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息肉

  • 肠息肉癌变的概率多大(视频)

    肠息肉癌变的概率多大
    肠息肉癌变和肠息肉的性质有关系,不同肠息肉的癌变概率也不一样。肠息肉常分为增生性息肉、炎症性息肉、绒毛管状息肉,还有多发性腺瘤样息肉。 不同的性质,癌变的概率也不一样。增生性息肉和炎性息肉不会发生癌变,绒毛管状腺瘤可能癌变率达到5%或者10%,还有多发性腺瘤样息肉,特别是家族性多发性腺瘤样息肉病,是遗传病,癌变率较高。腺瘤息肉病建议定期做肠镜检查,一旦发现及早治疗。
    2023-08-01
  • 切肠息肉后注意事项(视频)

    切肠息肉后注意事项
    切除息肉以后的注意事项,主要是防止出血、穿孔、感染等,具体如下:1、出血:是切除息肉以后最常见的并发症。由于切除息肉会导致局部黏膜损伤,而息肉本身常常会有较多的血管供应,切除息肉时血管破裂就容易出现局部出血。随着腔镜技术不断进步以及设备、器材的不断提高,止血的方式也较多,有时可以通过钳夹、电凝或结扎的方法,将出血点予以制止;2、穿孔:常常会在黏膜或黏膜下切除时造成肠壁损伤,如果没有及时发现或者在手术以后处理不当,很容易造成术中或术后穿孔。出现穿孔时,主要会出现突发的腹腔疼痛,一旦出现穿孔表现,均应积极地进行手术切开,将穿孔部分肠管予以修补或切除,才能缓解症状。如果息肉切除以后出现明显的食欲不振,要注意观察是否出现急腹症,尤其是穿孔情况的出现。
    2023-08-01
  • 肠息肉有必要切除吗(视频)

    肠息肉有必要切除吗
    肠息肉一般建议尽量切除,因为担心息肉发生癌变,当不确定息肉性质时,就有癌变的潜在风险存在。如果癌变息肉没有及时切除,会贻误手术时间,使病情进一步发展,可能严重影响患者预后,因此对于肠镜下检查发现有息肉的患者,一般建议切除或者取足够量的组织送病理,明确肠管息肉的性质。对于比较微小的息肉,可以选择在肠镜下由消化内科医生切除,一般患者需要住院1-2天。在肠镜切除息肉之后,观察切除部位是否有穿孔、出血,当患者病情稳定,没有穿孔、出血,胃肠道功能恢复,逐渐可以进流质饮食后,即可出院。对于比较大的息肉,肠镜下切除有一定风险,一般可在肠镜下对大的息肉取活检、送病理,明确息肉性质,如果息肉是良性,可以进一步用微创手术进行切除,如果息肉是恶性,就需评估肿瘤的分期,从而进一步行根治性手术治疗。
    2023-08-01
  • 胃肠息肉微创多少天能恢复好(视频)

    胃肠息肉微创多少天能恢复好
    根据胃肠息肉微创切除的手段和方法,具体恢复情况如下:1、胃肠镜下切除:相对是一种无创的方法,通过正常的管道来进行,可以切除窄基底、比较小的息肉,切除之后送病理明确病变。一般胃肠镜下做的切除,需要留在医院观察1-2天,观察是否有局部伤口的出血或者穿孔,医生可以监测患者的血色素,并观察腹部体征是否有腹膜炎的表现。如果一切正常,可以开始进流质饮食,逐渐过渡到软食、正常饮食,恢复得相对比较快;2、腹腔镜手术:对于比较大的息肉,如比较大的肠管息肉,单纯胃镜或肠镜下切除容易造成局部的穿孔,风险比较大、需要在腹腔镜下切除。腹腔镜手术之后,患者有2-3个特别小的切口,一般5-7天愈合,住院观察2-3天或者最长3-5天,即可恢复。
    2023-08-01
  • 肠息肉小于0.5厘米要不要摘除(视频)

    肠息肉小于0.5厘米要不要摘除
    对于肠镜检查出来所发现的小息肉,比如<5mm的息肉,也需要切除,因为小的息肉也有癌变的潜在可能性。肠管内发现的微小息肉,尤其是比较表浅息肉,能在肠镜下切除,还是应该在肠镜下切除,并送到病理科明确息肉的性质。对于基底比较宽、比较大的息肉,如果在肠镜下局部有穿孔的风险,可以在腹腔镜下进行切除,这样比较安全。因此建议有肠息肉的患者,不要放松警惕,也不要疏忽大意,认为小的息肉就应该是良性病变。特别是有结肠癌家族史的患者,更要提起注意。一般不管是胃内或者肠内发生的息肉,还是建议切除,或者取病理明确息肉的病变性质。切除以后只需要在医院观察24-48小时,局部切口没有出血、穿孔以及腹膜炎表现,即可出院。
    2023-08-01
  • 肠息肉症状及表现(视频)

