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先道

  • 鼻窦炎癌变有哪些症状(视频)

    鼻窦炎癌变有哪些症状
    鼻窦炎一般不会癌变,除非是一开始就是鼻窦合并的鼻窦炎症状,此种情况就是鼻窦癌的症状。鼻窦癌的症状通常可以有鼻涕带血、头痛、眼眶痛,以及面颊部疼痛等表现,另外可以有一侧的鼻塞。因为鼻窦癌有可能向鼻腔内侧侵犯,破坏鼻窦的内侧壁,向鼻腔内侵犯就会出现鼻塞,向眼眶内侵犯就会出现眼眶疼痛,甚至眼球突出、视力障碍等问题。另外,鼻窦癌有可能向颅内侵犯而导致比较明显的头痛,一般做CT检查就可以发现有明确的骨质破坏。鼻窦癌如果进一步发展,另外还有淋巴结转移的情况,可以出现颈部同侧淋巴结明显肿大,到晚期甚至可以向对侧及全身淋巴结转移。
    2023-07-30
  • 儿童过敏性鼻炎的最新治疗(视频)

    儿童过敏性鼻炎的最新治疗
    儿童过敏性鼻炎的最新治疗,通常包括首先用鼻腔生理性海水做鼻腔冲洗,每天1-2次将鼻涕冲洗干净。冲洗干净以后间隔15分钟用鼻喷激素喷鼻,比如糠酸莫米松,一般可以用于2岁以上的儿童,连续喷2周就可以达到比较好的治疗效果,连续用1-3个月可以达到相对持续稳定的缓解效果。另外,对于5岁以上的儿童,可以适当使用鼻喷的抗组胺药,比如左卡巴斯汀及氮卓斯汀。另外,可以加口服的抗组胺药,比如氯雷他定、依巴斯汀或者西替利嗪等。如果通过上述药物治疗儿童的鼻炎症状仍然不能够很好缓解,可以再酌情加入口服的白三烯受体拮抗剂,比如孟鲁司特。一般连续治疗1-2周,都可以比较好地缓解儿童过敏性鼻炎症状。另外,可以做过敏源检测,争取明确过敏源,可以更有针对性地避免和过敏原接触,必要时可以考虑做脱敏治疗,一般可以更好地改善过敏性鼻炎的治疗效果。
    2023-07-30
  • 鼻咽癌淋巴结肿块位置在哪里(视频)

    鼻咽癌淋巴结肿块位置在哪里
    鼻咽癌淋巴结肿块位置,通常位于颈部的两侧,常规位置是在耳下区,两侧的耳下区是比较常见的鼻咽癌的转移部位,就是鼻咽癌导致了颈部淋巴结转移,就会出现颈部淋巴结肿大。如果出现颈部淋巴结肿大,通常说明鼻咽癌已经不是最早期,已经属于中晚期。如果出现单侧的淋巴结肿大,通常属于颈部淋巴结转移的一期,如果出现双侧的淋巴结肿大,就属于颈部淋巴结转移二期。如果出现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肿块>6cm以上,就是颈部淋巴结转移的三期。这种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情况对于鼻咽癌的分期,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如果出现转移的淋巴结越多,以及颈部淋巴结肿块越来越大,预示更晚期的鼻咽癌,同样也就预示着预后会更差。所以如果发现有颈部淋巴结肿大颈部肿物的情况,一定要注意排除鼻咽癌的可能性。
    2023-07-30
  • 鼻咽癌晚期有什么症状(视频)

    鼻咽癌晚期有什么症状
    鼻咽癌是头颈肿瘤,是恶性肿瘤当中比较常见的一种,或者发病率最高的一种。鼻咽癌晚期通常症状包括鼻子出血越来越重,另外可以有明显的头痛,可以有发热、耳闷、耳鸣,听力下降症状。主要是因为鼻咽癌导致的咽鼓管堵塞,因为咽鼓管是连接鼻咽部和中耳腔的管道,鼻咽癌会侵犯到咽鼓管而导致咽鼓管堵塞。从而使中耳腔与外界不相通,就会有中耳积液,影响鼓膜和听骨链的传音功能,从而出现耳闷、中耳积液,以及耳鸣的相关症状。另外鼻咽癌晚期可以有颈部淋巴结肿大,这种颈部淋巴结肿大通常无痛,并且质地比较硬,活动度比较差,会在几个月时间长得越来越大,甚至比拳头都大。以上都属于鼻咽癌相对晚期的症状,如果再晚期,可以出现全身转移,比如转移到骨、肺、肝等。
    2023-07-30
  • 鼻咽癌和鼻炎有什么区别(视频)

