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息肉

  • 结肠息肉的症状及危害(视频)

    结肠息肉的症状及危害
    结肠息肉为一大类疾病,结肠任何隆起性病变皆为息肉样改变,分肿瘤性息肉、炎性息肉、增生性息肉、错构瘤性息肉等。结肠息肉通常为散发,单个或多个。开始较小,随时间延长,息肉逐渐变大,具体症状如下: 1、便血:大便摩擦息肉,息肉表面黏膜破裂可出现出血。出血量与出血部位高低、排血便情况有关,少量出血肉眼可无法观测到,便潜血实验结果为阳性。出血量较大,可出现红色血便或黑色血便,通常高位息肉,血液经过消化液作用后,大便发黑; 2、腹泻或便秘:影响排便习惯,可出现腹泻、便秘、里急后重等表现; 3、肠梗阻:息肉长到2-4cm时,肠道易被息肉堵塞出现肠梗阻,表现为腹胀、腹痛、恶心、呕吐,停止排便、排气等; 4、肠套叠:息肉连带肠壁向远端肠道中移动,发生肠套叠。
    2023-08-02
  • 结肠息肉的早期症状有哪些(视频)

    结肠息肉的早期症状有哪些
    结肠息肉早期一般无症状,随健康意识提高,多数患者选择进行肠镜体检,发现直肠中存在息肉,建议将息肉切除,防止病情发展。结直肠癌进展过程为增生、息肉再到癌变,此过程需十几年到几十年。结肠息肉使用药物治疗通常效果不大,推荐肠镜下切除,可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结肠息肉越小、越早发现,对患者带来的创伤越轻。结肠息肉通过肠镜切除后,需每年复查一次。
    2023-08-02
  • 什么是结肠息肉(视频)

    什么是结肠息肉
    结肠包括乙状结肠、降结肠、横结肠、升结肠,结肠的长度大概在80-100公分左右。结肠息肉是指结肠黏膜表面生长赘生物,结肠息肉包括腺瘤性息肉、增生性息肉、错构瘤和炎性息肉,多数结肠癌都是由结肠息肉演变而来。腺瘤性息肉超过两公分容易出现癌变,建议患者早期做结肠镜检查,发现息肉早期切除。
    2023-08-02
  • 结肠息肉如何治疗(视频)

    结肠息肉如何治疗
    结肠息肉主要采用手术治疗,手术方法包括: 1.小于1cm息肉:采取在内镜下钳除,创伤小; 2.1-2 cm息肉:采取内镜下黏膜切除; 3.2 -3 cm息肉:采取内镜下黏膜切除或者经肛门微创手术切除; 4.大于3 cm息肉:采取腹腔镜手术切除。 结肠息肉确诊后及早采取手术治疗,可以有效降低结肠癌的发生几率。
    2023-08-02
  • 结肠息肉为什么要活检(视频)

    结肠息肉为什么要活检
    结肠息肉也是很常见的疾病,在肠镜下经常能发现结肠息肉,结肠息肉一般分为两个类型,增生性息肉和腺瘤性息肉。 腺瘤性息肉又分为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也有混合性的腺瘤。活检是为了区分结肠息肉的性质,因为这两种息肉的预后不一样,增生性息肉不会发生癌变,腺瘤性息肉有癌变倾向,尤其是绒毛状腺瘤,癌变率非常高。 通过活检进行病理检查,确定性质,以便下一步进行治疗,而且治疗以后,预后都不一样。所以结肠息肉的活检,对下一步的治疗以及预防、预后都是有非常重大意义,所以活检必须进行。
    2023-08-02
  • 结肠息肉中医鉴别诊断(视频)

    结肠息肉中医鉴别诊断
    结肠息肉,实际在过去中医中没有此诊断名,随着内镜普及,现在中医也用肠镜检查。中医现在把结肠息肉、直肠息肉都称为大肠息肉。大肠息肉的病人表现不同。有的人表现腹痛,有的人表现是腹泻。另外从证型方面,中医可以做鉴别,中医现在把大肠息肉分为四个类型,如湿瘀阻滞、大肠湿热、气滞血瘀、气虚血瘀。如果是病人表现腹痛、腹胀、大便稀溏,而且有舌苔白厚腻的表现,中医界认为是属于湿瘀阻滞,如果病人表现腹胀、腹痛,或者是腹泻,大便色黄臭秽,舌苔黄腻,可以认为是大肠湿热。如果病人表现有腹胀、腹痛、拒按,舌苔白厚,舌质暗,这个就可以诊断辨证为气滞血瘀。如果病人表现腹胀痛、拒按,而且有舌质紫暗,这可以辨证为气滞血瘀。如果病人除了腹痛以外,还有气虚的表现,病人表现有气短懒言、食欲不振的表现,可以辨证为气虚血瘀,中医的证型方面鉴别诊断也体现中医同病异治的思想。
    2023-08-02
  • 结肠息肉术后饮食禁忌(视频)

