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

  • 血栓性静脉炎的症状(视频)

    血栓性静脉炎的症状
    血栓性静脉炎的症状如下: 1、浅静脉炎:表现为以沿浅静脉的解剖走行部位出现条索状的硬结或由浅静脉迂曲扩张成团的硬结、红肿、疼痛为主。游走性静脉炎,多由恶性肿瘤或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引起; 2、深静脉炎:指深静脉血栓,其形成主要与血管内的炎症反应相关,表现为肢体肿胀、增粗、疼痛、水肿、肌肉张力增高等。临床可做彩超、查血等辅助检查进行诊断。
    2023-08-03
  • 转移因子胶囊饭前还是饭后吃(视频)

    转移因子胶囊饭前还是饭后吃
    转移因子胶囊属于一种免疫调节药,饭前、饭后吃均可,在转移因子胶囊药品说明书中,并没有明确规定是饭前或饭后吃,患者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决定服药时间。这个药物主要具有免疫调节功能,主要成分包括多肽、核苷酸以及其他成分。转移因子胶囊作为一种双向免疫调节剂,具有增强免疫的功能,也具有抑制免疫的效果,主要可以用于治疗免疫紊乱的相关疾病。还可以用于治疗反复发作的感染性疾病,比如难治性病毒感染以及难治性真菌感染等,但是对于这些疾病的治疗作用,主要起到辅助效果。转移因子胶囊可以用于恶性肿瘤的治疗,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调节肿瘤患者体质,起到辅助治疗的作用。
    2023-08-03
  • 唑来膦酸多久用一次(视频)

    唑来膦酸多久用一次
    唑来膦酸属于双磷酸类的药物,多久使用1次要结合患者的病情分析。唑来膦酸用于骨质疏松的患者,通常是1年使用1次;也可以用于恶性肿瘤骨转移以及多发性骨髓瘤的患者,通常是每间隔3-4周使用1次。唑来膦酸最主要的作用是能够抑制骨吸收,作用于破骨细胞能够抑制其作用,从而减少骨吸收,起到抗骨质疏松的效果。唑来膦酸对于肿瘤相关的细胞因子也有抑制的效果,因此可以用于恶性肿瘤骨转移的患者。使用时需注意,有些患者在注射后可能出现发热、头痛、四肢酸痛、四肢无力等相关的症状,通常给予对症处理后可以缓解。总之,唑来膦酸多久使用一次和治疗的疾病具有相关性,具体的用法用量要遵照医嘱。
    2023-08-03
  • 股骨远端骨髓水肿是怎么回事(视频)

    股骨远端骨髓水肿是怎么回事
    股骨远端骨髓水肿由创伤或退化性疾病造成,具体如下:1、创伤:大腿远端发生创伤、碰撞后,骨内产生挫伤,其中部分骨髓组织出现水肿反应,与肌肉受外伤之后的水肿反应类似,会随着骨折的好转逐渐缓解;2、退化性疾病:即老化。骨质增生、骨质老化、软组织里的半月板退化,股骨远端与胫骨平台相触,导致慢性骨髓水肿产生。该病通常由劳损造成,症状是膝关节痛、直立时站不稳、腿疼得厉害,建议到医院进行详细检查,排除掉类似疾病,如恶性肿瘤,才能明确诊断。
    2023-08-03
  • 体检前吃护肝片能降转氨酶吗(视频)

    体检前吃护肝片能降转氨酶吗
    在进行体检前服用护肝片,可以降低机体转氨酶水平。如果进行肝功能检查,发现肝功能转氨酶升高,需要查明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内科性原因:如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损害、药物不当使用,均可导致转氨酶升高;2、外科性原因:包括胆结石以及胆道、肝脏肿瘤,同样可以引起转氨酶升高。如果出现转氨酶升高,体检时一过性地使用护肝片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需要进行对因治疗。如果由于病毒感染所致,可以采取抗病毒治疗。若由于长期酗酒引起转氨酶升高,建议及时戒酒。对于药物性肝损害,患者需要停止使用相应药物,再服用护肝药物,如还原型谷胱甘肽、甘草酸苷等。对于外科性的问题,建议患者通过手术切除结石、肿瘤,同时进行对症支持治疗,从而使转氨酶恢复至正常水平。
    2023-08-03
  • 肌钙蛋白偏高是什么原因(视频)

