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视眼

  • 眼屈光不正怎么办(视频)

    眼屈光不正怎么办
    屈光不正治疗分为两部分,具体如下: 1、针对成年人群,如果年龄>18周岁,屈光不正的度数相对稳定,这部分人群可以选择戴镜来进行矫正。此外目前比较流行激光矫正近视眼,激光矫正近视眼手术根据角膜厚度、屈光状态的不同也有多种方式选择,需要手术医师根据眼部情况进行判定。现在比较流行ICL手术,即有晶体眼的人工晶体植入手术来进行治疗,手术通常适宜的是屈光度比较高而角膜较薄,不宜进行激光手术的这部分人群,矫正效果非常安全、有效; 2、儿童屈光不正要分三个部分来矫正,远视屈光不正,这部分患儿如果远视度散瞳验光之后>300°,建议患儿进行配镜矫正,而且需要半年到1年进行复查,复查验光是否需要更换眼镜。如果在近视屈光度在100°以上时,通常需要戴镜进行矫正,100°以下时候可以根据情况选择戴镜治疗,也可以选择低浓度阿托品长期使用。低浓度阿托品目前在临床上也有一定疗效,建议患者低度近视时可以进行选择。弱视患儿更要及时戴镜矫正和治疗,以达到矫正屈光不正的状态。
    2023-08-03
  • 屈光不正术后并发症(视频)

    屈光不正术后并发症
    屈光不正术后并发症如下: 1、激光手术矫正近视眼甚至散光和远视,激光手术需要患者本身术前不存在干眼状态,术后比较常见的是眼干、眼涩。绝大部分患者在术后3个月进行药物治疗,可以缓解,有极少部分患者可能长期存在眼干、眼涩的状态,这是比较常见的一个症状。还有术后常出现临床上叫做眩光,眩光就是夜晚看灯光时会有彩圈、光晕,会感觉视力不像白天好,激光手术以后夜间对强光才会产生眩光; 2、植入人工晶体,近几年比较成熟的人工晶体植入矫正近视手术,在临床上也称作ICL,就是人工晶体植入,将镜片换做人工晶体植入到眼内,植入之后就可以达到非常理想的视力,不需要再戴眼镜来进行矫正。这种手术类似于白内障人工晶体,术后需要进行2-4周的点眼预防感染,预防术后的炎症反应,而且屈光状态可能需要在1个月左右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术后正常的水肿、结膜充血均可通过药物来进行缓解和治愈。
    2023-08-03
  • 怎样治疗屈光不正(视频)

    怎样治疗屈光不正
    屈光不正不讲治疗,讲矫正,近视、远视、散光均是屈光不正,矫正手段如下: 1、最常见手段是戴上眼镜视物清楚,戴眼镜叫光学矫正。摘掉眼镜依旧存在近视、远视、散光,说明屈光不正是矫正,不会彻底改变眼睛结构; 2、成人屈光不正,比如近视眼,做近视激光手术也叫做矫正,相当于戴上永远不用拿掉的隐形眼镜,并没有改变眼睛的结构。 屈光不正矫正主要有三大手段,常见框架眼镜、隐形眼镜,以及条件合适可以做近视手术矫正。矫正不算治愈,也不算治疗屈光不正。
    2023-08-03
  • 屈光不正包括哪些(视频)

    屈光不正包括哪些
    眼球是个屈光系统,若光线不能准确地聚焦在眼底视网膜黄斑上,称做屈光不正,包括近视眼、远视眼、散光以及屈光参差,具体定义如下: 1、屈光参差:双眼屈光度数差别达到100度以上,称做屈光参差; 2、近视眼:光线因眼球过长不能准确地聚焦在视网膜上,导致眼底视网膜神经感知层不能清晰成像,称做近视眼; 3、远视眼:眼球过短,远处光线聚焦在视网膜神经层后面,相当于成像在照相机底片后面,会导致眼底神经层面上成像模糊,称做远视眼; 4、散光:眼睛是个球形,如果某个方向上光线能够聚焦在视网膜黄斑上面,但另外与其垂直方向上光线不能聚焦在视网膜上,从而导致成像聚焦在视网膜后面或者视网膜前面,此状态称做散光。
    2023-08-03
  • 屈光不正的治疗方式(视频)

    屈光不正的治疗方式
    因为屈光不正涵盖近视、远视、散光、屈光参差等大致门类,根据不同种类,治疗方式也不同,具体如下: 1、儿童青少年期近视眼和散光:主要通过配眼镜矫正; 2、成年以后的近视眼和散光:若有必要可通过激光手术或者眼内晶体植入手术矫正视觉,但若患者不需要手术,也可以通过常规戴眼镜或者隐形眼镜矫正视力,获得清晰视觉; 3、幼儿期远视、散光:导致弱视状态,8岁前要积极根据屈光度数状况、斜视状况,为其配戴合适眼镜,必要时还可进行弱视训练。因8-9岁之前视功能发育定型未完成,完全有机会通过每天坚持做长期弱视训练矫正视觉。但在9岁以后,如果没有将弱视治好,功能发育定型会错过弱视治疗的黄金年龄; 4、屈光参差:屈光不正状态是双眼度数相差过大,比如两只眼睛近视相差200°-300°,此时戴框架眼镜会造成不适感、头晕,通常建议通过激光手术平衡两只眼睛度数,缓解因视觉不平衡而导致的疲劳。
    2023-08-03
  • 小儿屈光不正能治好吗(视频)