    结肠息肉术后饮食禁忌
    结肠息肉术后患者饮食禁忌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刚做完息肉肠镜下切除的患者根据切除息肉的大小、部位以及数量的多少,一般禁食6-24小时,此后如果没有出现腹痛、腹胀、便血等症状,逐渐由流质饮食向普通饮食过度,术后恢复期间禁食煎炸、熏烤类油腻食品,油腻食品会导致粪便在肠道中长时间停留,进而引起消化问题,增加肠道负担; 2、尽可能的避免辛辣、刺激食物,白酒、辣椒这类刺激性食物在肠道会造成局部创面,造成很大的刺激,导致局部充血甚至出血,尽量避免; 3、不要食用被污染的食物,所谓病从口入,不洁食物可以导致肠道感染、腹泻,进而引起创面出血,甚至肠道穿孔等严重的并发症; 4、结肠息肉的复发也与生活饮食习惯密切相关,如果切除治疗好了以后,仍然食用肥甘厚腻的食物会增加息肉的复发的几率,建议患者术后饮食以清淡为主,少吃高脂肪、高蛋白的食物,特别要控制动物性脂肪的摄入,少吃煎炒、油炸食物,忌饮酒,多吃一些新鲜水果、蔬菜,富含丰富碳水化合物和粗纤维的食物,同时适当的补充富含钙质、维生素B族、维生素D类食物,减少术后复发几率。
    2023-08-02
  • 腺瘤性息肉的症状(视频)

    腺瘤性息肉的症状
    结肠息肉是大肠息肉的一部分,大肠息肉包括直肠息肉和结肠息肉,从病理类型主要以增生性息肉、炎性息肉、幼年性息肉、腺瘤性息肉为主。其中腺瘤性息肉具有癌变倾向,早期多数没有明显症状,通过肠镜检类检查才发现。 随着息肉不断增大、增多,它可以出现便血,便血多表现为大便带血,通常是息肉患者的首发症状,但便血量一般较少,间歇性反复发作,血液可覆盖于大便的表面或便后滴血,通常会误诊为痔疮出血。腹泻相对较轻,一般大便时可伴有黏液,其它腹痛、消瘦、贫血等症状都是一般息肉发展的比较严重、数量较多、较大的情况下才会出现。息肉癌变后可出现相应症状,而一些位置较低的息肉如直肠息肉,可能会从肛门部脱出。息肉需要与结肠癌包括结肠脂肪瘤、结肠炎等疾病鉴别。通常肠镜检查是诊断这类疾病最直接有效的方法。
    2023-08-02
  • 升结肠息肉怎么办(视频)

    升结肠息肉怎么办
    结肠分为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直肠,升结肠息肉和其它几段结肠部分息肉处理原则其实一样。不管在哪长的息肉,首先要根据病理分型确定处理方法。息肉一般分为两种,肿瘤性息肉和非肿瘤性息肉。肿瘤性息肉包括像腺瘤性息肉这类的息肉。腺瘤性息肉包括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类息肉,这类息肉其实是一种癌前病变,容易向腺癌方面转化。所以见到这个病理型,要积极治疗。而有一些非肿瘤性息肉,包括增生性息肉、炎症性息肉,比如像炎症性息肉,要依靠治疗炎症来改善息肉状态,有时候个别息肉会消失,并不是说一定要马上去积极的处理息肉,针对疾病进行药物治疗或者继续观察。现在治疗息肉有结肠镜下的高频电切除、套扎、电凝,都是很成熟的方法。
    2023-08-02
  • 如何处理结肠息肉(视频)

    如何处理结肠息肉
    结肠息肉发病率升高与高脂饮食有关,检查发现结肠息肉应取活检,确定性质,再行进一步治疗。若为恶性息肉,息肉周围肠管的切除范围无法准确定位,且较大的息肉在内镜下无法直接摘除,需要双镜联合下进行摘除,如在腹腔镜的直视下,采用肠镜摘除息肉,术中肠壁损伤,可在腹腔镜下修补;若无腹腔镜监视,肠管破坏未及时修补,可延误最佳治疗时机,术后并发严重腹膜炎,需行肠造瘘术。息肉摘除术后半年需复查肠镜,若无复发,1年后再次复查。家族性结肠息肉病具有癌变倾向,患者直系亲属,如父亲、子女应进行肠镜检查,避免肿瘤的发生。
    2023-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