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损伤

  • 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发病原因(视频)

    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发病原因
    急性肾功能衰竭发病原因主要分为三大类,包括肾前性急性肾衰竭、肾实质性急性肾衰竭和肾后性急性肾衰竭。此病发病原因有以下几点: 1、肾前性急性肾衰竭临床较多见,约占50%左右,临床主要表现为突然出现消化道大出血、腹泻、恶心、呕吐等症状;中暑后大量脱水也容易诱发肾前性急性肾损伤,突然大面积心梗会使心排血量排出受阻导致肾脏灌注不足,造成肾前性急性肾衰竭; 2、肾实质性急性肾衰竭最常见原因是肾缺血和肾中毒,肾前性急性肾损伤原因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纠正或肾脏长期缺血可以导致急性肾小管坏死;肾中毒指特殊药物使用、毒素因素、肾实质性疾病,严重肾实质疾病可以导致肾实质性肾损伤,比例占40%左右; 3、梗阻性肾病引起急性肾损伤,膀胱占位、膀胱肿瘤使尿液排出产生障碍,例如妇科肿瘤压迫输尿管导致梗阻性肾病,糖尿病引起神经源性膀胱使膀胱收缩存在障碍导致肾脏积水等因素都可以造成肾后性急性肾损伤。
    2023-08-01
  • 急性肾功能衰竭严重吗(视频)

    急性肾功能衰竭严重吗
    急性肾功能衰竭很严重,目前临床上已经用急性肾损伤代替急性肾衰竭,因为急性肾损伤本身涉及临床多个学科常见的急危重症。其常见病因包括肾前性、肾性、肾后性等一系列因素,发病率在综合医院为3%-5%,而在重症监护病房为30%-50%,急危重症患者死亡率高达30%-80%。所以存活患者约为50%,并可以遗留永久性肾功能减退,部分患者需要终身替代治疗,所以形势非常严峻。 尤其急性肾衰竭的患者进入少尿期,更是临床的急危重症,所以非常危险。因此患者一定要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2023-08-01
  • 急性肾功能衰竭的鉴别诊断(视频)

    急性肾功能衰竭的鉴别诊断
    急性肾功能衰竭是指多种病因引起的肾功能快速下降,而出现的一系列临床综合征,临床表现为血肌酐、尿素以及体液潴留,重要的临床表现与水钠潴留、容量负荷过重、高血钾以及酸中毒有关。临床上最常见的是急性肾小管坏死,需要与肾前性少尿、肾后性尿路梗阻以及其它肾性的急性肾损伤鉴别。 若怀疑肾前性少尿所致,经过积极的补液治疗血压恢复正常、尿量增加,就支持肾前性少尿的诊断,反之需要考虑肾前性少尿是不是已经发展成急性肾小管坏死。肾后性尿路梗阻一般通过泌尿系的影像学进行检查,比如B超或者CT可以明确,对于其它肾性的急性肾损伤,比如急性肾炎、急进性肾小球肾炎、急性间质性肾炎等,需通过各种疾病所具有的特殊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以及对药物治疗的反应等做出相应的鉴别诊断,必要的时候需要进行肾穿刺活检明确。一旦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必须先明确其病因,只有明确病因才能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措施,控制疾病的进展,挽救肾脏功能。
    2023-08-01
  • 慢性肾功能衰竭早期能治愈吗(视频)

    慢性肾功能衰竭早期能治愈吗
    慢性肾脏病是一种进行性、不可逆的慢性疾病,而由于慢性肾脏病呈进行性发展,并可发展至慢性肾衰竭,即使早期也不能将其治愈。但患者须知,近年来对于这类疾病的重点不是在于治疗,而是重在管理。患者要提高信心,患有慢性肾衰竭后若加强管理,则可以延缓肾功能衰竭进展。 所以这类疾病的患者早期一定要进行规律随访,并且到肾脏病专科进行治疗,避免使用肾损伤药物。病人若合并感染、发烧,使用抗菌素或解热镇痛类药物时,一定要注意避免使用可导致肾损害的药物,所以需要找肾内科专科医生进行规律随访。 早期患者应合理服用降压药,对血压积极进行监测,让血压尽可能达到相关的目标值。如果尿蛋白>1g/d,这时患者的血压应尽量控制在130/80mmHg以下,并规范使用药物治疗,并且应避免随意停用患者使用的激素、免疫制剂。 肾功能衰竭患者一定要遵循专科医生的建议,控制饮食,治疗相关并发症,延缓肾脏病进展到尿毒症。患者应存有信心,严防肾脏疾病的进一步进展。即使是进展到尿毒症还有很多的解决办法,所以患者要树立信心。
    2023-08-01
  • 慢性肾小球肾炎的营养治疗原则(视频)

