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损伤

  • 急性肾损伤做哪些检查(视频)

    急性肾损伤做哪些检查
    急性肾损伤根据原因分成三类:肾前性原因、肾后性原因、肾性原因,检查项目具体如下: 1、肾后性检查:最简单是做影像学检查,现在最方便做超声,能够看到肾脏大小、形态,以及有没有积水、结石、梗阻;如果是肾后性梗阻导致,要想办法把梗阻除掉; 2、肾前性和肾性损伤:诊断起来相对难度会大,患者要做尿液检查,如尿常规、尿渗透压、尿比重、尿蛋白定量、尿蛋白电泳,查看蛋白成分是肾小球来源还是肾小管来源;如果蛋白是肾小球来源,通常是肾性损伤;如果是肾小管来源。肾前性概率会高一点;还可以进行血液检查,评估肾脏目前情况。 急性肾损伤即肾脏因为各种各样原因导致比较急促的损伤,理论上95%急性肾损伤能够恢复,关键是要找到导致急性肾损伤原因,并想办法去除掉。
    2023-08-01
  • 肌酐高什么意思(视频)

    肌酐高什么意思
    在生化检查当中,有一项化验指标是血肌酐。血肌酐是生化检查当中相对比较重要的指标,因为反映了肾小球滤过的功能。正常情况下,人体会代谢产生肌酐,经过肾脏排泄排出体外。所以正常的人肌酐能够维持在比较低的水平。如果肾脏出现问题,肌酐不能经过肾脏排出体外,这时血里的肌酐就会蓄积,表现在实验室检查上是血里的血肌酐升高。所以血肌酐升高往往代表着肾功能不全,说明肾脏已经受到损伤达到一定程度,肾功能已经不好。 血肌酐虽然是反应肾功能不全比较特异的指标,但是并不是特别敏感的指标。在早期有肾损伤时,往往血肌酐能保持在正常范围之内,所以血肌酐在正常范围之内,也不能100%排除肾脏疾病。但如果一旦血肌酐出现升高,说明肾功能有一定程度的减退。血肌酐越高,说明肾功能减退越严重,血肌酐超过正常范围。要引起重视,一定要到肾内科去进行相关检查。
    2023-08-01
  • 血压正常范围是多少(视频)

    血压正常范围是多少
    低压即舒张压,正常范围是60-90mmHg,高压即收缩压,正常范围是90-140mmHg,常规的高血压是血压值升高,如低压≥90mmHg、高压≥140mmHg或>140/90mmHg。血压具有波动性并非恒定不变,高血压患者应经常检测血压,定期到医院评估并发症,如心、脑、肾损伤情况。临床建议高血压患者不仅要关注血压高低,还应关注血压波动对靶器官的损伤。
    2023-07-30
  • 肾疼和腰疼的区别(视频)

    肾疼和腰疼的区别
    肾疼和腰疼主要区别为病因,肾疼可由肾结石、泌尿系统感染、肾脏肿瘤等引起;而腰疼可由肾脏疾病、髋关节病变、腰椎病变、肿瘤性疾病、腰肌劳损等引起。临床上引起腰疼的肾脏病因以急性肾损伤常见,因肾脏体积增大、肿胀挤压肾脏被膜,引起患者腰疼,而慢性肾脏病患者腰疼不明显。总之,肾脏疾病可引起腰疼,但腰疼不一定与肾脏疾病有关,需通过相关检查方可鉴别诊断。
    2023-07-30
  • 小儿肾母细胞瘤放疗后能预防接种吗(视频)

    小儿肾母细胞瘤放疗后能预防接种吗
    放化疗后,由于患儿机体免疫力下降,短期内进行预防接种,可引起相关疾病,导致不良后果,建议放化疗至少三个月后进行预防接种。国内预防接种常采用减毒活疫苗,但放化疗患儿首选灭毒活疫苗接种。存在肝肾损伤患儿,需先复查肝肾功能,待正常后,再行接种。接种前后,家长需密切观察患儿情况,若出现高热、皮疹或其他不良反应,及时至医院就诊。
    2023-07-30
  • 胰腺炎严重了会怎么样(视频)

    胰腺炎严重了会怎么样
    胰腺炎患者严重时可向中度重症、重度重症胰腺炎发展,中度重症胰腺炎患者通常多数预后良好,重度重症胰腺炎患者尤其合并感染的病死率较高。重症胰腺炎在胰腺炎基础上会出现持续器官功能衰竭的情况,如持续性肾损伤导致肾功能衰竭,或肝功能衰竭导致呼吸衰竭,甚至发生胰性脑病。此时需注意保护器官功能,及时让肝脏、肾脏功能得到及时恢复,避免出现持续性、永久性器官功能损伤。若肾功能未能及时纠正,可能造成慢性肾功能衰竭,此后可能需要持续进行透析治疗。确诊为胰腺炎应及时就诊,以免耽误病情,导致往重症胰腺炎发展。
    2023-07-31
  • 糖尿病肾病怎么分期(视频)

