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国强

  • 骨头发炎吃什么消炎药(视频)

    骨头发炎吃什么消炎药
    骨头发炎药物的选择要根据感染的病原菌类型、患者情况、治疗效果、抗生素的敏感试验结果来选。窦道感染时,往往窦道会有分泌物,通过分泌物或通过抽血查血培养能够查到致病菌,并且做药敏试验,这样就可以根据化验结果来选择敏感抗生素。如果不能培养出细菌,要经验性的来选择抗生素,要选择广谱抗生素,并且要求足量联合、疗程足够长,要把握这些原则,选择能够覆盖革兰氏阳性和阴性的抗生素,如一代类头孢,如头孢唑林、头孢西丁,一代头孢联合氨基糖苷类,糖苷类包括阿米卡星和庆大霉素,或一代头孢联合喹诺酮类,喹诺酮类包括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类。治疗之后要观察治疗效果,并且可以复查血沉、C反应蛋白,血沉、C反应蛋白可以作为观察炎症是进展还是好转的指标,通过抽血化验可以查这两项,如果通过药物治疗有效,便继续应用选择的药物治疗,如果没有效就要换高级别的抗生素。如果怀疑革兰氏阳性菌感染,要选择替考拉宁、万古霉素,如果怀疑阴性菌感染则选择头孢他啶、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或美罗培南。
    2023-08-03
  • 脓性指头炎切开引流的最佳切口(视频)

    脓性指头炎切开引流的最佳切口
    脓性指头炎因为在指端,四周都可以选择切口,切口种类确实特别多,选择合适切口最终的目的,一个是有利于清创,再一个减少对指端触觉的破坏,并且有利于切口引流,包括必要时进行灌洗,可以在触痛就是压痛最明显的地方切开。要避免切口跨过远侧指间关节,避免跨过远侧指间关节的皮肤横纹。不主张切口到达或者跨越指尖,就是不主张切口到达指尖,指尖触觉比较重要,指尖如果有切口形成瘢痕,瘢痕比较难看,常伴有疼痛性的过敏,包括碰到物品有明显的触痛,会造成拿捏物品困难。最佳的切口,就是在触痛最明显处切口,如果在指腹中央,可以在指腹直接采取纵行切口;在指腹一侧,采取单侧纵行切口,单侧纵行切口注意不要超过指尖,近侧不要超过近侧指间关节横纹。
    2023-08-03
  • 什么是急性血源性骨髓炎(视频)

    什么是急性血源性骨髓炎
    急性血源性骨髓炎多见于幼儿、少年和青春早期,十岁以下的患者约占80%。该病多发生于长骨干骺端,四肢骨靠近关节的部位即骨干两端。较多发部位是胫骨即小腿骨,股骨即大腿骨,这两处发病率最高,其次还有肱骨即上臂骨,包括桡骨和髂骨。该病在临床上以发热、局部肿胀、剧痛为特征,早期可因并发脓毒血症、败血症而危及生命,脓毒血症、败血症是指细菌入血,这时血液里有很多细菌,会引起比较明显的全身反应,甚至会危及生命,晚期可因化脓性感染破坏骨及其它组织造成残疾。血源性骨髓炎主要指细菌侵入人体的途径不是外伤,而是血源性即在身体的其它部位首先存在感染灶,但是原发感染灶能查出来的非常少,约占35%,大部分感染灶发作甚至都没有引起重视,但这时细菌入血然后通过血液到达骨头部位引起感染。先期感染多见的是皮肤黏膜,如疖、痈、扁桃体炎和中耳炎,原发病灶处理不当或机体抵抗力下降,导致细菌进入血液循环,引起菌血症或脓毒血症。细菌栓子进入骨营养动脉后,由于骨端动脉血流特别缓慢,这时细菌容易在该部位停留形成感染灶,因为脓肿周围为骨质,周围都是比较硬的组织,所以引流不好,这时特别容易造成比较严重的毒血症表现。随着感染脓肿增多,会向周围扩散,根据压力大小向不同方向进行扩散,可以顺着骨髓腔向骨的两端扩散。髓腔四周是比较硬的骨皮质,骨皮质上面有骨小管,可以通过骨小管向外扩散。骨干外层是骨膜,会集聚到骨膜下,形成骨膜下脓肿。大腿上端即股骨上端有特殊情况,股骨干骺端骨骼在髋关节内,所以脓肿破溃之后直接会引起髋关节炎症,引起髋关节化脓性关节炎。急性血源性骨髓炎的发生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外在因素,即要有感染力比较强的细菌侵入人体;二是内在因素,全身或局部抵抗力比较低,若机体抵抗力比较强可以将细菌消灭,如果抵抗力比较低,会引起骨头感染,进而引起急性血源性骨髓炎。
    2023-08-03
  • 慢性骨髓炎鉴别诊断(视频)

