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息肉

  • 肠镜切除息肉要消炎吗(视频)

    肠镜切除息肉要消炎吗
    抗菌药物的使用有严格指征,明确患者合并细菌感染时才会使用抗菌药物进行消炎治疗,因此多数肠息肉患者肠镜切除息肉后不需消炎治疗。患者手术以后出现发热或验血白细胞升高时,才考虑消炎治疗。 肠道息肉是临床常见疾病,随着近些年胃肠道肿瘤早筛检查的开展越来越受到重视。一旦肠镜发现结肠息肉,建议患者进行手术切除。
    2023-08-01
  • 肠息肉电切后要卧床吗(视频)

    肠息肉电切后要卧床吗
    临床不主张结肠息肉患者手术后卧床,年老体弱、切除息肉较大或医生有特别交代的患者术后需要密切观察,建议适当减少活动量。 肠息肉电切特指肠镜下息肉切除,而非节段性结肠切除手术,肠镜下息肉切除手术相对安全,如果患者手术以后没有头晕、走路不稳等情况,可以下床行走,原因如下: 1、手术部位一般没有出血等情况,不会影响患者术后下床活动; 2、临床医学强调术后加速康复理念,要求患者术后尽早恢复正常生活,包括手术以后正常活动。
    2023-08-01
  • 肠息肉的早期症状表现(视频)

    肠息肉的早期症状表现
    肠息肉为临床常见疾病,多数为肠镜检查时发现。早期肠息肉无明显表现,肠息肉较小,多为2mm、3mm,一般不超过5mm,5-10mm左右属于稍大肠息肉。 较小肠息肉不会存在较大影响,患者基本感觉不到存在。肠息肉如果长期位于肠道内,未经专业治疗,若干年后可能发展为结肠癌。存在结肠息肉病史患者,建议定期进行肠镜检查,及时发现肠息肉后进行内镜下处理,防止出现结肠癌。
    2023-08-01
  • 肠子上长息肉严重吗(视频)

    肠子上长息肉严重吗
    随着中国的饮食习惯接近西方化,肠癌发病率也在逐年升高。据最新研究发现,中国的肠癌发病率已经超过西方国家,在香港,甚至在所有肿瘤中,发病是第一位。绝大多数从息肉演变而来,如高脂饮食、刺激性食物,一方面使肠道菌群紊乱,刺激肠道黏膜再生;另一方面本身会引起肠道上皮细胞再生,促进新的肠道息肉产生,逐步导致癌变。 肠道息肉发现后,2年内如果不处理,有40%-50%的患者可能出现恶变。家族性结肠息肉病即林奇综合征患者可以出现肠道大量息肉,患者可能每年都要在内镜下摘除,甚至于每次都要摘除好多息肉,严重时整个结肠都是息肉,非常容易癌变,必要时需做全结肠切除。所以一定要重视结肠息肉,及早发现,及早诊断,早诊早治才是保持身体健康的重要环节。
    2023-08-01
  • 肠息肉肉切除还会长吗(视频)

    肠息肉肉切除还会长吗
    通常结肠息肉切除后,局部原地再生长息肉的可能性非常小。除非当时手术切除的结肠息肉可能是高级别上皮的瘤变,还有部分肠段没有被完全切尽,此时可以在局部再长出息肉样的隆起。结肠息肉切除后,可能并非在原位生长,而是在其他部位发现有结肠息肉,这类情况较常见,和个人的饮食生活习惯有一定关系。结肠息肉多发生于较集中的群体,群体的特点为较肥胖,同时平时饮食生活结构保持高脂肪、高蛋白摄入者。另外,长期喝酒、长期便秘的患者,也容易在肠内再形成新息肉。所以此类患者予以结肠息肉切除后,通常会要求病人在息肉切除术后1年再复查1次肠镜。如果肠镜复查时仍然有息肉,将息肉再次切除后,还是建议病人1年以后复查肠镜。若切完肠道息肉后,复查时未见息肉,则可以2年后再进行复查。结肠息肉切除后是否在生长,除了和结肠息肉当时的病理类型有关外,和个人平时的饮食生活习惯也密切相关。因此结肠息肉切除后,患者需注意保持健康的饮食生活习惯。
    2023-08-01
  • 肠息肉一般都是良性的还是恶性的(视频)

    肠息肉一般都是良性的还是恶性的
    肠道息肉多数为良性,通常所说的息肉的概念都为良性。如果为恶性息肉,则称为肠癌。但是息肉有可能由良性转为恶性,并且通常息肉越大,转为恶性的几率越高。如果患者的肠道息肉超过0.5cm,建议尽早在结肠镜下进行切除。息肉分为非肿瘤性息肉以及肿瘤性息肉,非肿瘤性息肉包括炎性息肉、增生性息肉,通常恶变的几率较小。而肿瘤性息肉包括腺瘤性息肉,可能转变成恶性,此时也建议患者尽早切除。如果是宽基息肉,也有恶变的可能性,也建议尽早切除。所以如果在结肠镜下发现有患者出现结肠息肉,需要让专业医生帮助判断,决定是暂时观察,还是尽早切除。
    2023-08-01
  • 癌症有遗传吗(视频)