    慢性肾小球肾炎的营养治疗原则
    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的营养治疗原则如下: 1、以素食为主:偶尔可以进食高蛋白食物,不建议每天都大量摄取。尤其是糖尿病肾病患者,长期大量摄入高蛋白食物会加重残存肾单位损伤,导致代谢产物堆积,加重肾损伤; 2、充足的能量:低蛋白时能量需求增多,所以这时建议患者多进食含糖量高的食物。如果是糖尿病患者,还要评估能不能摄取较多糖分。因为糖分主要来自于淀粉,所以建议多摄取粮食类食物,五谷杂粮都要进食; 3、控制脂肪的摄入量: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的肌酐还没有达到肾衰水平,如果其血脂水平正常,有些患者就不需要过度控脂肪摄入量。血里的任何东西最后排泄时都要流经肾小球、肾小管,如果摄入高脂肪食物,肾小管、肾小球就容易硬化。所以患者应以素食为主,一周可进食1-2次肉类。建议以优质蛋白为主,可以进食河鱼、河虾,少进食海鱼等海产品。
    2023-08-01
  • 肾病为什么要做穿刺(视频)

    肾病为什么要做穿刺
    肾脏疾病为了明确诊断、指导治疗或判断预后,如果没有禁忌症,需要做肾穿刺活检。肾穿刺活检对明确各种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组织病理学诊断有很大帮助,对部分继发性肾小球疾病包括系统性红斑狼疮,有没有肾脏损害,肾脏病理学分型,活动性和慢性化病变评估,以及对遗传性肾脏疾病、急性肾损伤、肾移植排斥的诊断和鉴别诊断都具有重要价值。如肾炎,即平常所说的肾小球肾炎,肾小球肾炎可以分为急性肾小球肾炎、急进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小球肾炎。急性肾小球肾炎的病理变化类型是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而急进性肾小球肾炎的病理变化类型是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而慢性肾小球肾炎的病理变化类型可以是膜性肾病、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所以病理变化类型不同,对疾病的诊断也不同。而肾病综合征如果做肾穿刺活检,病理变化类型可以是微小病变型肾病、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膜性肾病等,不同病理类型患者的预后不同,治疗方案也可能不同。所以如果没有肾穿刺禁忌症,可以考虑做肾穿刺活检,明确病理诊断。
    2023-08-01
  • 肾损伤可逆吗(视频)

    肾损伤可逆吗
    肾损伤是否可逆需根据引起疾病的具体病因进行判断,肾损伤包括急性肾损伤和慢性肾损伤。急性肾损伤多数可逆,但慢性肾损伤基本不可逆,因慢性肾损伤原发疾病损害持续存在。急性肾损伤多由有效血容量不足、使用肾毒性药物、尿路梗阻等引起,慢性肾损伤多由糖尿病、高血压等引起。 肾损伤主要指各种病因引起的肾功能减退而导致的临床综合征,具体表现为肾小球滤过率下降,氮质产物紊乱,如肌酐、尿素氮潴留,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等,严重时患者会出现多系统并发症。
    2023-08-01
  • 早期肾损伤的四项指标是什么(视频)

    早期肾损伤的四项指标是什么
    临床常用肌酐、尿素氮等指标反映肾损伤情况,但肌酐及尿素氮处于相对较晚期的指标。早期肾损伤四项指标,不同医院选择的指标不同。 包括胱抑素C、血浆内皮素,内生肌酐清除率等,血尿或蛋白尿中微量白蛋白定量等,目前新进KIM-1等也可作为早期肾损伤指标。早期肾损伤四项指标目的为早期发现肾脏损伤,进行早期治疗,尽早预防。
    2023-08-01
  • 双肾实质弥漫性损伤能好吗(视频)

    双肾实质弥漫性损伤能好吗
    双肾实质弥漫性损伤预后需根据引起原因进行判断,具体如下: 1、若老年男性前列腺增生尿潴留患者,可在双肾彩超下描述为双肾实质弥漫性损伤,此时若插尿管解除梗阻后,患者排尿后3-10天复查B超时可见双肾实质弥漫性肾损伤小消失; 2、若为新月体肾炎、安卡相关性血管炎等肾损害疾病显示双肾实质弥漫性损伤时,此时肾功能已较差,临床上经过积极激素冲击,以及血浆置换等治疗后,患者肌酐下降,肾功能可逐渐恢复。肾脏彩超下复查时,双肾实质弥漫性损伤可稍加恢复;但此类疾病也有部分患者进展较快,虽经过积极治疗,但患者仍无法康复,因此双肾实质弥漫性损伤可能持续存在。
    2023-08-01
  • 双肾损伤怎么治疗(视频)

    双肾损伤怎么治疗
    内科性质的肾损伤一般呈对称性,为双肾损伤,其治疗可根据疾病不同而不同,具体如下: 1、若双肾损伤为糖尿病引起,则治疗糖尿病是首要措施。糖尿病患者肾脏已受累,原则上建议使用胰岛素治疗。目前临床上胰岛素较多,包括长效、短效、中效胰岛素,一般建议短效加长期治疗,具体应根据不同患者选择; 2、若出现轻度蛋白尿,则需进行降压、减少肾脏灌注治疗; 3、若患者出现肾功能衰竭,则需慢性肾脏病一体化治疗; 4、若患者肌酐高,需进行医学透析治疗; 5、若为其它疾病,如肾小球微小病变肾病综合征,或其它肾脏本身疾病,则需进行激素免疫抑制剂进行治疗。
    2023-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