    小儿屈光不正能治好吗
    小儿屈光不正种类较多,包括近视、远视、散光、屈光参差等,部分可通过积极治疗治好,但有些却只能通过控制,预防屈光不进展。小儿阶段发生近视眼,也许存在有家族史,比如小孩子发生300度-600度的近视眼,由于真性近视发生眼轴变长,不可能治好。只能尽量控制,避免过快加深,形成超高度近视眼,导致眼底发生病理性并发症。对于中低度近视眼,通常要做积极控制,预防近视眼快速进展。 正常人类小孩生下后均有远视,有些普通中低度远视不需要任何处理,属于正常状态,比如远视储备,随着年龄增加,通常会缓解。但有些小孩生有天生的高度远视眼,可能导致斜视、弱视,此时需积极为其进行验光,配戴合适眼镜,并协助弱视训练,帮助过高的远视度数快速达到减轻。 一般建议弱视患者在8-9岁之前治好,因为8-9岁以后视觉功能发育定型,会错过治疗年龄。屈光参差在幼儿阶段需采取医疗手段积极矫正、治疗,防止弱视发生,帮助双眼建立健康的视觉功能。
    2023-08-03
  • 屈光不正为什么会头痛(视频)

    屈光不正为什么会头痛
    屈光不正有近视、远视、散光、屈光参差等状态,临床当中某些屈光不正患者,不仅有视力模糊,可能还伴有头痛症状,主要原因如下: 1、部分近视眼患者看东西模糊,但不愿意配眼镜,导致长期眯眼,双眼始终处于疲劳状态,故引发神经疲劳;再加上体质较弱或者工作生活当中用眼过度,可能会导致头痛症状; 2、部分屈光不正患者在配戴不适合、不正确的眼镜后,尤其是伴发有散光情况下,不仅不能带来清晰视觉,甚至会加重眼睛疲劳、不适状态,故产生头疼感觉; 3、对于屈光参差患者,由于两眼度数相差相差200度以上,在配戴眼镜后导致两边不平衡,眼睛会觉得不对称、不舒服,长期配戴会引发眼睛疲劳、酸痛,甚至造成神经系统疲劳,故引发头疼。
    2023-08-03
  • 什么是双眼屈光不正(视频)

    什么是双眼屈光不正
    屈光不正实际上是眼睛屈光状态不能使光线正确地聚焦在眼底视网膜上,无法形成清晰视觉成像效果。眼睛相当于照相机,前有角膜,后有晶状体,每个光学元件与眼球轴距均是严密、精确的配合系统,可形成光学成像。若无法完成可能造成以下几种情况: 1、屈光不正:若晶状体、角膜屈光度数与眼轴轴长不匹配,可导致光线无法聚焦在眼底视网膜上,称做屈光不正; 2、近视眼:如果焦距过长,光线聚焦在视网膜前,称近视眼; 3、远视眼:如果光线聚焦在视网膜后面,称做远视眼; 4、散光:如果在某个方向上,比如水平方向上,光线可以准确地聚焦在视网膜上,但在垂直方向上光线不能聚焦在视网膜上,称散光。 简言之,屈光不正包括近视、远视、散光,广泛意义上还包括双眼屈光不正。如果两个眼睛度数相差100度以上,称做屈光参差,也是屈光不正状态。
    2023-08-03
  • 屈光不正多久检查一次眼睛(视频)

    屈光不正多久检查一次眼睛
    屈光不正状态较普遍,具体检查频率因人以及状态而异,具体如下: 1、儿童青少年期近视、散光:一般要求半年左右进行复查,因为儿童青少年期不论是近视还是散光,均处于进展状态,故建议每半年评估、检查一次。如果近视眼在进展,要相应采取措施,比如重新验光、重新配镜或者采取医学干预、医学指导意见等手段,帮助控制、减缓近视眼进展; 2、儿童青少年期远视:有可能会进一步导致斜视、弱视,需更频繁进行复查,一般三个月评估一次弱视治疗效果,查看配戴远视眼镜后弱视训练效果,帮助进一步调整治疗方案; 3、成年:不论是有近视眼还是散光,如果有条件最好每年进行一次检查,因为本身眼镜片存在磨损,对视觉也会带来不好后果,需要及时更换。另外若为高度近视,可能会引发眼底视网膜病变,包括视网膜裂孔、出血,早期没有感觉,等到发生视网膜脱离才被发现。若能检查发现,可避免视网膜脱离,故建议每年定期到专业眼科机构检查。
    2023-08-03
  • 眼睛玻璃体脱落如何治(视频)

    眼睛玻璃体脱落如何治
    玻璃体脱离比较常见,随着年纪老化、随着高度近视眼的进展,还有外伤、炎症、感染等因素都会引起玻璃体的提前或者提早的脱离。一般玻璃体脱离以后有比较严重的症状,比如伴随着视网膜玻璃体出血、视网膜的裂孔、视网膜的脱离,就是需要对症治疗。如果单纯玻璃体脱落以后,会引起闪光感、飞蚊症,所以如果排除了视网膜的疾病变或者并发症时,单纯的玻璃体脱落不需要治疗。但是如果引起并发症,比如视网膜裂孔,需要做激光治疗,如果引起视网膜脱离,需要进一步手术治疗。所以玻璃体脱落的情况是要因人而异,因病情进展情况不同而不同,对症的处理,而不是统一脱落以后一定要治疗,没有统一的标准。如果有玻璃体脱落需要及时到眼科就诊。
    2023-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