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肉萎缩

  • 怎样检查脊髓空洞症(视频)

    怎样检查脊髓空洞症
    脊髓空洞症最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即肌力异常和感觉异常。对于肌力异常,可以发现患者的患肢比上肢或下肢肌肉萎缩,包括三角肌、肱二头肌、肱三头肌等,局部肌肉萎缩的同时伴随肌力下降,并且这部分患者手部的精细活动也会逐渐减退。如果出现两侧肢体或上下肢肢体感觉异常,出现病理症状,此时要高度怀疑脊髓方面出现问题。 对于脊髓空洞症,通过影像学检查即可以明确诊断,核磁共振是最理想的检查方法,因为核磁共振可以明确脊髓空洞的部位,同时还可以明确脊髓空洞的大小。如果是上颈椎的脊髓空洞,特别是靠近枕骨大孔的脊髓出现空洞,可导致Chiari畸形,此种畸形对人体的功能影响较大,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而不是通过保守治疗解决。
    2023-08-02
  • 颈椎脊髓空洞症会死吗(视频)

    颈椎脊髓空洞症会死吗
    颈椎脊髓空洞症一般来说,是一种缓慢进展的进行性发展疾病,很少会由于脊髓空洞症在短时间内危及患者生命,因此脊髓空洞症不是一种致死性疾病,但少数的脊髓空洞症患者由于脊髓空洞向头发展累及延髓,这时患者易出现吞咽困难、声音嘶哑,进食时可能造成窒息,危及生命。另外部分患者由于空洞向头发展累及延髓的心跳、呼吸中枢,也可能对患者的生命造成威胁。大部分颈椎脊髓空洞症主要引起患者痛觉、温度觉消失,以及上肢肌肉萎缩、手掌功能异常,形成爪形手样改变,使患者手部活动功能受到影响。部分患者出现肘关节、肩关节的夏科氏关节炎,这些虽不足以危及患者生命,但会明显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对于颈椎脊髓空洞症患者,常由于环枕部畸形和小脑扁桃体下疝引起颈椎脊髓空洞症,通过神经外科微创手术的治疗方式,可以使患者的脊髓空洞逐渐消失,甚至达到完全治愈的效果,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所以建议患者如果发现颈椎脊髓空洞症,应及时到神经外科进行治疗。
    2023-08-02
  • 小脑扁桃体下疝伴脊髓空洞症严重吗(视频)

    小脑扁桃体下疝伴脊髓空洞症严重吗
    小脑扁桃体下疝伴有脊髓空洞症,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缓慢进展性疾病。如果已经合并明显的脊髓空洞症,则病情比较严重。但是该病一般是缓慢进展的疾病,因此不会在很短的时间内,直接对患者造成危及生命的风险。大部分患者的症状是进行性加重,但是脊髓空洞症进行性发展时,常会出现脊髓空洞症对应阶段的神经功能障碍。例如肩背部的疼痛、麻木、上肢疼痛、肩关节、肘关节的夏科氏关节炎、上肢和手部肌肉萎缩,特别是大鱼际肌、小鱼际肌和骨间肌的肌肉萎缩,患者常形成一种爪形手样改变。同时由于肩关节和肘关节的夏科氏关节炎,常会造成患者出现肩关节、肘关节的肿胀、僵硬,甚至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由于脊髓空洞症对应阶段的痛、温觉的消失常会出现烫伤、冻伤等表现。部分脊髓空洞症进行性发展,还会累及下肢,造成下肢的感觉、运动功能障碍,严重的患者有发生瘫痪的风险,同时还有可能造成大小便功能障碍。由此可见,小脑扁桃体下疝伴脊髓空洞症,可能会发展成为非常严重的一种情况,因此应该及早诊断、及时治疗。
    2023-08-02
  • 小脑扁桃体下疝伴脊髓空洞症能活多久(视频)

