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息肉

  • 结肠息肉怎么治疗(视频)

    结肠息肉怎么治疗
    结肠息肉分腺瘤性息肉和非腺瘤性息肉,近年来结肠癌的发病率呈现逐渐上升趋势。有临床循证医学证据显示结肠癌90%-95%都是由腺瘤性息肉经过5-10年的演变发展而来,息肉越大,癌变的几率越高。 临床结肠息肉在没有明显禁忌症的情况下建议行肠镜下切除。门诊患者在肠镜下发现息肉后,只要没有什么明显的禁忌症,当时就可以做相应镜下切除。随着肠镜诊疗技术及治疗器械的不断发展,目前理论上,肠镜下切除对于结肠息肉乃至局限于黏膜层的早期结直肠肿瘤都可以达到根治性切除效果。 根据息肉的大小、形态,目前镜下治疗的方法有多种,对于小于0.5cm的息肉可以直接用活检钳钳除或用热活检钳电凝切除。对于0.5cm-2cm的息肉,根据息肉是否有蒂,采取圈套切除或内镜下黏膜切除的方法。对于大于2cm的息肉采用内镜下黏膜剥离术,较大的息肉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效果是最好的,相比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它的切除更干净,手术之后的复发几率更低。手术切除以后根据具体的病理检查结果定期复查肠镜对于防止术后的复发有重要意义。
    2023-08-02
  • 结肠息肉的预后如何(视频)

    结肠息肉的预后如何
    切除结肠息肉就阻断了腺瘤性息肉的癌变进程,目前内镜下黏膜剥离术等镜下切除可以实现巨大息肉的完整切除。因此结肠息肉、直肠息肉整体内镜下切除后的预后非常好。息肉的发生除跟遗传因素密切相关外,不良的生活习惯、长期刺激导致机体内环境改变也是息肉重要的致病因素。因此,预防结肠息肉的发生非常重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避免长期进食高脂肪、高蛋白的食物,及煎炸、熏烤类的食物,多吃富含纤维素的粗纤维食物,保持大便通畅,有利于肠道毒素的排出。多食新鲜的水果、蔬菜,如大蒜、茶叶等是天然的抑癌食品,另外适当的补充B族维生素、维生素D、叶酸也有助于预防息肉的发生; 2、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适当锻炼身体,保持规律的生活节奏,戒烟限酒,控制体重。世界卫生组织对结肠息肉、大肠癌等有健康的16字预防方针,总结起来是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我们要做到两多两早,所谓两多就是多运动、多吃粗纤维食物,二早就是早发现、早治疗,一旦肠镜下发现结肠息肉后,没有明显禁忌症,身体状况允许的情况下,尽早进行肠镜下息肉切除手术。
    2023-08-02
  • 结肠息肉的症状表现(视频)

    结肠息肉的症状表现
    结肠息肉的症状表现为间断性便血或大便表面带血,多为鲜红色,痔大出血者不少见。继发炎症感染可伴有多量的黏液或黏液血便,可有里急后重、便秘或便次增多,长蒂或位置近肛门的息肉可脱出肛门外,其他还有伴随症状,少数患者可有腹部闷胀、不适、隐痛等症状。通过直肠指诊可触及低位的息肉。通过肛门镜、乙状结肠镜或纤维结肠镜检查可以直视息肉,病理检查可明确诊断息肉的性质。通过钡灌肠可显示充盈缺损,做到准确诊断,发现结肠息肉应及时治疗,做到早发现、早治疗,通常选择的治疗为在肠镜直视下切除息肉,息肉如果不切除长期可有恶变的风险。
    2023-08-02
  • 结肠息肉可以根治吗(视频)

    结肠息肉可以根治吗
    结肠息肉可以根治,结肠息肉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肠道内病变,在肠道息肉出现时,其症状大多不典型,有的仅表现为轻微的腹痛,如果靠近直肠、肛管附近,可能会出现少量便血。由于肠道息肉症状不典型,如果发现不及时,这些息肉还有一定的恶变可能,因此对于有肠道功能不全或经常腹泻、便秘的患者,建议定期进行肠镜检查,尤其是家族中有胃癌、肠癌的患者,应每年进行肠镜检查,特别是45岁以上的人群,更应增加体检频率。在对息肉的诊断过程中,肠镜检查是唯一能发现早期病变或发现较小息肉的检查手段,通过肠镜可以发现息肉的部位、大小以及基底是否过深、过小等,并且大多数息肉可以在肠镜下予以切除,如果息肉较大、基底较深,就可以通过手术切除的方法,切除部分正常肠管,连同息肉一并去除。由于肠道息肉本身是良性病变,切除息肉也不会对患者造成过大损伤,随着手术结束,息肉的治疗便宣告完成,息肉也因此被根治。
    2023-08-02
  • 长结肠多发息肉怎么办(视频)

