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视网膜病

  • 视网膜脱离的病因(视频)

    视网膜脱离的病因
    视网膜脱离病因是非常复杂,在临床上根据发病机制可以系统地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裂孔性的视网膜脱离,也是最常见的一类;第二类是渗出性的视网膜脱离,是因为各种眼部疾病所引起的;第三类是牵拉性视网膜脱离,也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具体如下: 1、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最主要是因为玻璃体液化、混浊、晃动或者外伤等因素,导致视网膜内层撕裂导致裂孔,液化的玻璃体进入到视网膜下,导致内九层和外一层的视网膜进行分离; 2、牵拉性视网膜脱离:多见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静脉周围炎、眼外伤或者眼内出血、多次眼内手术的患者,这些都会扰乱眼部的生理结构,导致玻璃体发生过度的增殖、牵拉,而导致视网膜脱离; 3、渗出性视网膜脱离:病因比较复杂,主要和眼部肿瘤、炎症以及血管性的疾病相关。常见的眼部肿瘤有脉络膜黑色素瘤,以及全身转移癌等导致的眼部的恶性肿瘤,这些都会导致视网膜下渗出,而导致视网膜下两层之间的液体量增加,从而导致分离。炎症性疾病常见于VKH,即小柳-原田氏疾病以及Coats病等比较严重的眼部葡萄膜炎所导致的渗出性脱离。还有就是眼部血管性病变所引起的脱离,以及先天性全身性疾病引起的脱离。比如先天性疾病导致的家族性渗出性视网膜病变,可以引起渗出性的脱离,还可以引起牵拉性脱离,这两个因素都会导致视网膜的炎症性改变。
    2023-08-03
  • 视网膜脱落应该如何处理(视频)

    视网膜脱落应该如何处理
    视网膜脱落形式比较多,可能有三种的视网膜脱落的形式。最常见的叫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即在眼球的视网膜出现了裂孔,水进去以后把视网膜从脉络膜组织分开了,叫孔源性的视网膜脱离。还有一种脱离没有裂孔,有可能是一些炎症所引起,叫渗出性的视网膜脱离。还有一种介于两者之间,有可能是因为眼睛里面有一些牵拉的组织所造成,比如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因为里面的玻璃体进行增殖,引起了牵拉性的视网膜脱离。所以不同的原因,造成的视网膜脱离的治疗方法是不一样。 如果是孔源性视网膜脱离,首先要对裂孔进行修补,就像自行车的轮胎。如果轮胎破了一个洞,最常见的一个办法就是把这个孔补回去,让它不要漏气,眼睛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道理也是一样。把这个裂孔封闭,让水不再进去,原来的水经过吸收以后,视网膜又贴回去了,这个手术就成功了。如果是渗出性视网膜脱离,它没有裂孔,要进行对因治疗。如果是炎症所引起,要及时抗炎治疗。
    2023-08-03
  • 视网膜脱落的原因是什么(视频)

    视网膜脱落的原因是什么
    视网膜脱落属于严重眼底疾病,眼外伤、高度近视是视网膜脱落最常见两大原因。眼外伤和高度近视容易引起视网膜上裂孔,液化玻璃体从视网膜裂孔进入视网膜下导致视网膜脱落,形成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眼内手术等可导致玻璃体出血激化,形成激化膜,牵拉视网膜导致牵拉性视网膜脱离。炎症、感染、肿瘤等容易引起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和色素上皮层间存在液体积聚,可以引起渗出性视网膜脱离。不同患者,视网膜脱离原因不同,可以是以上多种原因共同引起。部分患者既存在裂孔性视网膜脱离,又合并牵拉性视网膜脱离。
    2023-08-03
  • 玻璃体混浊病因(视频)

