痴呆

  • 老年痴呆患者早期有什么增进记忆的方法(视频)

    老年痴呆患者早期有什么增进记忆的方法
    老年痴呆患者早期增进记忆的方法具体如下: 1、老年痴呆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被公认为有助于增进患者的记忆,一些小的技巧被临床证实有效,如将患者亲属的照片放大后置于醒目的地方,可提醒患者,帮助其记忆; 2、在家里不同房门上标注醒目的颜色,如患病早期,可让患者自行参与,标注他喜欢的或能记住的颜色,帮助他找到房门; 3、一定要多用脑,脑子越用越灵。教育水平对痴呆的防治有一定的作用,对于痴呆患者,有机会时尽量让其自己算账,能用脑的地方多用脑,能记录的地方多记录,能看书的地方多看书有利于增进记忆; 4、适量的体育锻炼,对增进记忆有用,尤其是需与人沟通交流的群体类的体育锻炼; 5、适度的安排其力所能及的事情,进行生活行为、行为方式、生活自理的训练,均是很好的增进记忆的方法。
    2023-08-01
  • 与老年性痴呆患者谈话有什么好的技巧(视频)

    与老年性痴呆患者谈话有什么好的技巧
    与老年性痴呆患者谈话的技巧如下: 1、首先确认患者视觉和听觉是否异常,如老花眼或听力下降,检查其镜片度数是否合适,助听器是否正常工作,保证其能接收视觉和听觉方面的信息; 2、减少环境的干扰,如噪音过大、环境的布置干扰因素太多或周围人太多; 3、与病人谈话时,需注意病人是否倾听。正式谈话时,需和病人保持目光的接触,如病人坐着时,我们不要站着,可以蹲下或坐着和他谈话,不要给人居高临下的感觉,一定要和他保持目光的接触; 4、说话要简短明了,声音不要太大,除非患者听力有问题,听不清楚,否则病人误以为对其不礼貌,容易情绪波动; 5、说话速度放慢,给病人反应的时间; 6、尽量挑选具体的话题,不要谈太抽象的话题; 7、谈话时要有耐心,细致,一次只问一个问题,给病人一个建议,如患者反应慢,需抓住其模糊表达中的重要片段,将其碎片词语组织起来,帮助彼此的沟通和理解; 8、对病人的话题要表示出感兴趣,鼓励病人说下去,不要轻易打断病人的话题; 9、对病人提问要简短明了,尽量以是或不是作为问题的答案,少提开放性的话题,容易给病人带来困惑; 10、避免质疑或否定病人,与其争执,产生情绪波动; 11、谈话中病人产生焦虑、疲劳、表达困难,可停止谈话,陪伴其侧则可。
    2023-08-01
  • 老年性痴呆有先兆吗(视频)

    老年性痴呆有先兆吗
    痴呆是一种由多种病因构成的以认知功能障碍为主的临床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记忆力障碍、思维障碍和日常生活能力下降,简单的讲就是患者的记忆力衰退、思维障碍,可能同时合并有人格障碍或行为异常。痴呆先兆的用词不是太恰当,医学上有一个更合适的词,叫做轻度的认知功能障碍。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是介于正常老化和痴呆之间的一种中间状态。据统计,我国目前大概有800余万痴呆患者,而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约有2400余万。早期的老年性痴呆患者,即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其症状主要表现为以下七点: 1、近事记忆障碍:有时患者表现出这些症状,但家属和朋友可能不认识,把它当作正常的老化或衰退现象。患者记得以前早期的一些事情,如小时候的事情,但是忘记近期交待的事情,该症状比较有鉴别意义,是特征性表现; 2、时间定向紊乱:患者可能早晚不分、上午下午不分、一年四季不分; 3、空间定向紊乱:患者在熟悉的地方迷路,甚至在小区里找不到家,在家门口附近迷路,该症状比较有特征性,具有鉴别意义; 4、人格方面的改变:患者做事缺乏主动性,无积极意义,比较懒散; 5、患者曾经熟悉的能够很好完成的工作,现在不能够再顺利的完成; 6、性格方面的改变:患者可出现抑郁的情绪,人格的改变和抑郁的情绪易与抑郁症混淆,如家属在这方面不能作出鉴别,建议到找神经专科的医生进行鉴别; 7、语言方面的改变:患者可出现表达困难、命名困难及语言理解困难。如患者对话时词不达意、啰里啰嗦,彼此听不懂,即表达困难和语言理解困难;如患者知道手机的功能,可用于打电话,接听电话甚至拍照,但是他说不出手机这个名词,即命名困难。 如家里老人出现上述情况,不清楚其是否出现了早期的痴呆症状,请将其带到医院,找神经专科医生进行一系列完整的量表评估。
    2023-08-01
  • 老年性痴呆的治疗原则是什么(视频)

    老年性痴呆的治疗原则是什么
    目前,老年性痴呆的治疗原则是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无药物根治方法,其治疗目的主要是改善症状,阻止痴呆的进一步发展,维持残存的脑功能,防止其并发症的发生。老年性痴呆患者的早期诊断,有助于整个家庭的规划,家庭成员对痴呆的病情及可能出现的转归的大概了解,有助于对痴呆病人的护理,以便早期的进行康复训练,包括药物治疗及功能锻炼,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2023-08-01
  • 哪些因素与老年性痴呆有密切关系(视频)

