腺瘤

  • 肠息肉和肠癌的区别(视频)

    肠息肉和肠癌的区别
    肠息肉与肠癌的区别如下: 1、病理类型:肠息肉一般指良性息肉,包括绒毛状管状腺瘤、管状腺瘤、错构瘤。结肠癌是一种恶性肿瘤,分型包括管状腺癌、黏液腺癌、未分化癌; 2、病灶表现:良性息肉较小,表面光滑,质地柔软。结肠肿瘤表面凹凸不平,质硬,可伴有出血或溃疡,体积可能较大; 3、症状及预后:早期的良性息肉和肠癌患者,可能无明显症状。肠癌中晚期患者可能出现腹痛、消瘦、便血、脓血便,甚至肝肺转移等症状。90%的肠癌由良性息肉发生癌变导致,患者的预后存在明显差异。
    2023-07-30
  • 肾上腺切除后对人有什么影响(视频)

    肾上腺切除后对人有什么影响
    肾上腺是人体内非常重要的一类腺体,能够分泌很多激素,如糖皮质激素、盐皮质激素、肾上腺素、醛固酮以及皮质醇等都是由肾上腺分泌。通常去做手术时,如做肾脏类手术,会尽可能保留该侧肾上腺。当出现肾上腺本身问题时,如出现了肾上腺腺瘤时,通常需要做肾上腺腺瘤切除,如果能够保留该侧肾上腺会做肾上腺保留,如果保留不了会做该侧肾上腺切除。一般情况下做单侧肾上腺切除其实对人体本身并没有太大影响,但如果做双侧肾上腺切除,会导致盐皮质激素和糖皮质激素的缺乏。这时需要对激素进行相应补充,而盐皮质激素的补充比较困难,所以很多时候应尽可能保留至少一侧的肾上腺,这样能够保留最低的生理激素需要量。
    2023-08-01
  • 胃上长息肉是什么原因(视频)

    胃上长息肉是什么原因
    胃部生长息肉的原因较多,如胃部炎症、长期口服质子泵受体抑制剂、幽门螺杆菌感染等情况下容易引起胃息肉,还有一种是遗传性基因突变引起,如黑斑息肉综合征,患者往往整个胃肠道都会存在息肉。 胃息肉的处理需要具体分析,首先取活检。胃息肉包括腺瘤性息肉、增生性息肉,腺瘤性息肉往往称为癌前病变,因此需要及时处理,长时间不予处理容易发生癌变。增生性息肉可以随访,而对于质子泵受体抑制剂引起的息肉,患者应尽量减少药物的应用。
    2023-08-01
  • 胃底腺息肉怎么办(视频)

    胃底腺息肉怎么办
    胃底腺息肉是胃息肉中的一种类型,属于增生性息肉,病因最多见的是幽门螺杆菌阳性,幽门螺杆菌反复破坏胃黏膜,造成息肉性改变; 另外,萎缩性胃炎长期反复的黏膜破坏、修复过程中,会形成息肉。胃底腺息肉不是腺瘤性息肉,癌变率较低,大家不要感到恐惧,但也要正视它。 因为有一些胃底腺息肉也会发生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长期刺激可能也有癌变的倾向,所以一旦发现胃底腺息肉,还是要进行治疗的。 最主要的治疗手段还是内镜下切除,切除后通过病理检查来明确性质。如果确诊是增生性息肉,不用担心,只要到正规医院定期复查胃镜,胃底腺息肉完全可以控制的。
    2023-08-01
  • 胃息肉是否会癌变(视频)

    胃息肉是否会癌变
    胃息肉是胃黏膜隆起性增生,属于良性疾病。胃息肉主要分为炎症性息肉、增生性息肉、腺瘤性息肉,其中腺瘤性息肉可能会癌变,其它类型息肉通常不会癌变。炎症性息肉是幽门螺杆菌感染或者饮食不当刺激产生,因此在以上因素去除后,可消失。腺瘤性息肉很难自行消退,若发现腺瘤性息肉,建议在内镜下做切除术。 目前用于内镜下切除手段非常多,如小息肉,检查时发现可直接活检钳除,钳除可能会有少量渗血,但很快能制止。若较大息肉或者择期治疗,可选择热活检钳,可留标本、圈套器套扎。小息肉用APC烧灼,APC烧灼不会留有标本。因此,胃息肉根据情况选择治疗方式。
    2023-08-01
  • 多发性胃息肉是怎么引起的(视频)