    鼻咽癌和鼻炎有什么区别
    鼻咽癌和鼻炎两者有很明显的区别,具体如下:1、病因区别:鼻咽癌属于恶性肿瘤,恶性肿瘤包括癌和肉瘤,鼻咽癌其中之一,鼻炎属于慢性炎症,通常和病毒或者细菌感染有关系,或者和过敏反应有关系;2、症状区别:鼻咽癌的症状包括进行性加重的鼻出血,尤其是回吸鼻涕带血、耳闷、耳鸣、头痛、听力下降,以及有可能是发热、颈部淋巴结肿大、鼻塞等症状。而鼻炎一般会有鼻塞、流鼻涕、打喷嚏,以及鼻子痒等不适症状。如果继发了鼻窦炎,还会有持续流黄流鼻涕。鼻炎会有一定程度的头痛,但一般疼痛相对会比较轻,而鼻咽癌导致的头痛,以及鼻出血等情况会持续加重,而不会时轻时重。鼻炎一般不会有颈部淋巴结转移,而鼻咽癌颈部淋巴结转移比较常见,鼻咽癌导致的头痛,也会更剧烈、更持久,也会在短时间内加剧明显;3、治疗区别:鼻炎治疗通常使用药物治疗就可以,鼻咽癌一般就需要放疗,必要时再加化疗。
    2023-07-30
  • 孩子鼻窦炎怎么处理(视频)

    孩子鼻窦炎怎么处理
    孩子鼻窦炎,具体处理方式如下:1、鼻腔冲洗:用药首先一般可以用鼻腔生理性海水或者生理盐水做鼻腔冲洗,每次每个鼻孔可以冲洗100-200ml以上,尽量将鼻腔鼻窦的分泌物冲洗干净,冲洗干净以后可以减少鼻窦炎的感染复合,另外可以使鼻腔喷的药能够更好的与鼻腔黏膜、鼻窦黏膜相接触,可以起到更好的药效果;2、药物治疗:另外鼻窦炎一般可以使用口服的白三烯受体拮抗剂,比如说孟鲁司特。另外对于细菌性鼻窦炎,通常可以使用抗生素,比如说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3、手术治疗:如果鼻窦炎通过药物治疗效果不好,甚至又激发了鼻息肉的话,有可能需要手术治疗,不过对于孩子的鼻窦炎手术,一定要谨慎。因为孩子的鼻面部骨骼还没有完全发育成熟,如果手术创伤过大,容易导致面部发育畸形,所以孩子鼻窦炎的手术即使做,一定要尽量缩小手术创伤。
    2023-07-30
  • 感觉耳朵里面有东西响怎么弄出来(视频)

    感觉耳朵里面有东西响怎么弄出来
    感觉耳朵里面有东西响,经常是外耳道有耳屎的表现。当外耳道深端有少量耳屎或者鼓膜表面有耳屎,可以用碳酸氢钠滴耳液滴耳2-3天将其溶解,有时可自行流出体外,就可以解决耳朵有东西响的异常表现。滴耳之后耳闷堵感加重,说明外耳道深端的耵聍较多,吸水膨胀后将外耳道更严密堵塞。可以及时就医,用吸引器将耳道深端的耵聍吸引清除干净,或者用水冲洗外耳道将体内的耵聍冲洗出。一般这种情况不需要特别处理,但是要注意不要自己抠耳朵,自己抠耳朵通常不可能解决问题,另外还有可能损伤外耳道甚至鼓膜,造成外耳道炎或者鼓膜穿孔,甚至会影响听力。耳朵里出现响声可能和咽鼓管异常开放有关,咽鼓管是连接鼻咽部和中耳腔的管道,其正常时处于闭合状态,在吞咽或者打哈欠的时候可以短暂开放。在异常开放时会出现响声,通常需要针对咽鼓管异常开放,来进行适当的治疗,才能改善症状。
    2023-07-30
  • 鼻甲肥大天天跑步有改善吗(视频)