    哪些因素与老年性痴呆有密切关系
    老年性痴呆受到可控因素和不可控因素的影响,不可控制因素如年龄的老化,还有性别、遗传因素等,无法干预。其可控制因素,则具体如下: 1、心脑血管疾病:如动脉粥样硬化,可加以控制、加以预防; 2、高血压或老年期低血压:高血压患者可将血压控制好,使其达标。此外,老年期低血压可影响脑供血,对痴呆有一定的风险,亦可加以控制; 3、高血糖:如2型糖尿病,对痴呆亦有一定风险; 4、肥胖:目前无直接证据证明血脂和痴呆有一定的关系,中年其的腹型肥胖,老年期的体脂率过低,反应其营养状况不佳,均是老年性痴呆的危险因素; 5、活动量:包括脑力活动和体力活动,活动量不能太低。脑子越用越灵,不用不灵; 6、脑外伤:如有超过30min昏迷不醒的脑外伤病史,有一定的痴呆风险; 7、其它疾病:如神经系统的帕金森病,血管性疾病的中风,均易引起痴呆。如何预防中风和帕金森病引起的痴呆?主要是按规律治疗其原发病,预防中风、帕金森病的发生,对痴呆有一定的帮助; 8、注意生活及饮食习惯:如无上述疾病,离痴呆的风险则较远,但仍需注意一些生活及饮食习惯,多吃鱼肉、少吃红肉,提倡优质蛋白饮食,食用富含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橄榄油,少吃饱和脂肪酸,多吃蔬菜水果; 9、吸烟和大量饮酒均可增加老年性痴呆的风险。 通过对疾病的防控,保持优良的生活习惯,作息规律,定期到医院做健康体检及随访,则可远离痴呆。
    2023-08-01
  • 血脂化验能对老年痴呆进行鉴别吗(视频)

    血脂化验能对老年痴呆进行鉴别吗
    老年期痴呆有很多种类型,老年性痴呆属于其中的一种,单纯的血脂化验对其诊断和鉴别诊断没有价值。通常老年期痴呆有常规的一套化验和检查方法,其中体液检查包括血液、尿液的检查甚至脑脊液的检查,辅助检测则包括影像学的检查,如说头颅的核磁共振,还有脑电图的检查甚至基因的检查。如需与血管性痴呆、帕金森病痴呆、克雅病等感染中毒变性疾病引起的痴呆相鉴别时,临床医生需根据其病情开出具体的检查,但单纯的血脂检查,对痴呆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没有价值。
    2023-08-01
  • 可以用纳洛酮治疗老年性痴呆吗(视频)

    可以用纳洛酮治疗老年性痴呆吗
    纳洛酮是急诊科和临床科室的抢救用药,如麻醉镇静药引起的呼吸抑制,过量的阿片类药如海洛因或吗啡类引起的呼吸抑制,或过度的镇静药物引起的过度镇静,纳洛酮有促醒的作用。纳洛酮常规不用于老年性痴呆的治疗,但有时候可用于治疗血管性痴呆的患者。老年性痴呆和血管性痴呆是两种不同的疾病,有时候可合并出现,但具体如何用药,是否用药,患者和家属无法判断,建议到正规医院,咨询神经内科专科医生,然后具体用药。
    2023-08-01
  • 老年痴呆可以治疗吗(视频)

    老年痴呆可以治疗吗
    目前无彻底治愈老年性痴呆的药物,但有些药物可减缓其病情进展,改善老年性痴呆的症状,此外,一些非药物性的治疗措施,亦可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患者及家属身体和心理上的负担,具体需患者和家属到专科医院寻求系统的药物和非药物的治疗及帮助。老年性痴呆早期诊断后,患者与家属可对疾病及其发展有很好的心理准备,以便早期判断,早做计划。
    2023-08-01
  • 如何安排老年痴呆患者的日常活动(视频)

    如何安排老年痴呆患者的日常活动
    老年性痴呆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丧失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故确诊后仍需规律的安排其日常活动,将关注的重心放于其长处而非短处,并对其长处予以表扬和鼓励,具体安排如下: 1、每天让患者在固定时间和地点做力所能及的事情,给他们带来成就感,让他们的心情感到舒畅,从而乐于保持该习惯,并使其情绪良好,乐于沟通,有利于病情的发展; 2、安排日常活动时需注意,可以将一件复杂的事情拆分为简单的步骤,在指导时,注意用简单的指示予以帮助和提示,使其容易完成这些日常工作,从而产生成就感。在完成工作时,尽量减少环境对他们的干扰,使其能够注意力集中; 3、随着病情的发展,患者完成任务所需要的时间越来越长,如病人出现烦躁时,需给予安慰、鼓励; 4、尽量减少日常生活的变数,老年痴呆患者因记忆力下降,记不住陌生环境或日常生活中的变化,容易产生情绪波动,焦虑或挫败感,对其整个病情不利。故规律的安排日常活动,对整个病情有利。
    2023-08-01
  • 如何协助老年痴呆患者提高生活质量(视频)

    如何协助老年痴呆患者提高生活质量
    协助老年痴呆患者提高生活质量的具体措施如下: 1、老年性痴呆患者有其自己的尊严,所以尽量将其视为正常人对待,不要当面讨论其病情或表现; 2、尽量给患者简单的、力所能及的工作或任务,指导时尽量做一步指导一步,使其体会到自己的价值; 3、照料者或家属需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不要过早的对患者下结论,在生活中保持适当的幽默,最好和患者一起欢笑,释放自己的压力; 4、如患者的病情有波动、变化,尽量寻求专科医生帮助; 5、如病情允许,可以维持适当的体力和脑力活动,但需提醒注意,要保证安全。
    2023-08-01