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息肉

  • 肠胃良性病变能治好吗(视频)

    肠胃良性病变能治好吗
    肠、胃的良性病变可以治愈,在诊断、治疗过程中最常见来源于上皮息肉、腺瘤,或来源于间叶,最常见的平滑肌瘤等。在早期无症状,患者在体检的时会发现有胃息肉,有肠息肉,通过内镜下的局部治疗,就可达到根治的效果。 需要关注的是这些胃肠道良性病变,有一部分是有可能发生恶变的,如除了血管瘤以外,还有平滑肌瘤、纤维瘤等。如果在每年体检时逐渐增大,这时要高度关注,患者需要在内镜下及早治疗,以免发生恶变。
    2023-07-31
  • 总是有便意是怎么回事(视频)

    总是有便意是怎么回事
    如果总有便意但是排便少,或者解不出大便,这时考虑其是和便秘差不多相关的症状,还有些病人是直肠刺激症状。很多疾病都可以出现总想排便但是排不出来,比如肛周、直肠的一些情况。比如直肠息肉或者直肠癌均可以引起直肠刺激症状。如果病人出现总有便意但是解不出来,偶尔1-2次病人可以继续观察,如果长期发现这种总有便意解不出来,建议患者到医院行相关检查,比如胃肠镜检查以及肛门周围情况的检查,可以进一步明确诊断,以免耽误病情。如果病人只是一味口服泻药,会遗漏特殊病变。
    2023-07-31
  • 慢性结肠炎对身体的影响(视频)

    慢性结肠炎对身体的影响
    慢性结肠炎治疗不及时,可能会导致并发症出现,对身体的影响具体如下: 1、长期腹泻会导致脱水或者酸中毒,以及营养物质流失,病人会出现发热、消瘦、贫血等营养不良情况。腹痛症状会影响进食功能,导致营养物质缺乏,出现消瘦; 2、慢性结肠炎长期不愈,而病人又自行采用抗生素进行治疗,会影响肠道细菌,出现肠道菌群失调,比如出现腹胀,以及其它细菌感染、真菌感染等疾病; 3、长期慢性炎症反复刺激肠黏膜,可导致直肠息肉或者结肠息肉产生。慢性结肠炎如果反复长期炎症、水肿、充血,然后愈合,反反复复修复,可能引起恶变,比如引起直肠癌或者结肠癌发生,需及时发现、及时治疗。
    2023-07-31
  • 直肠息肉可以不做手术吗(视频)

    直肠息肉可以不做手术吗
    直肠是乙状结肠连接肛门位置。直肠息肉是直肠黏膜上出现突起组织。直肠息肉病理分为增生性息肉、炎性息肉、腺瘤性息肉、错构瘤性息肉,主要观察息肉大小以及性质、性状。 一般情况若患者发生直肠息肉时需要进行肠镜下将息肉切除,切除后进行病理切片,以此观察息肉性质。若是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甚至为癌变患者,此时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若是良性疾病,如增生性息肉、炎性息肉、错构瘤性息肉、低级别上皮内瘤变,此时患者切除即可。但是患者要注意若出现低级别上皮内瘤变良性度不好者,此时有发生恶变可能,需定期复查肠镜,建议患者1年复查1次肠镜。
    2023-07-31
  • 直肠长息肉怎么办(视频)

    直肠长息肉怎么办
    直肠是结肠末端,也是乙状结肠连接肛门一段肠管。患者若发现或者发生直肠息肉时,建议进行肠镜下治疗,通过烧灼、EMR、ESD小型手术切除,切除之后做病理切片,以此观察病变性质再决定下一步治疗方案。 直肠息肉泛指直肠黏膜表面出现向肠腔突出隆起性病变,直肠息肉多分布在直肠下段呈圆形也可能细长有蒂,多数是由黏膜以及腺体构成,与肠壁相连,部分息肉为无蒂,这类息肉要高度警惕。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恶变概率比有蒂肿瘤恶变率要高很多,单发直肠息肉比多发性息肉恶变率高一些。直肠息肉病理分型包括炎性息肉、增生性息肉、腺瘤性息肉、错构瘤性息肉,其中腺瘤性息肉恶变概率最高,小孩子直肠息肉情况比较容易发生,小孩时可能会出现便血情况,不是肛门出血而是大便时出血,此时主要原因可能是直肠息肉。
    2023-07-31
  • 直肠多发息肉0.2-0.3要做手术吗(视频)