    鼻甲肥大天天跑步有改善吗
    鼻甲肥大天天跑步会或多或少有些改善,但是并不能以此来治疗鼻甲肥大。鼻甲肥大多数是和鼻炎有关系,因为鼻腔的炎症刺激,尤其是慢性炎症长期的刺激,就会导致鼻甲的黏膜下软组织出现增生,时间长了就会形成鼻甲肥大,然后鼻甲肥大之后,就会使鼻腔狭窄,出现鼻塞等相关症状。甚至鼻塞有可能会越来越重,从阵发性鼻塞、间歇性鼻塞发展为持续性鼻塞,就会导致鼻腔鼻窦的分泌物,不容易通畅的引流。在鼻腔鼻窦内就容易继发感染,就会加重或者形成鼻炎、鼻窦炎,并且使已经形成的鼻窦炎,容易持续加重而不容易好。所以对于鼻甲肥大,还是要进行适当的治疗来缓解它,从而就能够避免逐渐加重,以及引起其他疾病。鼻甲肥大的治疗通常可以用鼻腔生理性海水,做鼻腔冲洗,冲洗后间隔15min后,用鼻喷激素喷鼻,比如糠酸莫米松或者氟替卡松,一般连续用3个月,就可以得到持续稳定的缓解效果。必要时可以再加口服的白三烯受体拮抗剂,一般都会很好的改善鼻甲肥大,当然如果药物治疗实在不好,可以考虑手术治疗。
    2023-07-30
  • 喉管有异物感怎么办(视频)

    喉管有异物感怎么办
    喉管有异物感也属于咽部异物感的一种表现形式,同时患者还有可能有咽喉的堵塞感、烧灼感、咽痒、咳嗽等不适症状,其实都是咽炎的症状表现。此种情况通常还会持续不愈,几周、几个月甚至几年,有时咽部检查还没有明显异常发现。此时通常要考虑和胃酸、胃液反流刺激有关系,也就是反流性咽喉炎导致的相关症状。因为很多反流性咽喉炎患者并没有反酸的自我感觉,所以导致患者意识不到有胃酸反流的因素存在,胃酸反流得不到及时有效地治疗,导致反流性咽喉炎相关的咽喉异物感容易持续存在或者反复发作。所以,遇到此种情况,一定要注意胃酸、胃液反流的因素。必要时,要使用抑制胃酸的药物治疗才能逐渐缓解,同时要注意饮食,避免各种不良饮食刺激,包括不要吃酸东西,如酸奶、醋、各种酸的水果,如橘子、橙子、柠檬等,不要吃太热、太辣及太甜腻、不易消化的饮食,比如巧克力等。不要吸烟、喝酒,避免喝茶、咖啡、碳酸饮料,这些因素都会导致胃酸反流。
    2023-07-30
  • 婴儿流鼻涕如何缓解(视频)

    婴儿流鼻涕如何缓解
    婴儿流鼻涕多数是有一些感冒,也就是和感冒病毒感染有关系。这个情况只要婴儿一般精神状态好,不发热,可以正常吃饭、睡觉,一般不需要特别处理,观察就可以。感冒本身属于自限性疾病,通常在1周左右会逐渐自行恢复,而不需要用药,尤其婴儿用药风险又比较大,所以这个情况完全可以不用药,观察防止发生肺炎等并发症就可以。如果一旦有发热,持续超过3-5天仍然不退热,婴儿出现精神萎靡、脱水症状,还是建议到医院进行进一步检查和诊治,但是一般发热在3天之内逐渐退热,流鼻涕、鼻塞症状逐渐缓解,说明问题不大,可以观察。另外婴儿流鼻涕有可能和一些过敏因素有关系,通常是和过敏原接触有关,常见的过敏原包括霉菌、尘螨、花粉、宠物皮屑等,这时就要尽量减少这些常见的过敏原接触。​可以用生理盐水进行鼻腔清洗,可以减少过敏原、病毒、细菌与鼻腔黏膜的接触,对鼻腔黏膜的刺激,从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流鼻涕的症状。
    2023-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