    慢性骨髓炎鉴别诊断
    慢性骨髓炎鉴别主要是以骨结核、骨梅毒还有骨肿瘤进行鉴别。 1、骨结核可以分为骨干结核或者骨的两端松质骨结核,骨干结核临床上比较少见,常合并其它部位的结核,死骨和窦道形成的比较少,经过适当的非手术治疗,就是经过药物治疗都能治好,很少需要手术治疗。慢性骨髓炎都会有死骨和窦道形成,而松质骨的骨结核,主要是以溶骨性破坏为主,一般不形成死骨,容易形成局部脓肿。骨结核X光片表现主要是显示骨小梁模糊不清,呈一致性的磨砂玻璃样改变,病变的骨头会比周围脱钙骨的骨质高,就是病变骨头密度高,周围骨头密度低。慢性骨髓炎是病变的地方密度低,骨破坏的密度低,周围它会有硬化增生,机体修复的表现形成比较多的硬化骨。鉴别比较困难的时候,需要借助细菌学和病理学检查,比如做细菌培养或者取组织做病理检查,只有通过这种情况鉴别; 2、骨的梅毒,骨梅毒X线片骨膜反应主要是花边状,呈花边状骨膜反应,很少形成死骨,抽血化验有血清的华氏反应或者康氏反应阳性; 3、骨肿瘤,常见的有3个:第一个是硬化性成骨肉瘤,没有感染病史,发展的比较快,疼痛比较厉害,主要是夜间痛会比较明显,化验血清的碱性磷酸酶会增高,X线片表现慢性化脓性骨髓炎骨膜反应总是由轻到重,就是骨膜反应越来越多,并且由模糊变得光滑,骨肉瘤的骨膜反应一开始层次比较清楚,均匀,随着病情的发展,会变得模糊,因为肿瘤要破坏骨头,慢性骨髓炎不会出现软组织的肿块,也不会形成肿瘤骨,骨肉瘤伴有比较快速增大的软组织肿块,骨膜反应呈放射状的骨针样,或者Codman三角绒毛状的骨膜增生,软组织肿块内可以见到钙化,形成肿瘤骨;第二个常见恶性肿瘤是骨肉瘤,多见于青少年,也会形成局部肿块,并且增大的比较快,X线片表现就是骨髓腔扩大,骨皮质呈葱皮样改变,骨膜反应呈洋葱皮样一层一层的,骨膜反应的密度比较低,并且比较细微,比较纤细,而骨髓炎的骨膜反应比较致密,密度比较高,片子上比较发白;第三个良性肿瘤,叫骨样骨瘤,主要好发部位在骨干,X线片病变部位可以看见局部比较广泛的骨皮质增厚,新生的骨皮质特别像慢性骨髓炎改变,但是骨样骨瘤不会形成脓肿,不会形成死骨,因为皮质比较光滑,骨膜反应偏向一侧,所以骨皮质增厚也偏向一侧,造成髓腔不对称性变窄,并且在骨增生的病灶中间是骨样骨瘤的病灶主要部位,叫巢穴的部位,形成一个圆形的或者卵圆形的透亮区,比较小,不会超过2cm,在2cm以下。
    2023-08-03
  • 化脓性骨髓炎好发部位(视频)

    化脓性骨髓炎好发部位
    化脓性骨髓炎主要发生在长管状骨的干骺端,长管状骨部位是胫骨、股骨发病的结构,就是大腿骨和小腿骨最容易发病,其次就是肱骨,就是上臂的骨头,还有桡骨、髂骨,都容易发生干骺端,就是比较容易发生骨头的两端。因为骨髓炎的细菌侵入途径,因为身体其它部位有感染,细菌通过原发感染灶进入血液,通过血液循环,到达骨头里边,到骨端部位属于血管末梢,毛细血管多,血流比较缓慢,细菌在这里面比较容易停留繁殖,从而引起骨髓炎,所以多见于骨头两端。
    2023-08-03
  • 慢性骨髓炎死骨如何治疗(视频)

    慢性骨髓炎死骨如何治疗
    慢性骨髓炎形成死骨以后,必须把死骨拿出来才有可能治好。小块死骨可以被吸收或经过骨漏孔排到体外,或经过爬行替代作用可以再生,即重新再形成正常骨质。但大块死骨会长期停留在骨性包壳内,骨性包壳即慢性骨髓炎在死骨周围由于机体修复会形成骨性包壳,死骨在包壳内,包壳内是死腔,死骨周围都是脓液或者炎性肉芽组织,会造成长期不愈。这时取出死骨应该在骨性包壳形成以后进行,因为死骨清掉之后,骨性包壳不再完整,容易造成骨折。在如今的技术下也可以早取死骨,因为有外固定技术可以通过外固定增加骨强度,可以预防再次骨折。因为周围有骨性包壳,所以必须在骨性包壳进行开窗,将骨头进行开窗后才能把死骨取出,并不是单纯只取骨头。因为死骨周围还会有很多肉芽组织、脓液,包括坏死组织以及瘢痕,这时一定要将其清除干净,做到广泛彻底的切除,直到周围出现健康组织。现在经常说的骨头出现红辣椒征,即骨头表面会出现均匀的出血点,才是比较健康的组织,要做到宁多勿少,宁可多切,也不要留下病变组织。死骨清除以后骨性包壳内会形成空腔,这时可以用肌肉瓣填塞植骨术,可能会需要二期植骨,从身体其它部位取一块自身带血供的骨瓣,将带血管的骨瓣一起植入,可以做碟形手术,即比较表浅的部位可以通过逐渐换药后,空腔爬满肉芽自己慢慢愈合,还包括大网膜填塞以及胎盘填塞术。医院现在多采取载药的磷酸钙或硫酸钙骨粉填塞,硫酸钙和磷酸钙骨粉可以自行吸收不需要二次手术取出。如果判断死骨取出以后骨头强度下降比较明显,需要外固定保护,创伤造成的骨髓炎往往形成节段性死骨,即这一段都会形成死骨,清除以后会形成阶段性骨缺损,可以采取植骨、带血管骨瓣、骨搬移或膜诱导技术来解决长段骨缺损。
    2023-08-03
  • 什么是骨感染病(视频)