    小脑扁桃体下疝伴脊髓空洞症能活多久
    小脑扁桃体下疝伴脊髓空洞是一种慢性进行性脊髓疾病,积极进行治疗是关键,保持良好心态,及时接受检查并进行手术治疗,有希望达到与普通人相近的寿命。若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长期得不到治疗,常见有以下几点危害:1、脊髓空洞进行性发展,易引起肢体感觉运动功能障碍、肌肉萎缩,甚至运动功能丧失;2、脊髓功能进行性向骶尾部发展,甚至会累及脊髓圆锥出现大小便失禁及肢体瘫痪等情况;3、脊髓空洞向延髓发展,引起患者出现吞咽困难、饮水呛咳,进食时易发生误吸或者窒息,随时危及生命。
    2023-08-02
  • 急性脑卒中的恢复期是多久(视频)

    急性脑卒中的恢复期是多久
    急性脑卒中恢复期通常是指发病后6个月,超过6个月称为后遗症期。患者在6个月之内及早进行康复治疗有助于患者功能康复,提高生活能力。康复治疗同时需要积极预防脑血管疾病、控制危险因素,比如血压、血糖、血脂,戒烟限酒,保持情绪稳定。康复治疗包括针灸、理疗、按摩,可减轻肌肉萎缩。恢复期治疗患者需要积极配合饮食护理,营养均衡、增强抵抗力,提高生活质量。 还要进行物理疗法,运动训练能够改善活动能力,比如有瘫痪的患者能够独立翻身、坐起、站立,还有行走。一般侧重于日常生活活动、手工操作或者文体活动中,针对性较强、对恢复有帮助的运动,通过指定要求进行训练,逐步恢复生活自理。还要通过心理护理进行精神上的支持和暗示疗法,通过采取以上综合措施能够缩短恢复期。
    2023-08-02
  • 头部手术的后遗症(视频)

    头部手术的后遗症
    头部手术后遗症可大体分为外观表现性后遗症、脑神经功能改变以及精神和心理疾病三大类,具体如下: 1、外观表现性后遗症:开颅手术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肌肉萎缩和颅骨变形,从外观上可以辨别。部分患者一侧颞肌萎缩,可表现为一侧面部较另一侧凹陷。由于开颅手术后需要锯下部分颅骨再重新安装,部分患者会出现颅骨变形和自我吸收,导致颅骨表面凹凸不平,严重者肉眼可直接辨别。部分患者由于颅内高压进行去骨瓣手术,一侧颅骨被整体去除,导致容貌发生改变; 2、脑神经功能改变:由于各种原因进行开颅治疗的患者,可能遗留不同程度的颅神经功能或脑功能缺失,如听神经瘤患者在手术以后一般会出现面神经功能障碍,严重者可以出现较为明显的面容改变,较为轻微的仅在检查后发现小部分面神经功能缺失。脑胶质瘤患者进行大面积脑叶切除以后,可出现偏瘫、失语或失明,依据手术部位不同以及病原种类不同,出现的后遗症和并发症也不同; 3、精神和心理疾病:部分患者颅脑手术后出现心理或脑功能疾病,甚至出现性格和人格改变。还有部分患者出现短暂性失忆或记忆错乱,原因暂时无法得知。 综上所述,开颅手术以后的后遗症和并发症很多,需要依据不同病情进行相应治疗。
    2023-08-02
  • 动脉硬化闭塞症能治愈吗(视频)

    动脉硬化闭塞症能治愈吗
    动脉硬化闭塞症是一个随着年龄进展而逐渐加重的过程,通常治疗效果不佳,临床上只能够控制危险因素,延缓其发展。可通过调整饮食和生活习惯、戒烟、限酒以及配合药物治疗等方式,降低或避免该疾病并发症发生,如肌肉萎缩、肢体破溃、坏疽等。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注意保护患侧缺血肢体,如不能用热水洗脚;修剪趾甲时不要剪破皮肤;穿宽松舒适的鞋子等。
    2023-08-02
  • 三叉神经鞘瘤能治愈吗(视频)

