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振兴

  • 心率早搏是怎样引起的(视频)

    心率早搏是怎样引起的
    心脏早搏是较常见的一类心律失常,常见原因主要见于以下几个方面:一、生理性早搏:见于正常人,通常找不到病理原因,多在安静、放松的情况下出现,活动后消失。如有部分青年人有早搏,但没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肌缺血等疾病,可能跟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有一定关系。还有部分人饮用浓茶或咖啡后,也会出现早搏。二、病理性:1、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心力衰竭,以及各种类型的心肌病,均可以表现出不同类型的心律失常,其中早搏较常见;2、肺部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患病日久会对右心系统造成损害,可能是缺氧损害,也可能是直接压力负荷增加的损害,均可以出现早搏,甚至早搏可能发展成房颤;3、电解质紊乱:如血钾、血钙、镁的异常等,也会出现早搏;4、药物:部分药物也可以引起早搏。
    2023-07-31
  • 心脏早搏是怎么回事(视频)

    心脏早搏是怎么回事
    心脏早搏从表现来讲,其实是心跳突然提前了。正常情况下,如果心跳60次/分,两个心跳之间的间隔是1s。早搏就是其中一个心跳突然提前,与上一个心跳距离很近,与下一个心跳的距离稍远,所以叫早搏,在医学上又叫期前收缩。早搏的原因是心脏维持正常的跳动,有节奏的收缩和舒张,依赖于心脏里的电路系统,电路系统最上面有司令官,从上往下传递信息,让整个心脏的所有部位跳动。早搏是在未接到命令时提前跳动,其他心脏部分跟着一次跳动,属于早搏。当然早搏不一定是病理状态,正常人可以有早搏,尤其是在司令官,发出命令比较慢时,出现了早搏,常常是生理性的。有的人早搏可能与心肌缺血、心肌病、心肌炎,心脏的瘢痕有关系,包括先天电路异常,也会导致早搏,属于病理性。
    2023-07-31
  • 大动脉炎能活多久(视频)

    大动脉炎能活多久
    虽然大动脉炎不能治愈,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寿命有所影响,但如果经过早期诊断、积极治疗,患者可以长期安全存活。现在资料显示部分患者10年的生存率超过90%,所以大动脉炎是慢性过程,但经过及时诊断、规范治疗,可以长期存活。目前认为导致大动脉炎的原因是遗传、免疫障碍以及激素水平障碍等,属于风湿免疫性疾病,可以损害全身多部位大血管,如脑血管、肾血管、主动脉等,表现为严重高血压、心力衰竭、脑供血不足、肾功能不全等,也有风湿免疫病相关的临床表现。对于此类患者需要应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以及进行降压治疗。对于重要脏器和血管的严重病变,可能需要进行血管外科的手术治疗。
    2023-08-01
  • 动脉硬化的早期信号(视频)

    动脉硬化的早期信号
    动脉硬化的早期信号常见有以下几点:1、脑部症状:动脉硬化对重要脏器供血有影响,对动脉硬化最为敏感的器官是脑,在动脉硬化的早期,也许血管狭窄并不厉害,但是已经有头晕、头胀、头疼等症状。从早期症状方面,除了大脑,其他主要脏器像心、肾不太明显;2、血压压差增大:不管是在家自行的体格检查还是医院体检,血压会反映动脉硬化,当动脉硬化时,血压表现为收缩压上升,舒张压不明显升高,甚至下降,如很多老年人患有单纯收缩期高血压。脉压差变大,高压增高、低压降低,就是动脉硬化的表现,尤其是大血管的主动脉硬化表现明显;3、亚临床损害:一般的在化验检查时发现,如尿检微量白蛋白呈阳性(+),还有颈动脉超声发现颈动脉内膜的不规则增厚,甚至有斑块形成,但无明显的狭窄以及心电图T波的改变显示冠状动脉硬化。
    2023-08-01
  • 非阵发性房室交界区性心动过速严重吗(视频)

    非阵发性房室交界区性心动过速严重吗
    非加速性房室交界区性心动过速,可以导致患者出现心慌或心跳偏快,本身危害比较小,并不会导致严重的低血压、休克等表现。非加速性房室交界区性心动过速通常并非一个独立的疾病,可根据患者原发病判断病情是否严重,常见于以下几种情况:1、急性心肌梗死:有一定的致死致残率,急性期的患者会比较危险;2、急性心肌炎:大部分患者都是普通型轻症患者,能够自愈,但是部分患者会出现重症心肌炎,甚至是暴发性心肌炎,引起心力衰竭等症状,此时患者会存在生命危险;3、洋地黄中毒:在以前比较常见,通常是因为患者存在瓣膜病、二尖瓣狭窄、风心病等而过量使用洋地黄,此时患者会出现心律失常。
    2023-08-01
  • C反应蛋白多高必须输液(视频)