    玻璃体混浊病因
    玻璃体混浊在临床上又称飞蚊症,玻璃体混浊的病因较多,炎症、视网膜血管性疾病、视网膜裂孔、蛛网膜下腔出血引发的Terson综合征、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引起的玻璃体积血等均可能导致患者出现玻璃体混浊症状,建议患者针对病因进行对症治疗。如高度近视患者出现玻璃体混浊后,需立即给予散瞳处理,经检查发现患者存在视网膜裂孔,需及时通过激光光凝术进行治疗。
    2023-08-03
  •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治疗措施(视频)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治疗措施
    糖尿病患者容易合并视网膜病变,特别是长期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可分为Ⅴ期。Ⅰ-Ⅲ期,不需治疗,仅需控制血糖、血压和血脂,定期复查眼底,防止视网膜病变继续发展。第Ⅳ期时,可激光治疗,但激光治疗仅可延缓病情发展。第Ⅴ期,新生血管形成,引起出血和视网膜脱离,需手术干预,或注射雷珠单抗后行手术治疗。所以,定期随访、早期治疗,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主要治疗方法。 具体用药请结合临床,以医生面诊指导为准。
    2023-08-03
  •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医挂什么科(视频)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医挂什么科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西医上主要归属于内分泌科,因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主要因为血糖控制不佳引发的并发症,属于内分泌系统疾病。在中医上没有具体明确的分科,但随着现代化综合中医发展,中医按照科室擅长进行分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主要就诊的中医科室为内分泌科或糖尿病专科,根据糖尿病专科医生初步筛查,明确诊断予以治疗。
    2023-08-03
  • 糖尿病眼睛模糊怎么办(视频)

    糖尿病眼睛模糊怎么办
    糖尿病患者可能出现眼睛模糊,建议及时前往医院就诊,进行眼部检查。若模糊逐渐发作,可能为白内障;若眼睛突然模糊可能为视网膜病变,也可能因眼部出血引起,建议及时进行散瞳检查。 眼睛像照相机,具有镜头和底片,镜头是指发生白内障部位,即晶体,底片是视网膜,可发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或黄斑水肿。如果发现视物模糊,建议及时就诊检查,检查后如无病变检查血糖,多数患者可因血糖较高或持续控制不好出现视物模糊。
    2023-08-03
  •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手术治疗方法(视频)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手术治疗方法
    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即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Ⅳ、Ⅴ、Ⅵ期,均需通过手术清除眼内玻璃体积血以及玻璃体视网膜增殖,完成玻璃体视网膜的光凝,进一步控制患者的病情发展。一般情况下,手术过程中,将结合实际情况,采用玻璃体腔的气体或硅油进行填充。糖尿病视网膜患者需进行视网膜激光的光凝治疗,再通过改善视网膜微循环及加强视网膜屏障的药物改善患者的病情。
    2023-08-03
  •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激光治疗方法(视频)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激光治疗方法
    视网膜激光光凝主要是通过破坏眼底的新生血管以清除视网膜毛细血管的闭塞区,阻止眼内新生血管进一步发生与发展,进而改善视网膜缺血缺氧的状态,达到控制患者病情的目的。一般Ⅲ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在裂隙灯显微镜下,通过眼球就可以完成激光光凝治疗,Ⅲ期以上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需通过手术清除玻璃体积血、纤维增生并清除机化膜。
    2023-08-03
  • 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并发症(视频)

    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并发症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按照严重程度可以分成增生期和非增生期,增生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以视网膜出现新生血管为标志,这个新生血管对人的危害很大,可以引起新生血管反复的破裂出血,造成玻璃体腔出血。视网膜前面的大量出血以后刺激产生增殖反应,产生牵拉,导致牵拉性的视网膜脱离。这些都是严重破坏视网膜结构,导致视力丧失,代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进展到很严重的程度。所以这个阶段一定要积极治疗,如果治疗不及时,甚至可以新生血管自后部一直长到前面,产生虹膜上的新生血管、虹膜红变。由于新生血管产生继发性青光眼,不但有视觉上的问题,还可以带来眼部的痛苦,眼压增高,眼球红肿、疼一系列的表现,最终可能会导致失明。
    2023-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