    肌钙蛋白偏高是什么原因
    肌钙蛋白是反映心脏坏死的重要标志物,增高原因具体如下: 1、肌钙蛋白偏高提示可能存在心肌坏死,如急性心肌梗死或急性非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需首先排除该类疾病,患有各种冠状动脉疾患的人群容易发生心肌细胞坏死。肌钙蛋白是诊断心肌梗死和不稳定性心绞痛的重要的标志物,只要肌钙蛋白增高,即可诊断为心肌细胞坏死; 2、心力衰竭,心脏压力和负荷过大,左心室充盈压增加导致心肌细胞膜损伤,进而导致肌钙蛋白升高; 3、心律失常、感染性心内膜炎,心包炎、心内膜炎、心脏钝挫伤、心脏肿瘤,或全身恶性肿瘤、主动脉夹层、冠脉介入术后,心脏外科手术等导致。
    2023-08-03
  • 蛛网膜脑出血的病因(视频)

    蛛网膜脑出血的病因
    蛛网膜脑出血的病因分为很多种,大概分为如自发性蛛网膜脑出血和继发性蛛网膜脑出血。自发性蛛网膜脑出血即颅内自身血管的问题,最常见的是颅内动脉瘤,占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80%-85%。其次是脑血管畸形主要为动静脉畸形以及动静脉瘘等,其他还有颅底异常血管网病如烟雾病、血管炎、血液病、颅内肿瘤等。继发性蛛网膜出血最常见的是外伤,如跌倒、被人打伤等情况。通过近年治疗的病人,自发性脑出血除了动脉瘤和动静脉畸形以外,其实分类所占比例跟患者自身情况以及自身年龄有关系。如动静脉畸形主要发生在小儿,动脉瘤出现在成人甚至老年人身上较多。动脉瘤破了或血管畸形破了之后出现脑膜刺激征,头痛或颅内血肿等比较严重的情况下,进行检查才发现有动脉瘤。以上疾病通常做头颅CTA就会明确,有条件的话可以做全脑动脉造影。
    2023-08-03
  • 蛛网膜下腔出血鉴别诊断(视频)

    蛛网膜下腔出血鉴别诊断
    蛛网膜下腔出血最常见于颅内动脉瘤,需要进一步与其它疾病相鉴别,如颅内血管畸形、椎管内血管畸形或肿瘤、颅内肿瘤、垂体肿瘤、椎管肿瘤。 临床诊断金标准是全脑血管造影,简称DSA,是从大腿根部动脉插入一个微导管,注入造影剂对脑血管显影,观察血管走行和结构变化,若有球样膨出叫动脉瘤,是明确诊断的金标准,能够鉴别AVM和肿瘤。 除DSA确诊动脉瘤之外,现在还常用CT血管成像,因为CT成像比较快捷,在临床可作为急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诊断的最佳选择,最常用。还有一个检查叫MRA,即磁共振血管成像,因为磁共振检查较慢、繁琐,一般只对于未破裂动脉瘤检查。
    2023-08-03
  • 蛛网膜下腔出血是怎么引起的(视频)

    蛛网膜下腔出血是怎么引起的
    关于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原因,其实蛛网膜下腔出血指脑底部和脑表面的病变血管破裂,血液直接流入蛛网膜下腔引起的临床综合征,主要表现为剧烈的头痛、恶心、呕吐,严重者表现为昏迷。常见的原因有: 1、颅内动脉瘤,为主要原因,占75%以上; 2、脑血管畸形,主要由动静脉畸形引起; 3、烟雾病,即脑底动脉异常血管网病; 4、部分少见病因,如血管炎、结缔组织病、血液病、颅内肿瘤、凝血功能障碍等疾病,以及抗炎治疗的并发症等。 以上这些是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原因。蛛网膜下腔出血一般没有明显的肢体功能障碍,主要是表现为剧烈头痛、恶心、呕吐,在急性期治疗完全后,如果病情恢复比较好,则其可以完全恢复,不会出现肢体偏瘫或言语功能障碍等。
    2023-08-03
  •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首选检查(视频)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首选检查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首选检查如下:一、条件允许:建议及时进行头颅核磁共振检查,尽早发现蛛网膜下腔出血以及病变的部位和范围,同时通过核磁共振检查可以帮助排除动静脉畸形、海绵状血管瘤、脑肿瘤等疾病;二、没有核磁共振或者病情较急:1、可以选择脑CT检查,CT检查操作简单,结果较快。2、进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明确动脉瘤尺寸、部位,也可以明确是单发还是多发,同时明确有无血管痉挛情况、检查动静脉畸形的供应动脉和引流静脉、观察侧支循环情况。3、腰椎穿刺,通过腰椎穿刺获得脑脊液进行化验,帮助诊断,但进行腰椎穿刺一定要在专科医院在专科的医生指导下进行。
    2023-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