    长结肠多发息肉怎么办
    一般对于多发性结肠息肉无需进行外科手术,但对于结肠多发性息肉需在内镜下进行切除,不仅要将其完整的切除,还需明确其病理结果,可防止结肠息肉发生癌变。如果肠镜检查发现结肠存在多发性息肉,则可在内镜下降息肉切除。 还有一种特殊类型的结肠息肉,称为结肠息肉病,其特征是结肠内息肉非常多,一般整个结肠的息肉可能大于100枚,若达到这种程度则可称为家族性遗传性结肠息肉病。结肠息肉病是一种遗传性疾病,患者存在家族史,且癌变率非常高,临床上建议通过外科手术将其切除。
    2023-08-02
  • 家族性结肠息肉病的症状(视频)

    家族性结肠息肉病的症状
    家族性结肠息肉病通常是由于遗传导致,多发生于中青年,而且多数病人由于腹泻、腹痛、贫血、精神食欲差、生活习惯改变就诊。家族性结肠息肉病有时还会出现口唇发黑,肠镜下可以看到分布密集的结肠息肉,常见症状为腹泻、腹痛以及贫血、低蛋白血症、营养不良、消瘦等。 此外,还伴随有结肠外改变,比如指甲出现反甲、睑结膜苍白、头发稀疏、营养不良等表现。女孩可表现出月经失调或小孩生长发育不良等,甚至影响智力。
    2023-08-02
  • 做完肠息肉手术后多久能正常吃饭(视频)

    做完肠息肉手术后多久能正常吃饭
    肠道息肉是很普遍的问题,结肠不是很重要的脏器,但是病特别多,常会产生炎症或息肉等情况。小肠是非常重要的脏器,但很少出现肠子息肉等。结肠息肉是很常见的问题,所以常推荐病人体检做肠道检查,包括肠镜检查,一般每三年要做直肠镜。做肠镜时如果发现结肠上有小息肉,如果明确为良性,内镜科医生会将其切掉。息肉切除的方法有多种,如果非常细小,像米粒大小的息肉,如果是良性,用APC的办法电烧。这样的手术应该第二天可以正常进食。 如果息肉比较大,通过黏膜下切除或ESD,通过内镜下黏膜下层切除,手术就比较大。因为创面上会使用钛夹夹住创面,这时一般要禁食2-3天,第三天时开始进食流质或半流质,前面三天时间尽量减少大便的产生,以免影响创面愈合。所以,具体要根据肠道息肉的治疗方法,再决定能够进食食物的时间。
    2023-08-02
  • 肠息肉活检发现癌细胞怎么办(视频)

    肠息肉活检发现癌细胞怎么办
    患者在做结直肠镜检查过程中,会对结肠息肉进行切除或者对较大息肉取活检病理,当发现结直肠息肉存在癌细胞时,需要把诊断改为结直肠癌。如果医生诊断为结直肠癌时,要建议患者尽快进行外科手术治疗。手术前需要做胸部、腹部、盆腔增强CT、腹部平扫、盆腔核磁共振,对结直肠癌进行TNM分期,从而决定手术方式。 有时需要做直肠、盆腔高分辨率核磁共振,及经直肠超声,此种情况相对比较少。如果患者把息肉完整切除,病理诊断为原位癌时可暂时不做外科手术,进行随访。因为原位癌息肉完整切除后,在内镜下或者病理下转移几率比较小,可密切随访。
    2023-08-02
  • 结肠息肉手术后多久能恢复(视频)

    结肠息肉手术后多久能恢复
    结肠息肉切除治疗有结直肠镜下微创治疗和外科手术治疗。结肠镜下微创治疗包括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此两种治疗损伤比较小,创面在1-2个月可完全结疤,对身体创伤小。 外科手术后伤口完全愈合、身体完全恢复,需要三个月时间。以上两个治疗方法的大概比较,即进行内镜下微创治疗对身体损伤更小、愈创面合更快,但是能不能进行内镜下治疗,需要早期诊断、早期发现结肠息肉。
    2023-08-02
  • 结肠多发息肉是癌吗(视频)

    结肠多发息肉是癌吗
    结肠多发息肉未必是癌,但是结肠多发息肉有可能转变为癌。肠息肉是指肠黏膜隆起性的病变,息肉长在结肠就是结肠息肉,息肉长在直肠就是直肠息肉,还有小肠息肉,相对于结肠息肉和直肠息肉而言,小肠息肉相对见得更少,经常所说是肠息肉一般指结直肠息肉统称大肠息肉,结肠息肉相对见的最多。 息肉可分为非肿瘤性息肉、肿瘤性息肉。非肿瘤性息肉包括炎性息肉、增生性息肉,多数情况下生长比较缓慢,癌变的机会比较小。如果非肿瘤性息肉短期内长到了2cm以上,还是会有癌变的机会。 肿瘤性息肉,分为管状腺瘤、管状绒毛状腺瘤、绒毛状腺瘤。绒毛的成分越多,癌变的机会相对越大,管状腺瘤癌变的机会相对来说比较小,绒毛状腺瘤癌变的机会相对比较大,管状绒毛状腺瘤介于两者之间。肿瘤性息肉超过2cm以后,腺瘤恶变的机会明显增大。
    2023-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