    肠息肉症状及表现
    肠息肉是临床当中的常见病,有一部分肠息肉会引起腹部隐痛的症状,但绝大多数肠息肉可能并不会引起明确的临床表现。肠息肉通过结肠镜的检查,一旦发现肠息肉,一般要尽量切除。对于比较大的息肉,在内镜下切除有风险的时候,要取一块小的组织送病理活检。如果切除或者取活检证实为良性,则每过半年到一年要复查肠镜,看是否又长出新的息肉。肠息肉最担心的是恶变,肠息肉一旦恶变就是肠癌,会出现贫血、消瘦、低蛋白或者便中带血等临床表现。因此肠息肉在早期的时候,并不一定有特别、特异的腹疼。但是一旦出现息肉就不容忽视,要积极检查,遵照医生的医嘱取病理送活检,明确息肉的性质。
    2023-08-01
  • 肠息肉多大要做手术(视频)

    肠息肉多大要做手术
    建议肠息肉一旦发现,就应该在胃镜、肠镜下切除,送病理明确诊断。因此有肠息肉的患者不应该放松警惕,而要及时去消化内科或者胃肠外科就诊,由医生进行息肉的切除、送病理。息肉在肠道中的生长,有一部分容易进化成恶性,所以肠息肉一经发现就应该手术切除。当然手术方式可以是无创的方式,在无痛的胃镜下将肠息肉切除。但是有一部分息肉在发现的时候,已经是比较大的息肉,在内镜下切除有一定肠穿孔的风险,就需要在手术室进行手术。目前随着微创技术的广泛应用,绝大多数肠道手术都可以用微创,也就是腹腔镜的方式解决。不管多大的息肉都有恶变的潜在可能性,只有切除、送病理,才能明确肠息肉的性质,才能保证不贻误病情。
    2023-08-01
  • 盲肠息肉怎么处理(视频)

    盲肠息肉怎么处理
    盲肠息肉就是生长在盲肠的息肉,治疗息肉关键就是要处理干净,把息肉完全切除,避免残留。临床上主要是根据息肉大小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毁损治疗是用电凝或者APC方法破坏息肉。切除治疗不仅能处理息肉,而且能把息肉取出来做病理检测。 一般毁损性治疗用于明确的良性病变,切除治疗倾向于怀疑异常情况,比如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可能有异型增生,毁损治疗可以用电凝或者APC,切除治疗可以圈套器电凝电切,可以用EMR,也就是黏膜切除术,也可以用ESD内镜下黏膜剥离术进行治疗。
    2023-08-01
  • 肠息肉形成的根源是什么(视频)

    肠息肉形成的根源是什么
    肠息肉由肠道黏膜异常隆起或增生所致,炎性息肉常继发于一些肠道炎症,如慢性结肠炎或者溃疡性结肠炎。当血管异常增生、息肉逐渐增大时,可表现为肿瘤性息肉,即腺瘤,属于癌前病变,有较多结肠腺瘤患者会逐渐转变为大肠癌。 引起结肠腺瘤的因素很多,与饮食、环境、遗传均有关,如高蛋白、高脂肪饮食,特别是红肉、腌制食品,以及吃蔬菜比较少、吸烟、饮酒、肥胖等。部分特殊的腺瘤主要与遗传基因突变相关,如家族性息肉病有较高的癌变倾向。而炎性肠病相关的炎性息肉,病因主要是慢性炎症刺激,大多是良性,一般不会癌变。
    2023-08-01
  • 为什么长肠息肉(视频)

    为什么长肠息肉
    通过肠镜经常能够发现息肉,息肉有很多种,包括增生性息肉,还有炎性息肉,在内镜下都会有不同的表现。肠息肉和每个人的生活环境、饮食习惯以及基础疾病相关,比如肥胖的病人、糖尿病病人特别容易出现肠息肉,与饮食习惯有关。 经常食用肥肉,以摄入肥肉、加工肉为主的人和长期素食的人,出现肠息肉的概率,吃肉的人就会相对高很多,因此肠道息肉最为多见、最直接的原因是饮食结构上的问题,饮食结构直接影响肠道菌群的改变,对肠道内环境产生比较大的影响,对息肉形成则是至关重要的因素。
    2023-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