    多发性胃息肉是怎么引起的
    做胃镜的时候有部分病人可能看到胃里长有多个息肉,都会常规的取一块或几块活检。如果息肉小,数量又少,直接在直视下把息肉都取干净。显微镜下能够给出病理诊断,可能是胃底腺息肉、腺瘤性息肉、炎性息肉。 炎性息肉往往生长在贲门部位,可能与食物刺激,如进食辛辣食物、酗酒等有关系,不治疗也可以自行好转;腺瘤性息肉可能会发展成胃癌,与幽门螺杆菌感染、遗传因素、饮食习惯都有关系,建议及时切除。不主张延迟切除,以免息肉生长更大,导致切除的时候创面更大,形成的医源性小溃疡糜烂也会更大,需要修复的时间会更长。 如果息肉反复生长,无法单次完全切除,或者患者患有家族性息肉病,则需要明确原因,从病因方面明确能否抑制息肉生长。如果是与幽门螺杆菌相关,则一定要根除幽门螺杆菌。
    2023-08-01
  • 胰头占位的良性率有多大(视频)

    胰头占位的良性率有多大
    胰头占位的良性率目前没有明确的统计学结果。只要是胰头占位都应先排除是否为恶性,恶性病变对人的影响较大,预后也非常差,所以首先要排除较为严重的恶性疾病。 因此患者可能需进行增强CT、超声内镜检查并加以诊断,排除恶性肿瘤后,则会考虑良性疾病。比如实性假乳头状瘤、IPMN、浆液性囊腺瘤、黏液性囊腺瘤等。此外,慢性胰腺炎引起的胰腺肿块均属于良性病变或恶性程度较低。胰头部占位的良性率较低,一旦胰头部发生肿瘤恶性病变占大多数。
    2023-08-01
  • 什么是高泌乳素血症(视频)

    什么是高泌乳素血症
    高泌乳素血症是由于各种原因而引起的泌乳素升高大于正常检测值,如26.7 ng/ml即为高泌乳素血症。垂体的泌乳素瘤为最常见的诱因之一,有垂体微腺瘤,也有大腺瘤,少见的一些原因就是甲状腺功能减退的病人或者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病人有一部分也合并轻度的泌乳素升高。还有就是某些药物的影响,比如长期服精神病类药物,其泌乳素也会升高,还有一些止痛的阿片类的药物,也可能会引起泌乳素升高。因为泌乳素很容易受应激因素影响,所以在测泌乳素的时候要注意在早上的9-11点监测,因为这个时间泌乳素是处于最低的水平。要注意的是患者需在抽血室内里等待静坐半个小时,因为除了药物会引起泌乳素下降之外,别的因素均可引起泌乳素升高。
    2023-08-02
  • 肝肿瘤和肝癌的区别(视频)

    肝肿瘤和肝癌的区别
    肝肿瘤和肝癌主要是范畴上存在区别,具体如下:1、肝肿瘤:包含肝癌,肝肿瘤可分为良性肝肿瘤和恶性肝肿瘤,肝癌是肝脏恶性肿瘤中最常见的一类,还有少见的肝脏恶性肿瘤如肝母细胞瘤。肝脏肿瘤还可分为肝脏良性肿瘤,如常见的肝血管瘤、肝脏腺瘤、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肝脏炎性假瘤,均是肝脏良性肿瘤。还有一种肝脏良性占位性病变,最常见的是肝囊肿;2、肝癌:与良性肝脏肿瘤不同,肝癌包括原发性肝癌和继发性肝癌。原发性肝癌为原发在肝脏的恶性肿瘤,继发性肝癌是从其它器官转移而来,最常见于胃肠道转移,称肝转移癌。最常见的肝癌为肝细胞癌,在我国较常见,70%-80%的患者均在慢性乙肝和肝硬化基础上发展而来。
    2023-08-02
  • 乳腺纤维瘤多大要手术(视频)

    乳腺纤维瘤多大要手术
    乳腺纤维腺瘤多大需要手术没有明确的指征。通常1cm以下的纤维腺瘤如果为3类,建议不手术。1-2cm之间德肿瘤,可以观察也可以手术。2cm以上肿瘤倾向于进行手术。如果进行微创手术,建议1.5cm以上可以考虑手术。因为微创手术的刀槽为2cm,如果B超检查或者触摸到肿瘤为2cm,实际上肿块大小超越2cm,用2cm的刀槽手术可能需要前后移动刀槽,手术时间和手术难度会明显增大。如果肿瘤为多发,倾向于定期观察,单发肿瘤倾向于手术。肿瘤生长速度与手术也有关系。通常6个月生长长轴超过20%,此时如果肿块超过1cm,可能也需手术。纤维腺瘤是病理学诊断,B超考虑纤维腺瘤,可能存在一定的误差,可能需要在大医院或者不同的医院定期复查B超,明确是否为纤维腺瘤。因为即便认为是纤维腺瘤,也存在2%-3%的概率不是纤维腺瘤。
    2023-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