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功能亢进

  • 乙肝血小板低能恢复吗(视频)

    乙肝血小板低能恢复吗
    有些乙肝患者可以出现白细胞和血小板减低,白细胞和血小板一旦降低,预示着可能进入肝硬化。肝硬化的典型表现是脾大、脾功能亢进,脾功能亢进会过度吞噬白细胞和血小板,从而引起血小板降低。肝硬化引起的脾亢导致血小板减低,通常不能自然恢复,如果血小板特别低,经常会出现出血倾向,如鼻衄、牙龈出血,以及全身淤点、淤斑,甚至比较大的腔道出血,此时应该考虑做脾切除,减少脾脏对血管的破坏,对血小板升高有帮助。通过升血小板的药物,无论是中药还是西药,目前做不到让血小板稳定恢复到正常状态。有些口服的西药,在短时间内升高血小板有作用,但并不能够长期维持血小板在正常范围。
    2023-07-30
  • 血小板减少症的鉴别诊断(视频)

    血小板减少症的鉴别诊断
    血小板减少的原因很多,因此要进行鉴别诊断,具体如下: 1、ITP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症会引起免疫性的血小板减少; 2、继发性因素可以引起血小板减少,如再生障碍性贫血,脾功能亢进的时候血小板在脾内破坏过多,也可以引起血小板减少; 3、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简称MDS,急性及慢性白血病会引起血小板减少; 4、自身免疫性疾病中最常见的是系统性红斑狼疮,部分患者的血小板也会出现减少; 5、在药物的作用下,包括化疗的药物、其他的一些药物都可能引起血小板减少。 因此,在临床上发现血小板减少的时候,一定要完善相关的检查,明确引起血小板减少的原因,进行综合的鉴别,最后明确诊断。
    2023-08-01
  • 血常规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偏低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视频)

    血常规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偏低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血常规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偏低,造成原因可能是革兰氏阴性细菌感染、病毒感染、血液病等。如再生障碍性贫血、慢性粒细胞损伤、X线照射、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包括红斑狼疮、脾功能亢进等。 白细胞相对降低可见于每天放疗、化疗的病人,因为白细胞对放化疗特别敏感,放化疗以后其值可较快降低。中性粒细胞有对抗细菌感染、炎症的作用,白细胞降低以后,尤其放化疗后的病人,容易发生细菌感染,所以一定要重视每天检查血常规。
    2023-08-01
  • 血小板较低是怎么回事(视频)

    血小板较低是怎么回事
    血小板具有维持血管内皮细胞完整性以及粘附、聚集、释放和促凝血及血块收缩等功能。血小板计数指测定全血液中血小板浓度,是人体止血与凝血功能障碍筛查重要指标之一。血小板数量升高或降低除与个体自身生理波动有关,还与多种出血和血栓性疾病密切相关: 1、血小板生成障碍: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白血病、急性放射病、巨幼细胞性贫血以及骨髓纤维化等; 2、血小板破坏增多:主要见于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脾功能亢进、系统性红斑狼疮、血小板同种性抗体等; 3、血小板消耗过多:主要见于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 4、分布异常:见于脾肿大,血液被稀释等。 血小板减低是引起临床出血的常见原因,因此血小板筛查检查对于临床判断出凝血疾病存在重要意义。
    2023-08-01
  • 白细胞减少怎么回事(视频)

    白细胞减少怎么回事
    白细胞是体内主要的免疫细胞,对于维持人体免疫功能非常重要。当白细胞总数低于4.0×10^9/L时,称为白细胞减少症。血液中的白细胞分为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单核细胞五类,以中性粒细胞减少和淋巴细胞减少最为常见。具体病因如下: 1、服用某些药物:如环磷酰胺、抗甲状腺药,抗肿瘤药; 2、化学毒物:如苯、二甲苯、化学油漆等; 3、X线电离辐射; 4、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5、脾功能亢进:如肝硬化、门静脉栓塞、心力衰竭等; 6、骨髓病变:如白血病、骨髓瘤、骨髓转移癌等。 对于白细胞减少的患者应全面体检,收集详细的病史资料,对实验室结果进行动态分析明确诊断,从而进行对症治疗。
    2023-08-01
  • 脾功能亢进饮食提醒(视频)