    C反应蛋白多高必须输液
    C反应蛋白是肝脏合成的一种炎症反应指标。这个指标升高常常代表着可能存在炎症,是否输液需要判断炎症类型。一般认为,炎症就是感染,比如细菌感染、病毒感染,甚至一些特殊病原体,像支原体、衣原体的感染。如果这些感染引起炎症,可能选用相对应的抗生素或者抗病毒药物。这种情况也不一定需要输液,口服药物即可。如大多数的病毒性感冒、病毒性感染,不需要输液治疗,经过一段时间,让身体的自我免疫功能去发挥它的作用,就可以得到痊愈。严重的细菌感染或者病毒感染,或者是支原体、衣原体的感染,可能需要使用静脉药物。这是感染性的炎症反应引起的C反应蛋白升高。还有一些炎症反应不是因为感染,这种情况更不需要输液,比如动脉硬化的疾病也引起炎症反应,还有风湿免疫反应、结缔组织疾病,也会出现C反应蛋白的升高。这种C反应蛋白的升高变化,比如升高幅度的变化也常常反映了炎症反应的强度。但这些炎症反应不一定需要输液,有的可能不需要特别干预,有的需要口服药物,少数病情变化比较急骤,或者合并症比较多的情况下,才需要输液。
    2023-08-01
  • 心脏病是遗传的吗(视频)

    心脏病是遗传的吗
    多种慢性病会有一定的遗传因素,心脏病也不例外,具体分析如下:1、明确遗传:如单基因遗传的心脏疾病、离子通道病、肥厚型心肌病,上述疾病的遗传倾向比较明显,通常有家族聚集性;2、多基因遗传:如冠心病,并非由单一基因决定,而是父母患病,则子女患病的几率会明显增加。多基因是指除真正基因影响外,还与生活习惯、生活环境有关;3、与遗传无关:如心肌炎属于后天患病,如病毒感染引起的心脏炎症,或免疫系统异常改变,与遗传因素基本无关。
    2023-08-01
  • 心脏病一般多少岁发病(视频)

    心脏病一般多少岁发病
    心脏病的发病年龄,取决于具体疾病种类,常见以下几种:1、冠心病:属于心肌缺血疾病,发病年龄在60岁往后,男性稍早,女性稍晚;2、风湿性心脏瓣膜病:一般是青壮年发病;3、钙化性心脏瓣膜病:为老年发病,跟年龄有关,是一种老化的表现;4、心律失常:先天性电路异常,青少年即可发病,而后天动脉硬化、心脏扩大是老年发病;5、急性心肌炎:儿童、成人均可发病,但时间并不确定;6、扩张性心肌病:既往有心肌炎病史的患者易发。
    2023-08-01
  • 胃不舒服是心脏病前兆吗(视频)

    胃不舒服是心脏病前兆吗
    胃不舒服或者上腹不舒服,有可能是心脏病的前兆。当然并不是每个胃不舒服的人都应直接考虑心脏病,部分人容易得心脏病,比如老年人,长期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肥胖的人群得心脏病的风险会增加。如果出现上腹部不舒服、胃胀、胃痛、恶心、呕吐,应该想到除消化系统的问题,有无可能是心脏出问题。在临床中确实有较多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会有比较明显的消化道症状,此类患者疼痛的部位不是前胸而是上腹,还伴有恶心、呕吐等。尤其下壁心肌梗死的患者,更容易有消化道的症状。但并不是所有人一旦出现上腹不适、胃胀、胃痛,就马上考虑心脏病,会增加较大的心理负担和心理压力,当然前提是没有冠心病的危险因素。
    2023-08-01
  • 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高怎么治疗(视频)

    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高怎么治疗
    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升高患者的常见治疗方式如下:1、针对心力衰竭的治疗: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升高常代表心力衰竭,其升高幅度越高,代表心力衰竭的程度越严重。如果在治疗后指标下降,代表有疗效。如果是失代偿的心力衰竭,可用利尿、扩血管、强心药物,使失代偿症状得到好转。处于稳定代偿期的心力衰竭患者,可使用洛尔类β阻断剂,普利类和沙坦类等阻断神经内分泌系统的药物,包括安体舒通,可抑制心力衰竭的不断发生发展,也包括更新的治疗心力衰竭的其它药物;2、针对导致心力衰竭的病因治疗:比如高血压引起的表现,需要严格控制血压,瓣膜病引起的表现,可能需做瓣膜置换手术。如果是严重的心肌缺血,可能需要做心脏支架,甚至搭桥治疗,改善心肌供血;3、针对心力衰竭加重诱因的预防和治疗:心力衰竭常在感染、电解质紊乱、心律失常等诱因下加重,所以需要防治感染、预防低钾血症,预防心房颤动等快速心律失常的发生。
    2023-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