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功能亢进

  • 血常规能检查出什么疾病(视频)

    血常规能检查出什么疾病
    血常规主要诊断三大疾病,具体如下: 1、血小板异常: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均可引起血小板增高。原发性血小板减少、过敏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药物性血小板减少、脾功能亢进、红斑狼疮等,均可引起血小板减少; 2、红细胞异常:生理性红细胞增高,如脱水、呕吐、水分丢失等。病理性红细胞增高,即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红细胞减少为贫血,主要指缺铁性贫血; 3、白细胞异常:白细胞增高时感染较常见,持续增高或中重度增高,提示重度感染或白血病。白细胞减低,多为病毒感染,如传染性疾病等。
    2023-08-01
  • 血小板减少会怎样(视频)

    血小板减少会怎样
    血小板正常是(100-300)×10^9/L,当血小板减少的时候,要判断是真性血小板减少还是假性血小板减少,可以在医院做外周血涂片进行判断。如果是假性血小板减少,不需要特别处理,如果是真性血小板减少,要对病人进行详细系统的检查,确认到底是血液系统疾病或者是非血液系统性疾病。 如果是非血液系统性疾病,可以分为病毒感染、乙肝后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或者免疫系统性疾病。如果是血液系统性疾病,有可能是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血液系统肿瘤、免疫相关性的血小板减少症。 如果是免疫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要进行激素治疗,而当血小板在30×10^9/L以上的时候,不需要特别的处理血小板,低于20×10^9/L可能会有自发性颅内出血,需要进行住院治疗,以免发生生命意外,当血板<10×10^9/L的时候,是极重度的血小板减少症,更应该及早就医,以免发生生命意外。
    2023-08-01
  • 脾切除的禁忌症(视频)

    脾切除的禁忌症
    脾切除首先要有其适应症,不是每个人的脾都可以进行切除,以下情况要考虑做脾切除: 1、先天性疾病患者,考虑做脾切除,如先天脾囊肿、先天性游走脾,这样的情况需要手术; 2、出生以后后天因素,如脾肿瘤,脾感染以后出现脾脓肿,可能也要做脾切除; 还有些血液病所导致的血小板严重下降的情况,也有可能经过脾切除,来纠正血小板下降; 还有肝胆外科最常见的门脉高压症所引起的脾功能亢进,所引起的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持续下降,可能考虑要做脾切除。脾是一个可以切除的器官,只有在婴幼儿的时候,脾切除可能会有一些并发症。 对于成年人来讲,脾切除没有很明显对人体所造成很大的影响,因为脾脏本身是一个免疫器官,成年人的免疫系统已经发育完善。 脾切除没有特别的禁忌,除非患者有脾的疾病,需要做脾切除,但是由于心脏或者是呼吸系统其它禁忌症不能够做手术,才考虑不能做脾切除。
    2023-08-01
  • 脾功能亢进鉴别诊断(视频)

    脾功能亢进鉴别诊断
    脾功能亢进的诊断非常的容易,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B超检查:观察脾脏大小; 2、进行血常规检查:检测血常规里血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和血红蛋白降低到什么程度。 依靠这两点,就可以轻松地诊断脾功能亢进,脾功能亢进的鉴别诊断重要的是,要鉴别脾功能亢进的原因,是因为肝硬化的原因,还是因为胰腺疾病的原因,或是因为其他方面。所以脾功能亢进的原因诊断鉴别诊断更重要,也更有挑战。
    2023-08-01
  • 脾功能亢进的治疗(视频)

    脾功能亢进的治疗
    对于脾功能亢进患者,首先应该治疗原发疾病,有时可以使脾缩小,脾功能亢进减轻,甚至消失。若无效果而原发病允许,可以考虑脾部分栓塞术或脾切除术,后者最为常见。手术切除脾的主要指征有: 1、脾肿大显著,造成明显的压迫症状; 2、贫血严重,尤其是有溶血性贫血时; 3、显著的血小板减少及出血症状,若血小板正常或轻度减少,切脾后可发生血小板增多症者,甚至有血栓形成,不宜切脾; 4、粒细胞极度减少并有反复感染史,仅限于少数病人。
    2023-08-01
  • 脾功能亢进的注意事项(视频)

    脾功能亢进的注意事项
    脾功能亢进患者在术前及术后的注意事项,主要有以下几点: 1、术前注意事项:选择安静、舒适的休养环境,保证充足的睡眠,术前应学会正确深呼吸咳嗽、咳痰的方法;术前禁食8-12小时,禁饮4小时; 2、术后注意事项:密切观察切口渗出情况,以防止术后腹腔内出血及切口出血。待肠蠕动恢复、肛门排气后,停止胃肠减压。若无腹胀不适,可拔除胃管,从进食少量流质饮食开始,根据病情逐渐过渡到半流质饮食,再过渡到普食。注意保持尿道口清洁,并清洗会阴。
    2023-08-01
  • 脾功能亢进心理护理(视频)

