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息肉

  • 结肠息肉手术后几天可以恢复饮食(视频)

    结肠息肉手术后几天可以恢复饮食
    结肠息肉手术后没有明显腹痛、穿孔以及出血等临床表现,术后6-8小时便可尝试摄入流质、半流质饮食。一般息肉较大>2cm或基底较广泛,存在一定恶性倾向需进行腹腔镜下肠管部分切除。此时出现明显排气、排便,并且没有明显吻合口瘘等严重并发症才可开始恢复饮食。腹腔镜肠道手术大多易在术后12小时,如出现结扎线不牢产生出血的情况,远期并发症,尤其对于主动排气、排便问题,肠功能明确恢复后,建议恢复饮食。结肠息肉术后注意事项与手术方式有一定关系,肠镜下切除术后患者恢复相对较快,术后注意事项根据手术操作方式以及患者具体状态决定。
    2023-08-02
  • 做结肠息肉手术后的症状(视频)

    做结肠息肉手术后的症状
    良性息肉或较早期结肠肿瘤可通过内镜下摘除,摘除息肉后会出现以下症状,部分患者应该引起重视,具体如下: 1、出血:在切除息肉腺瘤后或早期肿瘤肠腔可能会出现瘢痕,瘢痕引起出血,因此便血是较常见症状。如果便血量较大、颜色较鲜红需引起足够重视,了解有无活动性出血或需再次进行肠镜检查; 2、穿孔:在切除肠壁情况下,如果切得过深或病变较大,有可能出现结肠破裂症状,肠腔部分会流到腹腔内,引起疼痛、腹肌紧张,另外引起化学性反应感染严重情况下,出现感染性休克、发热等症状。
    2023-08-02
  • 腺瘤性结肠息肉严重吗(视频)

    腺瘤性结肠息肉严重吗
    腺瘤性的结肠息肉并不是一种严重的疾病,是常见的问题,目前结肠息肉和结肠腺瘤的发病率相当高。如果在40-50岁以上的人群当中进行有效的肠镜检查,20%-30%的人群会发现结肠上的腺瘤性息肉。腺瘤性息肉是一种癌前病变,类似于胃萎缩,如果不处理会出现变化。一般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或者一些比较大的腺瘤经过5-10年的发展,可能会发展为结肠癌,80%-90%的结肠癌也是由于这种腺瘤性息肉逐渐癌变而来。发现腺瘤性结肠息肉不必紧张,但是一定要重视,及时在肠镜下进行切除。目前在肠镜下能够切除的结肠腺瘤有成熟的技术,风险相对也比较小,一般不会造成严重的并发症。所以多数的腺瘤性结肠息肉通过及时的肠镜、内镜下的治疗,可以进行根治,避免将来发展为结肠癌。
    2023-08-02
  • 结肠多发息肉多大能手术(视频)

    结肠多发息肉多大能手术
    结肠多发息肉需结合数量判断是否需进行手术治疗,一般超过1个即可称为多发息肉。多发息肉应根据大小以及性质进行处理,0.5cm以下息肉建议暂时观察;0.5cm以上、1cm以下息肉建议于肠镜下切除;一般超过1cm息肉,需手术切除治疗。 肠镜或腹腔镜手术方式需结合结肠息肉性质决定,如息肉为1cm左右,但生长部位比较深或形似菜花样,需考虑肠镜下切掉息肉;如果属于恶性,可能追加腹腔镜切除肠管手术治疗。
    2023-08-02
  • 结肠息肉1cm要长多久(视频)

    结肠息肉1cm要长多久
    结肠息肉有大有小、有多有少,一般形成较大的肠息肉,比如1cm的息肉需要的时间不定,没有绝对的时间。有的患者可能1-2年肠息肉便长大到1cm,有的患者可能过10-20年肠息肉才长大到1cm。平常在医疗工作当中建议40岁以上的人群,进行常规的结肠镜检查,在患者没有不舒服的表现时,也可能存在肠息肉,甚至存在较大的肠息肉。一般较小的肠息肉,如5mm以下的肠息肉,或不是宽基的肠息肉,可以暂时观察,经过6-12个月后再复查,如果肠息肉长大,便建议在内镜下将肠息肉切除。如果肠镜发现肠息肉较大,超过0.5cm,甚至达到1cm,一定需要注意明确到底是不是息肉,可能需要切除肠息肉后进行病检。
    2023-08-02
  • 肝母细胞瘤是怎么引起的(视频)