    脾功能亢进饮食提醒
    脾功能亢进患者在日常饮食方面,应进食富含蛋白质、糖类且维生素丰富的食物,低脂肪、清淡易消化饮食,例如瘦肉、鱼、蛋类、蔬菜、水果等。可以适量食用菌类食品,例如木耳、香菇等。若伴有浮肿或腹水明显者,应保证少盐或无盐饮食。饮食中避免含有亚硝酸盐的食物,例如火腿、香肠、腊肉等,在果蔬的选择上也尽量以不含农药的有机农作物为主。避免吸烟、饮酒,不宜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少食羊肉、狗肉、乌鸡等热性食物,以免加重病情。
    2023-08-01
  • 脾功能亢进的症状(视频)

    脾功能亢进的症状
    脾功能亢进的表现主要是脾脏肿大和血细胞减少,而发生相应的临床症状。脾脏的性质与大小按原发病而异,至晚期脾脏可呈现明显肿大。血细胞减少可出现贫血,有感染和出血倾向。脾大多分为轻至中度增大,少数为巨脾。通常无症状,明显增大的可产生腹部症状,如饱胀感、牵拉感及胃肠受压而出现的消化系统症状。如有左季肋部与呼吸相关的疼痛及摩擦感,常提示脾梗死。各种原因引起的脾大,其脾功能亢进引起血细胞减少的程度不一致。通常淤血性脾大时血细胞减少较为明显。浸润所致的脾大时,脾功能亢进常不明显。
    2023-08-01
  • 脾大是脾功能亢进吗(视频)

    脾大是脾功能亢进吗
    脾大是较为常见的临床体征,引起脾大的原因较多。首先见于肝脏方面的疾病,长期的慢性肝炎、门脉高压或者肝硬化,而导致脾脏增大。另外,也可见于血液系统疾病,比如白血病。此外,临床中还见于寄生虫感染造成的脾脏增大。脾脏增大不一定代表脾功能亢进,单纯的脾脏增大,如果引起血常规中的白细胞或血小板降低,则称之为脾功能亢进。如果是其它原因所导致的脾大,则不能称为脾功能亢进。因此,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分析脾大是否为脾功能亢进。
    2023-08-01
  • 脾功能亢进的检查(视频)

    脾功能亢进的检查
    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既往病史、实验室及其它相关的检查,可以做出明确诊断,具体检查方法有以下几点: 1、详细询问患者有无肝炎、血吸虫病、慢性寄生虫感染等病史,是否患有血液系统疾病,以及目前治疗情况如何; 2、脾大,肋下未触及脾者,脾区B型超声检查供临床参考,同时注意患者肿大程度,有无腹水、黄疸等; 3、红细胞、白细胞或血小板可以单一或同时减少; 4、增生性骨髓象。 脾切除后可以使血细胞数接近或恢复正常。
    2023-08-01
  • 脾大脾功能亢进的表现(视频)

    脾大脾功能亢进的表现
    脾大和脾功能亢进的患者,多是肝硬化引起门静脉高压,从而导致淤血性脾肿大。对于脾大的患者,可在肋骨下摸到肿大的实性肿物,即为脾脏。脾脏的功能主要是清理、清除血液中衰老的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若脾脏过大,脾功能过度亢进后,可能会过度清理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从而出现以下表现:1、白细胞减少:可能会出现抵抗力下降的表现,经常易出现感染、感冒等症状;2、红细胞减少:患者会出现贫血表现,可引起全身倦怠、乏力等症状;3、血小板减少:当血小板<10万/ml,甚至有时候<2万/ml,会导致凝血功能异常,出现自发性出血,如出现皮下不明原因的淤点、淤斑,或注射、抽血处出现较大范围的淤斑。
    2023-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