    什么是骨感染病
    骨感染病是指致病菌通过各种播散途径如血液播散,局部如开放性外伤或身体附近的感染灶等途径,扩散到骨质内然后在骨内存留,致病微生物突破机体防御屏障以后,在局部形成感染病灶。病灶可以累及骨髓、骨皮质、骨膜以及骨的周围组织,即骨头周围的软组织都可以受到累及。无论是血源性传播,还是通过直接传播,如果仅仅在骨皮瓣上存在细菌,不足以造成骨髓炎。骨骼的解剖生理学因素、疾病,病人本身伴有疾病、营养不良或免疫系统功能障碍,即身体首先有抵抗力下降的情况,这时细菌进入体内才会引起感染。
    2023-08-03
  • 什么是骨放线菌病(视频)

    什么是骨放线菌病
    放线菌属于真菌的一种,放线菌病是由牛型放线菌引起的慢性化脓性多窦道性肉芽肿炎症。放线菌的感染多发病于面颈部、胸腔和回盲部即回肠、盲肠部位,在国家西北省份比较多见。骨放线菌病一般是由于软组织放线菌病直接蔓延而来,常见于软组织发病部位进行扩散。骨内常见的发病部位是上颌骨、下颌骨、颅骨,都是来源于面颈部及口腔内感染。肋骨和胸腔来源于胸膜和肺感染,盆骨和腰椎来源于回盲部感染。一般先发生软组织感染,然后蔓延到骨。放线菌内产生的脓液会经过弯曲的窦道向各处蔓延,脓液内含有一种淡黄色硫磺颗粒样菌落,这是放线菌的特征性表现,一般只要看到硫磺颗粒样菌落都可以重点考虑放线菌感染。肉芽肿软化部和瘢痕部相互交错并且有许多瘘管是本病的特点。放线菌病局部侵蚀性特别强,无论是血管、神经、皮肤还是骨质,都不能阻止其蔓延。因此病变进行的方式主要是直接扩散和局部浸润,骨质疏松和骨质致密互相交错是本病的特点。该病很少形成死骨,一般患者都会有慢性病容即长期有慢性病,有不同程度的贫血、消瘦、不规则发热,化验显示白细胞增高,病变局部皮肤增厚而变硬,表面不光滑,呈棕红色。
    2023-08-03
  • 长节段骨缺损是怎么引起的(视频)

    长节段骨缺损是怎么引起的
    长节段骨缺损在临床上相对比较常见,通常是由创伤、感染、肿瘤以及各种先天性疾病所导致。如今由于高能量创伤所导致长节段骨缺损比较多见,如车祸、在矿场矿石砸伤、机器碾压伤等,严重创伤当时就可以造成长节段骨缺损。严重的开放性粉碎性骨折,若手术后感染,在清创时不得不把粉碎性骨折块清除掉,清除掉之后就会形成长节段骨缺损。感染尤其是血源性感染,往往脓液扩散会造成长段骨头感染,对感染进行治疗的过程中清除感染灶可以造成长节段骨缺损。骨的恶性肿瘤清理不干净术后非常容易复发,所以一般情况下要求广泛切除,容易造成长节段骨缺损。先天性疾病即比较常见的如胫骨假关节,胫骨假关节属于先天性疾病,骨头强度本身比较差,比较轻微的外力甚至没有外力就造成骨折,在骨折附近骨质条件很差,如果按一般骨折单纯复位固定很难愈合,所以一般要把病变骨彻底清除掉,会形成长节段骨缺损。
    2023-08-03
  • 骨放线菌病如何治疗(视频)

    骨放线菌病如何治疗
    骨的放线菌病的治疗如下: 1、应用青霉素进行治疗,青霉素用量要大,疗程要长,每天用800-1000万单位持续数日,也可以应用四环素、链霉素以及磺胺类药物治疗; 2、局部有炎症肿块时,要及时切开引流,去除坏死组织。但放线菌病有厌氧的特性,所以清除病灶以后尽量敞开伤口,让伤口与空气接触,氧气不利于放线菌的成活; 3、在有骨破坏或窦道形成时,可以行病灶清除和窦道切除术; 4、脊椎病变如形成椎旁脓肿,形成脓肿时需要进行手术清理,在手术治疗时术前、术后都要给予大剂量持久抗生素,抗生素于术前、术后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
    2023-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