    肝母细胞瘤是怎么引起的
    肝母细胞瘤实际上属于罕见病,占小儿肝脏肿瘤的绝大部分,发病率大约1.2-1.5/100万,男孩稍多。本病具体原因尚不清楚,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 1、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肝母细胞瘤的发生与部分遗传疾病有一定关系,如贝威二氏综合征或家族性腺瘤性结肠息肉,表现为一侧肢体肥大,此类患者肝母细胞瘤的发病率较高; 2、该病与环境因素,如父母吸烟、饮酒可能有一定关系; 3、与儿童先天发育有关,低出生体重、早产儿以及未成熟儿,肝母细胞瘤发病率较高。 但肝母细胞瘤本身不属于遗传病,主要是胚胎发育过程中某些因素导致细胞分化异常所致。
    2023-08-03
  • 癌胚抗原升高一定是癌症吗(视频)

    癌胚抗原升高一定是癌症吗
    单纯癌胚抗原增高不能诊断癌症。癌胚抗原是胚胎时胃肠道、肝脏、胰腺合成的一种蛋白质,临床主要用于测定结直肠癌、胃癌、胰腺癌、肝细胞癌等消化系统肿瘤,还可以用于肺癌、乳腺癌、甲状腺癌、髓质癌等检测。CEA轻度增高可以见于部分消化道疾病,如肠梗阻、胰腺炎、肝硬化、结肠息肉、溃疡性结肠炎,也可见于吸烟的患者和老年人。 癌症的诊断需要结合病史、症状、体征等,部分患者CEA可以暂时性升高,如果通过监测缓慢转阴,其它辅助检查正常,可以忽略不计。如果复查发现CEA呈进行性升高,需要高度警惕,到专科进行进一步检查。
    2023-08-03
  • 蛋白丧失胃肠综合征是怎么回事(视频)

    蛋白丧失胃肠综合征是怎么回事
    蛋白丧失胃肠综合征指多种原因引起血浆蛋白丢失,特别是白蛋白从胃肠道黏膜丢失而导致的一种综合征。发病机制考虑与多种疾病有关。胃肠道黏膜上皮异常疾病如胃癌、肠癌、肥厚性胃炎、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等。胃肠道或全身淋巴管异常疾病,如小肠淋巴扩张症、缩窄性心包炎、充血性心力衰竭等。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疾病如过敏性胃肠炎、结肠息肉、成人乳糜泻等,临床主要表现为全身性浮肿和低蛋白血症,可伴有胸水、腹水、贫血、消瘦、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
    2023-07-30
  • 结肠息肉是怎么引起的(视频)

    结肠息肉是怎么引起的
    结肠息肉是肠道黏膜异常的隆起或增生,分为肿瘤性和非肿瘤性两大类。肿瘤性的息肉包含炎性和增生性的息肉,炎性息肉较常见的是继发一些肠道的炎症,如慢性结肠炎,或溃疡性结肠炎这一类肠道炎症的疾病。肿瘤性的息肉表现为血管异常增生,当其逐渐增大,可表现为肿瘤性息肉,称之为腺瘤,属于癌前病变。较多的大肠癌,均由结肠腺瘤逐渐转变所导致。引起结肠息肉的因素较多,与饮食、环境、遗传均相关。部分特殊的息肉,与遗传、基因突变相关,如家族性息肉病,有较高的癌变倾向,对于此类息肉,包括腺瘤性息肉,需进行内镜下治疗或进行外科的介入治疗。
    2023-07-30
  • 结肠息肉的症状(视频)

    结肠息肉的症状
    大多数结肠息肉的临床症状表现不典型,具有隐匿性,无明显症状,一般在体检或肠镜检查时被发现;少数的结肠息肉会使大便习惯改变,或者出现便血、肠道息肉脱出、排便有黏液等症状。对于高危人群,例如近阶段有排便习惯的改变或者有肠道肿瘤家族史的患者,建议在45岁以后,应定期到正规医院进行肠镜检查,排除患有肠道息肉的可能。
    2023-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