    癌症有遗传吗
    在临床中有遗传性的肿瘤,它是由一种易感基因引起的癌症的遗传倾向。尤其像生殖细胞突变的恶性肿瘤,是有一定的遗传性的。在临床中还会出现一种家族性的乳腺癌和卵巢癌,它有可能确实由BRCA1和BRCA2基因的变化,导致了家族性的出现高发的乳腺癌或者卵巢癌。还有一些结肠肿瘤,它有可能是结肠息肉的人群高发,这种高发在临床中确实有恶变的可能。所以我们在临床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一些疾病的相似性,以及确实有一些疾病有一定的家族聚集性。 还有一种家族聚集性跟遗传没有任何相关,大多数是由于家族成员生活环境相似,饮食习惯也相似,而且在生活中喜怒哀乐基本上都一致,有一个比较一致的获得疾病的环境,这种时候有可能会出现某种疾病的家族聚集。如食管癌、胃癌,有可能一个家族都有某些食物的偏好,或者这个地区对新鲜蔬菜、水果的摄入减少,多吃一些腌制食物,就会有可能出现相似的胃部或者食道的疾病。鼻咽癌的发病跟槟榔有一定的相关性,在一个地区或者一个家族都喜欢嚼食槟榔,嚼食槟榔确实有一定的鼻咽癌高发的可能。这确实不是遗传因素,主要是跟生活因素和环境因素相关,所以这个时候一定要注意区别它是遗传的还是环境生活方式导致的。
    2023-08-02
  • 肚子疼大便后出血怎么办(视频)

    肚子疼大便后出血怎么办
    腹痛引起大便带血的原因主要见于结肠出血,比较多的是溃疡性结肠炎、结肠肿瘤、结肠息肉、克隆氏病。肠道有炎症、溃疡或者肿瘤可引起肠痉挛,导致肠子里的张力很大,必须要把大便、血液排出去,所以会出现腹痛。 肠道的压力减轻后痛觉会减轻,但不是不痛,可以持续性痛,也可以间断性痛,这就是腹痛引起的便血。还有以前痢疾比较多,现在较少见,因为现在注意饮食卫生,治疗方面主要就是药物治疗。另外,如果便血最好到医院输液止血以及做肠镜检查,排除结肠肿瘤、息肉、憩室、溃疡等。
    2023-08-02
  • 便血鲜红无疼痛怎么回事(视频)

    便血鲜红无疼痛怎么回事
    便血以后如果出现鲜红色的血液,实际上症状背后的原因可轻可重,有的可能是饮食造成。另外还有一些患者可能出现严重的消化道症状,所以不管是哪类原因,患者还是最好到医院进一步的检查,尽早的查明原因,以免耽误病情。 具体而言便血可分为无痛性便血和疼痛性便血两种,无痛便血一般是消化道的疾病,比如结肠息肉、结肠炎、结肠癌等,从颜色方面,可以是鲜红色、脓血便和黑便三种。如果便血是无痛的鲜血,一般常见痔疮,痔疮可以分为外痔、内痔和混合痔,都可以导致大便出血,但是一般表现是大便表面会有鲜血或者便后滴血。直肠息肉表现为排便时候出血,但一般排便结束以后就会停止。如果是比较严重直肠脱垂,有的患者可以出现便后出血。
    2023-08-02
  • 大便出鲜血是怎么回事(视频)

    大便出鲜血是怎么回事
    口腔到十二指肠称上消化道,空肠以下的部分称下消化道,包括空肠、回肠、结肠、直肠。一般上消化道病变所致的出血,排出的是黑便甚至是柏油样便。下消化道出血,血色经常是呈鲜红或者暗红。大便出鲜血有以下原因: 1、痔疮,大便带血发生在排便过程中,或者便后呈滴血或喷射状,血色鲜红,血与粪便不混合; 2、肛裂,肛裂导致的大便带血,血色鲜红,滴出或者手纸擦后有血迹,且便后有肛门剧烈的疼痛; 3、直肠结肠息肉,血色鲜红不疼,血和大便不混合; 4、溃疡性结肠炎,出血混有黏液或呈脓血便,伴有腹痛,或者有发热、大便次数频多的情况; 5、直肠癌,引发的大便出血,表现为黏液脓血便,或者暗红色血便; 6、细菌性痢疾,便血的量可能较少,经常与粪便相混呈脓血样或脓血黏液样便,血色鲜红,大便次数增多,有里急后重感及左下腹压痛,并伴有腹痛、腹泻,还有恶心、呕吐的症状。 不正规的小诊所,由于设备缺乏,便血病因又多,经常发生误诊误治,尤其是早期内痔与早期直肠癌症状都有便血,误诊率较高。据统计80%以上的直肠癌患者早期都曾被误诊为是内痔,错过最佳的治疗时机,因此便血的精确检查意义重大。在生活中,若是发现自己有患上某种肛肠类疾病的症状时,一定要及时到专业的肛肠专科医院进行检查和治疗。
    2023-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