于10分钟的; 5、快速的恢复自主心跳,身体的核心温度低于35℃; 6、神经系统的检查,格拉斯评分大于6分,瞳孔有反应。 但是没有单一的指标可以准确的预测溺水者的预后。所以推荐对所有溺水患者都应该实施尽可能的医疗救助行为。出现尸斑、腐烂、头断、尸僵等明确的不可逆依据,或者持续的高级生命支持条件下面,30分钟还是没有出现生命迹象,就可以终止复苏抢救。医疗人员也可根据具体的情况适当的延长复苏时间,但是也不建议进行无意义的过度救治,这种行为会浪费急救的医疗资源,降低全市整体的抢救成功率。
    2023-08-03
  • 是否需要水中人工呼吸(视频)

    是否需要水中人工呼吸
    水中人工呼吸需要根据情况,有冲浪的救生员在深水区发现没有反应的溺水者时,会实施水中通气,部分溺水者对该措施反应比较好。如果没有反应,救生员需根据具体的情况,海面情况、到岸边距离、是否有救援船或直升机,决定尽快将溺水者带往岸边,还是继续在原地实施水中通气,直到救援船或直升机到达接管复苏。当下有研究表明在原地实施水中通气,直到救援船或直升机的到达接管复苏,这个措施对于溺水者的存活率有很大提高。所以对于溺水呼吸停止者,尽早开始人工呼吸,可增加复苏的成功率,对于专业救生人员可以在漂浮救援设施上开始水中通气,不建议非专业人员在水中为溺水者进行人工呼吸。
    2023-08-03
  • 当发生溺水事件第一目击者应该怎么做(视频)

    当发生溺水事件第一目击者应该怎么做
    当发生溺水事件的时候,第一目击者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应该呼叫周围的群众救助,能够尽快通知附近专业水上救生人员和消防人员,同时尽快拨打120急救电话; 2、第一目击者在专业救援到来之前,如果不会游泳,可以向入溺者投递竹竿、衣服、绳索、漂浮物等,不推荐非专业救生人员下水救人,不推荐多人手牵手下水救援,也不推荐跳水时将头扎进水里面; 3、在拨打急救电话的时候,要言简意赅,特别要讲清楚具体的地点,最好约定明显的城市和野外标志物处等候,一旦救护车到来,可以迅速引领医疗人员到达现场,不要主动挂掉电话,要保持呼叫电话不被占线; 4、呼叫者应服从于调度人员的询问程序,如有可能可在120调度员的指导上,对溺水者进行生命体征的判断,发现患者没有意识、没有呼吸或进入濒死呼吸,可在120调度员的指导下进行徒手心肺复苏,120调度人员医应该指导第一目击者清理口腔异物,开放气道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的按压。
    2023-08-03
  • 溺水人员是否需要早期除颤(视频)

    溺水人员是否需要早期除颤
    现在随着自动体外除颤仪的普及,很多地方都具备该设施,而自动体外除颤器是否常规的配备在水上活动的场所,一直存在争论。有少量的研究显示,溺水患者上岸后心脏骤停的心率多为心室静止,不需要除颤,但是如果溺水者一旦出现需要电击的心率,此时自动除颤仪仍然可以迅速逆转病情。所以2015版国际复苏指南,美国心脏协会指南、欧洲复苏指南仍然建议尽快的使用AED,溺水患者开始心肺复苏要尽快使用自动除颤仪。使用自动除颤仪的时候,应该将患者的胸壁擦干,连上自动除颤仪电极片打开自动除颤仪,按照除颤仪的提示进行电击,如果溺水者还在水中,使用AED的时候要将患者脱离水源,但是当患者躺在雪中或冰上的时候,可以常规使用自动除颤仪。
    2023-08-03
  • 溺水的危害有哪些(视频)

    溺水的危害有哪些
    溺水的危害有很多,有心理方面、有生理方面还有社会家庭方面的危害。主要有: 1、肺损伤,溺水者肺部损伤主要是肺表面活性物质被冲洗且功能紊乱,导致肺疱塌陷、肺不张和肺内分流,多重的肺损伤机制,导致难治性低氧血症,所以对于溺水的病人不管病情轻重,所有经过溺水的人都应该常规到医院观察和治疗,常规检查胸片、心电图、血气分析。如果患者淹溺污水中要考虑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如果明确有感染给予广谱的抗生素治疗; 2、神经损伤,神经损伤的预后主要取决于溺水者缺氧的时间,早期积极进行评估和治疗神经功能的恶化,严重低体温的溺水病人,在早期复苏的时候需要实施积极的复温措施。当溺水患者自主呼吸和循环恢复之后,可能采用低温疗法以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推荐身体的核心温度要保持在32℃-36℃之间至少24个小时,对于伴有脑水肿、抽搐的患者首选低温治疗。推荐检查临床症状,电生理、影像、血液标志物进行积极的神经学的评测,以进行神经的复苏。
    2023-08-03
  • 关于控水法的认识(视频)

    关于控水法的认识
    控水的方法各种各样,控水过程源于早期对溺水急救的探索过程,但是随着现代心肺复苏技术、人工呼吸、胸外按压、电除颤三大技术的建立,控水法实际上早已要摒弃。现在循证医学已经明确控水只能拖延复苏、加重误吸、明显增加死亡率,所以指南也明确指出,没有证据表明水能成为阻塞气道的异物,不要浪费时间去做腹部和胸部冲击法控水,而且从溺水者的损害过程也可以看到,对于清醒的溺水者或者昏迷者,但是呼吸脉搏尚存,其溺水的时间比较短,肺内有的根本没有吸入水或者进吸很少的水,完全没必要控制。控水的过程有可能导致胃内容物排出来,反而增加误吸的风险有害无利。而对于溺水心脏骤停者,控水造成的心肺复苏延误,同样增加误吸、增加死亡率。无论哪种控水的方式,控水控出来的都是胃内容物和胃内的水,肺内的水难以控出来,反而在心肺复苏的过程中间,肺内的水会吸收进入循环,而改善肺的氧合能力。总之任何形式的控水法都是陈旧、无用、有害的。
    2023-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