    直肠多发息肉0.2-0.3要做手术吗
    首先观察患者直肠息肉情况。直肠是连接结肠最末一段,是乙状结肠跟肛门连接肠管。 直肠息肉是直肠黏膜表面隆起病变,其可单发也可多发。多发内镜下应描述其起始部位、大小、形态、表面形状、色泽光滑程度、有无糜烂溃疡出血、有无带蒂、数量等情况。 若患者是有恶变倾向直肠息肉,此时肯定是要选择手术治疗。若肠镜下患者是直肠息肉,此时将直肠息肉处理掉做病理切片,若报告是良性,则属于炎性、增生性直肠息肉或者是低级别上皮内瘤变,此时进行切除即可。 若是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即结肠癌,此时患者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2023-07-31
  • 下消化道出血鉴别诊断(视频)

    下消化道出血鉴别诊断
    下消化道出血指十二指肠屈氏韧带以下部位出血,引起下消化道出血原因多,不同年龄阶段会有不同原因。具体鉴别诊断如下: 1、新生儿期间:下消化道出血常见原因为感染性肠炎、细菌性肠炎、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牛奶蛋白过敏,以及全身性疾病,如凝血功能障碍,均可导致消化道出血; 2、婴儿以及儿童期:常见原因包括便秘引起的肛裂、痔疮、急性肠炎、细菌性肠炎、结肠息肉。其他疾病如凝血功能障碍、炎症性肠病、血管畸形或者肠套叠疾病、过敏性紫癜均可导致下消化道出血; 3、青少年:病因与婴幼儿时期相近。 总之,主要通过病史询问以及体格检查,结合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白蛋白,以及肠道超声检查鉴别出血原因。根据不同疾病,选择的检查不同。如通过病史询问,发现为肠息肉引起,可直接通过肠道超声检查明确,或者直接进行肠镜检查。如果在肠镜下发现肠道息肉,可以同时进行肠息肉的摘除手术。
    2023-08-01
  • 消化道出血会自己好吗(视频)

    消化道出血会自己好吗
    消化道出血能否自愈需明确发病原因。消化道包括食道、胃、十二指肠、小肠和直肠,任何一个部位黏膜破损造成出血都称为消化道出血。按照消化道从Treitz韧带分界,将消化道分为上消化道和下消化道。上消化道出血常见原因包括溃疡病、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胃癌、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等。只有少部分情况可能自愈,包括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及少量出血的溃疡病等;大部分情况下都需要药物治疗才能治愈。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情况较为凶险,需在内镜下止血或手术方法才能治愈。 对于下消化道出血,最常见是结肠息肉、缺血性肠病、感染性肠炎、结肠癌等,这些疾病中能自愈的是感染性肠炎及结肠息肉表面糜烂所造成的少量出血。对于结肠癌造成的出血不能自愈,需外科手术治疗。
    2023-08-01
  • 大便有隐血是什么原因(视频)

    大便有隐血是什么原因
    大便隐血指患者便常规和隐血检查发现潜血阳性。一般大便潜血阳性提示患者消化道有出血,但出血量较少,通常在5-10mL。而能够引起大便隐血的原因包括上消化道出血和下消化道出血。 在导致便潜血的原因中,上消化道比较常见的原因是胃部相关疾病,如消化性溃疡、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胃癌等;而肠道相关疾病最常见的是结肠相关疾病,比如结肠癌、结肠炎症性肠病、结肠息肉;除外上消化道和结肠,小肠相关疾病相对比较少见,小肠间质瘤或淋巴瘤,也可能引起便潜血阳性。 因此,如果患者出现便隐血阳性,首先需排除胃以及结肠器质性病变。建议患者进行胃镜和肠镜检查,以除外消化性溃疡、胃部肿瘤以及结肠肿瘤和结肠息肉等常见的疾病。
    2023-08-01
  • 十二指肠降部隆起怎么回事(视频)

    十二指肠降部隆起怎么回事
    十二指肠降段内侧的隆起,是正常的生理结构,称为十二指肠乳头,是胰管、胆管的共同开口,而乳头以外的隆起非正常结构。常见的包括十二指肠息肉、囊肿、布氏腺增生,布氏腺腺瘤,平滑肌瘤,间质瘤等。黏膜层病变需要取病理进行活检,进一步明确诊断,确定是否需要进一步治疗。而黏膜下隆起需要进行超声胃镜检查或者进行增强CT的检查,进一步明确诊断,确定需不需要行内镜下治疗或者外科手术治疗。部分布氏腺增生,小炎性息肉,有可能随着炎症的消失可以消失,而腺瘤一般是良性肿瘤,除非是行内镜下治疗切除,不会自行消失。 另外有一些十二指肠隆起的病变会被误认为息肉,可能是黏膜下隆起,比如包括脂肪瘤、间质瘤、平滑肌瘤等,行超声胃镜检查,还有腹部增强CT,可以明确病变,必要时就需要内镜下治疗、切除或者外科手术切除。
    2023-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