    三叉神经鞘瘤能治愈吗
    如果三叉神经鞘瘤比较小,因为是良性肿瘤,与周围结构非常清楚且形态非常规则,患者通过显微手术,90%以上能治愈。三叉神经鞘瘤是颅内仅次于听神经鞘瘤的第二大肿瘤,属于良性肿瘤。因为肿瘤在三叉神经上发生,患者首发症状是疼痛。如果肿瘤再继续发展造成三叉神经破坏,患者会出现脸麻木症状,如果再继续发展会出现面部肌肉萎缩甚至咀嚼无力。 一部分肿瘤比较大,肿瘤和周围结构粘连紧密,特别是后组颅神经有面听神经、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副神经和脑干,还包括动脉、静脉。肿瘤与以上结构粘连紧密时,在解剖时可能会对于结构或多或少造成损伤,手术以后患者会出现相应症状和体征。对于一些不能进行手术的情况,包括高龄、体质弱或者家属不愿意接受手术治疗方法患者,对一些小型肿瘤,可建议行伽玛刀治疗或者X刀治疗。 治疗结束以后患者还需要定期复查,因为一部分患者经过伽玛刀、X刀、立体定向放疗以后,肿瘤有可能出现囊变;短期之内可能会症状加重,甚至出现梗阻性脑积血症状,所以建议此类病人要及时发现、及时诊断、早期治疗。
    2023-08-02
  • 周围神经病变鉴别诊断(视频)

    周围神经病变鉴别诊断
    周围神经病变鉴别诊断具体如下: 1、运动方面障碍,多表现为肌肉萎缩、肌肉无力;感觉方面障碍,包括肢体麻木,疼痛异常表现; 2、如果考虑到周围神经病变,还要考虑到其病因,有的是因为营养不良造成的。营养不良造成的周围神经病变有全身广泛性的特点,也有免疫性造成的,这种表现往往初期发病较轻、迅速进展,甚至可以瘫痪、引起死亡; 3、其它压迫造成,比如颈椎病突出、肘管综合征突出引起的压迫,损伤周围神经,这都属于周围神经病变的过程。 周围神经病变以后,其诊断主要需要肌肉肌电图诊断,肌电图确诊部位是在周围神经。另外还需要进行特殊的检查,比如鉴别有没有贫血的血常规检查,肝、肾功能检查,免疫指标检查,甚至脑脊液检查,确诊到底是何种类型的周围神经病变。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表现是软瘫、无力、肌张力低,但没有病理征。如果是硬瘫的病人,虽然其肌力下降,但是其肌张力高,肢体也僵硬,往往从这方面不考虑是周围神经病变。 周围神经病变是个大的概念,该概念包括多种疾病,有单纯营养不良造成的神经末梢改变,也有免疫性造成的神经病变,还有些是遗传性因素造成的周围神经病变。周围神经可分为运动支和感觉支,在多个周围神经上,这两个是共有的。所以多数周围神经病变既有运动方面的障碍,也有感觉方面的障碍。
    2023-08-02
  • 周围神经病的早期症状(视频)

    周围神经病的早期症状
    若处于周围神经病的早期阶段,患者的典型表现为进行性症状,具体如下: 1、感觉神经损伤时,可出现类似于戴手套、袜套、肢体发木、肢体刺麻感、过电感、烧灼感、针刺感、刀割感; 2、运动神经损伤时,会出现受累的肢体肌力弱、肌肉萎缩、动作笨拙、开瓶盖费力、上肢抬举重物费力、行走异常等。可有足尖下垂、走路容易摔跤,从椅子或者坐便器起身困难。 当出现上述部分症状时,需要考虑存在周围神经病变的可能。多数周围神经损伤的病变患者可以出现以上症状的不同组合,这时需要进一步检查,包括做肌电图后经有经验的大夫审查。
    2023-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