    糖尿病肾病怎么分期
    糖尿病肾病所致的肾损伤,根据其病理类型及临床表现可分五期。糖尿病导致肾损伤,也可以参考其分期: 1、Ⅰ期:是指肾小球高滤过和肾脏肥大期,临床上可能没有任何肾病的改变,患者的尿常规、尿白蛋白均正常; 2、Ⅱ期:称为正常白蛋白尿期,是指尿的白蛋白排泄率在正常范围内,或间歇性增高。也就是说在进行尿微量白蛋白测定的时候,发现出现间歇性症状,如在活动后、应激后,患者可能会出现蛋白尿,测出尿微量白蛋白,但当安静或血糖控制好后,尿蛋白又消失; 3、Ⅲ期:称为早期糖尿病肾病期,这一期又称为持续性微量白蛋白尿期,主要表现为持续性尿微量白蛋白尿,24小时尿蛋白排泄率在30-300mg之间。这期患者可能会出现血压升高,但是患者肌酐、尿素氮可能还是在正常范围内,也就是肾小球滤过率高于正常或者是正常的; 4、Ⅳ期:糖尿病肾病称为临床糖尿病肾病期,指24小时尿白蛋白大于300mg,24小时尿蛋白总量超过0.5g。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肾病综合征,同时出现水肿和高血压。在此期会出现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在这期患者的肾功能也会逐渐减退,尿素氮肌酐开始出现上升; 5、Ⅴ期:到终末期肾病期,是指肾小球滤过率已经下降,血肌酐、尿素氮升高,肾小球滤率过已经小于15ml/min,而在此期尿蛋白就会因肾小球的硬化而逐渐减少排出。
    2023-07-31
  • 糖尿病性肾病分期(视频)

    糖尿病性肾病分期
    糖尿病肾病一般按照肾损伤程度可分成五期,具体如下: 1、第Ⅰ期:即肾小球高滤过和肾脏肥大期,此期改变和高血糖水平一致,血糖控制后即可得到部分缓解,肾脏组织尚无损伤; 2、第Ⅱ期:又称正常尿蛋白尿期,此时肾小球滤过率高出正常水平,肾脏病理表现为基底膜增厚、系膜基质增多,运动后尿白蛋白排出率明显升高,一般大于20µg/分钟,休息后可恢复正常。如果此期可良好控制血糖,患者可长期稳定处于该期; 3、第Ⅲ期:早期糖尿病肾病期,又称持续微量白蛋白尿期,此时肾小球肌酐清除率开始下降,肾脏病理出现肾小球结节样病变和小动脉玻璃样变。尿白蛋白排泄率持续升高,一般在20-200µg/分钟出现了微量白蛋白尿,此期患者血压开始升高,一般用ACEI或ARB类药物治疗,可减少尿白蛋白排出,延缓肾脏病进展; 4、第Ⅳ期:临床糖尿病肾病期,持续大量白蛋白尿一般>200µg/分钟以上,或24小时尿蛋白定量大于0.5g/天,一般30%患者可出现肾病综合征表现,此期尿蛋白不随肌酐清除率下降而减少。患者一旦进入Ⅳ期,病情常呈进行性发展。如果不积极地加以控制,肌酐清除率平均每个月均会下降达1ml/分钟; 5、第Ⅴ期:终末肾衰竭期,肾脏肌酐清除率小于10ml/min,尿白蛋白量因肾小球硬化而减少,尿毒症症状明显,需开始透析治疗。 一般将Ⅰ-Ⅲ期分为早期,Ⅳ-Ⅴ期称糖尿病肾病晚期。
    2023-07-31
  • 肾功能衰竭代偿期是什么意思(视频)

    肾功能衰竭代偿期是什么意思
    肾功能衰竭代偿期是旧时肾功能分类,CKD或慢性肾脏病的1-2期接近于肾功能衰竭代偿期,此阶段由于临床表现不突出,没有其他明显替代症状,不易引起患者重视。因此时病情隐匿,并需要存在肾损伤证据,往往更需要医生对其进行关注、早期控制,并早期进行诊断、治疗,从而延缓进入CKD3-4期乃至发展到5期,因此诊断治疗的意义和价值更高。 以前肾功能衰竭分为慢性肾衰竭代偿期与失代偿期,近年来随着对慢性肾脏病的认识变化,肾脏病概念从慢性肾功能不全到慢性肾功能衰竭、慢性肾脏病是概念的历史变迁。目前根据慢性肾脏病的病因、肾小球滤过率、白蛋白尿水平,将慢性肾脏病分为1-5期。
    2023-08-01
  • 慢性肾功能衰竭怎么引起的(视频)

    慢性肾功能衰竭怎么引起的
    慢性肾功能衰竭主要由多种慢性肾脏病逐渐发展,导致肾功能下降、体内毒素蓄积、内环境失衡等情况的综合征,较常见病因为慢性肾小球肾炎、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遗传性肾脏病如多囊肾病、免疫性肾脏病如狼疮性肾炎以及药物性肾损伤等。肾脏属于较特殊器官,每个肾脏主要由100万个肾单位组成,各种肾脏病均会引起肾单位受到损伤或发生硬化,而肾单位无法再生。在慢性肾脏病作用下,肾单位数量会逐渐减少,肾功能也会逐渐下降,病情严重时患者可能会出现尿毒症,此时呈进行性发展且疾病进展速度会逐渐增快,尤其为晚期肾病,此过程也呈不可逆性,即无法使已经损坏的肾单位恢复正常。肾脏属于排毒素器官,出现肾脏受损后毒素无法排出,导致患者身体内毒素逐渐增多,可能会影响到各个器官系统功能甚至出现尿毒症各种症状,最终危及生命。因此,肾脏疾病发展晚期时,患者仅可以依靠肾脏替代治疗,如透析或者移植等维持生命。
    2023-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