    脾功能亢进心理护理
    脾功能亢进手术后,除了常规手术后药物护理外,还应注意对患者的心理治疗与指导,鼓励病人表达术后感受,帮助病人认识疾病及术后用药的相关注意事项,使病人逐步掌握术后配合的技巧以及术后身体康复知识,对术后并发症有足够的认识以及心理准备,避免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以免影响病情的恢复。家属在患者手术后应多陪伴患者,鼓励患者,增强患者的自信心,积极进行心理指导,使患者术后保持乐观、积极心态,有助于确保手术后身体的尽快恢复。
    2023-08-01
  • 什么是脾功能亢进(视频)

    什么是脾功能亢进
    脾功能亢进简称脾亢,是一种不同疾病引起脾脏肿大和血细胞减少的综合征。 根据病因明确与否,分为原发性与继发性两种类型。临床表现为脾肿大、一种或多种血细胞减少,而骨髓造血细胞相应增生,可经脾切除后使血象基本恢复正常,症状得以缓解。本病经治疗原发病后,部分病例临床表现症状可减轻。 一般认为脾功能亢进多伴有不同程度的脾脏肿大,肿大的脾脏对血细胞有滞留作用,脾窦增生增强了对血细胞吞噬和破坏作用,是产生脾功能亢进临床表现的重要原因。脾脏切除后,临床症状可以得到纠正。
    2023-08-01
  • 脾功能亢进的病因(视频)

    脾功能亢进的病因
    引起脾功能亢进的病因较多,具体内容如下: 1、感染性疾病:比如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粟粒样结核、布鲁氏菌病、血吸虫病、黑热病及疟疾等; 2、免疫性疾病:比如系统性红斑狼疮、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等; 3、淤血性疾病:比如充血性心衰、缩窄性心包炎、肝硬化、门静脉和脾静脉血栓形成等; 4、血液系统疾病:比如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地中海贫血及镰状细胞贫血等; 5、脾脏疾病:比如脾淋巴瘤、脾囊肿及脾血管瘤等; 6、原发性脾大。
    2023-08-01
  • 5分钟搞懂脾功能亢进(视频)

    5分钟搞懂脾功能亢进
    脾功能亢进简称脾亢,是一种不同疾病引起脾脏肿大和血细胞减少的综合征。根据病因明确与否,分为原发性与继发性两种类型。至晚期脾脏可呈现明显肿大,血细胞减少可出现贫血,有感染和出血倾向。脾大多分为轻至中度增大,少数为巨脾。通常无症状,明显增大的可产生腹部症状,如饱胀感、牵拉感及胃肠受压而出现的消化系统症状。如有左季肋部与呼吸相关的疼痛及摩擦感,常提示脾梗死。引起脾功能亢进的病因较多,感染性疾病比如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粟粒样结核、布鲁氏菌病、血吸虫病、黑热病及疟疾等;免疫性疾病比如系统性红斑狼疮、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等;淤血性疾病比如充血性心衰、缩窄性心包炎、肝硬化、门静脉和脾静脉血栓形成等;血液系统疾病比如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地中海贫血及镰状细胞贫血等;脾脏疾病比如脾淋巴瘤、脾囊肿及脾血管瘤等;以及原发性脾大。医生需详细询问患者有无肝炎、血吸虫病、慢性寄生虫感染等病史,是否患有血液系统疾病,以及目前治疗情况如何,肋下未触及脾者,脾区B型超声检查供临床参考,同时注意患者肿大程度,有无腹水、黄疸等,患者红细胞、白细胞或血小板可以单一或同时减少,以及出现增生性骨髓象。对于脾功能亢进患者,首先应该治疗原发疾病,有时可以使脾缩小,脾功能亢进减轻,甚至消失。若无效果而原发病允许,可以考虑脾部分栓塞术或脾切除术。术前患者应选择安静、舒适的休养环境,保证充足的睡眠,学会正确深呼吸咳嗽、咳痰的方法,禁食8-12小时,禁饮4小时。术后应密切观察切口渗出情况,以防止术后腹腔内出血及切口出血。待肠蠕动恢复、肛门排气后,停止胃肠减压。若无腹胀不适,可拔除胃管,从进食少量流质饮食开始,根据病情逐渐过渡到半流质饮食,再过渡到普食。注意保持尿道口清洁,并清洗会阴。
    2023-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